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激光治疗白内障术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疗效。方法将120例单眼白内障合并双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对术前及术后眼底情况进行观察。并于术前或术后早期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结果对照组68只眼,进展25只眼,稳定43只眼,治疗组52只眼,进展10只眼,稳定42只眼(χ2=4.39,P<0.05)。两组对侧眼共120只眼,进展30只眼,稳定90只眼(χ2=5.01,P<0.05)。结论白内障手术可加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展。术前或术后尽早行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可有效阻止病变进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南亚人和加勒比黑人糖尿病患者行超声乳化术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或黄斑病变的进展情况以及视力转归。方法:由同一医生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回顾性病例。纳入标准是:①种族为南亚或加勒比黑人;②单眼病例,术后最少随访6个月;③双眼病例,两眼手术间隔6个月以上。非手术眼作为对照。记录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或黄斑病变的发展情况以及最终视力。结果:共有30例糖尿病患者,19例为南亚人(巴基斯坦、印度及孟加拉人),11例为加勒比黑人。年龄(x珔±s:68.9±10岁)。7例(23.4%)术后视网膜病变或黄斑病变加重,其中2例为南亚人,5…  相似文献   

3.
张丁  叶剑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3,35(12):1301-1304
目的 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测量黄斑区视网膜厚度,观察合并糖尿病的白内障患者术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的变化.方法 选择2012年6-12月我科白内障手术患者59例96眼,其中无糖尿病的患者为A组(18例33眼),有糖尿病但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为B组(19例31眼),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为C组(22例32眼).比较3组手术前后最佳矫正视力及术前,术后1d、1周、1个月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结果 术前3组最佳矫正视力无统计学差异,术后1个月A组患者31眼(94%)最佳矫正视力≥0.5;B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28眼(90%)≥0.5,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22眼(69%)最佳矫正视力≥0.5,与A、B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心凹区:A、B两组术后1d、1周、1个月黄斑区视网膜厚度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术后1d、1周黄斑区视网膜厚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术后1个月视网膜厚度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内环区和外环区:3组术后1d、1周、1个月外环区视网膜厚度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在术后,虽然经过一定的抗感染治疗,但视网膜厚度仍明显增加,并且黄斑中心凹区改变明显,提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引起白内障术后黄斑水肿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4.
玻璃体手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预后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玻璃体手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的疗效.方法:对2002~2006年期间于北京同仁眼科中心接受玻璃体手术治疗的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242例共288眼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入选病例根据术前B超及术中眼底所见分为4组:单纯玻璃体积血不合并视网膜脱离组(Ⅰ组)、纤维血管性增殖合并局限性视网膜脱离但未累及黄斑组(Ⅱ组)、视网膜脱离累及黄斑组(Ⅲ组)、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行玻璃体手术联合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组(Ⅳ组),对以上4组病例手术前/后视力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Ⅰ组术后视力改善率为84.9%;Ⅱ组术后视力改善率为81.1%;Ⅲ组手术后视力改善率为41.9%;Ⅳ手术后视力改善率为72.0%.Ⅰ组与Ⅱ组的视力改善率经x2检验无统计学差异(x2=0.529,P=0.467),而Ⅲ组视力改善率与Ⅰ组、Ⅱ组、Ⅳ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0 1、0.000 1、0.016).结论:玻璃体手术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有效方法,在黄斑未受明显累及时手术治疗将有町能获得较为理想的视力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患有重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并保留好视力(V A)的患者行全视网膜光凝(PR P)前后黄斑厚度及最佳矫正视力(BcV A),以探索可以预测术后视功能的因素。设计:前瞻性非对照干预性病例研究。方法:64例重型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或非高危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连续性患者,PR P前V A为20/20或更好。64例患者的64只眼每隔1周行4次散在的PR P。OCT测量黄斑厚度,PRP前测量V A,术后定期测量。结果:在24周的观察期间,根据术后患者V A的改变分为3组。