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观察慢性心理应激反应大鼠下丘脑环核苷酸系统和不同脑区核团c -fos蛋白表达的变化以及加味四逆散(JWSNS)的影响。方法 采用束缚制动的方法建立慢性心理应激反应大鼠模型,放射免疫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下丘脑cAMP、cGMP含量和不同脑区核团c -fos蛋白表达的情况。结果 慢性心理应激可使大鼠下丘脑cAMP、cGMP含量显著升高 ( 1. 309±0. 62和 0. 136±0. 05 ) (P均 <0. 01),并可诱导c- fos在大鼠海马、大脑皮质、杏仁核、下丘脑室旁核(Pa)、室周核(Pe)以及弓状核(Arc)内广泛持续表达,其中以大脑皮质、杏仁核最为密集。JWSNS可明显降低心理应激大鼠下丘脑cAMP、cGMP含量(0. 877±0. 05和 0. 051±0. 02) (P均<0. 05)和上述脑区核团fos样免疫阳性神经元的数目,减少fos蛋白的表达。结论 cAMP、cGMP和c -fos参与慢性心理应激反应的机制;而JWSNS可能通过影响环核苷酸系统和c- fos蛋白的表达对慢性心理应激反应进行调控。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加味四逆散(JSS)对慢性心理应激大鼠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及环核苷酸系统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正常组、模型组和加味四逆散(JSS)组;除正常组外,其他组大鼠均采用束缚法复制慢性心理应激反应模型,JSS组于造模前1 h按3.38g/kg剂量灌胃给药,连续14 d;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下丘脑CRH信使核糖核酸(CRH mRNA)的表达,放射免疫法检测下丘脑环磷酸腺苷(cAMP)和环磷酸鸟苷(cGMP)含量.[结果]慢性心理应激大鼠下丘脑CRH mRNA表达显著增高(P<0.05),JSS可降低下丘脑CRH mRNA的表达(P<0.05);慢性心理应激可使大鼠下丘脑cAMP、cGMP均显著升高(P<0.01),JSS可显著降低下丘脑cAMP含量(P<0.05),但对cGMP无显著影响.[结论]JSS可通过影响下丘脑CRH和环核苷酸系统参与对慢性心理应激反应的调控,CRH和cAMP可能是JSS抗慢性心理应激损伤的作用环节或靶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大鼠慢性身心应激模型,探讨加味四逆散(JWSNS)对模型大鼠胃排空率及小肠推进比、大鼠下丘脑环核苷酸系统(cAMP、cGMP)、胃组织中胃泌素受体(GASR)与空肠组织中血管活性肠肽Ⅱ型受体(VIPR2)mRNA表达的影响,阐明JWSNS干预应激性胃肠功能障碍的机制。方法:6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小、中、大剂量JWSNS组和西沙比利组,每组10只。采用慢性心理性应激方法建立大鼠应激模型,经JWSNS等干预后检测胃肠动力,放射免疫法检测大鼠下丘脑中cAMP和cGMP含量,RT-PCR法检测胃组织中GASR及空肠组织中VIPR2 mRNA表达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大鼠下丘脑中cAMP和cGMP 含量显降低(P<0.05或P<0.01);与西沙比利组比较,大剂量JWSNS组大鼠下丘脑cAMP和cGMP 含量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胃排空率及小肠推进比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与西沙比利组比较,大剂量JWSNS组胃排空率升高不明显(P>0.05),而小肠推进比明显升高 (P<0.05)。各治疗组大鼠胃组织中GASR 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模型组,空肠组织中VIPR2 mRNA表达水平则降低(P<0.05或P<0.01);中和大剂量JWSNS组大鼠胃组织中GASR 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西沙比利组 (P<0.05或P<0.01);大剂量JWSNS组大鼠空肠组织中VIPR2 mRNA表达水平低于西沙比利组 (P<0.01)。结论:环核苷酸系统(cAMP、cGMP)异常可影响胃肠功能,JWSNS可通过影响环核苷酸系统对慢性心理应激反应进行调控,进而改善胃肠功能,并可改善胃组织中GASR和空肠组织中VIPR2 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下丘脑和海马内c-fos和c-jun蛋白的表达与应激反应之间的时效关系。方法采用特异性抗体的原位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对游泳应激后不同时间点的大鼠下丘脑和海马内fos和jun蛋白阳性神经元的分布进行观察,用图像分析技术对大鼠下丘脑室旁核(PVN)、视上核(SON)和海马齿状回(DG)内的fos和jun阳性细胞的相对切面面积比和平均目标灰度进行分析。结果游泳应激结束后3h,室旁核和视上校及齿状区内可见密集深染的c-fos和c-jun阳性细胞,室旁核小细胞部,背内侧核等区域亦有疏密不一的阳性胞体。图像分析结果发现,游泳应激结束后3~8h内下丘脑PVN和SON及海马DG内fos和jun阳性胞体的相对切面面积比明显高于正常大鼠(P<0.01),而平均目标灰度则显著降低(P<0.01)。结论应激可以诱导下丘脑和海马等相关脑区c-fos和c-jun的表达,并且具有很强的时效关系。  相似文献   

5.
