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放免检测20例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T3、T4浓度并计算T3/T4比值.将所得结果作如下分析比较:(1)与26名健康成人比较,三项指标均显著低干对照组(P<0.01或P<0.05)。(2)分别比较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中失代偿与代偿、死亡与存活的甲状腺激素情况.结果失代偿性肝硬化患者和死亡者的T3、T4浓度均显著低于代偿性肝硬化患者和存活者(P<O.01或P<0.05).且降代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一致;但T3/T4比值的比较均无显著性意义.(3)将该病甲状腺激素的变化情况与肝功能的检测结果作相关性分析,结果T3、T4浓度及T3/T4比值与SB呈负相关,与A、A/G和ch呈正相关(P<0.01或P<0.05);而与ALT和ALP不相关.本研究结果提示:掌握血清甲状腺激素的变化,对本病的辅助诊断、病情判断及预后等都且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测定及其发病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测定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以探讨其发病因素。方法:采用单克隆抗体(CD3、CD4、CD8、CD56)对2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20例子宫肌瘤患者,20例正常妇女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检测。结果:与正常妇女比较,内异症组T3、T4、T4/T8明显下降,有显著差异(P<0.01);T8稍高(P>0.05)。与肌瘤组比较,内异症组T4、T8稍低,T3相近,T4/T8稍高,无显著差异(P>0.05)。肌瘤组与正常妇女比较,T3、T4/T8明显下降(P<0.01);T4稍下降(P>0.05),T8明显上升(P<0.05)。三组间NK细胞值为肌瘤组>内异症组>正常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内异症患者免疫功能低下,与子宫肌瘤患者相近。细胞免疫功能失调可能为其发病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可溶性Fas(sFas)及其配体(sFasL)在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夹心ELISA法对60例HFRS患者(HFRS组)血浆中sFas及sFasL浓度进行了检测,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HFRS组sFas及sFasL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sFas在少尿期最高,与其他各期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sFasL在发热期及低血压休克期最高,与其他各期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sFas及sFasL参与了HFRS的致病过程,sFas浓度可能与机体损伤程度有关,sFasL则可能与机体消除病毒的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4.
艾灸对宫颈癌放疗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艾灸对宫颈癌放疗患者T细胞免疫系统的作用。方法:采用单克隆抗体(MCAb),借助APAAP桥联酶标法,检测2组宫颈癌放疗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数量。结果:艾灸治疗2个月后宫颈癌放疗患者外周血CD3^ 、CD4^ T细胞数量较艾灸前有明显增加(P<0.01),而CD8^ T细胞数量下降,差异显著(P<0.05);空白对照组CD3^ 、CD4^ T细胞数量下降,但尚无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分别观察了CD4^ /CD8^ T细胞的比值,艾灸治疗组明显上升(P<0.05),而空白组有下降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艾灸对宫颈癌放疗患者外周血T细胞有保护作用及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3.0T MRI在血清阴性类风湿关节炎( RA)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活动期血清阴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60例,根据病程又分为<6个月组、≥6个月<2年组和≥2年组,同时选取年龄、性别相匹配的骨关节炎患者60例,行双手3.0T MRI检查,包括手和腕,观察骨髓水肿、滑膜炎、骨侵蚀、肌腱炎、以及骨赘形成等征象。结果与血清阴性RA组相比,骨关节炎组滑膜炎、骨侵蚀、肌腱炎征象的发生率低,而骨赘形成发生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骨髓水肿征象在两组中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在血清阴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病程<6个月组可见骨髓水肿、骨侵蚀、滑膜炎征象,其发生率分别为100%、98.0%、96.4%,<6个月组骨髓水肿及骨侵蚀征象与≥2年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滑膜炎征象在上述3组中则无明显差异。结论3.0TMRI在血清类风湿关节炎病程早期即可检测出骨髓水肿、滑膜炎和骨侵蚀,这些征象对血清类风湿关节炎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应用抗人T细胞亚群单克隆抗体(McAb)研究36例高促性腺激素性闭经患者和21例正常月经周期妇女CD20,CD3,CD4和CD8的变化。发现观察组CD20,CD32,CD8均值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CD4均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其中17例患者CD4/CD8比值倒置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用避孕药I号治疗24例患者,治疗前,后CD20,CD3,CD4和CD8均值无显著差异(P>0.05),为本病性激素治疗的安全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肝癌患者血清TGF—α、AFP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肝癌患者在不同时期血清TGF-α、AFP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正常人35例、肝硬化患者28例、肝细胞癌患者60例和肝转移癌患者21例,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分别检测其血清TGF-α、AFP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肝硬化患者血清TGF-α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肝细胞癌各期则明显升高。