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 报告背伸位与中立位或掌屈位固定治疗腕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系统地观察了 10 7例采取管形石膏治疗的患者 ,其中背伸位 6 3例 ,中立位或掌屈位 44例 ,随访 6~ 34个月 ,优良率背伸组分别为 87 5 % (无移位组 2 8/ 32 )和 74 2 %(移位组 2 3/ 31) ,中立位或掌屈组分别为 96 3% (无移位组 2 6 / 2 7)和 88 2 % (移位组 15 / 17)。结果 同时发现两大组在骨折愈合时间、腕关节功能恢复程度、复工率及致残率等方面有明显差异 (P <0 0 1)。结论 腕中立或掌屈位石膏制动有利骨折线的闭合和愈合 ,明显提高优良治愈率 ,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2.
小夹板治疗Colles骨折的两种固定方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三强  陈威  赵继荣 《中国骨伤》2000,13(8):499-499
Colles骨折小夹板固定临床上一直沿用着传统的腕掌屈位固定方法。自叶劲[1] 首次报道小夹板腕背伸位固定方法后 ,我们亦采用同样方法进行治疗并与腕掌屈位固定方法治疗结果进行比较 ,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42例。腕掌屈位固定组 (A组 ) 2 9例 ,男 12例 ,女17例 ;年龄 12~ 6 4岁。无移位骨折 5例 ,移位骨折 19例 ,轻度粉碎性骨折 5例。腕背伸拉固定组 (B组 ) 13例 ,男 7例 ,女6例 ;年龄 13~ 6 2岁。无移位骨折 2例 ,移位骨折 9例 ,轻度粉碎性骨折 2例。除A组 1例为外院治疗一周后再移位者外 ,均为新鲜骨折。2 治疗方法A组 …  相似文献   

3.
Colles骨折不同外固定方法疗效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观察Colles骨折不同外固定方法腕关节功能恢复和并发症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3月至2006年10月采用塑形小夹板腕轻度背伸位或中立位固定(A组)、塑形小夹板腕掌屈位固定(B组)、石膏腕轻度背伸位或中立位固定(C纽)3种不同外固定方法治疗Colles骨折275例。其中A纽95例,男6l倒,女34例,平均年龄(26.2±0.4)岁;B组90例,男61例,女29例,年龄(24.0±1.5)岁;C组90例,男65倒,女25例,年龄(25.0±2.1)岁。按Frykaman分型:A组I型25例,Ⅱ型31侧,Ⅲ型20例,Ⅳ型11例,V型3例,Ⅵ型2例,Ⅶ型2例,Ⅷ型1例;B组I型22例,Ⅱ型30例,Ⅲ型17例,Ⅳ型9例,V型4例,Ⅵ型4例,Ⅶ型2例,Ⅷ型2例;C组I型24例,Ⅱ型30例.Ⅲ型18例,Ⅳ型9例,V型4例,Ⅵ型3例,Ⅶ型1例,Ⅷ型1例。三组年龄、性别及骨折类型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三组治疗后腕关节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随访6~18个月,A组腕关节功能恢复和并发症发生率与B、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塑形小夹板腕轻度背伸位或中立位固定治疗Colles骨折有利于腕关节功能的恢复,且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4.
Colles骨折与腕关节不稳定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Colles骨折合并腕关节不稳定的发生机制和防治措施。方法对53例Colles骨折随访3~5年,测量其复位前、后和去除外固定后的腕关节正、侧位平片,并测定腕关节功能的主、客观指标。比较合并与不合并腕关节不稳定两组的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伴有腕关节不稳定的发生率为41.5%(22/53),其中腕背不稳定(DISI)10例(45.5%),舟月分离12例(54.5%),多发生在严重骨折移位,高能量损伤的患者。骨折愈合后,合并腕关节不稳定的功能明显差于单纯Colles骨折患者。结论对骨折移位严重或高能量损伤的Colles骨折,要注意是否合并腕关节不稳定。对合并腕关节不稳定的Colles骨折,复位时应尽可能恢复掌倾角,如骨折稳定,腕关节固定在中立位或轻度背伸位(<10°)为宜;如骨折不稳定,应固定在掌屈尺偏位,2周后改为固定于中立位或轻度背伸位(<10°),以防止远期出现腕关节不稳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Colles骨折行掌屈尺偏位及中立位固定的腕部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80例闭合性新鲜Colles骨折患者随机分成两组(n=40),手法复位后予石膏外固定,治疗组固定于腕中立位,对照组固定于掌屈尺偏位。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腕关节背伸功能优良率及总体功能优良率分别为92.5%、57.5%及67.5%,分别优于对照组的62.5%、25.0%及35.0%(P<0.05)。掌屈功能优良率,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为62.5%和55.0%,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olles骨折手法复位后于中立位固定,操作简单,固定可靠,骨周围肌、肌腱松弛,可缩短骨折愈合时间,有利于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6.
腕舟骨骨折是腕部常见的骨折。石膏管型外固定是治疗新鲜舟骨骨折常用的方法之一,但是关于石膏固定的位置一直存有争议。大部分学者认为,传统腕关节背伸20°~30°功能位固定后对关节活动影响较小,是最佳的固定位置。然而有些学者提倡轻度掌屈位固定,他们认为腕关节处掌屈位时更有利于骨折块的复位和稳定心,国内也有学者提出掌屈位固定的愈合率要高于背伸位。  相似文献   