急性应激大鼠的心血管反应与脑内c-fos蛋白表达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观察急性躯体 心理应激对大鼠心血管活动的影响及心血管相关脑区c fos蛋白的表达。 方法 采用足底电击结合噪声的应激模型,检测应激后SD大鼠血压、心率和脑内c fos蛋白表达等变化。 结果 (1)应激即刻引起血压和心率明显增加。收缩压从应激前(10 4 .8±9.4 )mmHg升至(132 .3±10 .7)mmHg ,明显高于对照组[(112 .0±8.0 )mmHg ,(P <0 .0 1) ];应激大鼠心率明显高于应激前和对照组(P <0 .0 1)。应激停止后2~3h ,血压和心率恢复到对照水平。(2 )应激组大鼠杏仁核群c fos蛋白阳性细胞为(2 5 .4±3.8) % ,明显高于对照组[(3.4 1±0 .5 ) % ,(P <0 .0 1) ]。下丘脑室旁核c fos蛋白阳性细胞为(2 1.9±2 .0 ) % ,与对照组(7.1±0 .8) %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 .0 5 ,n =8)。额颞叶皮层c fos蛋白阳性细胞为(5 7.5±3.9) % ,显著高于对照组[(16 .4±2 .5 ) % ,(P <0 .0 1,n =8) ]。 结论 急性躯体 心理应激引起的快速心血管反应可能与下丘脑室旁核、杏仁核群神经元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6.
电针对大鼠不同脑区cAMP和cGMP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针刺镇痛与中枢cAMP和cGMP含量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运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大鼠电针前后不同脑区cAMP和cGMP含量的变化.结果电针30min提高大鼠痛阈的同时,使间脑cAMP、端脑cGMP含量显著降低(P<0.05).脑干cGMP含量显著升高(P<0.05).结论中枢环核苷酸可能参与针刺镇痛.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束缚应激对脑卒中后大鼠行为的影响及帕罗西汀的干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选择雄性SD大鼠,将opendfield评分相近的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卒中组、束缚组、卒中后束缚(PSR)组和药物治疗组,观察各组大鼠不同阶段的行为改变,测定大鼠下丘脑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神经递质含量和含量脑内c-fos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PSR组大鼠下丘脑5-HT神经递质明显降低,下丘脑室旁核c-fos蛋白的表达增加;与卒中后束缚组大鼠比较,药物干预组糖水消耗量增加、Open-Field测定水平得分和直立得分增加,脑内5-HT含量升高(P<0.01),下丘脑室旁核c-fos蛋白的表达减少.结论 施加束缚应激后脑卒中大鼠出现了明显的抑郁行为,大鼠脑内单胺递质含量降低,下丘脑室旁核c-fos基因表达增加;盐酸帕罗西汀可改善大鼠抑郁行为,其抗抑郁作用可能与提高脑内5-HT含量和下调下丘脑室旁核c-fos基因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电针对束缚应激大鼠下丘脑神经元活化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应激大鼠下丘脑神经元的活化程度,以及电针足三里穴对它的调节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束缚应激组、束缚应激加针刺组,以标志神经元活化的c fos蛋白作为检测指标,用Western印迹杂交法观察三组大鼠下丘脑内c fos蛋白的变化。结果 束缚应激大鼠下丘脑内c fos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 01)。束缚应激大鼠经针刺足三里穴后下丘脑内c fos蛋白与应激组相比明显回落,在针刺结束后的各个时间点(0h、1h、3h)下丘脑内c fos蛋白均比应激组有所下降,其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 05)。结论 束缚应激能够引起下丘脑c fos蛋白的表达增加,针刺足三里穴能够下调下丘脑c fos蛋白的表达水平,针刺可能在预防应激性疾病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可能参与电击信号应激免疫调节作用的中枢机制.方法利用以电击装置为信号的情绪应激免疫调节作用动物模型,观察情绪应激后2个小时,大鼠全脑的c-fos原癌基因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动物相比,以电击装置为信号刺激的情绪应激组大鼠明显表达c-fos的脑区包括额皮质、扣带皮质、杏仁体、前连合核、下丘脑背内侧核弥散部、弓状核、孤束核等.结论这些核团可能参与了电击信号应激的免疫调节作用的中枢机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应激大鼠下丘脑神经元的活化程度,以及电针足三里穴对它的调节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束缚应激组、束缚应激加针刺组,以标志神经元活化的c-fos蛋白作为检测指标,用Western印迹杂交法观察三组大鼠下丘脑内c-fos蛋白的变化.结果束缚应激大鼠下丘脑内c-fos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1).