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观察健脾祛湿中药联合激素冲击疗法治疗复发性肾病综合征疗效及对炎性细胞因子、纤溶指标的影响。方法将100例复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0例给予激素冲击疗法治疗,观察组50例在此基础上加用健脾祛湿中药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24 h尿蛋白定量、血浆总蛋白(TP)、白蛋白(ALB)、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及血小板聚集率(MPAR)变化情况,统计2组近期疗效。结果 2组治疗后面浮肢肿、倦怠乏力、气短懒言、脘腹胀满、食少纳呆及口中黏腻积分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各项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24 h尿蛋白定量、TG、TC、TNF-α、hs-CRP、IL-6、D-D、FIB及MPAR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05),TP、ALB水平均明显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近期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祛湿中药联合激素冲击疗法治疗复发性肾病综合征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体征,改善肾脏功能和血脂水平,下调炎性细胞因子水平,调节机体纤溶状态。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银杏叶胶囊联合双嘧达莫对慢性肾功能衰竭(CRF)维持血液透析患者血液高凝状态的影响。方法:将90例CRF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两组均予常规西医综合治疗。对照组口服双嘧达莫片,每次50 mg,每日3次。观察组加用银杏叶胶囊,每次1~2粒,每日3次。3个月为1个疗程。检测治疗前后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血小板聚集率(MPAR)、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和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治疗前后血瘀证评分。结果:与治疗前相比较,两组治疗后D-D、FIB和MPAR水平均治疗前下降(P0.01),观察组D-D、FIB和MPAR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TC、TG、LDL-C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HDL-C上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血脂变化不明显;治疗后观察组全血黏度(高、低切)、血浆黏度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血瘀证评分均治疗前下降(P0.01),治疗后观察组血瘀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银杏叶胶囊联合双嘧达莫能改善慢性肾功能衰竭维持血液透析患者高凝状态,抑制血小板的活化,改善微循环,防止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降糖通脉胶囊治疗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疗效及对炎症反应和微循环的影响。方法:将144例患者随机按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73和对照组71例;给予糖尿病常规干预,控制血糖和血压到目标水平,并口服辛伐他汀片,40 mg/次,1次/d,和拜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次,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的基础上加用降糖通脉胶囊,3粒/次,3次/d。两组疗程均为4个月。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量治疗前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斑块大小;检测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BG),糖化血清蛋白(GS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数-6(IL-6),脂联素(APN),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聚集率(MPAR)和D-二聚体(D-D)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例数和斑块检出例数少于对照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颈动脉斑面积也小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GS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间FBG,PB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TNF-α,hs-CRP和IL-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APN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D-D,FIB和MPAR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降糖通脉胶囊用于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治疗,能减少大血管病变的发生,减轻发生程度,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减轻低度炎症反应,改善微循环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通络愈肾方对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患者临床疗效、安全性及高凝状态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2例IMN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泼尼松、依那普利(或缬沙坦)、双嘧达莫等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通络愈肾方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3月,观察治疗前后24h尿蛋白定量(UTP)、血白蛋白(ALB)、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血小板计数(PLT)、D-二聚体(D-D)、血小板聚集率(MPAR)等指标的改变情况,并统计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UTP、PLT、D-D、MPAR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出血事件,观察组药物性库欣综合征发生率41.4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8.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络愈肾方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可进一步减少IMN患者尿蛋白,改善高凝状态,拮抗激素毒副反应,无明显出血风险,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自拟解毒化瘀中药联合西药治疗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炎性反应、高凝状态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将溃疡性结肠炎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自拟解毒化瘀汤治疗,2组疗程均为8周;检测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及8周的炎性指标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凝血功能指标血小板计数(Pl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最大聚集率(PAGmax);记录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的症状积分、肠镜下黏膜积分及结肠组织病理积分及临床疗效。结果 2组治疗后血清TNF-α、hs-CRP、IL-6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观察组治疗后4周及8周各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4周及8周PAGmax、D-D、FIB、Plt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而MPV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8周后观察组肠镜下黏膜积分、症状积分及结肠组织病理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现严重的药物不良事件。结论自拟解毒化瘀中药联合西药治疗能够显著抑制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炎性反应,改善患者的高凝状态,缓解患者临床症状,综合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新风胶囊(Xinfeng Capsule,XFC)治疗干燥综合征(Sj9gren's syndrome,SS)临床疗效及其对凝血参数、外周血细胞因子、NF-кB信号通路蛋白的影响。