7.
Barton骨折手法复位稳定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作者通过Barton骨折模型,利用压力传感器测定骨折端压力,证实Barton骨折的手法整复原则。方法:采用4例正常青年新鲜上肢标本,采用压力传感器,直接置于骨折断端,分析不同的固定角度对骨折端稳定性的影响。结果:掌侧型Barton骨折在掌屈位时压力随固定角度的增大而增大,背伸位固定时随固定角度的增大而减小,旋后位时骨端压力比旋前位时明显增大;背侧型Barton骨折则相反。表明复位固定与受伤方向相反。断裂其对侧腕掌或腕背韧带后发现骨折断端压力变化不稳定。结论:背侧型骨折应固定在背伸位、前臂旋前位时角度越大越稳定,掌侧型骨折应固定在掌屈位、前臂旋后位时角度越大越稳定。断裂其对侧腕掌或腕背的韧带以后骨折断端的稳定性值得怀疑,大多应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8.
Colles骨折的腕背伸位石膏固定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组报告采用腕关节背伸位固定治疗Colles骨折100例,并就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进行讨论:其中有移位的72例获得平均11个月的随访,全部获得骨性愈合,根据综合评定,优良率达91.6%,作者认为使用手法复位后腕关节背伸位石膏固定治疗Colles骨折可以维持良好的骨折整复位置,获得最佳的腕关节功能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9.
Barton骨折脱位发病机理研究及21例报告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吴乃庆  王青 《中华骨科杂志》1997,17(9):547-550,I001
通过腕关节解剖和电视X线动态测量桡腕、月头关节伸屈活动,证实掌侧或背侧Barton骨的脱位发病机理分别为腕部处于过伸位或过屈位受作时,月骨对桡骨远端关节面掌侧缘或背侧缘撞击所致。掌侧型应归为Colles骨折之特殊类型。楔形骨折块大小、是否粉碎、脱位程度和是腕骨骨折决定其治疗方法。保守治疗复位及固定与受力与受伤方向相反。手术治疗掌侧型用支持钢板,背侧型用克氏针固定。作者报道一组患者21例,保守治疗1  相似文献   

10.
从1985~1990年共收治腕舟状骨腰部骨折14例,随访12例。现就该类骨折与石膏固定的位置能否促进骨折愈合的关系作一探讨。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本组14例,男12例,女2例;年龄20~47岁,平均27.5岁;右腕12例,左腕2例。伤后初诊时间:1天~1周8例,2~4周4例,4周以上2例。均摄腕关节前后位不同角度(背伸30°、中立位、掌屈30°)片。X线提示:中立位骨折线增宽达1.5mm3例;背伸位骨折线哆开增宽1.6~4mm10例,其中成角2例;掌屈位骨折线均小于1.5mm。14例中骨折囊性变1例。  相似文献   

11.
两种位置固定治疗粉碎性Colles骨折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覃雄楚 《中国骨伤》2004,17(11):684-684
我们自1994年8月-2002年10月采用手法复位后腕关节掌屈位或背伸位小夹板固定治疗粉碎性Colles骨折并获得完整随访资料共计289例,疗效较好,并发症少,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腕背伸位石膏固定治疗Colles骨折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采用腕背伸位石膏固定治疗Colles骨折的临床效果及解剖生物力学依据。方法:对134例移位的Colles骨折采用手法复位腕背伸位石膏外固定。结果:经过5—36个月,平均14个月的随访,全部获骨折愈合,根据Samnicnro^[4]综合评定,优良率达93.3%。结论:认为使用手法复位腕背伸位石膏固定治疗Colles骨折可以维持良好的位置,获得最佳的腕关节功能,而并发症最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腕关节解剖的复习及Barton骨折受伤机制的分析,观察临床疗效。方法采取手法整复与固定反于受伤方向。结果治疗36例,优良率〉94%。结论掌侧及背侧Barton骨折脱位发病机制分别为腕部处于过伸或过屈位时受伤,月骨对桡骨远端关节面掌侧及背侧缘撞击所致,掌侧型应归属为Colles骨折之特殊类型,背侧型应归属为Swith的特殊类型。  相似文献   

