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借助于DNA聚合酶α专一性抑制剂NEM,观察了CM对受12 Gy照射的相对密度生长期V_(79)细胞核DNA聚合酶β活力的作用。结果表明:在α酶完全被抑制的条件下,除照后即刻CM对β酶活力无明显影响外(p>0.05),保温2-6 h均有抑制作用,其抑制程度随CM浓度和照后保温时间(4 h内)的增加而加强,抑制了DNA的修复,提高了辐射对DNA的损伤效应。其抑制规律,与在相同试验条件下,CM对受照相对密度生长期V_(79)细胞潜在致死损伤修复(PLDR)的抑制规律基本相似,提示CM对PLDR的抑制作用,可能通过抑制DNA修复酶系中的β酶所造成,从而增强了射线对细胞的杀灭效应。  相似文献   

2.
DNA聚合酶β在DNA修复作用中的分子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肝癌与正常肝细胞DNA pol β(β酶)活力存在的差别,观察到γ射线照射对β酶活力无明显影响,肝癌细胞的β酶活力仍明显高于正常肝细胞,表明肝癌对照射DNA损伤修复合成能力比正常强,其修复作用机制,经用免疫组化和胞浆斑点杂交法研究,显示肝癌细胞β酶活力的增高是由于基因过度表达及其转录水平的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3.
聚合酶β在肝癌细胞DNA辐射损伤修复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第二军医大学裸鼠移植性肝癌细胞(SMMC-LTNM)和不同的DNA聚合酶选择性抑制剂NEM与d2TTP,探讨了肿瘤细胞核中DNA聚合酶β参与γ射线辐射损伤DNA修复的作用特点,结果表明,该酶参与真核细胞γ射线辐照损伤的DNA修复合成,是一种重要的DNA修复酶,与正常肝细胞相比,SMMC-LTNM肝癌细胞DNA聚合酶β的DNA修复合成反应速度快,修复能力强,提示某些肿瘤细胞中该酶的DNA辐射损伤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3H-TdR参入法和羟基磷灰石层析法,比较了~(60)Coγ射线照射后PHA、ConA、PWM激活的人血淋巴细胞的转化、DNA单链断裂及其修复,结果表明:受照后淋巴细胞转化受抑,在0—8Gy剂量范围内,剂量效应呈双相线性关系,其中PWM激活的细胞对射线的敏感性最低。三种细胞受照后DNA发生单链断裂,在0—30Gy范围内,与剂量呈线性相关,三者之间无显著差异。受15Gy照射后,细胞在37℃条件下能重接DNA断链,但重接不完全,重接后如经较长时间保温仍会发生再断裂,PWM激活的细胞重接修复率最高。淋巴细胞转化对辐射的敏感性可能与DNA断链的重接修复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5.
本文应用双标记碱性洗脱法对X射线照射引起的正常人纤母细胞、毛细血管扩张性共济失调症(AT)纤母细胞、AT肿瘤突变细胞DNA单链断裂及重接修复进行了研究。结果提示10GyX射线照射对三种不同类型纤母细胞DNA的单链断裂与各自的不照射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别。而三种不同细胞株之间比较则无明显差别。细胞接受10GyX射线照射后在37℃孵箱中孵育15、30和60min可见三种细胞株DNA单链断裂都能立即进行重接修复,60min内大部分已重接,细胞在10Gy照射后加5×10~(-4)mol/L aphidicolin/皿抑制聚合酶α,经37℃孵育60min也有一定程度的修复。  相似文献   

6.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胞浆斑点杂交法,研究了γ射线后SMMC-LINM肝癌细胞DNA聚合酶β基因转录和表达的变化。结果显示,肝癌细胞在体照射2Gy、4Gy后24-48h,细胞内该酶基因表达增强,酶含量增加,照射后72h基本恢复至照射前状况。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长耳白兔受单次与分次~(60)Coγ线不同剂量照射后一个月外周血 T 淋巴细胞 DNA 的合成能力。结果表明,单次照射各剂量组均在照后第1天 DNA 合成受抑最严重,照后第3天各组开始恢复,第7天各组都恢复到照前水平。当剂量率、累积剂量均相同,仅分次照射的次数不同时,0.05Gy/d 组受抑恢复比0.10Gy/d 组慢。  相似文献   

