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检测分析本地区面食(馒头、包子、花卷)、油条、煎饺、淀粉制品(凉皮、粉皮、粉丝)共110份食品中铝污染状况,了解明矾的使用情况,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依据。方法 按GB/T 5009.182—2003《面制食品中铝的测定》进行铝含量检测,按GB/T 2760—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进行评价,铝含量>100 mg/kg判为超标。因粉丝粉条无铝限量标准,不做超标判定。结果 发酵面食超标率25.7%,油条超标率为53.7%,凉皮超标率为100%。煎饺、粉皮未发现超标。发酵面食中铝污染情况有所改善,油条中铝超标情况近几年有所改善。凉皮超标情况严重。结论 发酵面食(馒头、包子、花卷)、油条、淀粉制品(凉皮、粉丝)中存在铝污染现象,易引起健康损害,应引起食品安全部门重视。粉丝中铝的形态检测与评价有待探讨。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淀粉制品中铝含量的基础水平,为制定淀粉制品的铝限量标准和加强淀粉制品的安全监督提供依据。方法 2014年采集郑州及其周边县市的大中型连锁超市、居民区菜店、大型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等所销售的保质期内的粉条、粉丝等定型包装和散装淀粉制品共256份,按GB/T 5009.182—2003《面制食品中铝的测定》方法检测,按GB 2760—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进行判定,并以GB 2762—200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所规定的面制品(干重)中铝含量不超过100 mg/kg作为参考标准。结果 60份粉丝样品中,铝检出率为66.67%,含量范围ND~267.50 mg/kg,铝含量均值为27.16 mg/kg,中位数为16.40 mg/kg;114份粉条样品中,铝检出率达到92.11%,含量范围ND~696.30 mg/kg,最高检出值超过参考限量值约6倍,铝含量均值为171.36 mg/kg,中位数为123.50 mg/kg;12份粉皮样品的铝检出率为75.00%,含量范围ND~1 041.80 mg/kg,均值为113.95 mg/kg,中位数为22.55 mg/kg;10份焖子样品的铝检出率为100.00%,含量范围46.10~235.20 mg/kg,均值为96.88 mg/kg,中位数为69.95 mg/kg;60份凉粉、拉皮样品的铝检出率为90.00%,含量范围ND~393.70 mg/kg,最高检出值超过限量值约3倍,样品均值为57.62 mg/kg,中位数为46.65 mg/kg。结论部分淀粉制品中的铝残留量较高,主要与使用含铝食品添加剂有关,应加强含铝食品添加剂的监管。  相似文献   

3.
了解济南市高含铝食品中铝的污染状况,评估居民膳食铝暴露的风险。方法 对2011—2012年济南市面制食品、水产类制品、动物内脏、淀粉类制品中的铝残留量进行监测,以“2002年山东省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的居民食物平均消费量数据和JECFA 2011年制定的食品中铝的暂定每周耐受摄入量(PTWI)2mg/kg BW为健康指导值,按《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化学危害评估》推荐的点评估方法进行评估,并推算毎日安全摄入量。结果 共监测食品样品4类190份,铝平均残留量为263.58mg/kg,总检出率为65.79%(125/190),总超标率为43.68%(83/190)。其中面制食品铝平均残留量为203.79mg/kg,最高残留量为1260.90mg/kg,检出率为58.68%(71/121),超标率为33.06%(40/121),以油条超标最为严重,馒头类制品检出率低且无超标。干腌制水产品铝平均残留量为484.53mg/kg,最高残留量为2815.00mg/kg,检出率为74.47%(35/47),超标率为70.21%(33/47),海蜇、紫菜两种食品超标率均为100.00%,且铝残留量极高。粉条粉丝制品铝平均残留量为80.65mg/kg,最高残留量为423.00mg/kg,检出率为75.00%(9/12)。动物内脏铝平均残留量为168.10mg/kg,最高残留量为251.00mg/kg,检出率、超标率均为100.00%。