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甘丹  程莉  陈永  刘茜 《临床荟萃》2009,24(3):225-227
下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的医院感染,是老年人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其病原谱和耐药性随时随地不断发生变化,为监测我院老年科呼吸病房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的变迁,收集我科老年患者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病原菌1249株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抗菌药物耐药情况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呼吸道是我国临床常见的医院感染部位,位居医院感染的首位[1].近年来,随着高效广谱抗菌药物大量应用于临床,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性不断发生着变化,给临床治疗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为了解我院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分布,给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可靠依据,将2007年5月-2009年3间下呼吸道感染病人痰培养病原菌及药敏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了解湖北省医院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病情况与感染病原菌特点。方法 利用医院感染监测网络系统统计和分析2014年10月77家二级及以上综合和专科性医院实施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的资料。结果 发现77家医院中共1 090例医院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感染患病率为1.43%;14 880例手术患者中有241例肺部感染,手术后肺炎患病率为1.62%。医院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高发的科室是综合ICU、神经外科、新生儿科、血液科、胸外科。从送检的病原学标本中共分离阳性感染病原体666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77.93%,革兰阳性菌占14.41%,真菌占6.31%,主要检出病原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分别占23.42%和21.92%。结论 综合ICU、神经外科、新生儿科、血液科、胸外科为医院获得性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为医院获得性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各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应与相关科室建立目标责任制管理措施,主动提高控制医院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下呼吸道是我国临床常见的医院感染部位,位居医院感染的首位。近年来,随着高效广谱抗菌药物大量应用于临床,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性不断发生着变化,给临床治疗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为了解我院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分布,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JP2〗了解某医院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痰标本分离病原菌的多样性及多重耐药性。 方法 对2015年11月-2016年8月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痰标本进行病原菌采集及分离培养,鉴定病原菌种类及药敏分析。 结果 从162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痰标本中分离35种非重复病原菌226株,其中37例患者分别分离出2~5种病原菌。男性患者菌株分离数量高于女性;病原菌多样性>60岁患者较高,医院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患者显著高于社区患者。呼吸内科、空勤干部科和消化肿瘤科患者分离的病原菌多样性居前3位。 结论 不同年龄和感染类型的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痰标本的病原菌多样性均有显著差异;患者痰标本的病原菌多样性和多重耐药率不同科室均有显著差异。〖JP〗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下呼吸道医院感染情况,并探讨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的预防措施。方法对南昌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08年1-12月24 585例住院患者下呼吸道医院感染进行前瞻性的调查。结果 24 585例住院患者中有899例发生医院感染,医院感染率为3.66%(899/24 585)。其中下呼吸道医院感染者424例次。感染发生的科室以老年病房和神经内科为主。医院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48.18%。424例次下呼吸道医院感染者中有254例次呼吸道侵入性操作史。使用呼吸机造成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率为68.42%。结论积极治疗原发病、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呼吸道侵入性操作及加强病区内消毒隔离管理工作等是预防下呼吸道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了解医院住院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特点及其耐药性,为临床感染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细菌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方法,对2所医院住院患者的痰标本进行病原菌检测与分析。结果 从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者送检标本中共分离病原菌412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分别占81.07%和16.26%,真菌占2.67%。革兰阴性菌对氨苄西林和头孢类抗菌药物耐药率比较高,部分菌株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也比较严重。下呼吸道感染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中有80%以上为耐甲氧西林菌株。结论 医院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占绝对优势,且耐药严重,临床应以药敏试验结果严格选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8.
