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 毫秒
1.
在柏拉图眼中,正义是理想国建构的核心,即何为正义与如何正义成为建国的原则和宗旨。在延续正义意见之路基础上,此卷述列不正义之利、诗人对正义败坏、不义城邦之堕落以及战争起源等问题,文末则转承护卫者教育的准则阐释,暗示着形成正义必然要经历上述之磨难。正义之难在于非正义之易,通达正义在于知晓不义。  相似文献   

2.
正义是《理想国》的主要议题之一。本文揭示和阐释《理想国》的分配正义观,以分配正义的一般理论为参照系,描述与分析柏氏《理想国》分配正义观的社会三大阶层论、各拥所有论和各尽职守论.陈述和探讨它对现代社会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梳理了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记叙的苏格拉底涉及正义定义的三场对话,分析了苏格拉底对"欠债还债就是正义"、"帮助朋友、伤害敌人是正义的"和"正义就是强者的利益"等观点的驳斥。认为在柏拉图笔下,苏格拉底追求的是立足于全城邦各个阶层的正义观,他所说的正义强调的是一种城邦内部和谐的秩序。探寻"正义是什么"的问题,不能局限于一时一地,应当打破时空局限,着眼于人类社会整体的幸福来考量。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柏拉图的城邦正义观和个人灵魂正义观。在柏拉图看来,国家正义就是各个等级各守其序、各司其职,正义本质上是一种秩序与和谐。他提出的实现正义的途径是通过公共教育和由哲学家进行统治。柏拉图的正义观对于现在的干部选拔、公民素质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柏拉图的城邦正义观和个人灵魂正义观。在柏拉图看来,国家正义就是各个等级各守其序、各司其职,正义本质上是一种秩序与和谐。他提出的实现正义的途径是通过公共教育和由哲学家进行统治。柏拉图的正义观对于现在的干部选拔、公民素质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通过一系列隐喻构建起了他的哲学王国——理念世界.他以“太阳”的比喻告诉人们,“善”是理念世界中的真正统摄者;通过“线段”的比喻,指出了知识在可见世界和可知世界这两个世界中的不同阶段;通过“洞穴”比喻说明,要实现从可见世界到可知世界的升华,最关键的一步是实现“灵魂的转向”.实现了“灵魂的转向”,人们才能认识并获得理念世界里最高的“善”.  相似文献   

7.
制度正义与个人正义是正义理论的两大领域,也是现代社会在关系平衡维持上得以考量的两大支撑因素。论证了制度正义和个人正义的辩证关系。认为两者具有双向良性循环效应,在不同的社会角度展示不同的基础作用。要使之相互结合,最大限度地发挥优势。  相似文献   

8.
作为西方哲学中理性主义代表的柏拉图哲学和作为道学神秘主义集中代表的朱熹哲学之间,有着惊人的相似,又有些许差别。从柏拉图的理念论与朱熹的理念说,柏拉图的认识论与朱熹的认识论,柏拉图的政治学说与朱熹的政治学说,柏拉图的辩证法与朱熹的辩证法等四个层面可见一斑。对于深化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的理解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9.
柏拉图与庄子分别以理念和“道”诠释美,把关从艺术欣赏领域引入世界观。他们对美的本源性特征的表述有相近之处,然而也存在巨大的不同。从理念与“道”、对象与通融、真实与自由三方面进行分析,试对二者的美学观加以比较。  相似文献   

10.
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他们对幸福与德性、至善、快乐的关系的认识上有所不同。他们都强调把幸福建立在德性之上,主张快乐与德性相结合,个体幸福与公共幸福相结合,强调用理性约束快乐欲望,认为人的幸福在于符合德性的实践活动。善是人类所追求的最高目标,人们追求这个目标的过程,就是获得幸福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法治原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在法治原则下实现公平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公平正义的宪法、立法、司法和执法实现路径构成了和谐社会建设的独特法治景观。  相似文献   

12.
从法理学角度讲,正义是法律制度所要实现的最高目标,也是用来评价和判断法律制度是否具有正当性和合理性的最高价值标准。它是法律制定的立足点,也是法律追求的最高境界。所以,法理学应当把正义作为其永恒的主题,立法上要体现,司法上要保证。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西方法治情境中道德对法律发展起良性促进作用的机制。认为这种机制既保证了法律系统自身的独立性、自足性,又使法律获得了道德的支持和正义性,同时还保证了法律在社会裁决争端中的中心地位,使法治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4.
由于恢复性司法模式和以“教育、感化、挽救”为目标的少年刑事审判制度改革相吻合,因此,前者应该成为我国未成年人刑事审判改革的发展方向,从而使刑事司法力量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干预达到最优的效果.文章从我国少年刑事审判制度的弊端入手,探讨了如何进行改革以完善我国少年司法制度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在实在法的意义上,权利首先指代一种法律上的资格。它以自由为核心,以社会资源(财富)作为利益内容。以权利看待正义,在终极意义上,正义指一种人的尊严、自由和权利得到切实保障的社会良好状态。权利分配正义和权利限制的正义是正义的两种基本形式。运用法治保障权利进而实现社会正义,应当约束国家权力,防止侵犯公民权利;进一步建立和健全权利的实现机制,为公民权利的实现提供保障;更进一步地由形式正义走向实质正义。  相似文献   

16.
孟德斯鸠在其《论法的精神》中指出:“我不是探讨各种法的本身,而是其精神;并且,这种精神存在于法与不同事物可能有的各种关系之中。”法的发生、发展与一个民族文化的起源,对法的性质的认同以及对个人权利义务的定位有密切联系。从西方法律的三大特征来探讨西方法律精神中的宗教观。  相似文献   

17.
效率与公平作为社会基本矛盾及发展动力而渊源流长。在中国改革开放30年及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更绽历史与现实的老枝新芽。  相似文献   

18.
宪政、法治、民主、共和是民主政治中几个紧密联系的概念。然而,探究其涵义并理清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并非易事,学界对此有不同见解。民主是宪政、法治、共和的基础,另一方面,民主应当受宪政、法治的制约。笔者试图对这些基本词汇加以辨析,以期我国的民主制度化进程被更多的人正视,进而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9.
美国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法学的基本思想是通过反思和质疑以理性主义为基础的现代法治的确定性和普遍性,从而揭示现代法治的弊端。这些思想启发我们客观审视现代法治的传统观念和我国法治建设的现状,从而确立法治与德治同时并兴的治国方略。  相似文献   

20.
正义原则是罗尔斯正义论的重要理论之一,也是其公平正义的核心内容。一直以来,国内外大部分学者对这两个正义原则持肯定态度,特别是其差别原则,更是划清了与极端自由主义和激进平等主义的界限,使人们认为它对解决社会存在的公平问题具有借鉴意义。同时也存在一部分反对者,认为其在很多关键问题的描述上过于简略和含糊,部分理论间存在着矛盾。基于此,作者通过对罗尔斯正义原则的理论分析,进一步详解罗尔斯的正义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