居民四类膳食食品中铝平均毎周摄入量为9.07mg/kg BW,是PTWI的4.54倍。其中面制食品铝的暴露量最高,干腌制水产品次之,铝毎周平均摄入量分别为6.33和2.24mg/kg BW,是PTWI的3.17倍和1.12倍。结论 济南市加工销售的油条、海蜇、紫菜、动物内脏等食品铝超标严重,居民膳食铝暴露水平高、风险大,应加强对生产经营者科学合理使用含铝添加剂的技术指导,以降低居民膳食铝的摄入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云南省含铝食品添加剂的添加使用状况及残留情况, 为有效开展居民健康饮食指导、保障食品安全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 根据云南当地居民饮食习惯, 随机抽取全省共1255份样品, 按国家统一的方法进行检测, 并分析含铝添加剂铝残留情况。结果 不同食品类别食品添加剂铝残留量的检出情况不同, 油炸面制品超标率最高为62.1%, 地方特色食品乳扇铝残留量也较高, 超过0.1 g/kg的样品达50.8%; 其次为小麦粉及其制品、膨化食品, 超过0.02 g/kg的样品为34.4%和34.1%; 海蜇铝的残留量超标率为38.5%; 铝残留量较低的食品为焙烤食品和粉丝、粉条, 超标率分别为2.40%、7.14%。结论 含铝食品添加剂使用普遍, 超标和非法添加现象不容忽视, 应加强对百姓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 对标准的变化加强宣贯, 对不法商贩加大打击力度。改进工艺, 对于乳扇等地方食品加强标准建设。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广西部分食品中铝的污染状况,评估居民膳食中铝暴露的风险。方法对2009—2013年广西检测的部分食品中铝含量进行分析,结合2002年广西居民膳食营养调查中的食物消费量数据,计算广西居民膳食中铝暴露量。结果 2009—2013年共检测食品样品10类5 679份,铝含量的平均值为132.17 mg/kg,检出率为73.01%(4 146/5 679),超标率为29.51%(1 676/5 679)。其中以海蜇、紫菜干(海带干)、油条3种食品的检出率和超标率最高,且铝的平均含量也是极高。油条样品中铝含量的均数和中位数均最高,分别超过国家残留量标准的3.8倍和3倍。10类居民膳食中铝平均每周摄入量为0.426 mg/kg BW,低于JECFA制定的每周耐受摄入量(PTWI)。馒头、海蜇、油条和油饼高消费量人群的每周铝摄入量分别是PTWI的3.07、2.40、2.23和1.23倍。结论广西监测的油条、紫菜、海蜇等食品中铝含量超标较严重,居民平均膳食摄入铝的量虽然低于PTWI,但高消费量人群铝的暴露风险较大,仍需要加强对生产经营者科学合理使用含铝添加剂的技术指导,以降低居民膳食中铝的摄入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不同类型食品中的铝残留状况,评估人体铝的暴露风险。方法采集市售不同类型食品,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其中的铝含量。结果 452份样品铝检出率为95.1%,超标率为6.2%,以淀粉制品和油炸面制品超标率最高,分别达到了18.1%和7.1%,其次为面制品(4.4%)和糕点(1.8%),豆制品未出现超标现象;不同样品中的铝最高含量的超标倍数由高到低依次为油炸面制品(油条)11.93淀粉制品(红薯粉条)11.3面制品5.96糕点3.61;淀粉制品的超标率为马铃薯淀粉制品(77.8%)红薯淀粉制品(13.7%)。以面粉为原料的食品中,油炸面制品中的油条超标率最高达到了18.8%,其次为蒸制面食(馒头、花卷等)、生鲜面食、糕点,超标率分别为5.4%、3.2%、1.8%。红薯淀粉制品、油条样品的铝含量个体差异较大,淀粉制品铝安全风险较高。结论不同类型食品铝含量超标情况严重,相关部门应加强监管。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食品在加工过程申使用硫酸铝钾(铵),造成部分食品铝污染的现状,为确定污染水平提供基础数据.方法:样品经干燥、灰化、定容后,用铬天青S分光光度法检测,铝的残留量以干样品中铝计.结果:共检测194份样品,铝含量在≤5.00-10522 mg/kg之间,其中45.4%样品超标.结论:油条油饼、粉条粉皮、海蛰存在铝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8.