A组54只眼(84%),PRP后24周随访期间,V A维持在术前水平;B组3只眼,最初V A下降,但…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检测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患者玻璃体腺苷浓度及增殖膜CD73的表达,探讨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玻璃体腺苷浓度及增殖膜CD73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在本院眼科行玻璃体切除手术的患者共30例,分为PDR组(共16例16眼)和对照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黄斑前膜、特发性黄斑裂孔共14例14眼).于患者玻璃体切除手术中收集玻璃体、视网膜增殖膜及黄斑前膜.应用高效液相荧光检测器检测患者玻璃体腺苷浓度,Western blot检测膜样本中CD73的表达.结果 PDR组玻璃体腺苷浓度及增殖膜CD73表达均高于对照组[(62.37±11.47)μmol/L vs (30.34±6.41) μmol/L,P=0.000;(0.84±0.08) vs (0.39±0.05),P=0.002];PDR组患者的年龄、糖尿病病程、术前空腹血糖均与玻璃体腺苷浓度无相关关系(r=0.255,P=0.340;r =0.318,P =0.230;r =0.341,P=0.197).结论 腺苷和CD73在PDR患者的玻璃体及增殖膜中的表达较非视网膜新生血管性疾病患者明显升高,提示二者可能参与了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新生血管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观察玻璃体切除术前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triamcinolone acetonide,TA)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56例(56眼),分A、B两组。A组(30例)玻璃体切除术前玻璃体腔注射TA,术后4~14 d行玻璃体切除术。B组(26例)直接行玻璃体切除手术。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矫正视力、术中情况及术后炎症反应。结果:与B组相比,A组手术时间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矫正视力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玻璃体切除术前注射曲安奈德术中出血、黄斑和视网膜水肿、术中使用硅油及术后反应重的患者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视网膜未复位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体切除术前玻璃体腔注射TA可以提高术后矫正视力,减少术中出血、硅油使用频率、术中黄斑和视网膜水肿,减轻术后炎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效果。方法 :93例 (13 9只眼 )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例均行玻璃体切除术 ,术后平均随访 (16.72± 8.5 3 )个月 ,对视力改善情况及手术失败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8只眼 (70 5 0 % )视力得到提高 ,术后视力明显好于术前 (P <0 0 0 1) ;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是视网膜脱离和黄斑病变。结论 :玻璃体切除术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张季瑾 《河北医学》2013,19(5):738-740
目的:探究与分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黄斑厚度OCT。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8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150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将其作为实验组,另选取150例无糖尿病的常模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黄班厚度OCT测定结果。结果:实验组患有弥漫性黄斑水肿、囊样黄斑水肿、视网膜渗出的人数及比例比对照组患有弥漫性黄斑水肿、囊样黄斑水肿、视网膜渗出的人数及比例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患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黄斑病变率比无糖尿病常模的视网膜病变的黄斑病变率高,临床上对糖尿病视网膜黄斑病变的治疗,首选为将血糖控制到正常水平,或接近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通过对门诊201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08例糖尿病患者进行全身因素检查并及时给予相应治疗,同时根据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期给予治疗,对照组93例患者常规控制血糖治疗,观察两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进展情况。结果:治疗组108例中98例患者经治疗后视力保持不变,患者视力提高,黄斑水肿消退,有7例患者微血管瘤增加,有3例患者光凝治疗后出现出血。对照组50例视力有不同程度的下降(P<0.005)。结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应重视全身因素的治疗,根据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分期及时给予口服药物、激光光凝治疗,可控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展,减少其他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玻璃体积血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玻璃体积血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患者24例25眼,其中视网膜静脉阻塞7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8眼,外伤性玻璃体积血9眼,高血压视网膜病变并发黄斑裂孔1眼,将术前术后视力进行比较,对手术效果及并发症进行总结.结果 原发病视网膜静脉阻塞者术后视力好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0.015)及眼外伤(P=0.0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7),平均手术时机为28.02±6.39天,自出血到手术的时间与术后视力无明显相关性(P=0.714).