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观察了亚硒酸钠,AC1,AC3对大鼠晶状体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谷胱甘肽还原酶(GR)及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的影响。结果表明,亚硒酸钠组大鼠的晶状体尚未混浊前已出现GSH-Px活性增高及GR和GST的活性降低。GR活性下降随白内障进展而加重。AC1及AC3均可使亚硒酸钠所致的酶活性变化逆转,但对正常晶状体的酶活性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2.
3.
测定了用亚硒酸钠诱发的大鼠白内障晶状体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谷胱甘肽还原酶(GSSG-R)和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H-S)的活性,并与正常晶休中这三种酶的活性作了比较。结果表明,核浊浑期晶状体中GSH-Px的活性比正常晶状体的高一倍,但在整个晶状体浑浊时降低,GSSG-R的活性变化与GSH-PX相似,这两种酶在代谢上是相关的。GSH-S的活性在核浑浊期不改变,但在完全浑浊后降低。  相似文献   

4.
观察了AC1和AC3对抗亚硒酸钠性白内障形成过程中晶状体的脂类过氧化作用,非蛋白质疏基水平及硒含量。结果表明,亚硒酸钠组大鼠,在晶状体混浊出现前已发生脂类过氧化作用及硒含量的明显增加,非蛋白质巯基含量的显著降低,并持续至核混浊期;而同时接受AC1或AC3的大鼠,晶状体非蛋白质巯基水平初期降低,然后逐渐恢复至正常。AC1可有效的对抗亚硒酸钠所致的脂类过氧化作用增加,而AC3的对抗效应需一定剂量及时程,两者对晶状体硒含量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硒性白内障大鼠模型晶状体中GR和GSH-Px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硒性白内障大鼠晶状体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 Px)和谷胱甘肽还原酶 (GR)的活性调节在硒性白内障形成中的作用及调节方式 ,采用半定量RT PCR方法 ,比较正常晶状体、核中心混浊晶状体 (核白 )和完全混浊晶状体 (全白 )中GSH Px和GR的mRNA水平及酶活性的变化 .研究发现 ,核白晶状体中 2种酶的活性和mRNA水平均升高 ,其中酶活性的升高幅度小于mRNA水平 .随着白内障的发展 ,2种酶的活性和mRNA水平均逐渐下降 .至晶状体全白时 ,2种酶的活性均显著低于正常 ;全白时GR的mRNA水平降至正常 ,GSH Px的mRNA水平则仍高于正常 .结果表明 ,硒性白内障形成与细胞内GSH Px和GR的活性调节密切相关 ,GSH Px和GR的活性调节可能主要发生在转录水平  相似文献   

6.
用1.0 mg·L-1的亚硒酸钠根施小麦幼苗,测定亚硒酸钠对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谷胱甘肽转硫酶活性以及还原性谷胱甘肽含量的结果表明,外源亚硒酸钠对麦苗地上部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谷胱甘肽转硫酶活性均有诱导作用,使麦苗体内的谷胱甘肽含量水平增加.  相似文献   

7.
抗白内障药物滴眼对亚硒酸性白内障的预防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9.
 观察了三种化合物(抗氧化剂与自由基清除剂)对大鼠亚硒酸钠性白内障的滴眼预防作用。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亚硒酸钠组及滴眼预防组。亚硒酸钠组及滴眼预防组系给12─13日龄的大鼠皮下注射亚硒酸钠,首次剂量为6μmol/kg体重,间日一次,逐次递增1μmol/kg体重,连续六次。预防组则为大鼠开眼后同时滴眼抗氧化剂与自由基清除剂。结果表明,三种化合物通过滴眼均能有效的防止亚硒酸钠性白内障的发生,白内障的发生率从95.8%降低至15%~43.5%。同时测定了各组晶状体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谷胱甘肽还原酶(GSSG-R)及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H-S)的活性,结果表明,凡注射硒的大鼠晶状体中GSH-Px及GSSG-R的活性均比正常晶状体的高,接受抗氧化剂与自由基清除剂预防的大鼠晶状体中这两种酶的活性比未接受预防的大鼠晶状体中的低。单独注射硒的大鼠晶状体中GSH-S的活性比正常晶状体的高。接受预防的大鼠晶状体中此酶的活性和正常晶状体无差异,但比单独注射硒的大鼠晶状体中的低。  相似文献   

10.
抗氧化剂与自由基消除剂对硒性白内障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相似文献   

11.
本文动态观察了用平阳霉素诱发的大鼠白内障晶体中与谷胱甘肽代谢相关酶类活性和微量元素水平的变化,并与正常晶体进行比较,同时就酶活性与微量元素水平的相关性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1)注射平阳霉素早期酶活性增高,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谷胱甘肽还原酶(GSSG-R)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活性的升高达显著水平,后期酶活性均下降,尤以GSH-Px、GSSG-R和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H-S  相似文献   

12.
13.
亚硒酸钠诱发的晶状体上皮细胞DNA损伤及修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观察了亚硒酸钠(Na2SeO3)在体外作用于大鼠晶状体上皮细胞(RLE cells)而造成的DNA单链断裂(SSB),并对其DNA损伤、修复动力学做了初步研究。发现SSB严重程度与亚硒酸钠的浓度呈线性相关,其SSB重接修复约在30 ̄60min内完成,还作了有关非程序DNA合居(UDS)的检测,发现与SSB相比,UDS发生迟且持续时间更长,提示Na2SeO3可能在体外对大鼠晶状体上皮细胞除造成SSB  相似文献   