束缚应激大鼠经针刺足三里穴后下丘脑内c-fos蛋白与应激组相比明显回落,在针刺结束后的各个时间点(0h、1h、3h)下丘脑内c-fos蛋白均比应激组有所下降,其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 <0.05).结论束缚应激能够引起下丘脑c-fos蛋白的表达增加,针刺足三里穴能够下调下丘脑c-fos蛋白的表达水平,针刺可能在预防应激性疾病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澳大利亚和我国GMP管理进行对比分析和探讨.方法:借鉴澳大利亚TGA的药品质量监管经验,对GMP体系、现场检查和跟踪检查进行全面阐述,并与我国情况的比较分析.结果与结论:我国GMP管理体系存在严重缺陷,必须进行改进以适应GMP管理国际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促进我国医药企业进入国际市场.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8):189-192
众所周知,近视可由遗传、外界环境、不良用眼习惯等综合性因素导致,主要预防措施为定期进行视力筛查,并及时对症治疗,与此同时养成良好用眼习惯,保持充足睡眠,保证一定运动量及营养均衡。若判定为近视,可通过光学镜片、西药治疗及中医治疗等方式延缓度数增加,若以上方式均无效,还可通过手术方式进行矫正。目前,近视给青少年的健康及成长带来的重大影响已成为公论,故我国近视低龄化问题也越发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针对社会人群而言,了解近视成因,对精准预防与有效控制格外重要。本文对近年来文献报道进行总结,从近视形成原因、预防、筛查及控制措施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苦参碱(matrine,MT)和氧化苦参碱(oxymatrine,OMT)的肝毒性,以探索其毒性严重程度和特征,并初步阐明毒性机制。方法用对乙酰氨基酚(acetaminophen,APAP)、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处理肝细胞,24 h后,检测IC50、肝细胞酶含量、病理形态、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和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含量,并检测凋亡率。用对乙酰氨基酚、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处理斑马鱼,96 h后,检测LC50、肝细胞病理形态、丙二醛和谷胱甘肽含量,并检测凋亡率,同时检测氧化应激相关基因zgc:136383、凋亡相关基因EIF4EBP3和zgc:123120的表达。结果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对肝细胞有毒性作用,苦参碱IC50为5.3 mmol/L,氧化苦参碱为19mmol/L。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处理肝细胞的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谷草转氨酶和乳酸脱氢酶含量升高,肝细胞肿胀,丙二醛含量升高,谷胱甘肽含量降低,凋亡率增加(P0.05)。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对斑马鱼有毒性作用,苦参碱的LC50为0.41 mmol/L,氧化苦参碱为3.8 mmol/L。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处理的斑马鱼肝细胞呈现轻度至中度空泡化,丙二醛含量和凋亡率增加,谷胱甘肽含量降低(P0.05)。苦参碱下调氧化应激相关基因zgc:136383(P0.05),下调抗凋亡基因EIF4BP3,上调促基因zgc:123120(P0.05)。结论体内外模型结果一致,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具有肝毒性,其毒性特征相似,苦参碱的毒性大于氧化苦参碱。肝毒性机制与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有关:苦参碱下调基因zgc:136383减少脂质转运,并激活氧化应激反应;苦参碱上调促凋亡基因zgc:123120,下调抗凋亡基因EIF4EBP3并诱导肝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4.
15.
广州市海珠区2005~2006年托幼机构消毒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峰 《中国热带医学》2007,7(7):1242-1242,1244
目的 了解广州市海珠区托幼机构消毒卫生情况,分析存在问题及提供解决办法,促进托幼机构管理水平的提高,切实保障幼儿的身心健康.方法 于2005、2006年分别选取120所、143所托幼机构参照国家GB15982-1995、GB14934-1994卫生标准和《广东省医疗机构、托幼机构消毒质量监测实施方案》对课室空气、物表、教师手、玩具以及食具消毒情况进行监测,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6年监测结果与2005年相比,除玩具消毒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429,P<0.05)、食具消毒感官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0794,P<0.01)外,其余监测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托幼机构需继续加强消毒卫生工作,为幼儿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16.