方法将58例SS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9例。治疗组予XFC治疗(每日3次,每次3粒,3个月为1个疗程,连服1个疗程);对照组予硫酸羟氯喹(HCQ)治疗(每次0.2 g,每天2次,疗程同治疗组)。另选20名健康者作为健康组。采用全自动凝血仪测定两组治疗前后及健康组凝血参数(APTT、PT、FIB、TT、D-D);采用ELISA检测外周血细胞因子(IL-1β、TNF-α、IL-10)及NF-кB信号通路蛋白(P65、P50、IкBα)表达量;采用魏氏法测定ESR,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hs-CRP。结果 SS患者凝血参数异常44例,占受检总数的75.9%;与健康组比较,患者组D-D、FIB、IL-1β、TNF-α、P50、P65、IкBα及hs-CRP、ESR水平升高(P0.05,P0.01),IL-10水平降低(P0.0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凝血参数与细胞因子、NF-κB信号转导通路及炎症指标明显相关(P0.01,P0.05);药物干预后,治疗组和对照组凝血参数和实验室指标均有部分改善,两组有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59%、86%和38%、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在降低FIB、D-D,P50、P65,ESR、hsCRP水平,下调TNF-α、IL-1β,上调IL-10表达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SS患者存在高凝状态,且与细胞因子、NF-κB信号通路的异常活化有关。XFC能有效改善SS患者高凝状态,其机制可能与XFC抑制细胞因子、NF-кB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对慢性肾衰竭(CRF)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瘀证的改善作用及对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将130例CRF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随机按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服用双嘧达莫片,50 mg/次,3次/d,连续服用。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丹红注射液30 m L注入0.9%生理盐水100 m L,缓慢静脉滴注,1次/d。连续使用10 d为1个疗程,每月治疗1个疗程,两组均治疗3个疗程。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2,3个月进行血瘀证评分;检测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纤维蛋白原(FIB)水平,D-二聚体(D-D),血小板颗粒膜蛋白(CD62 P),血小板溶酶体颗粒膜蛋白(CD63),凝血酶敏感蛋白(TSP),血栓素(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第2,3个月观察组血瘀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血瘀证评分下降幅度多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全血黏度(高切、低切)、血浆黏度和血小板聚集率等指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TXB2,FIB和D-D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6-Keto-PGF1α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CD62 P和TS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CD63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丹红注射液能改善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瘀证积分,抑制了血小板的活化,改善了微循环,减轻了血液高凝状态,防止了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抗肿瘤常规方案联合血府逐瘀汤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血液高凝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中晚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治疗组予以抗肿瘤常规治疗方案结合血府逐瘀汤治疗,对照组予以抗肿瘤常规治疗方案结合西药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观察2组PLT、PT、APTT、FIB、D-D水平及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6.67%,对照组为60.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FIB、D-D水平及对照组D-D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治疗后2组FIB、D-D水平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能有效改善中晚期NSCLC患者的血液高凝状态,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固本活血方对难治性肾病综合征(RNS)疗效及高凝状态的影响。方法:将108例RN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观察组联合固本活血方治疗,6个月后对比两组疗效及血液高凝状态。结果:观察组综合疗效总有效率为98.1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3.33%,血栓栓塞(TE)发生率、库欣综合征、感染发生率及24h尿蛋白定量、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均低于对照组,血浆白蛋白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照组治疗前、后D-二聚体(D-D)、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聚集率(MPA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D-D、PLT、MPAR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应用固本活血方可降低RNS患者尿蛋白及血脂水平,改善低蛋白血症及高凝状态,减少不良反应,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盐酸川芎嗪注射液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急性脑梗死(气虚血瘀证)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11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按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两组均采用常规西医治疗。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次,1次/d,和双嘧达莫片,50 mg/次,3次/d,口服。观察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盐酸川芎嗪注射液和补阳还五汤,两组疗程均为14 d。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检验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D-二聚体(D-D),血小板聚集率(MPAR),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 WF),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0.91%,对照组为76.36%,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第14天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D-D,MPAR和v WF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全血黏度(高切、低切)、血浆黏度和红细胞沉降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后两组PT,APTT和TT均较治疗前增加(P0.01),观察组增加更为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FIB均较治疗前下降,观察组下降更为显著(P0.01)。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川芎嗪注射液联合补阳还五汤用于气虚血瘀证急性脑梗死的治疗能改善患者血液流动性,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珍珠母超微粉蛋白、寡肽对小鼠镇静安眠作用。方法利用PCPA制造小鼠失眠模型,观察小鼠的自主活动情况,ELISA法测小鼠血中ATCH含量并计算脑及脑系数。结果阳性对照组、寡肽组小鼠的自主活动次数显著降低,小鼠血中ACTH的含量增加,但脑干系数无影响。结论超微粉寡肽类成分(MCP)镇静安眠活性最强,为镇静安眠主要活性部位,调节ACTH可能是其镇静安眠机制。  相似文献   

12.
