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总结10年来小儿急性肠套叠空气灌肠复位进行经验教训。方法 对96例小儿急性肠套叠空气灌肠复位回顾性分析。结果 空气灌肠复位成功76例,并发穿孔1例,20例转手术治疗。结论 发病时间短,空气灌肠复位成功率高,超过24小时;诊断性空气灌肠复位,全身情况好,再次灌肠复位提高成功率,仪器设备改进对复位成功率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小儿急性肠套叠的诊断与治疗的经验和教训。方法 对72例小儿急性肠套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发生小儿急性肠套叠以男性多见(62.5%)。好发年龄为3~6个月,回结型最多(73.6%)。空气灌肠复位成功24例,其余均手术治疗。徒手复位32例,肠切除吻合15例,单纯肠穿孔修补1例。术后合并切口裂开1例,切口疝1例,吻合口瘘3例。死亡1例,其余均痊愈出院。结论 早期诊断、尽快治疗是小儿急性肠套叠治疗成功的关键。在发病48小时内空气灌肠复位较容易成功,复位失败或发病时间长、病情较重者,必需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分析小儿急性肠套叠病例,提高小儿急性肠套叠的X线下空气灌肠复位成功率和减少并发症。方法选取2013年以来近3年资料完整、诊断明确急性肠套叠600例,进行相关因素的统计学分析,从而找出小儿急性肠套叠X线下空气灌肠复位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组600例,实施空气灌肠586例,成功544例,失败42例,手术53例,无死亡病例,X线下空气灌肠治疗肠套叠总体成功率为92.83%。术中发现继发性肠套叠10例;患儿的年龄、血便的量、腹胀、X线下包块的形状、发病时间以及病理类型是影响肠套叠空气灌肠复位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肥胖、发热对肠套叠复位无明显影响。结论小儿急性肠套叠年龄小、发病时间长、血便量大、腹胀、套叠位置深在等复位率低;回回结型肠套、形态呈分叶状不宜强行复位;全身状况差的患儿复位时需谨慎,低压力试行复位失败后尽早行手术治疗,从而达到提高复位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小儿坏死性肠套叠外科治疗84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小儿坏死性肠套叠的病因、诊断、低压空气灌肠复位的作用、手术治疗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对经手术治疗的84例小儿坏死性肠套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原发性肠套叠73例,继发性肠套叠11例。套叠类型回-结肠型68例,小肠型12例,结-结肠型4例。全组均行套叠复位加坏死肠段切除一期吻合术。术前误诊5例,死亡3例。结论 ①局部解剖因素是小儿肠套叠发生的主要原因;②B超检查有助于肠套叠的诊断;③对于复发性肠套叠不宜反复多次地进行低压空气灌肠复位;④手术原则是对于高度怀疑肠管坏死的不能姑息,应积极切除,但同时亦应尽可能多地保留有活力的肠管及回盲瓣。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空气灌肠对小儿急性肠套叠诊治的疗效 ,提高对小儿急性肠套叠空气灌肠的适应证和操作要点的认识。方法 :临床诊断急性肠套叠患儿 85例 ,均行立位腹部透视或摄片及空气灌肠诊断与整复。结果 :整复成功 78例 ,整复失败 7例 ,均经手术治疗 ,回顾分析空气灌肠的指征与操作要点 ,对失败原因对比分析。结论 :空气灌肠是诊治小儿急性肠套叠可靠的方法 ,具有疗程短、创伤小、成功率高等多方面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小儿肠套叠的影像诊断与空气灌肠整复失败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提高对小儿肠套叠的影像诊断与治疗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近15年来经空气灌肠证实的肠套叠患儿608例的影像学表现。其中550例经透视下行结肠注气整复成功,58例整复失败经手术复位。结果:空气灌肠整复失败58例中,术后病理证实有复杂型28例,器质性肠套叠2例,肠壁损伤21例,3例阑尾被套,4例肠坏死,其中回-回-结套24例,回结套24例,回回结结型4例,结论:透视下空气灌肠是诊断与治疗小儿肠套叠的最好方法,对于复杂型肠套叠及伴有肠管畸形,肠腔坏死等症,则应尽早采取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系统化护理在空气灌肠复位治疗小儿肠套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40例应用空气灌肠复位治疗的小儿肠套叠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病情观察、并发症预防及出院教育等系统化护理。结果本组患儿一次性复位成功36例(90.00%),2例经2次复位成功,2例复位失败患者经中转手术治疗成功复位。患儿均获随访6个月,无复发病例。结论空气灌肠整复小儿急性肠套叠安全、有效。在空气灌肠复位治疗过程中实施系统化护理能提高复位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空气灌肠复位治疗小儿肠套叠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急性肠套叠患儿实施空气灌肠复位的护理资料。结果 33例患儿经空气灌肠复位成功,2例复位失败患儿转手术复位成功。治疗期间未发生肠穿孔等并发症及死亡病例。出院后均获6个月随访,未出现复发病例。结论对实施空气灌肠复位的急性肠套叠患儿实施规范护理,可提高复位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急性肠套叠的手术经验。方法:2008年8月至2011年5月为36例空气灌肠复位失败或禁忌的肠套叠患儿行腹腔镜手术。腹腔镜直视下行肠套叠复位术,如发现复位困难,则行空气灌肠辅助复位。如复位仍失败,可经Trocar将吸引器头或细硅胶管插入肠套叠鞘部,注入生理盐水,在空气灌肠辅助下用无损伤抓钳牵拉回肠末端,整复肠套叠,复位后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如有肠坏死或器质性病变,则行肠切除、肠吻合术。结果:22例经空气灌肠辅助复位成功,8例经鞘内注入生理盐水辅助复位成功。30例复位成功的患者均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3例因肠坏死或套叠过紧无法在腹腔镜下复位,2例美克尔憩室,1例淋巴瘤,行腹腔镜辅助肠切除、肠吻合术。手术时间平均45min,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时间平均8min,术后48h肠功能恢复,平均住院5d。随访至今,未见复发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肠套叠复位术结合空气灌肠、肠套叠鞘部注水可使绝大多数肠套叠复位,手术安全可靠,具有腹腔镜手术的微创优点,复位后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不做回肠固定,可有效防止肠套叠复发。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如何增加空气灌肠整复小儿肠套叠的成功率及并发症预防.方法对152例小儿肠套叠患者行空气灌肠整复的过程及失败的原因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152例患者中,空气灌肠复位成功126例,失败1例,25例未见肠套叠征象,复位后并发症主要是发热,腹泻,血便,腹痛,复套.结论空气灌肠是诊断与治疗小儿肠套叠的最好方法,能有效地提高复位率,复位失败者不宜强行复位,应及时手术治疗,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