老年患者下呼吸道医院感染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老年患者下呼吸道医院感染情况,探讨预防与控制有效措施。方法采用资料调查方法 ,对老年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现状及危险因素进行了调查。结果该医院3 350例年龄在65以上岁老年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238例,医院感染发病率为7.10%;其中下呼吸道感染135例,占56.72%。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老年患者均患有各种慢性基础疾病,痰培养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57.89%。结论老年病人下呼吸道医院感染发病率比较高,年老体弱和慢性基础病是医院感染高发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下呼吸道医院感染发病率和护理。方法对142例老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老年患者医院感染率为27%,感染部位为下呼吸道,痰培养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和真菌为主。结论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使老年患者抵抗力降低,住院时间长。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医院重症监护病房老年患者下呼吸道医院感染情况,为有效控制医院感染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与前瞻性监测相结合的方法,对某教学医院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共调查该重症监护病房60岁以上老年患者1 152例,发生下呼吸道医院感染患者356例,平均感染发生率为30.90%。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居前三位的是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嗜麦芽窄单胞菌。高龄、住院时间和病情严重程度是老年患者下呼吸道感染主要危险因素。结论该医院重症监护病房老年患者下呼吸道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老年患者病情严重和长期住院是引发下呼吸道感染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住院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2006年至2008年住院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痰标本所分离的病原菌,进行菌种和耐药性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临床所分离的1732株病原菌中,前几位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白色念珠菌、阴沟肠杆菌、产碱假单胞菌和嗜麦芽假单胞,对抗菌药物耐药率普遍较高的细菌为铜绿假单胞菌和产碱假单胞菌。结论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临床应合理应用抗菌药物,以延缓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本院主要临床科室2015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痰液,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以及血液标本的细菌学研究,揭示本院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细菌分布及耐药特征。方法按照标本类型分为痰液组,灌洗液组、血液组,采用细菌培养分离、鉴定及药敏分析技术,数据纳入whonet5.4数据库,并作相关的统计分析。结果本院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以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为主,检出率89.6%,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分列第一、二位,检出率分别为26.9%、20.9%;革兰阳性菌较少,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检出率8.5%;多重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增加趋势明显。结论联合痰液及灌洗液、血液多种标本微生物检测对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诊治任具有一定意义。切实加强院感监测,严格抗生素的合理应用,防止多重耐药菌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3.
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临床分离病原菌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医院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临床分离病原菌的分布情况。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和回顾性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2000年~2003年临床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痰培养阳性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下呼吸道感染以60 y以上患者为主,达到69.1%,病原菌前五位分别是真菌(27.5%)、葡萄球菌属(19.6%)、假单胞菌属(15.9%)、克雷伯菌属(6.8%)、不动杆菌属(5.4%),真菌感染由2000年的15.2%上升到2003年的32.5%。结论在对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治疗中,临床应加强对真菌、非发酵菌等机会致病菌感染的控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特点和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8年1月至2010年8月我院ICU发生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分离出的病原菌进行菌株鉴定,药敏试验采用琼脂扩散(K-B)法,结果依据CLSI(2007)标准判读.结果 ICU共收治患者509例,发生下呼吸道感染147例,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为28.9%(147/509);分离出病原菌283株,其中主要为G-杆菌占86.9%,其他病原菌包括G+球菌(7.4)%和真菌(5.7)%;最常见的病原菌依次为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真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等,分别占24.7%、20.5%、12.7%、6.4%、5.7%、5.3%、5.3%、4.6%;主要病原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严重.结论 ICU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高,G-杆菌是导致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且对抗菌药物呈多重耐药.
Abstract: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pathogenic distribution and drug resistance in intensive care unit to provide a basis for reasonable use of antibiotics. Methods From January 2008 to August 2010,the clinical data from our hospital ICU impatients of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he isolated strains were identified, the antibiotic susceptibility test was performed by K-B methods and the results were read according to CLSI 2007. Results There were 509 patients, 147 cases of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were found.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rate was 28.9% (147/509); 283 strains of pathogens had been isolated by culture and most of which were Gram negative bacilli(86. 9%), the other pathogens included Gram positive cocci(7.4%) and fungi(5.7%). The most common pathogens were Acinetobacter spp, Pseudomonas aeruginosa, Klebsiella pneumoniae,Stenotrophomonas oligotrophic aeromons, Fungi, Escherichia coli, Staphylococcus aureus, Burkholderia cepacia,etc,accounting for 24. 7% ,20. 5% ,12. 7% ,6. 4% ,5.7% ,5. 3% ,5.3% and 4. 6% ;The main pathogens were highly resistant to the most antibiotics. Conclusion ICU had a higher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rate, Gram negative bacilli are the main pathogen, and showed the multi-drug resistance features to the antibiotics.  相似文献   

15.