为了了解油条食品铝安全,在2015年1~5月期间对吉林市油条摊点及餐厅油条采用多级分层抽样的方法抽样41份。方法 按照国家标准GB/T 5009.182—2003《食品中铝的检测》中的方法测定油条中铝含量,依据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 2760—2011规定评价铝的含量。结果 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RSD)范围为0.34%~4.20%。41份油条样品来源于街边摊点26份,餐饮店15份;其中有10份样品铝含量超标,8份来源于摊点,2份来源于餐饮店;街边油条摊点油条的铝超标率为30.77%,餐饮店油条铝超标率为13.33%,油条样品铝总超标率为24.39%;41份油条样品中铝含量最大值为250.53 mg/kg。结论 吉林市油条中铝含量存在超标现象,建议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南宁市区几种常见面制食品中铝的含量,探寻铝污染食品的影响因素,为监管部门制定防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在南宁市区酒店、学校和街头零售摊位随机抽取油条28份、糕点32份和膨化食品10份样品进行检测和评价.结果 3类常见面制食品铝含量范围为42.8 ~ 120 6 mg/kg,平均含量为336.7 mg/kg.油条中90%的样品铝含量在320~120 6 mg/kg之间;3类面制食品铝的总体超标率为60.0%,油条、糕点、膨化食品铝超标率分别为92.9%、46.9%、10.0%;酒店、学校和街头零售摊位的油条糕点类面制食品中铝超标率分别为65.8%(25/38)、53.8% (7/13)、100.0%(9/9),现做现卖的油条糕点类面制食品比定型包装的膨化食品的铝超标率高.结论 南宁市面制食品中铝超标严重,建议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油条、油饼中铝含量,了解滥用添加剂情况。方法采用国家推荐的检验方法,对2012—2013年濮阳市油条、油饼总铝残留量进行检测,并用SPSS 13.0软件对测定结果进行分析,以国家标准GB 2760—2011判定是否超标。结果两年共检测130份,铝检测值范围0.5~1 196.2 mg/kg,均值164.27 mg/kg,铝超标50份,超标率达38.5%;油条检测75份,铝均值237.5 mg/kg,超标39份,超标率为52.0%;油饼检测55份,铝均值64.4 mg/kg,超标11份,超标率20.0%;农贸市场和街头摊点油炸制品铝含量明显高于餐饮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油炸制品中铝残留量超标严重,特别是油条;应加强集贸市场和街头摊点食品管理。  相似文献   

11.
广东省居民面制食品中铝的暴露评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广东省面制食品中铝污染的状况,并对居民来源于面制食品的铝摄入状况进行暴露评估。方法:2009年从广东省21个地市的超市、食杂店、集贸市场等随机采集面包、馒头、包子以及油饼油条类食品共840份,按照国家标准GB/T5009.182—2003《面制食品中铝的测定》方法测定其中的铝含量。将2002年广东省居民膳食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的调查人群按照不同的年龄、性别分成10组,分别计算面制食品消费量平均值和第97.5百分位数(P97.5)情况下各组人群铝的摄入情况。结果:面制食品中铝平均含量为210.30mg/kg,调查人群来自面制食品的平均铝摄入量0.10mg/(d.bw),为每日可耐受摄入量(Acceptable Daily Intake,ADI)的0.73倍,从总体上看,2002年广东省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调查人群来源于面制食品的铝摄入水平是安全的。面制食品消费量为第97.5百分位数的情况下,调查人群总的铝摄入量为0.61mg/(d.bw),为ADI的4.35倍,各组的铝摄入量平均值和第97.5百分位数铝摄入量分别为ADI的0.61—2.49倍、3.05—14.78倍,超出ADI倍数最高者为组1的2—7岁少年儿童。结论:需要关注广东省居民膳食铝食用安全情况,尤其是对生长发育阶段的少年儿童。在此基础上,尚需要纳入其它含铝高的食物调研,进行更加精细和全面的膳食铝健康危害风险评估。  相似文献   

12.
食品中铝的分析方法改进及在风险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测定食品中铝的国标分析方法进行改进、整合,为研制新的食品安全标准方法提供依据。开展广东各地面制食品中铝含量调查,为评估我省居民膳食暴露量及规范含铝添加剂使用提供依据。方法对GB/T 5009.182—2003中的消解和显色体系进行改进,用于监测添加含铝膨松剂的面制食品,同时采用GB/T 23374—2009和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各类食品中铝的本底值。结果 2006—2010年在全省城乡各地的超级市场、副食品商店、个体零售店采集各种面制食品2 369份。检测结果表明油条、油饼等油炸食品,馒头、包子等蒸制食品以及面包等烘烤食品中铝含量中位值分别为321.0、201.0和26.2 mg/kg,对照GB 2760—2011,以上3种面制食品中铝含量合格率分别为18.5%、31.6%和95.2%。结论建议将GB/T 5009.182—2003和GB/T 23374—2009合并,增加石墨炉原子吸收法,研制新的《食品中铝的测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连续5年的监测表明,广东省油炸和蒸制面制食品中铝超标问题较为普遍,FAO/WHO 2006年提出铝的每周耐受摄入量(PTWI)为1 mg/kg BW,按此评估,广东省居民食用面制食品摄入铝对健康可能造成危害的问题应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13.
