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鲁克沁油田玉东区块储层四性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鲁克沁油田玉东区块克拉玛依组储层测井、录井、岩心和试油等资料的收集、整理、校正、分析,针对含砾砂岩段,开展了储层特性、含油性解释研究,分析储层岩性、物性特征及其相互关系,讨论了储层的岩性、物性、电性、含油性特征。通过物性、饱和度分析资料、含油性描述以及测试分析等资料,揭示了四性之间的关系,建立了储层泥质含量、孔隙度、渗透率和饱和度解释模型,对今后油田开发工作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塔中4油田CⅢ油组合砾砂岩段储层测井、录井、岩心和试油等资料的收集、整理、校正、分析。针对含砾砂岩段.开展了储层特性和油水层解释标准研究.分析储层岩性、物性特征及关系.讨论了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对储层物性、电性的影响,岩性和胶结物的变化对含砾砂岩段储层物性、含油性、电性的影响。通过物性、饱和度分析资料、毛管压力曲线资料、录井和薄片含油性产状描述资料,以及测试分析等资料。着重讨论了含砾砂岩段储层的油层、水层及干层识别的下限值确定方法,建立了储层油、气、水、干层的解释标准及解释图版,为储层参数模型建立和油气层识别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针对大北地区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K2b)低孔、低渗储层的复杂情况,对大北地区储层的测井、岩心和测试资料进行收集与整理,讨论了其物性、岩性、电性、孔隙结构等影响因素,分析得出了K2b储层流体性质评价的主控因素主要是泥质体积分数、粒径和综合物性指数。在此基础上对疑难井做出了精细流体性质评价,其评价结果与试油结论符合度较高。  相似文献   

4.
四川盆地广安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储层主要集中在须六段和须四段,属陆相沉积的碎屑岩,常规测井曲线在砂岩粒度及储层类别识别过程中存在难度,解释具不确定性。为此,通过成像、阵列声波、阵列感应等测井新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裂缝识别及砂岩粒度判别能力,从而提高了该区须家河组储层测井评价效果及测井解释成功率。通过对几个实例的阐述,证明了测井新技术在四川广安须家河组储层的裂缝识别和粒度判别中应用得非常成功。  相似文献   

5.
页岩气储层的基本特征及其评价   总被引:37,自引:6,他引:37  
页岩气独特的赋存状态,"连续成藏"的聚集模式,区别于常规天然气储层的特征以及评价内容等决定了页岩气储层研究的特殊性。目前,国内针对页岩气储层特征及评价的工作开展得相对较少,需要建立相应的评价标准。在大量调研国外文献的基础上,综合利用四川盆地最新的浅井钻探和野外露头取样资料,从常规储层研究思路入手,详细分析了页岩气储层的基本特征(有机质特征、矿物组成、物性特征、储渗空间特征),进而总结了页岩气储层评价的主要内容;同时,借鉴美国页岩气勘探成功经验,从实际资料出发,筛选出有机质丰度、热成熟度、含气性等8大关键地质因素,进而提出了一套较为适用的储层评价标准。据该标准评价后认为,四川盆地下古生界筇竹寺组和龙马溪组2套海相黑色页岩具有良好的勘探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6.
基于核磁共振T2谱分布的储层岩石孔隙分形结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结合前人在储层岩石分形结构与利用核磁共振(NMR)T2谱分布评价孔隙结构这两方面的研究成果,推导出NMR T2值的分形几何表达式,建立了利用NMR T2谱进行储层孔隙分形结构研究的方法.该方法较常规的岩石孔隙分形结构研究方法具有快速、无损坏等特点,且进一步拓展了核磁共振资料的应用.应用此方法对A地区X井的10块岩心进行了分形结构判断与分形维数的求取,其判断结果与毛管压力判断结果一致,但其分形维数普遍低于应用毛管压力法求得的分形维数,此差异是由于二者所反映的孔喉空间不同造成的.研究结果同时表明:利用NMR T2谱分布求取的分形维数可以较好地表征岩石物性,可为储层特征研究、储层分类等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油基钻井完井液对页岩储层保护能力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页岩气储层长水平井段钻进中普遍采用油基钻井完井液,钻进过程中时常发生井壁垮塌和漏失,不得不频繁处理井下事故,导致页岩段钻井速度慢,浸泡时间长,引发严重的储层损害问题。为了探究油基钻井完井液对页岩储层的损害机理及防治策略,以四川盆地志留系龙马溪组和寒武系牛蹄塘组页岩为研究对象,开展了页岩储层敏感性评价、油基钻井完井液静态和动态损害评价系列实验。结果表明,油基钻井完井液滤液对裂缝岩样的损害率为63.5%~99.9%,体系动态损害率为49.0%~87.2%,综合损害程度为中等-强。结论认为:固相侵入、油相圈闭损害、碱敏损害、流-固耦合强化的应力敏感损害是主要的损害方式;及时高效封堵裂缝、降低滤失量、控制合理的pH值和正压差,并与井眼轨迹优化设计相结合既是强化页岩井壁稳定的技术对策,也是提高油基钻井完井液保护页岩气储层能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根据钻井、测井及分析鉴定资料,红井子地区长91砂岩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复杂,岩屑及填隙物较多,成岩作用类型多样,孔隙结构类型以粒间孔为主,其次为长石溶孔,少量浊沸石溶孔和岩屑溶孔,属于低孔-低渗储层。砂岩碎屑成分、粒度大小、沉积微相、成岩作用是影响储层物性的主要因素。通过对红井子地区长91储层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以及砂体厚度4个参数进行聚类分析,并结合铸体薄片、岩心观察及试油的结果,建立了红井子地区长91储层综合分类标准,最终优选长91油气聚集的有利储层类型。  相似文献   

