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社会的发展,竞争的压力越来越大,心理素质的地位和作用日趋突出,体育对心理健康积极作用的研究,越来越得到重视,在认识上也越来越深入。体育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也能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本文针对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时体育教学中体育运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分析了产生大学生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针对体育教学的特点提出在体育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在提高身体素质的同时提高自身心理健康的多种方式,以促进自身的心理健康和培养良好的性格。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的智力水平相差不大,学习成绩的差异主要取决于心理素质的优劣.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更好地发挥和挖掘学生的智力潜能.心理健康教育可调节学生情绪、增强心理健康、预防心理疾病.因此,必须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使大学生能够把知识的学习与意志品格的培养相结合,切实提高素质教育水平,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竞争的激烈化,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注重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越来越受到有关方面的重视。为了解地质大学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问卷调查,旨在探讨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对策,为改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提高心理素质提供依据。1 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4.
健康包括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两方面的内容。大学的体育教育不仅是身体健康的教育,还包括心理健康的教育。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需要渗透到课堂教学中。课堂心理环境不仅对课堂教学效果产生影响,更对学生身心发展产生影响。文章就大学生心理现状及如何促进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中强调,"高等学校培养的学生不仅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而且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但是,目前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不理想,据有关调查显示,大约25%的大学生有心理问题[1].因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是高校德育工作中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那么,怎样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才能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呢?我们进行了为时一学期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研究,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论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文明的进步.人本身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心理健康逐渐被提上了一个新的高度。本文阐述了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现认及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目的是通过本文能使人们正确认识体育锻炼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促进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在教学中利用体育教材本身的特点,做到育体育心相结合,充分发挥体育在培养大学生健康心理方面的特殊功能,提高大学生心身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7.
浅谈高校对大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社会的竞争,主要是人才素质的竞争,尤其是健康的心理素质.健康心理是时代和社会的需要,更是当代大学生必备的素质.而我国现今在校大学生基本上都是在"应试教育"的教学指导思想及相应的教学方法下培养的,良好的生活习惯及心理素质教育尚处于薄弱环节.正象有人总结的那样处于"四重四轻"的不良状态,即重智力投入,轻生活能力的培养;重学习成绩的提高,轻身体健康的锻炼;重个性特长的发展,轻道德行为的培养;重生活上的关心,轻心理素质的培养.这与我国高校培养"四有"新人的教育目标是相背离的.所以,心理健康是学生学习的必要条件,也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高校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分析当代大学生心理发展的总体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入手,以高校体育教育及运动健身为基点,对大学生正处于青年期的心理特征进行深入的剖析。从几个方面阐述体育运动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关系。阐述了培养大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意义,探讨和分析了学生运动兴趣的培养及心理素养提高的方法和途径,从而教会他们如何运动,如何运用体育锻炼来强身健体,也为其进行“终身体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拓展训练作为一种全新的学习方法和培训方式,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有益补充和完善,对于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有着传统教学无可比拟的优势,符合国际教育理念,适应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趋势。政法院校对于学生心理素质、团队意识有着更高的要求,现对拓展训练引入政法院校的模式进行探索,期望能对政法院校体育教学中实施拓展训练课程、推动拓展运动在课外体育活动中的开展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当今,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人们在重视高校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同时,也开始逐步认识到高校教师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主力军及教书育人的直接实施者,其心理素质不仅影响自身工作成效和健康,而且会影响整个教师群体和广大学生,尤其是直接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关键因素.从某种意义上讲,高校教师心理素质具有自我延伸和迁移的功能.高校教师心理素质及其心理健康水平对于高校大学生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它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学生的直接教育作用;二是对社会的辐射作用.因此,研究高校教师特别是构建高校优秀教师的心理素质结构模型对于优秀教师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卢春宏 《卫生职业教育》2007,25(23):147-148
通过对体育课程传统模式进行改革,提高学生的自觉参与、兴趣体验和词节情感等心理健康水平。采用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大学生在新旧2种体育课程模式下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测试,研究体育课程新模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提出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合理化建议,为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提供方法和依据。  相似文献   

12.
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指导我院女大学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方法 运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Rc)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主要心理问题是过敏、自责及对人焦虑。结论 高校应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视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通过研究八段锦锻炼对大学生体质、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分析其健康效应,带动高校对健身气功锻炼活动的关注,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等学校大规模扩招以来,随着招生人数的增加,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高等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如何为在校大学生构建一个轻松、健康的学习、生活环境,成为高等院校亟需解决的问题.通过建立健全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管理体制和保障机制、构建多维立体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构建学生心理健康援助体系等手段,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更多的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一项重要内容,尤其是正确处理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以健全的人格去适应社会.高校应该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促进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教育部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中强调指出:"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于提高大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促进心理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文化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的协调发展,提高高等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具有重要作用."心理素质是制约学生其他素质发展的重要因素,它既是基本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又是素质教育发展的归宿[1].因此,在高校工作中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以良好的精神状态面对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就成为目前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基本途径和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培养学生优良的心理素质已成为新形势下高校学生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目前在大学生中出现了因适应性差、认知失衡、交际不当以及缺少正确的爱情观和就业观而引发的心理健康问题.高校可以通过塑造健康向上、文明和谐的心理环境,建立发展性的心理咨询系统,渗透心理素质教育于各学科教学之中,用培养正视挫折的积极心态等有效途径解决当前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从而达到对青年大学生的适应性、承受力、调控力、意志力、思维力、创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使他们成为适应时代要求的人才.  相似文献   

18.
根据心理健康的特点,阐述对大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及体育活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为充分发挥体育活动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优势和作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更好的提高大学生健康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正常生活、学习、交往和发展的基本保障.目前,社会各界对加强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已达成共识.本文对当前大学生中存在的主要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了简单的概述,并提出了五种心理辅导方式,以利于更好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最终达成促进大学生心理素质健全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原因,以便更好地对学生心理辅导,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方法 综合当代大学生的有关状况进行分析。结果 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与性别、年级、家庭状况、地域、专业等有一定关系。结论 在高校中开设心理健康讲座,加强心理咨询工作,对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