赵佐庆  朱文侠  张志培 《医学争鸣》2003,24(18):1700-1703
目的 :研究小肠缺血再灌注后一氧化氮 (NO)和超氧化物岐化酶 (SOD)浓度的改变及Bax、c Fos和增殖性细胞核抗原 (PCNA)在小肠粘膜白细胞和淋巴细胞的表达 .方法 :阻断分布小范围细小小肠动脉 ,建立缺血再灌注模型 .分别于动脉阻断前、开放后 0 ,30及 6 0min从伴行静脉抽取血液标本 ,检测NO和SOD的浓度 .以免疫组织化学SP法研究Bax ,c Fos和PCNA在小肠粘膜固有层白细胞和淋巴细胞的表达 .结果 :与血管阻断前相比 ,NO和SOD浓度明显下降 .再灌注 0 ,30和 6 0min后NO的浓度分别是 (12 .1± 4 .6 ) ,(11.6± 4 .4 )和 (15 .5± 4 .8) ,SOD的浓度分别是 (75 .0±4 .5 ) ,(4 3.4± 11.4 ) ,(90 .3± 2 7.9)× 10 3 NU·L -1.再灌注0 ,30和 6 0min ,Bax阳性细胞率分别为 (5 4± 8) ,(80± 5 )和(70± 7) ,c Fos阳性细胞率分别为 (85± 3)、(92± 5 )和 (6 0±4 ) ,PCNA阳性细胞率分别为 (90± 5 ) ,(93± 4 )和 (5 7± 3) .结论 :小肠小范围缺血再灌注后NO和SOD浓度的下降提示氧自由基的增多 ,Bax ,c Fos和PCNA的表达改变可能在小肠粘膜固有层白细胞和淋巴细胞的免疫损伤、凋亡和其他病理改变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了解高血压患者的中医症状分布情况,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医诊断学分析证型分布情况.为制定高血压病中医辨证标准和疗效评价标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以门诊为基础的非随机、大样本病例现场抽样调查方法,采集符合西医诊断为高血压患者的资料,经过统计分析得出症状分布情况,分析证型分布情况.结果:症状出现率在20%以上者有33分项,症状出现率在20%以下者有11分项.结论:症状出现率大于20%的症状近似认为是高血压的经典临床表现[1],其中以头面、心胸部及精神症状为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卡介苗多糖核酸和沙美特罗/氟替卡松(舒利迭)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稳定期患者免疫功能和肺通气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稳定期COP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氨茶碱、异丙托溴铵等治疗,观察组给予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和卡介苗多糖核酸,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IgA、IgG、IgM、CD3+、CD4+和CD8+水平,以及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血清IgA和CD4+水平明显升高,CD8+水平明显降低,肺功能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卡介苗多糖核酸和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可以改善稳定期COPD患者的机体免疫功能和肺通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肺癌发生发展中cJun、cFos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cJun、cFos表达水平.方法:收集42例人肺癌标本,其中10例可观察到肺癌癌前病变组织,运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研究cJun、cFos在上述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42例肺癌组织中cJun、cFos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3.2%和59.5%,其中鳞癌为88.0%和56.0%,腺癌为69.2%和53.8%,小细胞肺癌均为100.0%.正常肺组织cJun、cFos表达阴性.在4例癌前组织中,cJun表达为75%;9例癌前病变组织中,cFos表达为77.8%.结论:在肺癌组织中,有cJun、cFos的高表达,同时,cJun的表达可能介导肺癌的促癌过程.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宫颈癌组织和细胞中Gli1及FoxM1的表达及意义,并探究这二者的相关性,进而明确FoxM1是否为Gli1在Hh信号通路中的下游靶基因,从而为宫颈癌的分子靶向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免疫组化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法检测70例宫颈癌组织和1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Gli1及FoxM1的表达;体外培养宫颈癌细胞系Hela、Siha,将两株细胞分别分为5组,分别下调和上调Gli1基因的表达后,应用逆转录(RT)-PCR法检测各组细胞中Gli1及FoxM1的mRNA表达量,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结果:Gli1和FoxM1蛋白表达水平在宫颈癌组织中明显高于正常宫颈组织(P<0.05)。Gli1的表达在分化程度低的宫颈癌组织中较高(P=0.022),与宫颈癌的侵袭程度有关(P=0.005),在有淋巴结转移中更高(P=0.017);FoxM1的表达与宫颈癌的侵袭程度有关(P=0.011),与年龄相关(P=0.033)。Spearman秩相关检验提示,Gli1与FoxM1相关系数r=0.405(P<0.001),呈显著正相关;分别下调Hela细胞和Siha细胞中Gli1表达后,两细胞系中FoxM1mRNA表达量均明显降低,均呈现正显著相关(r=0.613,r=0.729,P<0.05);分别将Gli1过表达质粒导入Hela细胞和Siha细胞中,两细胞系中FoxM1mRNA表达量均明显增高,均呈现正显著相关(r=0.593,r=0.660,P<0.05)。结论:Gli1和FoxM1在宫颈癌组织中均高表达,且Gli1可调控宫颈癌细胞系Hela、Siha中FoxM1的表达,进而促进宫颈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