Ⅱ期与正常 对照组及肝硬化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Ⅲ期与正常对照组及肝硬化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肝细胞癌Ⅱ期和Ⅲ期的TGF-α阳性率达83.3%,而肝转移癌组显著升高,与其他各组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血清TGF-α水平可作为鉴别诊断肝癌的1项辅助性指标,AFP的测定为原发性肝细胞癌的早期诊断和监测及肝癌流行病调查和理论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①目的 了解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外周血T,B淋巴细胞的变化及其两者的关系。②方法 采用免疫荧光标记流式细胞仪对18例ITP病儿及20例对照组儿童外周血免疫细胞的数量进行检测。③结果 ITP病儿CD4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t=5.79,P<0.01);CD8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t=3.60,P<0.01);CD19和活化B细胞(CD3^-/HLA-DR^ )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t=5.62,9.63,P<0.001)。C4/CD8比值正常组与比值倒置组比较,CD19和CD3^-/HLA-DR^ 细胞的数量无显著性差异(t=0.78,0.26,P>0.05)。④结论 ITP病儿不仅存在T淋巴细胞亚群的异常,而且还存在B淋巴细胞异常。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肾综合征出血热 (HFRS)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变化 ,以探讨其在HFRS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 4 1例HFRS患者外周血及 10例正常人外周血的T淋巴细胞 (CD3)、亚群CD4、CD8细胞的数量及CD4 /CD8比值。结果 HFRS患者病程中存在CD3、CD4、CD8细胞数量的不同程度升高 ,与对照组相比 ,CD3、CD8细胞数于发热期、低血压期、多尿期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或P <0 0 1) ;CD4细胞数于低血压期、少尿期明显增高 (P <0 0 1) ;CD4 /CD8比值下降 ,于发热期、低血压期、少尿期明显降低 ,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或 0 0 1) ;在HFRS不同病型中 ,随病型加重 ,CD3、CD4、CD8细胞数也随之增高 ,在重型达最高值 ,危重型患者略有下降。危重型患者显著升高的CD3细胞以CD8细胞为主 ,病情愈重 ,CD4 /CD8比值愈低。结论 T淋巴细胞亚群改变细胞免疫功能紊乱与HFRS发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乳腺癌病人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分析乳腺癌病人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变化情况,探讨乳腺癌病人机体的免疫状况。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33例乳腺癌病人与20例健康女性外周血CD3 、CD4 、CD8 百分比,CD4 /CD8 比率。结果(1)乳腺癌病人外周血CD3 、CD4 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Ⅰ、Ⅱ期乳腺癌了细胞亚群无明显改变,且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Ⅲ、Ⅳ期乳腺癌CD3 、CD4 、CD4 /CD8 显著低于Ⅰ、Ⅱ期(P<0.05),CD8 百分率显著高于Ⅰ、Ⅱ期(P<0.05)。(3)乳腺癌腋淋巴结转移组(L )CD3 、CD4 、CD4 /CD8 显著低于无转移组(L-)(P<0.05),CD8 L( )组显著高于L(-)组(P<0.05)。结论 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检测,对判断乳腺癌患者的病情、临床分期、预后以及机体的免疫功能的观察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的低T3、T4综合征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66例肝硬化患者中有低综合征46例,其中肝硬化轻型组21例,肝硬化重型组25例,正常对照组50例.结果肝硬化轻型组、重型组与对照组比较,T3、T4、FT3、FT4明显降低,rT3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重型组与轻型组比较,T3、T4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动态观察肝硬化患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尤其是T3、T4,对病情演变、疗效观察及判断预后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各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一氧化氮水平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为了解一氧化氮(NO)在肝损害中所起的作用,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慢性肝炎、重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NO水平。慢性肝炎组血清NO值升高、与重型肝炎、肝硬化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重型肝炎组、失代偿性肝硬化组,对照组中血清NO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PTA<40%的患者NO值与>40%的患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低白蛋白血症患者其NO值与正常白蛋白血症患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果显示在引起肝损害机制中,一氧化氮具有双重效应作用。  相似文献   

13.
