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玻璃纤维增强PP性能、界面及基体晶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通过扫描电镜、红外光谱、偏光显微、DSC分析和材料力学性能试验等方法考察了PP/玻纤的界面粘结性与其材料性能及基体结晶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材料复合过程中加入的界面反应性试剂及其与PP接枝而形成的接枝物可与玻纤表面及其硅烷发生化学作用,促使玻纤表面树脂包覆层的形成,从而显着提高复合材料的界面粘结强度及其力学性能;复合材料试样成型过程中,因树脂冷却收缩而产生的界面应力可应变诱导玻纤周围基体树脂的结晶,促使其结晶形态和结晶度产生显着变化;而复合材料的界面粘结强度则是产生应变诱导作用和控制异相结晶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玻璃纤维增强HDPE的性能及界面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通过扫描电镜观察、红外光谱分析及材料力学性能试验等方法考察了不同界面粘结形式下玻璃纤维增强HDPE的力学性能及其与界面粘结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复合过程中加入的界面反应性试剂及其与HDPE接枝而形成的接枝物可与玻纤表面及其硅烷发生化学作用或交(?),从而显著提高复合材料的界面粘结强度及其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SEM、SAL S、DSC 和材料力学性能实验等方法考察了界面粘结性、玻纤含量和试样熔体成型冷却速率等与其GF/ HDPE 复合材料基体晶态结构及材料力学性能间关系。实验结果表明: 在界面相存有较牢固的化学偶联作用条件下, 其材料试样熔体成型冷却过程中所产生的界面应力可应变诱导玻纤周围基体树脂伸展链晶体结构的形成, 并由此而明显改善了复合材料的拉伸、弯曲强度及其缺口冲击韧性。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不同界面状态对GMT-PP复合材料层间剪切强度,弯曲强度及模量,压缩强度及模量,冲击强度等力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基体中填加光引发和BPO引发的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且玻纤表面用硅烷偶联剂处理可显著提高复合材料界面强度,进而提高其宏观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5.
紫外线辐照对聚丙烯化学组成及复合材料界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经紫外线照的聚丙烯的化学组成,表征了以辐照PP作为界面相容剂的玻纤/PP复合材料的界面结合强度和界面粘结状态。结果表明,紫外线辐照可在PP分子链上引入C-O-C,C-OH,C=O,COOH等含氧基团;辐照PP作为界面相容剂,能改善PP与玻纤间界面粘结状况,明显提高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强度。  相似文献   

6.
玻璃纤维增强高密度聚乙烯基体结晶形态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采用偏光显微、小角光散射、WAXD、DSC和动态力学分析等方法考察了玻纤含量、界面粘结性及试样成型冷却速率对玻纤增强HDPE基体结晶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材料成型冷却过程中,由于玻纤、树脂间热收缩性质的不同而引起的界面应力可对玻纤周围基体树脂的结晶产生应变诱导作用,促使玻纤表面串晶或微纤晶晶体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考察了连续玻纤的表面处理、基体的接枝改性及接枝单体的种类和接枝产物的加入量对连续玻纤毡增强聚丙烯(CGFRPP) 力学性能的影响, 并通过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对CGFRPP 的界面化学作用及界面粘结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马来酸酐接枝改性聚丙烯与未经偶联剂处理的玻纤不能形成有效的化学结合, 而与经硅烷偶联剂表面处理的玻纤可发生明显的化学作用, 形成良好粘结, 显著提高CGFRPP 的力学性能; 硅烷偶联剂的种类对以改性PP 为基体的CGFRPP 力学性能的影响不大; 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比丙烯酸接枝聚丙烯对CGFRPP 力学性能的改善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8.
固相接枝PP对PP/GF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固相接枝的方法对聚丙烯(PP)进行表面改性,提高了其表面极性,增强其与玻纤(GF)之间的界面结合从而改善其与玻纤增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重点研究了偶联剂的种类、引发剂引发的固相接枝PP及其添加量对玻纤布增强PP复合材料片材的弯曲强度、弯曲模量和层间剪切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接枝PP添加量的增加,层间剪切强度增大,弯曲强度和模量可达到某一最高值。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玻纤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采用静电植绒法将多壁碳纳米管(MWCNTs)附着在玻纤织物表面,得到改性的玻纤织物。利用一种低黏度的环氧树脂和所制得的改性织物,采用真空辅助成型工艺(VARI)制备了MWCNTs改性格玻纤织物/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层合板,表征了层合板的力学性能。对进行力学实验后的MWCNTs改性玻纤织物/环氧树脂复合材料试样断口进行了SEM和OPM观察。结果显示:与未添加MWCNTs的玻纤织物/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层合板相比,添加了MWCNTs的层合板的拉伸强度降低了10.24%,弯曲强度降低了13.90%,压缩强度降低了17.33%,拉伸模量和弯曲模量分别提高了19.38%和16.04%,压缩模量提高了13%;MWCNTs与玻纤织物之间的结合较弱,在拉伸作用下,存在明显的脱粘和分层;将改性玻纤织物在200℃下热压处理2h后,制备的MWCNTs改性玻纤织物/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层合板的力学性能均有所提高,热压处理后树脂与玻纤织物之间的界面结合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0.
聚氨酯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电性能,其应用领域逐渐由涂料、胶粘剂等传统领域拓展至结构复合材料。选用结构复合材料专用国产聚氨酯,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分析树脂体系的固化放热特性,并对比分析了聚氨酯和环氧树脂及其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电性能。结果表明:聚氨酯反应起始温度及峰值温度比环氧树脂低,固化速度快;聚氨酯的强度高于环氧树脂,断裂伸长率很高,韧性好;聚氨酯树脂的电阻率较低,介电常数较高。聚氨酯/玻纤复合时生成的孔隙缺陷较多,层间剪切较低,复合材料拉伸性能与环氧/玻璃纤维相当,应进一步优化聚氨酯配方体系以及复合材料成型工艺,以提高界面结合强度,减少缺陷,有望加快其在复合材料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前束线真空系统改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兰州重离子加速器 (HIRFL)前束线真空系统的基本结构 ,给出了HIRFL前束线真空系统改造前的流导、气体负荷及压力分布情况。提出了具体的改造方案。使真空系统达到了设计要求 :泵口压力小于 5× 10 -6Pa ,两泵中心平面压力小于 1× 10 -5Pa。结果表明HIRFL前束线真空系统的改造方案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就目前市场上推出的螺杆式制冷压缩机新产品作一解剖,综述了许多新技术的应用,以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本文揭示了布尔函数的Walsh谱的概率实质,对布尔函数的线性逼近的最佳意义作出了概率解释.并利用Walsh谱的概率意义进行了谱分析.考察了谱的运算性质。文中的方法和结论对密码设计和分析都是有用的。  相似文献   