8.
小鼠白血病L7712细胞经与不同浓度PSD—007保温后,该药能抑制细胞DNA的合成,在10μg/ml以下,随药物浓度增加抑制成比例增强,再增加药量,则抑制程度增加缓慢。可能与该药被细胞吸收结合部位渐趋饱和有关。经用PSD-007处理过的细胞在避光条件下,用γ射线照射10GY与未处理受10GY照射细胞的DNA链断裂程度无差别,表明PSD-007不能增加电离辐射对DNA的损伤效应;但是处理过的细胞在不避光条件下照射10GY,则DNA链断裂明显增加,与相应避光下照射细胞DNA损伤有显著差别;但经药物处理细胞只曝露在高压汞灯光照下却未检测出DNA的损伤,结果表明PSD—907只有在不避光下辐照才可增加γ射线对细胞DNA链断裂损伤。这种新现象的发现,提示在某些情况下利用光敏剂进行肿瘤放疗,以及在评价疗效上也许会有所裨益。作者对上述结果及检测中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在DNA与核RNA进行杂交反应的最初4小时内,小鼠脾细胞受~(60)Coγ线4Gy照射后立即合成的核RNA与DNA的杂交速度、杂交率及其被DNA消耗的速度,均大于对照核RNA;随着杂交反应时间的延长,这种照后合成的核RNA与DNA的杂交速度、杂交率及被DNA消耗的速度,均小于对照核RNA。表明DNA不同重复序列区段及同一区段中的不同碱基顺序的转录功能对电离辐射的敏感性不同。随DNA重复度的降低,更多的碱基顺序的转录受到较强抑制。在DNA高度重复序列中某些受照前转录不活跃的碱基顺序的转录活性受到γ线照射的促进或相对促进,而受照前转录活跃的碱基顺序的转录活性却受到γ线照射的抑制。  相似文献   

10.
采用~3H-TdR掺入法和羟基磷灰石层析法,比较了~(60)Coγ射线照射后PHA、ConA、PWM激活的人血淋巴细胞的转化、DNA链断裂及其修复。结果表明,受照后这3种细胞转化受抑,在0~8Gy范围内,剂量效应呈双相线性关系,其中PWM细胞对射线敏感程度最低。3种细胞受照后DNA发生链断裂,在0~30Gy范围内,与剂量呈线性关系,三者之间无显著差异。受15Gy照射后,3种细胞在37℃条件下能修复DNA断链,10min内修复很快,30min修复到高峰,但修复不完全,修复后DNA分子发生再断裂。PWM细胞DNA修复率最高。淋巴细胞转化对辐射的敏感性可能与DNA断链的修复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11.
采用~3H-TdR掺入法和羟基磷灰石层析法,比较了~(60)Coγ射线照射后PHA、ConA、PWM激活的人血淋巴细胞的转化、DNA链断裂及其修复。结果表明,受照后这3种细胞转化受抑,在0~8Gy范围内,剂量效应呈双相线性关系,其中PWM细胞对射线敏感程度最低。3种细胞受照后DNA发生链断裂,在0~30Gy范围内,与剂量呈线性关系,三者之间无显著差异。受15Gy照射后,3种细胞在37℃条件下能修复DNA断链,10min内修复很快,30min修复到高峰,但修复不完全,修复后DNA分子发生再断裂。PWM细胞DNA修复率最高。淋巴细胞转化对辐射的敏感性可能与DNA断链的修复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12.
应用碱洗脱法研究了~(60)Coγ射线及其联合高温对L_(5178y)细胞DNA链断裂与修复的影响。结果表明:43℃加温30min能显著抑制γ射线引起DNA断链后的修复,照前比照后加温的增敏效果更好。又应用羟基磷灰石层析法分析得知:HL-60细胞和HL-60(VCR)细胞受照后两者DNA单链断裂程度无显著差异,而DNA断链的修复能力有非常显著的差别,这反映了HL-60(VCR)细胞的重接修复能力强。且细胞的DNA合成功能对γ射线的抗性也较HL-60细胞大,即照后~3H-TdR掺入的受抑制程度低,揭示耐药的白血病细胞对辐射的抗性较大。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滤膜法和碱洗脱法比较研究了γ线照射后T、B淋巴细胞DNA合成、ssb(单链断裂)及修复能力。B淋巴细胞DNA合成明显低于T淋巴细胞;虽两种细胞产生DNA ssb没有差别,但其修复能力,T淋巴细胞高于B淋巴细胞。说明在分子水平上,B淋巴细胞辐射敏感性高于T淋巴细胞;DNA ssb的修复能力与DNA合成可能存在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14.
本文应用我们改进后的滤膜—荧光法研究了过热温度对L_(7712)细胞DNA结构的影响及其对DNA辐射损伤与修复的影响。发现照前达到某一临界加热温度会增加对DNA链断裂的损伤作用.而照后加热则抑制DNA链断裂的重接修复。提示临床加热治疗肿瘤以加热→照射→再加热的处理次序可能会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5.
观察了受照射小鼠瓦尔代尔扁桃体环(WRE)在体细胞出现DNA双链断裂修复的忠实性,用^60Coγ射线照后观察WRE细胞凋亡的最高峰,在此时间点处死小鼠,取WRE细胞分别有脂质体和电穿孔方法介导的基因转染技术,将双标记基因质粒pPMH16导入细胞。研究WRE细胞DNA双链修复的忠实性。结果表明,未照射WRE细胞的抗G418转化克隆有69.75%的gpt基因表达,说明大部分断裂的gpt基因被忠实性地修复;2Gy、4Gy射线照射的WRE细胞的转化克隆只有36.05%和21.50%的克隆能正确表达gpt基因功能,说明WRE细胞照射后DNA双链断裂的修复显著低于正常细胞,且剂量越大,修复的忠实性质越低。脂质体和电穿孔方法介导的基因转染技术可用于原代细胞基因转染的研究,照射后的WRE细胞易发生DNA双链断裂错误重接。  相似文献   