结论 玻璃体切割手术是有效的玻璃体积血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因素。方法随访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单纯型Ⅰ、Ⅱ、Ⅲ期76例136眼。单纯型进展为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Ⅳ期,随访2年为23眼(16%),5年为52眼(38%)。结果Ⅰ、Ⅱ、Ⅲ期进展至Ⅳ期的发生率,Ⅲ期>Ⅱ期,Ⅱ期>Ⅰ期,差别有显著性(P<0.05)。糖尿病黄斑水肿随访年限增长而增加,初诊黄斑水肿32眼,2年内增至44眼,5年内增至54眼。视网膜静脉串珠状改变,视网膜内大量微血管异常和4个象限内存在出血或微血管瘤是单纯型进展至PDR的危险性病变。血糖控制不良,糖尿病病程长、尿蛋白排泄率和高血压可能是单纯型进展至PDR的危险性因素。结论为预防或减少DR致盲,应早期发现并给予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糖尿病性白内障病人的视网膜病变治疗时机及临床效果.方法 对120例(189只眼)糖尿病性白内障病人行散瞳眼底检查,45例(79只眼)因严重白内障眼底窥不清.65例(90只眼)接受眼底荧光造影,其中60只眼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属于1~2期;30只眼属于3~5期,白内障手术前对其可见区域视网膜进行激光光凝.102例(157只眼)接受了白内障手术,植入人工晶体.白内障手术后有112只眼接受眼底荧光造影检查(包括术前曾行此检查的90只眼),对其中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1~3期病人行局部视网膜光凝治疗,4~5期病人行全视网膜光凝治疗.结果 白内障术后眼底造影检查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1~2期40只眼,3期45只眼,4~5期共27只眼.10只眼放弃治疗,62只眼单纯行激光治疗.光凝治疗后随诊6~12个月,4只眼因玻璃体积血行玻璃体切除术,1只眼注入硅油.其他病眼视力稳定或提高,视网膜病变未见明显进展.26只眼发现黄斑水肿明显,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4 mg.结论 白内障术前及术后及时检查眼底,积极治疗,可控制视网膜病变进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高度近视眼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特征和手术疗效.方法 采用系列病例研究,对近6年40例(40只眼)高度近视眼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屈光不正均≥-6.00 D,不伴有周边视网膜裂孔.结果 40例(40只眼)中,男8例,女32例.年龄33~76岁,平均59.3岁.平均随诊时间12.3个月.视网膜最终复位36只眼(90.0%).术后视力提高30只眼(75.0%),保持稳定5只眼(12.5%),下降5只眼.术后视力较术前视力提高(P=0.000).预示术后视力差的因素:伴有后巩膜葡萄肿(P=0.023),伴有视网膜色素上皮萎缩(P=0.001).术中剥除内界膜17只眼,保留内界膜23只眼,剥除内界膜组视网膜复位率(94.1%),保留内界膜组视网膜复位率(78.3%),两组术后视力提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0).结论 现代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高度近视眼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可以使视网膜脱离绝大多数复位,手术后大多数眼能改善或保持视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观察合并糖尿病与非糖尿病白内障患者术后黄斑厚度的变化。方法:选取白内障患者78例(78眼)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根据是否合并糖尿病分为两组,糖尿病组40例(40眼),非糖尿病组38例(38眼),采用OCT测量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 d、术后1周以及术后1个月时黄斑中心凹厚度的变化情况。结果:非糖尿病组术后1 d、1周及1个月的中心凹区厚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术后1 d、1周黄斑区视网膜厚度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较术前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和术后各时段的内环区、外环区视网膜厚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后,糖尿病白内障患者视网膜厚度较术前明显增加,黄斑中心凹区改变明显,提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引起白内障术后黄斑水肿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视网膜內界膜(ILM)剥离对糖尿病黄斑水肿的疗效,视力和黄斑中心凹厚度的变化以及对眼压的影响。探讨曲安奈德(TA)在玻璃体切割及ILM剥离术中的作用。方法:选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IV,V期)引起的黄斑水肿患者60例(60眼)。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眼。观察组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术中应用TA标记残留玻璃体后皮质、机化膜及ILM,剥离后极部ILM;对照组行单纯玻璃体切割手术,术中应用TA标记玻璃体后皮质及机化膜。观察:2组术前视力与术后(4个月)视力的变化以及2组之间视力的变化;2组术前、术后2周内、术后4个月眼压的变化,以及2组之间眼压的对照;术后4个月黄斑中心凹OCT值与术前对照及两组之间黄斑中心凹OCT值对照。