高伟  郑军廷 《中国综合临床》2010,27(12):367-371
目的 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特点和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8年1月至2010年8月我院ICU发生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分离出的病原菌进行菌株鉴定,药敏试验采用琼脂扩散(K-B)法,结果依据CLSI(2007)标准判读.结果 ICU共收治患者509例,发生下呼吸道感染147例,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为28.9%(147/509);分离出病原菌283株,其中主要为G-杆菌占86.9%,其他病原菌包括G+球菌(7.4)%和真菌(5.7)%;最常见的病原菌依次为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真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等,分别占24.7%、20.5%、12.7%、6.4%、5.7%、5.3%、5.3%、4.6%;主要病原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严重.结论 ICU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高,G-杆菌是导致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且对抗菌药物呈多重耐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9项呼吸道感染病原体 IgM 抗体检测在小儿呼吸道感染中的作用及其对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选取呼吸道感染患儿1000例,通过间接免疫荧光(ILF)法及9项呼吸道感染病原体 IgM 抗体试剂检测患儿血清病原体抗体,通过9项呼吸道感染病原体 IgM 抗体试剂检测与 ILF 法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IgM 抗体试剂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及其对治疗的指导作用。结果9项呼吸道感染病原体 IgM 抗体试剂检测与 ILF 法检测结果相近,1000例患儿中917例患儿经对症用药后病情恢复速度快。21例患儿出现窒息,经抢救后恢复。另有62例患儿经长时间治疗护理后好转出院。结论9项呼吸道感染病原体 IgM 抗体试剂可检测菌种多,速度快,特异性高,适合基层医院使用,具有积极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内感染的临床特点及病原菌种类、分布及其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 采用前瞻性监测与回顾性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2008年4月至2010年3月我院ICU收治的392例住院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发生医院感染78例,医院感染发生率为19.89%(78/392),感染112例次(28.57%);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占54.46%(61/112),其次是泌尿道感染,占15.19%(17/112),血液感染占11.61%(13/112);分离出病原菌152株,以G-杆菌为主,占69.7%(106/152),其次是G+球菌,占17.8%(27/152),真菌占12.5%(19/152);主要病原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对多种抗菌药物表现为高度耐药、多重耐药甚至泛耐药.结论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内感染发生率高,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主要病原菌对抗菌药物耐药情况严重.规范、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控制多重耐药菌在ICU内的传播和流行,可减少ICU医院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吴吉江  张保荣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22):2804-2805,2808
目的探讨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病原菌种类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2011年1~12月邳州市人民医院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痰标本分离出的病原菌进行菌种分布和耐药性回顾性分析。结果共分离出336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185株(55.1%);革兰阳性菌78株(23.2%);真菌73株(21.7%)。主要革兰阴性菌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呈现较高的耐药性,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性较低。革兰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为主,也显示较高的耐药率,未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的菌株。真菌以白假丝酵母、热带假丝酵母及曲霉菌为主。结论下呼吸道感染中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主要的病原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呈现较高的耐药性,加强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学检查及耐药性监测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泌尿外科监护病房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并提出相应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泌尿外科监护病房收治的299例病人资料,总结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并对病原茵细菌培养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发生医院感染51例(57例次),下呼吸道21例次,上呼吸道13例次,泌尿道8例次,切口感染8例次,胃肠道4例次,口腔3例次;获得病原学阳性标本21例,其中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茵是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茵,泌尿道感染主要为大肠杆茵.[结论]重症监护病人为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加强从病人、外界环境和病原体3个中心环节进行预防与控制是监护病房医院感染防控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某综合性医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某综合医院院内感染发生情况,为做好医院感染监控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回顾性调查方式,对该医院2007-2009年住院患者的医院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该医院在2007-2009年期间共有住院患者50 604例,发生医院感染患者958例,医院感染发生率为1.89%。医院感染的主要部位为上呼吸道感染占56.05%,下呼吸道感染占21.29%;其次是胃肠道感染和泌尿道感染,分别为6.99%和6.16%。医院感染致病菌中,革兰阴性杆菌占52.40%,革兰阳性球菌占34.59%,真菌占13.01%。结论该医院的医院感染发生率较低,主要为呼吸道感染,致病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应结合调查结果制定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