14.
本组报告采用腕关节背伸位固定治疗Colles骨折100例,并就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进行讨论;其中有移位的72例获得平均11个月的随访,全部获得骨性愈合,根据综合评定,优良率达91.6%。作者认为使用手法复位后腕关节背伸位石膏固定治疗Colles骨折可以维持良好的骨折整复位置,获得最佳的腕关节功能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5.
Colles骨折为临床常见骨折,以往的石膏外固定为强迫掌屈尺偏位,这样的非功能位固定,不仅不能早期功能锻炼,而且有许多并发症。笔者从1993~1997年间Colles骨折中选出典型病例100例,其中50例Colles骨折用中立位或轻度桡背伸位石膏固定治疗,另外50例Colles骨折用掌屈尺偏位石膏固定治疗,前者并发症明显减少,疗效较佳。  相似文献   

16.
自1994年4月至1996年4月期间,作者采用手法整复,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合并下桡尺关节脱位46例,其中男31例,女15例。右侧38例,左侧8例。年龄16~72岁。均:有腕部外伤史,前臂远端肿胀,呈餐叉样畸形、下尺桡关节有挤压痛,压尺骨小头有松动感,前臂做旋转动作时可发生弹响或摩擦音,x线片示:桡骨远端骨折向背侧桡侧移位,下桡尺关节间隙增宽。治疗:采用1%利多卡因骨折间血肿内麻醉。复位手法以双人为宜。病人取坐位,患肢屈肘90°,前臂于中立位,行对抗牵引矫正骨折嵌插,继而顺着桡骨纵轴方向稍尺偏牵引3~5min,使前臂牵引力重新组合分配,掌屈位矫正骨折远端背侧移位,尺偏矫正桡侧移位,再则尺偏牵引力又加入旋前掌屈的转折,使背侧开,掌侧合。复位后小夹板固定腕关节于背伸10°尺偏20°左右。骨折复位固定后按中医治疗骨折早、中、晚三期用活血化  相似文献   

17.
《中国骨伤》2014,(7):F0003-F0003
以下是有关跟骨骨折的选择题,有单选题和多选题。请选出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答题卡中。1.跟骨骨折较常见的原因是:A.直接打击B.垂直压力C.肌肉撕脱D.剪切暴力E.疲劳损伤A.背伸位B.中立位C.跖屈位D.内翻位E.外翻位  相似文献   

18.
对背伸位固定治疗Colles骨折的新认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Colles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 采用腕关节背伸位固定治疗Colles骨折100例。结果 其中有移位的72例获得平均11个月的随该一部获得骨性愈合。根据腕关节运动功能综合评定,优55例,良11例,差6例,结论 腕关节背伸位固定可以维良好的骨折整复固定可以维持良好的骨折整复固定位置,获得最佳的功能恢复效果。  相似文献   

19.
经皮空心螺纹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皮空心螺纹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1年6月-2004年6月对48例股骨颈骨折[无移位骨折(GardenⅠ、Ⅱ型)22例,移位骨折(GardenⅢ、Ⅳ型)26例]采用闭合复位,经皮3枚空心螺纹钉呈倒三角进行内固定。结果术中出血量〈10ml;手术时间18—54min,平均32.5min。48例随访24—61个月,平均38.2月,97.9%(47/48)骨折愈合,愈合时间4—12个月,平均6.2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32例,良11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89.6%(43/48)。22例无移位骨折中,无骨折不愈合及股骨头缺血坏死;26例移位骨折中,骨折不愈合及股骨头缺血坏死分别为3.8%(1/26)和11.5%(3/26)。结论经皮空心螺纹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疗效理想,具有操作简单、固定牢靠、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腕关节背屈位石膏固定治疗Colles骨折病人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总结我科36例Colles骨折病人采用腕关节背屈位石膏固定后的骨折稳定性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骨折复位固定后无再移位,腕关节伸屈功能及前臂旋转功能恢复正常占83%,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腕关节背屈位固定治疗Colles骨折,固定确实,功能恢复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