对食品中铝含量国标测定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目前市场上存在的油炸膨化食品的安全问题,在GB/T5009.182-2003膨化食品中铝含量检测方法的基础上对检测条件(Al3+与溴化十六烷基三甲胺、铬天青S形成的三元络合物最大吸收波长、络合物显色稳定性、酸度、试剂浓度等)进行了优化探索,提高了的络合物稳定性,在样品处理时,分别采取酸消解法、碱浸法、酸浸法和灰化法从油炸膨化食品中分离浸取铝,灰化法的浸取效果最好。针对市场上的油条、油饼、薯片、馒头等油炸膨化食品,用改进国标法测定其铝含量,标准曲线线性好,检出限较低,回收率高,结果较为准确。  相似文献   

14.
日照市2011~2012年市售食品中铝含量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调查日照市市售食品中铝的含量, 为食品安全风险评价提供基础资料与科学依据。方法 在市直、县区各农贸市场、超市、食堂等进行随机采样, 并对各类食品中铝含量采用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分析。结果 2011~2012年日照市市售食品中, 膨化食品、传统煎饼、面包三类食品的合格率为100.00%;馒头、蛋糕、其他点心中个别检品存在超标问题;粉条粉丝粉皮类、油条的铝含量超标现象突出;海蜇、紫菜、茶叶中铝含量偏高现象, 值得重视与思考。 结论 食品中铝的安全风险评价存在着较复杂问题, 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内蒙古自治区主要食品中铝的污染现状,对当地居民膳食中铝暴露风险进行评估。方法 对2010—2018年内蒙古自治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中主要含铝添加剂食品的铝残留量进行分析,结合2012年内蒙古自治区居民食物消费量数据,按照性别-年龄组计算内蒙古自治区居民膳食中铝摄入量并评估其健康风险。结果 本次评估主要的含铝添加剂食品9类共1 083份,其中铝的检出率为69.44%(752/1 083),铝残留量均值为142.81 mg/kg,含量范围为2.50~2 950.00 mg/kg;全人群膳食中铝每周平均摄入量为0.692 mg/kg BW,低于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制定的每周可耐受摄入量(PTWI,2 mg/kg BW),高食物消费量人群膳食中铝每周摄入量为4.868 mg/kg BW,是PTWI的2.43倍;不同性别-年龄组人群膳食中铝每周平均摄入量均未超过PTWI,但各性别-年龄组人群的平均铝摄入量随年龄增加有降低的趋势。结论 粉条、油条中含铝添加剂超标现象严重,膨化食品、发酵面制品中存在含铝添加剂超范围使用现象。各性别-年龄组高消费量人群铝的暴露风险较大,相关部门需加强含铝添加剂超范围、超标使用的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南宁市面制食品中铝污染状况,并评估居民的铝暴露情况,为今后的监管提供依据。方法 2010年按分层抽样方法采集南宁市场早餐供应点及大型超市出售的六类面制食品共101份,按照国家标准方法检测面制食品中铝的含量。参考2002年广西居民膳食营养调查中面及其制品的摄入量,评估居民面制食品中铝的暴露量。结果南宁市面制食品铝含量的均值为336.7 mg/kg,对面制食品的铝平均暴露量为每人每周1.41 mg;南宁市面制食品铝含量的P90值为977.1 mg/kg,对面制食品铝暴露量的P90值为每人每周4.10 mg。南宁市居民的铝平均暴露量相当于FAO/WHO推荐的暂定每周容许摄入量(PTWI)的70.5%,而以面制食品铝P90含量计算的南宁市居民的铝暴露量相当于FAO/WHO推荐的PTWI的205%。结论目前南宁市居民面制食品的铝暴露量存在安全隐患,这主要与FAO/WHO降低铝的PTWI有关,但关键是需要切实加强面制食品的监督管理,降低面制食品中铝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