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急诊绿色通道抢救急性心肌梗死2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宁  王强  魏璐  侯新民 《西部医学》2010,22(3):459-461
目的探讨急诊绿色通道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的作用。方法总结我科自建立急诊绿色通道的2年时间里,对其中24例AMI的诊断与治疗情况进行分析,以便了解是否得到有效的治疗。结果24例患者在发病后的〈2h、2~6h、6~12h、〉12h内,得到及时治疗者分别为5例、15例、3例、1例,死亡2例。结论建立急诊绿色通道可以让AMI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获得最大收益。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急诊绿色通道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3年设置急诊绿色通道以来,我科对124例AMI的诊断与治疗情况,观察其是否在有效的时间窗内得到治疗.结果 124例患者中,在发病后2h内得到及时治疗29例,2-6h得到及时治疗者75例,6-12h得到及时治疗者,>12h者4例,死亡7例.结论 AMI患者在急诊绿色通道实施救治可减少心肌梗死患者在诊断、治疗过程中时间的浪费,使之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诊绿色通道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3年设置急诊绿色通道以来,我科对124例AMI的诊断与治疗情况,观察其是否在有效的时间窗内得到治疗。结果124例患者中,在发病后2h内得到及时治疗29例,2~6h得到及时治疗者75例,6~12h得到及时治疗者,〉12h者4例,死亡7例。结论AMI患者在急诊绿色通道实施救治可减少心肌梗死患者在诊断、治疗过程中时间的浪费,使之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诊绿色通道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价值.方法:固顾性分析了自2005年实施急诊绿色通道以来,我科对13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诊断与治疗情况.观察其是否在有效的时间窗(door-to-ballom DTB)内得到治疗.结果:135例患者,在发病后30分钟内得到及时治疗的有36例,30~60分钟内得到治疗的有60例,60~90分钟内得到治疗的有39例,死亡9例.结论:急性心肌梗死绿色通道的实施可以减少心肌梗死病人在诊断、治疗过程中时间的浪费,使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相似文献   

5.
赵软英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23):710-711
目的 探讨绿色通道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05年5月以来我科开放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绿色通道后258例的诊断治疗与护理情况,观察是否在有效时间内得到及时救治.结果 25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住院后2 h之内均得到了有效的救治.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绿色通道可以减少患者的诊断、治疗时间,使患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分析急诊绿色通道在抢救急性脑梗死时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4月-2015年7月收治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未通过急诊绿色通道30例患者为对照组,通过急诊绿色通道30例患者为观察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经过抢救治疗,统计发现显效:观察组17例(56.66%),对照组12例(40.00%);有效情况两组患者相同;无效:观察组2例(6.67%),对照组7例(23.33%);观察组患者明显恢复比对照组患者好。结论:急诊绿色通道在抢救急性脑梗死时临床意义显著,可明显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减少患者脑神经的损伤,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绿色通道护理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诊PCI)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元月~2015年9月我院由急诊门诊转入急诊绿色通道的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86例,采取绿色通道护理。结果:从接诊到进入导管室平均时间为40min,最短时间15min,86例STEMT患者经急诊PCI治疗后,冠脉再通者达到81例,冠脉再通率达94.19%,2例患者择期再行冠状动脉旁路手术,未出现死亡病例,84例康复出院。结论:在急诊开辟心梗病人绿色通道缩短了心梗病人抢救时间,有利于病人得到最及时、最有效、最安全的救护。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急诊绿色通道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的价值.方法 对2006年10月~2008年4月广东省中医院62例AMI患者的诊断与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2例患者入院后90 min内血管开通者(绿色通道成功实施)为24例,成功率100%,无1例死亡;超过90 min血管开通者(绿色通道未成功实施)27例,死亡1例;超过90 min血管未开通者(绿色通道未成功实施)11例,死亡2例.结论 急诊AMI绿色通道的成功实施可使心肌梗死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显著降低其病死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绿色通道在急诊PCI术抢救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6例急诊PCI术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分析,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103例。观察组给予绿色通道处理,对照组给予常规处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急诊停留平均时间、到达心内导管室平均时间、开始PCI平均时间、抢救成功率和治疗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急诊停留平均时间、到达心内导管室平均时间、开始PCI平均时间均比较短(P0.05)。观察组抢救成功率和治疗满意度分别为96.12%、98.06%,均高于对照组的81.55%、77.67%(P0.05)。结论:临床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绿色通道处理,可有效缩短急诊PCI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和满意度,故此方案推广意义较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卒中绿色通道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溶栓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6年实施急诊绿色通道以来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溶栓治疗的情况。结果发病时间小于6 h的39例患者,进行动脉溶栓15例,静脉溶栓24例。其中36例痊愈或好转,3例死亡。结论卒中绿色通道的建立可以缩短急性脑梗死患者在诊断、治疗过程中的时间,使脑梗死患者得到更及时的救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脉介入治疗中绿色通道的作用及护理.方法:将未经绿色通道抢救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8例,标记为对照组;经绿色通道抢救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0例,标记为观察组.观察并比较两组之间的抢救效果.结果:观察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包括就诊至确诊时间、介入治疗开始时间、球囊扩张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行冠脉介入治疗抢救时,应用绿色通道并给予相应护理后,可提升抢救效果,缩短就诊至各项抢救的实施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开辟急诊绿色通道对急性心肌梗死(AMI)进行静脉溶栓的疗效和可行性。