9.
核磁共振岩心实验分析在低孔渗储层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核磁共振(NMR)岩心实验分析的基本原理、方法和相关参数模型的研究进展,对鄂尔多斯盆地东部ZC油田3062井延长组长6油层组低孔渗砂岩样品进行了储层物性、孔隙结构和束缚水饱和度等参数的NMR岩心实验分析,并将其与常规岩心测试参数进行了分析与对比,探讨了低孔渗储层NMR岩心实验分析的精度及其应用效果。结果表明,3062井长6油层组砂岩属于典型的低孔渗储层,孔隙度在8.6%~13.0%,渗透率在(0.07~1.27)×10-3 μm2;低孔渗砂岩样品NMR岩心实验所分析的孔隙结构、孔隙度、束缚水饱和度数据与其常规岩心分析结果基本一致,且系统偏差较小,但基于NMR实验参数的储层渗透率预测模型尚存在较多的不确定性,核磁共振渗透率预测结果与常规岩心分析渗透率数据存在较大偏差。  相似文献   

10.
靖边气田马五1+2气藏储层非均质性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靖边气田马五1+2气藏非均质性强,定量化地描述其储层的非均质性、深入认识和评价储层的非均质性,这对科学指导气田开发中后期的层位调整和开发井加密调整具有积极意义。为此,以岩心物性分析资料为基础,采用统计方法对马五储层非均质性的变异系数、突进系数及级差等进行了大量计算分析,对储层层内及层间非均质性得出了全面而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济阳坳陷下第三系火成岩储集层的控制因素   总被引:23,自引:7,他引:16  
济阳坳陷下第三系火成岩储集层根据储集空间形态特征可划分为孔隙型、裂缝型和裂缝 孔隙复合型三大类 ,其中每种类型又按储集空间的成因划分出若干亚类。分析济阳坳陷下第三系火成岩储集层的形成和发展 ,认为火成岩储集层的发育程度受火成岩岩相、构造作用、成岩作用、风化作用等因素控制。不同火成岩岩相以及同一岩相带中不同亚相的储集层其储集特征差异较大 ,如喷溢相中过渡亚相带气孔、微裂缝发育 ,物性好 ,可视为有利储集层 ;构造作用形成的构造裂缝不仅本身可作为储集空间 ,还可连通如气孔等孤立孔隙和促进溶解作用的进行 ,对改善储集条件具有关键作用 ;次生成岩期的溶解作用和风化作用可形成大量次生孔隙 ,但该期也常发生自生矿物充填孔隙、裂缝 ,降低了储集层的物性。  相似文献   