病性的变化和转化以及疾病的传变是中医病理学的2个核心问题。它们可分别从阴阳五行数学的公理1和公理2、3得到圆满的解释。病性变化,其症结在于主导属性明晰度的大小发生变化;病性转化,其症结则在于主导属性明晰度的正负号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3.
丁香苦苷不同给药途径的药物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并比较丁香苦苷单体两种给药途径在家兔体内的药物动力学过程,考察丁香苦苷单体口服后的绝对生物利用度。方法:家兔静脉注射丁香苦苷注射液和灌胃给予丁香苦苷水溶液,采集血样,固相萃取小柱活化方法处理血浆后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丁香苦苷血浆浓度,采用药动学软件3P97进行数据处理,确定药动学参数。结果:丁香苦苷静脉给药后在体内符合二室模型分布,其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如下:T1/2α为2.41min,T1/2β为15.38min。灌胃给药后丁香苦苷的药动学行为符合一级吸收二室模型,Cmax为17.91min,T1/2(α)为9.642min,T1/2(β)31.748min。绝对生物利用度为35.9%。结论:丁香苦苷单体经口服和静脉两种给药途径给药后,吸收和消除均较快。  相似文献   

14.
蔚晓慧 《山东中医杂志》2003,22(10):585-586
简要论述了《老老恒言》中有关老年养生的思想和方法 ,认为饮食以调理脾胃为要 ,应注意饮食有节、五味调和、清淡为补 ;起居以养静为要 ,应注意调顺四时、起居有常、静养与导引相结合 ;养性以安命为要 ,应注意清心寡欲、修心养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了竞争力理论与战略理论,分析了中药产业竞争力提升的环境与条件,提出了提升中药产业竞争力的三大战略目标、三大总体战略、四条战略举措及三个实施阶段与重点任务。  相似文献   

16.
羌蓝汤解热作用机理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家兔iv内毒素后,在体温升高的同时血浆cAMP含量与血清IL1、IL6水平显著升高。家兔ig20g/kg羌蓝汤可以抑制内毒素的致热作用,在解热的同时也抑制血浆cAMP含量以及血清IL1、IL6活性水平的升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胃脘痛证候的量化诊断规律。方法:以因子分析方法对808例胃脘痛患者的临床四诊信息进行分析。结果:因子分析从胃脘痛临床症状中提取12个因子,分别代表脾胃湿热、脾胃虚寒、肝胃气滞、气阴两虚、胃热炽盛、胃阴亏虚、肝胃郁热、脾胃气虚等8个证候,同时对各个证候进行量化。结论:因子分析所得的胃脘痛的常见证候分类及量化诊断为临床辨证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考察黄芩与黄连按不同比例配伍时,主要有效成分黄芩苷、盐酸小檗碱溶出率的变化规律,以探讨传统药对黄芩配伍黄连对有效成分煎出的影响。方法:根据临床常用方剂黄芩与黄连的配伍比例,选择按1:0、1:1、1:2、1:3、2:1、2:3、3:1、3:2、0:1等9个比例分别配伍,水煎煮回流法提取,经分离精制,制得各供试品,在优化的RP-HPLC条件下进行分析,比较色谱指纹图谱,考察主要成分黄芩苷、小檗碱的相对峰面积变化与配伍比例的关系。结果:黄芩与黄连按不同比例配伍后主要成分黄芩苷、盐酸小檗碱的含量各有不同的影响,黄芩苷溶出率与黄芩比例成非线性关系,盐酸小檗碱溶出率与黄连比例亦成非线性关系,黄芩的最佳配伍比例是3:1,黄连的最佳配伍比例是1:3。结论:按不同比例配伍黄芩、黄连合煎过程中,黄芩苷、盐酸小檗碱溶出率有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9.
运用数字化色谱指纹谱技术设计中药复方专利技术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中药复方是中医学的精髓,但目前专利法的设置以及专利申请文件的撰写格式不利于中药复方的技术保护。数字化色谱指纹谱将色谱峰的定位和峰面积以数字化形式进行表达,不仅能够比较准确地表达一个组合物的内在总体情况,亦能较完整地反映出复杂中药复方产品的化学组成特征。作者认为,数字化色谱指纹图谱技术不仅能准确反映中药复方的整体质量状况,也可用于中药复方专利中技术特征的描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医按摩对亚健康状态改善的临床效果,探索非药物治疗亚健康状态的方法。方法:将120例心理性亚健康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中药治疗和心理行为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中医按摩调治。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33%,对照组为76.67%,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对疲劳乏力、睡眠障碍、记忆力减退和注意力不集中、肌肉酸痛、焦虑5项观察指标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结论:中医按摩可以有效改善亚健康状态的主要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