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T3、T4含量测定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的含量变化。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203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156例正常健康人血清T3、T4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精神分裂症组血清T3、T4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或P<0.05),男、女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可影响垂体.甲状腺轴系统,使内分泌调节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宝石矽肺患者的甲状腺功能状况,为矽肺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分别对宝石矽肺患者66例(I期37例,Ⅱ期19例,Ⅲ期10例)和35名未接尘且体检健康的正常人(正常对照组,矽肺组均无甲状腺病史)进行血清中T3,T4及TSH水平。检测结果用两两比较的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患者血清中的T3及T4水平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都有显著性(P〈0.05,P〈0.01),而血清中TSH水平则相反(P〉0.05);Ⅱ期矽肺与I期矽肺比较,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Ⅲ期矽肺患者与I期比较,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及P〈0.05)。另外,各期矽肺患者血清中的TSH水平则出现了随期数的增加而稍增加的趋势(P〈0.0172.P〈0.05),但Ⅱ、Ⅲ期矽肺分别与I期矽肺比较,其差异都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清中甲状腺素水平的变化同样可以用于观察矽肺患者的甲状腺功能的状况。对于矽肺的辅助诊断及防治具有一定意义,但作为矽肺期别判断的参考指标,则有待以后进一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5.
为观察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清T3、T4的变化,为脑梗死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提供依据,选择本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60例,脑梗死组)和健康体健者(60例,正常对照组)严格按年龄、性别和民族等1:1配对,T3、T4测定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结果 脑梗死患者治疗前血清T3低于正常对照组(U=5.365,P<0.01),而治疗后血清T3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1.429,P>0.1),T4治疗前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患者治疗后血清T3高于治疗前(U=2.865,P<0.01),T4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U=0.094,P>0.5);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3、T4水平测定,对急性期的判断、监测治疗和估计预后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膀胱癌患者治疗前后机体T细胞分化群状态及其与肿瘤侵袭、转移和复发的关系。方法:以20例良性疾病对照,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20例膀胱癌患者外周静脉血中CD3,CD4和CD8细胞亚群及CD4/CD8比例,应用方差分析及t检验,比较二者差异及临床意义。结果:膀胱癌患者术前,CD3,CD4亚型值和CD4/CD8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检测值(P<0.05),而CD8值无明显差异(P>0.05)。手术后,CD3,CD4及CD4/CD8值增高,但与对照组术后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CD8值术后明显降低,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变化(P<0.05);化疗后CD3,CD4值降低,CD8值升高,与化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术前比较CD3,CD4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但CD8较术前升高,CD4/CD8低于术前(P<0.05)。淋巴细胞CD3,CD4,CD8表型与膀胱癌病理分级,分期未见显著相关性,但1例M+期肺转移患者CD3,CD4明显低于T2,T3期病例。复发癌组CD3,CD4,CD4/CD8低于未复发组(P<0.05),而CD8高于未复发组(P<0.05)。结论:膀胱癌患者存在有机体免疫功能低下状态,化疗有可能增加肿瘤免疫抑制作用,因此手术及化疗联合应用免疫增强剂对防治肿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胃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胃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 50例胃癌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D4降低,CD8升高(P<0.05),CD4/CD8比值下降(P<0.05)。