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非离子型三硅氧烷表面活性剂的制备和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1,1,3,5,5,5一七甲基三硅氧烷和烯丙基聚醚为原料,在氯铂酸催化下,经硅氢加成反应合成出非离子型三硅氧烷表面活性剂(NTS).对实验条件进行了优化探索,结果表明氯铂酸用量(以铂计)占总单体质量分数为4.0×10-5、烯丙基聚醚选用烯丙基聚乙二醇(8)甲基醚(AEM-8)、反应温度为85~90℃、反应时间为4.5~5 h条件下可得浅褐色透明高表面活性的NTS,用IR、H-NMR对NTS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2.
以1,3,5-三甲基-1,3,5-三(3′,3′,3′-三氟丙基)环三硅氧烷(D3F)、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四甲基环四硅氧烷(D4H)、六甲基二硅氧烷(MM)为原料,经酸催化开环聚合制得含氟含氢聚硅氧烷(FPHMS),再和烯丙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F6)在铂催化下经硅氢加成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氟硅表面活性剂(FSS).用红外光谱(IR)对FSS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FSS的表面性能等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FSS水溶液的临界胶束浓度(cmc)为1.0g·L-1,cmc处的表面张力(γcmc)为23.5mN·m-1.质量分数为0.5%的FSS水溶液的发泡力为1.53,5min的稳泡性为0.375,对苯的増溶力为13.7,对煤油、50#机油和苯的乳化力分别是9s、27s和28s,在硬水中的稳定性为5级.  相似文献   

3.
咪唑啉季铵盐表面活性剂的制备及其缓蚀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进行了几种新型咪唑啉季铵盐的制备及其缓蚀性能的测定,通过实验发现季铵化咪唑啉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结构对其缓蚀性能有较大的影响,此外分析了咪唑啉季铵盐分子中疏水基碳链结构对其缓蚀性能的影响,对开发该类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烷基糖苷季铵盐表面活性剂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不同结构的烷基糖苷季铵盐表面活性剂进行性能测定,包括表面张力,临界胶束浓度,起泡力,亲水亲油平衡值(HLB值),并与商品AES、LAS进行比较.此外,对这些表面活性剂与AES的复配体系的部分性能进行测试。  相似文献   

5.
可分解性季铵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其性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脂及醇、多聚甲醛、氯乙醇和三甲为原料,经缩合、季铵化反应合成了1类新型的含缩醛型结构的可分解的季铵盐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R O CH2 O CH2 CH2N C(CH3)3Cl,R=C12H25-,C16H23-),并用IR、HNMR等手段中间体和产物的结构进行了测定。还对合成产品的表面性质(y,cmc)以及其杀菌性能进行了研究,表明此类产品具有较好的表面活性和优异的杀菌性能。  相似文献   

6.
季铵盐型表面活性剂的驱油机理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研究了季铵盐型表面活性剂的驱油机理 :表面张力和界面张力、表面润湿性、表面电性。认为在用季铵盐型表面活性剂驱油时 ,存在低界面张力机理 ,润湿反转机理和表面电性反转机理。在驱油剂浓度达到 6 0 0mg·L-1时 ,采收率可提高 5 %~ 6 %。可以推测 ,具有吸附性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都可有这几种驱油机理 ,并具有一定的驱油潜力。  相似文献   

7.
以邻苯二胺和月桂酸为原料,合成了中间体2-十一烷基苯并咪唑,进一步与苄基氯反应合成了阳离子表面活性剂1,3-二苄基-2-十一烷基苯并咪唑季铵盐(UBS)。通过IR和1 H-NMR对中间体及目标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研究了UBS在水溶液中的表面活性。35℃下,它的临界胶束浓度(CMC)为0.51mmol/L,临界胶束浓度时的表面张力(γCMC)为39.6mN/m;随着温度降低,其CMC略有减小,γCMC升高。比较了UBS与常见表面活性剂LAS和OP-10的泡沫性能,UBS的发泡能力强于LAS和OP-10,稳泡性较低。  相似文献   

8.
以1,2-二溴乙烷、N,N-二甲基十烷基叔胺和N,N-二甲基十二烷基叔胺为原料合成了C10—C2—C12型不对称双季铵盐表面活性剂,考察了原料摩尔比、温度对合成反应的影响,得到合成产品较佳的工艺条件,在此条件下产品收率达90%,含量高于86%.与普通型表面活性剂相比,临界胶束浓度(cmc)低2~3个数量级,具有较高的表面活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多元醇、环氧氯丙烷和叔胺为原料,合成了多羟基烷基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讨论了催化剂、温度和投料摩尔比对反应转化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合成工艺条件,研究了其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复配性能。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新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N—〔3 —单( 双) 氧乙烯长链烷氧—2 —羟〕丙基—N,N,N—三甲基氯化铵的表面活性,并测定了它们的卡拉夫点,探讨了NaCl 对上述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新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具有良好的表面活性。  相似文献   