14.
凹回转面可见轮廓线投影图中奇点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理论上对凹回收面可见轮廓线正投科中出现的奇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钱家德 《工程力学》1989,6(4):65-69
多层压配组合圆筒问题常常是轴对称的,且结构的接触边界不变,摩擦的影响可忽略。利用其简单的变形协调关系,可大大简化其有限元分析的过程、减少占机时间、提高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16.
In research studies of conveyor-based work, the work-task is often chosen on the basis of experimental convenience. This paper, however, shows that the task itself could be an important parameter in such studies. It is shown that if a work-task is split into two smaller tasks, the relative variability of at least one of the sub-groups must be greater than that of the parent group. This is likely to lead to a decrease in the overall performance of the system.  相似文献   

17.
美的变相有时也被称作美的范畴或者说美的含义,将变相这个术语引入美学并铺设了道路的人是康德,不过从它在美学中通用的用意看,康德的用意实际上是少于亚里士多德的.关于美的含义的研究,瓦迪斯瓦夫?塔塔尔凯维奇对美学思想发展史上的一些基本概念和范畴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把握,笔者将结合他对于美的含义的研究从美的类别、术语、概念、规定四个方面对以往美的范畴研究的问题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液态铝的润湿性测量原理,并采用改进的座滴法装置测定了纯铝和Al-0.5%La合金在Al2O3表面的润湿性。结果表明,少量稀土元素的加入可以改善铝对Al2O3的润湿性,使其润湿角从90.5°减小到80.0°。  相似文献   

19.
ABS树脂合成中影响PB-g-SAN接枝共聚物接枝率的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方式,以K2S2O8为引发剂引发聚合,合成了一系列PB-g-SAN接枝共聚物。考察了引发剂用量、分子量调节剂(TDDM)用量和橡胶(PB)含量对PB—g—SAN接枝共聚物接枝率的影响。并将K2S2O8引发剂与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做了比较。结果表明,随氧引发剂K2S2O8用量逐渐增加,PB-g-SAN接枝共聚物的接枝率逐渐降低。引发剂用量大少时,不能满足聚合要求,PB—g-SAN接枝共聚物的接枝率也会降低.随着分子量调节剂(TDDM)用量的增加,PB-g-SAN接枝共聚物的接枝率逐渐降低。随胶含量的增加,PB-g-SAN接枝共聚物的接枝经逐渐降低.采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引发聚合有利于接枝反应的进行,在PB含量相同时,采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合成的PB-g-SAN接枝共聚物的接枝率比采用K2S2O8合成的接枝共聚物接枝率高。  相似文献   

20.
钢的硼-铬-稀土共渗层脆性行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钢的B-Cr-RE共渗层和渗硼层的脆性行为,表明,B-Cr-RE共渗层脆性明显低于渗硼层,且沿渗层不同深度的脆性分布呈“浴盆”型.进行适当渗后热处理可以降低渗层脆性.同时,对铬及稀土元素降低渗层脆性的机理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