胃癌患者中,20例有转移单纯化疗组与21例无转移手术联合手术化疗组和对照组相比,CD4下降,CD8升高,CD4/CD8有下降趋势;但CD4、CD8/CD4/CD8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胃癌的发生发展与机体免疫系统功能状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对氧磷酸酶1(PONl)191位谷氨酰胺(G1n)/精氨酸(Arg)(Q191R)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T2D EH)、2型糖尿病(T2D)、原发性高血压(EH)及正常对照者的相关情况,并探讨T2D EH的可能发生机制。方法(1)从82例T2D EH患者、105例T2D患者、90例EH患者及58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白细胞中提取基因组DNA,以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目的片段,PCR产物用限制性内切酶ALWI酶切,酶切产物以2%琼脂糖凝胶电泳确定基因型。(2)分光光度法检测所有对象血清PON活性。放射免疫法检测患者空腹及餐后2h血清免疫反应性胰岛素、C肽水平。结果 (1)T2D EH组QQ基因型和Q等位基因频率高于T2D组(χ2=3.84,P=0.05,χ2=7.27,P<0.01),T2D组、EH组、正常对照组三组之间Q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显著性(χ2=0.041,P>0.05,χ2=0.082,P>0.05,χ2=0.223,P>0.05)。(2)不同等位基因和基因型血清PON活性存在显著性差异;方差分析表明Q等位基因携带者的血清PON活性低于R等位基因携带者(F=6.78,P<0.01),PON活性增高基因型顺序QQ<QR<RR(P<0.01)。(3)不同疾病状态下血清PON活性差异存在显著性,T2D EH组低于T2D组、EH组及正常对照组(F=6.86,P<0.01,F=7.24,P<0.01,F=8.58,P<0.01),T2D组低于EH组及正常对照组(F=7.38,P<0.01,F=8.24,P<0.01),EH组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F=3.63,P>0.05)。(4)Logistic比回归分析,BMI(P=0.003,模型总判对率92.3%)、PON活性(P=0.005,模型总判对率89.6%)、PON基因型(P=0.003,模型总判对率84.5%)是T2D EH的独立变异危险因索。结论(1)PON1 Q191R多态性与中国福建地区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发生有关,其中QQ基因型Q等位基因与T2D EH的发生有关。(2)血清NN活性与PON基因多态性有关,QQ基因型和Q等位基因与低血清PON活性有关,RR基因型和R等位基因与血清PON高活性有关。(3)血清PON活性T2D EH组低于T2D组、EH组及正常对照组,T2D组低于EH组及正常对照组。PON基因多态性及PON活性的改变与T2D EH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不同甲状腺功能患者血清氨基酸水平,探讨其与甲状腺功能的相关性。 方法: 收集25例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 患者,35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 患者及48例正常体检人群的血清,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血清氨基酸水平,用放射免疫法对血清T3、T4进行同步检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甲亢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Glu、Val、Leu、Tyr、Phe、His浓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 05);甲减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Met 、Ile、Tyr浓度降低,Val浓度升高,差异有显著性( P < 0. 05;);甲亢组患者血清Cys 与T3 呈负相关(P < 0. 05),Tyr、Phe 与T4呈正相关(P < 0. 05),Arg与T3呈负相关(P < 0. 05),Orn与T4呈负相关(P < 0. 05)。结论: 甲亢甲减患者均存在氨基酸代谢异常,联合检测血清氨基酸和T3、T4对于判断患者甲亢甲减患者病情及早期诊断甲状腺损伤的部位和程度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Graves眼病患者血清FT3、FT4、STSH、TRAb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FT3,FT4,STSH,TRAb在Graves眼病(GO)患者发生中的价值. 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72例GO患者、88例Graves病(GD)患者及2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游离T3(FT3),游离T4(FT4),促甲状腺激素(STSH),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值,并对GO组、GD组、正常对照组各指标的检测值及GO组和GD组患者TRAb的阳性检出率进行比较. 结果 GO组和GD组患者血清FT3,FT4,STSH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GO组和GD组患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TR Ab 值在三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GO组明显高于另外两组(P<0.01) .患者血清TRAb阳性检出率GO组(86.11%)明显高于GD组(60.22%,P<0.01). 结论 血清TRAb值在GO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血清TRAb值的显著增高可考虑为诊断或/和预测GO发生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