方法:急诊科配备急诊ICU人员和设备,开辟AMI急诊绿色通道,对可疑AMI患者一律立即转入急诊绿色通道,对确诊为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的患者迅速施行急诊静脉溶栓。结果:从接诊到溶栓开始的时间间隔平均25min,发病到溶栓治疗开始时间:2h内8例,3h内10例,4h内6例,5h内2例,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率84.6%。全部病人溶栓过程未发生严重出血等不良反应。结论:对急诊绿色通道AMI病人施行急诊静脉溶栓,可避免门诊转送及进行各种检查耽误时间而使溶栓延迟,获得了宝贵的溶栓最佳时机,提高了梗死相关动脉(IRA)再通率和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绿色通道护理模式在急诊送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实施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9月我院急诊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6例进行分析,按时间分为干预组(绿色通道护理干预,28例)和常规组(传统急救护理,28例),比较两组患者分诊评估时间、急诊停留时间、急诊球囊扩张时间及心脏骤停、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组分诊评估时间、急诊停留时间、急诊球囊扩张时间均短于常规组(P<0.05)。干预组患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绿色通道护理模式在急诊送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应用能缩短患者抢救时间,降低患者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吴伊风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7):148-148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通过绿色通道静脉溶栓的效果。方法对2000年1月~2008年12月我科应用急诊绿色通道早期静脉溶栓治疗AMI10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0例AMI患者静脉溶栓再通率75%,其中发病〈3h再通率83.3%(40/48),〈6h75%(33/44),6—12h33.3%(2/6),〉12h0%(0/2)。5周病死率11%,再通组20%(4/75),未通组28%(7/25)。结论急诊绿色通道在完善急救的情况下可使AMI患者尽早静脉溶栓,明显降低AMI患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急诊绿色通道在抢救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价值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急诊绿色通道在抢救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价值。方法分析251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诊断与治疗情况,观察在不同时间窗内得到治疗的效果。结果251例患者中有172例呼救120,进行了院前急救;79例为家属在患者发病后自行送到我院就诊。在发病后1小时内得到及时治疗的有83例,1~5h得到治疗的有101例,超过5小时得到治疗的有67例。251例患者中死亡53例。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绿色通道的实施可以减少脑出血患者在诊断、治疗过程中时间浪费,使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得到及时救治,降低其病死率。  相似文献   

16.
48例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抢救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急诊抢救急性心肌梗死的抢救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2008年我院确诊的急性心肌梗死且符合溶栓条件的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给予尿激酶100~150万U,加生理盐水100ml静滴,30min内滴完进行溶栓治疗。结果 48例患者中34例血栓溶解,14例未溶解。26例痊愈,12例好转;4例恶化;6例死亡。结论早期溶栓是心肌梗死抢救成功的关键,防治并发症、保护濒死心肌是抢救心肌梗死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绿色通道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及对血清肌红蛋白检验的影响。方法: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医院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0例,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45)。入组患者均采用急诊冠脉介入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模式抢救护理,观察组联合绿色通道模式护理,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2组血清肌红蛋白(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采用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2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hs-CRP),比较2组护理效果及对血清肌红蛋白检验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急诊到确诊时间、急诊到介入治疗时间、急诊到球囊扩张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前Mb、cTnI及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Mb、cTnI及hs-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好转率高于对照组(P<0.05),植物生存率、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时采用绿色通道模式护理能为患者抢救赢得时间,缩短血清肌红蛋白检验时间,帮助患者早期确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干预措施,观察其护理效果。方法:收集本院自2014年1月~2015年1月这一期间收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急救护理干预措施,观察其护理效果。结果:80例患者中,出现死亡的患者仅有2例,其余均抢救成功,抢救成功率达到了97.5%。结论: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诊期采用急救护理干预措施可以使抢救成功率有所保障,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治疗当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绿色通道对救治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效果.方法 以胸痛中心为平台,以急诊绿色通道为基础,建立胸痛中心绿色通道流程,对STEMI患者实施前后的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4年10月—2015年10月胸痛中心绿色通道流程实施后12个月内收治的139例STEMI患者,与2013年9月—2014年9月流程实施前12个月收治的64例STEMI患者相比,有效缩短了STEMI患者入门-球囊扩张时间(D2B),降低了STEMI患者医院病死率.结论 开展胸痛中心绿色通道流程能有效缩短STEMI患者诊断、转运、治疗时间,使患者得到及时救治,降低病死率,为后期进一步治疗赢得宝贵时间,也是控制医疗费用和提高服务质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压监测在抢救时急性右室心肌梗死患者的补液扩容中应用效果。方法将90例急性右室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A组29例、B组32例与C组29例,三组患者均采用相同抢救治疗方式,A组患者中心静脉压维持于6~12cm H_2O,B组患者为13~19cm H_2O,C组患者为20~26cm H_2O,观察三组患者的临床抢救效果。结果 C组患者的肺水肿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患者在治疗12h与24h的心率、心输出量、平均动脉压及尿量均明显好于A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右室心肌梗死患者抢救过程中开展中心静脉压监测具有积极作用,中心静脉压维持于13~19 cm H_2O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