结果:(1)视力:观察组术后4个月时视力与术前对照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术后视力与术前对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30眼中有25眼(84.6%)视力有提高,对照组30眼中有17眼(56.7%)有提高,2组之间对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2)黄斑中心凹OCT值:观察组术后4个月黄斑中心凹OCT值与术前对照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术后黄斑中心凹OCT值与术前对照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30眼中黄斑水肿消退28眼,有效率92.3%,对照组30眼中有20眼明显消退,有效率66.7%,2组之间对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3)眼压:观察组术后14天内眼压与术前眼相对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4个月时眼压P0.05,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术后14天内眼压与术前对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4个月眼压P0.05,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4天内,观察组有8例眼压超过21mmHg,对照组有7例眼压超过21mmHg,2组之间对照,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单纯玻璃体切割手术对黄斑水肿有效,ILM剥离能明显提高手术疗效;TA的标记作用使玻璃体切割及ILM剥离更加安全确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视网膜內界膜(ILM)剥离对糖尿病黄斑水肿的疗效,视力和黄斑中心凹厚度的变化以及对眼压的影响。探讨曲安奈德(TA)在玻璃体切割及ILM剥离术中的作用。方法:选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IV,V期)引起的黄斑水肿患者60例(60眼)。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眼。观察组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术中应用TA标记残留玻璃体后皮质、机化膜及ILM,剥离后极部ILM;对照组行单纯玻璃体切割手术,术中应用TA标记玻璃体后皮质及机化膜。观察:2组术前视力与术后(4个月)视力的变化以及2组之间视力的变化;2组术前、术后2周内、术后4个月眼压的变化,以及2组之间眼压的对照;术后4个月黄斑中心凹OCT值与术前对照及两组之间黄斑中心凹OCT值对照。结果:(1)视力:观察组术后4个月时视力与术前对照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术后视力与术前对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30眼中有25眼(84.6%)视力有提高,对照组30眼中有17眼(56.7%)有提高,2组之间对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2)黄斑中心凹OCT值:观察组术后4个月黄斑中心凹OCT值与术前对照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术后黄斑中心凹OCT值与术前对照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30眼中黄斑水肿消退28眼,有效率92.3%,对照组30眼中有20眼明显消退,有效率66.7%,2组之间对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3)眼压:观察组术后14天内眼压与术前眼相对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4个月时眼压P0.05,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术后14天内眼压与术前对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4个月眼压P0.05,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4天内,观察组有8例眼压超过21mmHg,对照组有7例眼压超过21mmHg,2组之间对照,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单纯玻璃体切割手术对黄斑水肿有效,ILM剥离能明显提高手术疗效;TA的标记作用使玻璃体切割及ILM剥离更加安全确切。  相似文献   

18.
浅析非手术因素之白内障术后低视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分析非手术意外所致白内障术后视力恢复不良的原因并探讨其手术价值。方法对380眼白内障术后1~3个月随访视力检查及眼部表现,分析其脱盲率、脱残率和未脱残原因。结果脱盲率(视力≥0.05)为98.68%;脱残率(视力≥0.3)为76.58%;未脱残(视力<0.3)共89眼,其中并发视神经萎缩15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致黄斑病变16眼,高度近视黄斑病变27眼,角膜白斑9眼,陈旧性葡萄膜炎黄斑病变6眼,玻璃体混浊12眼,先天性白内障术后弱视4眼。无因手术操作不当引起的并发症。结论白内障患者由于晶状体混浊,术前许多眼后段影响视力的疾病无法暴露,故术前要充分估计患者所并发的其它病变,因其可能会导致术后视力恢复不良。尽管影响脱残率,但手术意义明确、对病人有利,故仍应积极手术。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5年治疗随访观察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丽勇  柯东荣 《广东医学》2005,26(8):1119-1120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进展与糖尿病病程及血糖控制水平之间的关系和防治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确诊为糖尿病的患者散瞳检查眼底,共有88例147眼为无视网膜病变或单纯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定期门诊随访详查眼底及检测血糖水平,适时采取光动力学治疗及手术治疗。结果5年后随访观察眼底,发现有15眼进展至增殖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其中在血糖控制满意组的84眼中有3眼,占3.57%,而在血糖控制不满意组的63眼中有12眼,占19.05%,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而加重,并且与患者血糖控制水平的好坏有密切关系。适时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能减少视力丧失,适时行手术治疗能有效地提高视力。  相似文献   

20.
398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激光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效果.方法:应用半导体激光对398例776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l,athy,DR)患者进行视网膜光凝,术前行视力、裂隙灯、眼底、眼压、眼底荧光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检查.术后随访1年.结果:视力提高617眼(79.5%);视力无变化149眼(19.20%);视力下降10眼(0.12%).其间97眼病情不同稃度有所发展,目均与血糖控制不良、高血乐、高血脂有关.结论:激光治疗DR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