11.
葛一凡    张旗    刘治田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17,39(3):231-238
通过两步法合成了一系列基于哌啶的新型阳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Fn(其中n代表疏水尾链所含碳原子个数,n=10,12,14,16), 并通过表面张力法、电导法、稳态荧光法研究了他们在水溶液中的吸附和胶束化行为. 研究发现随着疏水尾链增长,临界胶束浓度的值降低,最小单分子占有面积的值增大. 热力学参数表明Fn系列双子表面活性剂体系的聚集是一个自发的过程,且随着疏水尾链增长,聚集趋势变强. 摩尔电导率的研究表明在F14和F16两个体系中形成了预胶束的结构. 动态光散射和透射电镜技术证实4种双子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中形成了曲率较小的囊泡结构.  相似文献   

12.
以甲基丙烯酰氯、11-溴代十一醇、1,4-二甲基哌嗪和溴甲烷为原料,合成新型单季铵盐表面活性单体1-甲基丙烯酸十一酯基溴化1,4-二甲基哌嗪(PQ),并经过进一步季铵化得到相应的双季铵盐表面活性单体1-甲基丙烯酸十一酯基二溴1,4-二甲基哌嗪(PQ);通过核磁共振氢谱和元素分析证实了产物的结构,并且将PQ和PQ的临界胶束浓度和表面张力以及其相关界面性质,采用表面张力测定与电导率测定两种方法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通过酰氯化、两次季铵化三步有机反应,可合成制得哌嗪系列季铵盐表面活性单体PQ和PQ;在25℃下纯水中PQ和PQ的临界胶束浓度分别为44.6 mmol/L和67.3 mmol/L,对应的表面张力分别为35.5 mN/m和37.9 mN/m,表明PQ和PQ都具有良好的表面活性和界面性能.  相似文献   

13.
通过一步合成法合成了一种阳离子型双子表面活性剂12-4-12,该产物是一种杀菌剂单体,根据后期的杀菌效果优选出最佳合成工艺条件:n(十二烷基二甲基叔胺)∶n(1,4-二溴丁烷)=2.2∶1,反应温度85℃,反应时间48h,1.4-二溴丁烷加入1g时异丙醇需加入1mL。采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对产物的结构进行表征。将合成的双季铵盐与标杆产品BULK-T965反渗透膜专用杀菌剂以及其他常用杀菌剂在白水体系中进行杀菌能力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双季铵盐杀菌剂的杀菌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4.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发展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发展概况和含2-羟丙烯基和聚氧乙烯基的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指出了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以三氯氧磷与环氧氯丙烷为原料合成了1种新型中间体,再通过季铵化反应合成了系列新型季铵盐Gemini表面活性剂.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合成中间体的最佳反应条件为:三氯氧磷:环氧氯丙烷(摩尔比)=1:5,反应温度控制在110~120℃,反应时间为5 h.所得中间体及3个最终产物经提纯后通过FIR、13C-NMR进行了结构验证.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氧化石墨烯的抗菌性能,对其进行功能化改性,包括羧基化改性(GO-COOH)和氨基化改性(AG),最终得到石墨烯基季铵盐(GQAS).通过透射电镜、红外光谱分析、X衍射、X光电子能谱对中间产物和终产物进行了表征,并通过紫外-可见光光谱仪和扫描电镜等测试表征了GO、GO-COOH和GQAS对革兰氏阴性大肠杆菌和革兰氏阳性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性能.结果表明:GQAS对大肠杆菌的抑菌率达到86.1%,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达到95.3%,是一种有潜力的生物医用材料.  相似文献   

17.
18.
季铵盐结构与涤纶碱减量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合成的三类季铵盐表面活性剂,对涤纶织物的碱减量率和强力与季铵盐结构和性能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季铵盐的HBL值大,则减量均匀性好;亲水基相同时,疏水基碳链长,则减量率低。本文还探讨了季铵盐在涤纶减量中的促进机理。  相似文献   

19.
用合成的三类季铵盐表面活性剂,对涤纶织物的碱减量率和强力与季铵盐结构和性能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季铵盐的HLB值大,则减量均匀性好;亲水基相同时,疏水基碳链长,则减量率低。本文还探讨了季铵盐在涤纶减量中的促进机理。  相似文献   

20.
壳聚糖季铵盐的制备及其抗菌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壳聚糖与碘甲烷、氢氧化钠直接合成了N-碘化三甲基壳聚糖季铵盐(TMCI),合成路线简单,成本低。对其抗菌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该壳聚糖季铵盐具有良好的水溶性,抗菌性能优于羧甲基壳聚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小抑菌浓度(MIC)为1.0 mg.mL-1,对大肠杆菌和白色念珠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1.25 mg.mL-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