14.
 用亚硒酸钠诱发大鼠产生白内障后,将晶状体微粒体与外源性花生四烯酸共同孵育,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白内障晶状体前列腺素E_2(PGE_2)及前列腺素F_2α(PG-F_2α)的生物合成情况,并与正常晶状体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大鼠晶状体具有酶促合成PGs的能力。正常晶状体及白内障晶状体合成PGE_2的能力分别为687.75±113.97及1095.00±79.39pg/100mg晶状体湿重/15分钟,PGE_2α则分别为51.45±36.72及158.83±115.94pg/100mg晶状体湿重/15分钟(平均数±S.D.)。这说明大鼠白内障晶状体合成PGs的能力明显增高,与正常晶状体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GE_2P<0.001,PGF_2αP<0.02)。在前2次注射亚硒酸钠后,大鼠白内障晶状体PGs的合成能力逐渐高于正常晶状体,并随注射亚硒酸钠的次数增加和白内障晶状体混浊程度加重,PGs在晶状体内的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15.
大鼠皮下注射TNT,以HPLC分析其在晶状体内的代谢过程,并检测晶状体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谷胱甘肽还原酶及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变化。发现在注射TNT后2h即可在晶状体内检测到为量极少的TNT及其代谢产物,第12h一氨基二硝基甲苯含量达最高峰。鼠龄较小的大鼠晶状体内TNT及其代谢产物高于鼠龄较大的大鼠.多剂量注射TNT时大鼠晶状体内一氨基二硝基甲苯于第2天达到高峰,TNT于第5天达饱和状态,第18天一氨基二硝基甲苯含量与TNT含量相近。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谷胱甘肽还原酶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在注射TNT的第2天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在第5天和第18天维持在低活性状态。实验表明TNT在晶状体内是通过硝基还原而代谢的.TNT进入晶状体后初期可诱发晶状体抗氧化相关酶活性的增高,后期则导致晶状体抗氧化相关酶活性的降低。  相似文献   

16.
本文观察了8种化合物(抗氧化剂及自由基清除剂)对大鼠亚硒酸钠性白内障的影响。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亚硒酸钠组及药物对抗组。亚硒酸钠组系给13日龄大鼠皮下注射亚硒酸钠(6μmoles/kg体重),间日一次,逐次递增1μmole/kg体重,连续5次,药物对抗组则同时腹腔注射抗氧化剂或自由基清除剂,每日观察并记录白内障的发生频率及程度,实验表明,一些抗氧化剂及自由基清除剂能够有效的对抗亚硒酸钠性白内障的发生发展,其中AC1、AC3及AC3的效果尤为明显。本文的结果为探讨白内障形成机理及防治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微量硒对高等植物小麦、水稻、丝瓜、黄瓜、大白菜等萌发种子及幼苗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谷胱甘肽及丙二醛含量的影响,以探讨硒在高等植物中抗氧化功能。  相似文献   

18.
本文动态观察了用平阳霉素诱发的大鼠白内障晶体中与谷胱甘肽代谢相关酶类活性和微量元素水平的变化,并与正常晶体进行比较,同时就酶活性与微量元素水平的相关性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1)注射平阳霉素早期酶活性增高,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谷胱甘肽还原酶(GSSG-R)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活性的升高达显著水平,后期酶活性均下降,尤以GSH-Px、GSSG-R和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H-S)等的活性降低明显;(2)GSH-Px和SOD酶活性分别与Zn具有相关性(P<0.05),这两种酶也分别与Se具有高度相关性(P<0.01),此两种元素在该类型白内障形成中可能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用蛋白质印迹转移技术分析了正常及硒性白内障大鼠晶状体及房水中蛋白质的性质。结果表明,晶状体中的脲溶性蛋白质可被抗α及抗γ晶体蛋白血清识别,提示α及γ晶体蛋白均为脲溶性蛋白质的主要成份。患白内障时房水中的蛋白质含量明显增加,且主要被抗γ血清识别,而被抗α血清识别的成份很少,表明在大鼠硒性白内障形成过程中,有较多低分子量蛋白质漏出到房水中,且其主要成份为γ晶体蛋白。此外,我们还发现正常及硒性白内障大鼠晶状体膜蛋白质与抗α及抗γ血清起反应的程度及分布有所不同,提示晶状体细胞膜与晶体蛋白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20.
黄芩黄酮对硒性白内障晶状体抗氧化酶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探讨黄芩黄酮防治白内障的作用机理 ,采用半定量RT PCR方法比较正常组、白内障组和中药防治组大鼠晶状体中GSH Px、GR和Cu ZnSOD的mRNA水平 .白内障组GSH Px、GR和Cu ZnSOD的mRNA水平在 15d龄时显著高于正常 ,然后下降 ;在 2 7d和 31d龄 ,GR和Cu ZnSOD的mRNA水平下降至与正常无显著差异 ,GSH PxmRNA水平仍略高于正常 .中药防治组晶状体中 ,3种抗氧化酶的mRNA水平在各实验取样点无明显变化 ;其中 ,GR和Cu ZnSOD的mRNA水平一直与正常无显著差异 ,GSH PxmRNA水平略高于正常 .黄芩黄酮可能通过有效清除亚硒酸钠间接产生的活性氧来防止白内障的发生 ,并使亚硒酸钠对晶状体抗氧化酶表达的影响得以消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