12.
页岩储层水力裂缝网络多因素耦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优化压裂设计、提高页岩储层的改造效果,基于室内真三轴水力压裂模拟实验、现场压裂实践和理论分析的方法,从页岩绪层岩石的脆性指数、水平应力差、天然裂缝的力学特征和发育程度、液体黏度和施工参数等方面分析了页岩储层压裂形成缝网的受控因素。结果表明:页岩储层的水力裂缝网络发育程度受到地质因素和工程因素的双重作用;从储层地质因素上看,岩石的脆性指数越高、天然裂缝越发育、天然缝胶结程度越差,越有利于形成缝网;从压裂作业的因素看,压裂液黏度越低以及压裂规模越大,越有利于形成充分扩展的缝网。在分析单个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多因素耦合的缝网发育指数来表征页岩储层水力裂缝网络发育程度,并用于评价页岩储层压裂后水力裂缝的复杂程度。  相似文献   

13.
储集空间是油气形成的重要场所。高邮凹陷北斜坡侵入岩及变质带储集空间具有孔隙和裂缝双重性。在测井资料认识岩性的基础上,建立了北斜坡侵入岩及变质带孔渗模型,开展了侵入岩及变质带储层测井解释与评价,与实际取心井段对比吻合较好,反映侵入岩及变质带储层特征。  相似文献   

14.
在地下高温高压条件下,川南深层海相页岩塑性显著增加,现有单一脆性评价方法难以准确表征其可压裂性,严重制约了该区“甜点”优选和工程改造。以川南深层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为研究对象,通过三轴高温高压、断裂韧性及X射线衍射实验,开展了多种类型的页岩岩石力学性质评价及其影响因素分析,量化了不同载荷条件下岩石破裂的形态特征,并以此为标准,进行了脆性影响因素分析及综合量化评价研究。研究认为川南深层海相页岩具有高弹性模量、较低的I型断裂韧度特征,其脆性性质主要受控于矿物组分、温压条件及页理发育程度,并通过裂纹分形维数量化了岩石破裂的形态特征,且在高石英矿物含量(>50%)、低围压(<20 MPa)、中低温(<60 ℃)及页理化程度较高条件下,实验结束后的样品试件分形维数较高,破裂裂纹以复杂劈裂与剪切复合裂缝为主,相应的脆性较高。通过归一化的岩石力学参数和应力—应变曲线的脆性指数与分形维数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能够表征深层海相页岩脆性的综合评价指标。该评价指标能够很好地表征深层海相页岩脆性特征,且评价认为龙一段31小层脆性指数较高,为后期页岩气开发的主力目的层。  相似文献   

15.
火成岩、变质岩气藏的测井综合评价面临的挑战有岩性的划分、有效储层的确定、裂缝孔隙度及溶蚀孔的计算、流体性质的识别等。为此,综合岩心、元素俘获谱、自然伽马能谱测井等资料,划分了柴达木盆地东坪基岩气藏的岩性:研究区北部区块主要为酸性侵入岩,并夹有薄层的中基性岩脉;南部区块则以花岗片麻岩、斜长片麻岩和钙质片麻岩为主,岩性与物性无明确的关系。在岩性识别的基础上,将核磁测井、高分辨率电成像测井与常规测井相结合,建立了基岩的孔隙度计算公式,分别求取了总孔隙度、裂缝孔隙度及溶蚀孔隙度。最后,采用双孔介质裂缝储层饱和度模型计算了含气饱和度,并在多井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试气、试采等资料分析了该基岩气藏的成藏特征。结论认为,研究区为底水块状气藏,北部区块气柱高度相对低,南部区块的气柱高度超过350m。该认识已被后续新钻井的测试所证实,所形成的一整套测井综合评价方法为类似气藏的勘探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系统选取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古近系各层段砂岩样品250块(以沙河街组为主),并在模拟储层条件下利用脉冲穿透法测试样品的纵、横波速度,在此基础上给出储层条件下速度-孔隙度、速度-密度等的统计岩石物理模型。样品在纵波速度-泊松比交汇图中呈现出两种主要变化趋势,分别对应泥质与钙质胶结物的影响。在每个变化趋势中,随泥质含量与钙质胶结物含量的增加,岩石结构从颗粒支撑逐渐表现为基质支撑,弹性波能量的传播也从通过颗粒接触边界转变为通过岩石基质传播。这是使砂岩样品测试结果表现出两种截然不同变化趋势的主要原因,为利用岩石物理特性从地震资料中提取岩石结构、沉积与成岩特征的信息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胜利油田有限公司渤南油田位于济阳坳陷沾化凹陷的渤南洼陷,是胜利油区地质储量最大的深层低渗透油田,主要开发层系沙三段4砂组为浊积成因砂岩,埋藏深度为3200~3400m.以渤南油田三区沙三段4砂组为例,分析成岩作用对该砂组储集层储渗结构的改造作用.降低孔隙度的成岩作用主要为压实作用、胶结作用以及交代作用,其中,物理压实主要发生在2500m以上深度;溶解作用产生次生孔隙,增大孔隙,并主要发生在长石颗粒和碳酸盐胶结物中;成岩黏土矿物对储渗结构起损害作用.进行渤南油田成岩作用与储集层特征演化关系的研究,搞清低渗透储集层储渗结构,对于指导开发方案调整、提高采收率具有重要意义.参2(王孝陵摘)  相似文献   