16.
应用碱洗脱法研究了~(60)Co γ射线及其联合高温对L_(5178y)细胞DNA链断裂与修复的影响。结果表明:43℃加温30min能显著抑制γ射线引起DNA断链后的修复,照前比照后加温的增敏效果更好。又应用羟基磷灰石层析法分析得知:HL-60细胞和HL-60(VCR)细胞受照后两者DNA单链断裂程度无显著差异,而DNA断链的修复能力有非常显著的差别,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道了~(60)Coγ线照射对小鼠脾细胞 DNA、RNA 及蛋白质合成影响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小鼠脾细胞 DNA 合成在0.5戈瑞照射后即明显受到抑制,而 RNA、蛋白质的合成在2.5戈瑞照射后才受抑显著,表明 DNA 合成对电离辐射比 RNA、蛋白质合成更为敏感。γ线照射抑制这三种生物大分子合成的剂量-效应曲线均是多相形的。  相似文献   

18.
将人肝癌H22细胞分成4组,分别为对照组、药物组(100 mg/L)、辐射组(2 Gy)及联合组(100 mg/L药物 + 2 Gy照射),采用CCK-8法、单细胞凝胶电泳、γ-H2AX免疫荧光原位杂交技术以及Western Blotting印迹法,研究当归红芪超滤物(Radix Angelicae Sinensis and Radix Hedysari, RAS-RH)对重离子12C6+辐射引起人肝癌H22细胞DNA损伤修复的影响和其可能的机制。结果表明,在0~72 h和给药剂量为5~200 mg/L范围内,RAS-RH对人肝癌H22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具有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其20%抑制浓度IC20为(117.6±2.15)mg/L;单细胞凝胶电泳显示联合组头部DNA含量低于辐射组,而尾部DNA含量、尾距TM、Olive尾距OTM均高于辐射组;γ-H2AX免疫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发现RAS-RH不增加重离子12C6+辐射引起的DNA损伤,但在2—12 h,DNA双链断裂的γ-H2AX foci修复作用被RAS-RH抑制,DNA损伤持续存在;Western Blotting显示RAS-RH通过下调Ku70/80及Rad51的蛋白表达,抑制γ-H2AX的聚集。以上结果说明RAS-RH对人肝癌H22细胞的辐射增敏作用可能是下调DNA损伤修复相关因子Ku70/80及Rad51的表达。  相似文献   

19.
采用简化的DNA解旋荧光法(FADU),检测HeLa S3细胞在受到γ射线照射后的DNA链断裂,在10 Gy以内,剂量效应曲线呈线性。ADP-核糖基转移酶特异性抑制剂3-氨基苯甲酰胺(3AB),在无毒浓度下可以抑制HeLa S 3细胞DNA链断裂重接,并可降低H3La S3细胞照后活存率。3AB单独与HeLa S 3细胞保温,不造成DNA链断裂,同时未见对细胞有毒性反应。3AB可以作为有希望的放疗增敏剂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不同水平浓缩铀(235UO2F2)对淋巴细胞DNA损伤修复的作用及其机理.应用紫外线诱导的非程序DNA合成 (UDS) 检测,观察浓缩铀(235UO2F2)内污染对小鼠脾淋巴细胞DNA损伤修复的影响.结果表明, 浓缩铀摄入量为0.1-20μg/kg 体重时, 脾淋巴细胞紫外线诱导的UDS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或p<0.01); 浓缩铀内污染12d时, 脾淋巴细胞未经紫外线照射的UDS显著增加 (p<0.05或p<0.01); PHA组脾淋巴细胞紫外线诱导的UDS显著低于未加PHA组.在一定剂量范围内,低剂量浓缩铀内污染对淋巴细胞DNA损伤修复功能具有明显的刺激作用,并且该剂量范围明显大于外照射;浓缩铀内污染对淋巴细胞DNA具有持续的损伤作用,继而诱发细胞DNA修复功能的增强;PHA刺激但未增殖的脾淋巴细胞DNA损伤修复功能明显减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