18.
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牛圈湖—牛东构造带上石炭统哈尔加乌组和卡拉岗组发育低孔、特低渗强非均质性火山岩储层.基于黏土矿物类型、含量、赋存状态、分布特征及其成因与转化的系统分析,讨论了黏土矿物对火山岩储层储集物性的影响.上石炭统火山岩储层为低孔、特低渗储层,主要发育气孔、半充填杏仁孔、晶间孔、粒间孔等原生孔隙和微晶溶孔、基质溶...  相似文献   

19.
塔里木盆地深层碳酸盐岩储层主控因素探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岩储层具有时代老、埋藏深、类型多以及成因复杂的特点。通过分析岩溶型、礁滩型、白云岩型、裂缝型储层特征与成因机理,探讨储层非均质性的控制因素。认为有利沉积相是优质储层发育的物质基础,层序界面控制早期孔隙的形成,古隆起及构造运动控制岩溶型、礁滩型储层的发育及保存,埋藏溶蚀作用对储层的后期改造是形成优质储层的关键。在分析控制因素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岩溶型储层主要受构造抬升、古地貌与古水文体系的控制,礁滩型储层受控于台地边缘高能相带,白云岩储层主要发育在不整合面之下,裂缝储层是多期构谴运动的产物。结合宏观地质背景,认为岩溶裂缝型储层、礁滩相储层、内幕白云岩储层是塔里木盆地有利勘探领域。  相似文献   

20.
Three large-scale episodes of volcanic activity occurred during the Tertiary in the Xihu Depression, located in the East China Sea. Intermediate-felsic magmas intruded along faults and the associated hydrothermal fluids resulted in the hydrothermal alteration of the clastic country rock. To better describe reservoir characteristics, reservoir samples were subjected to the following investigations: thin section examinat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meter analysis(SEM–EDS), fluid inclusion homogenization temperature tests, vitrinite reflectance measurements, and X-ray di raction.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provide evidence of the following hydrothermal alteration phenomena: brittle fracturing, clastic particle alteration, precipitation of unique hydrothermal minerals(celestite, zircon, apatite, barite, and cerous phosphate). The presence of abnormally high temperatures is indicated by fluid inclusion analysis, the precipitation of high-temperature authigenic minerals such as quartz, illite alteration, and anomalous vitrinite reflectance. Two aspects related to hydrothermal effects on reservoir properties have been investigated in this study:(1) Deep magmatic hydrothermal fluids carry large amounts of dissolved carbon dioxide and sulfur dioxide gas. These fluids percolate into the country rocks along fault zones, resulting in dissolution within the sandstone reservoir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ignificant secondary porosity.(2) Magma intrusions increase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rrounding rocks and accelerate the thermal evolution of hydrocarbon source rocks. This results in the release of large amounts of organic acids and carbon dioxide, leading the dissolution of the aluminosilicate minerals and volcanic fragments in the reservoirs, and the generation of significant secondary poros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