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472例新型甲型H1N1流感的分期辨证与病因病机规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472例新型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证候学分期调查,总结新型甲型H1N1流感的分期辨证模式,使其辨证论治根据符合临床实际。方法:参考卫生部甲型HINI流感诊疗方案为诊断标准,选择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2009年5月-2010年3月期间住院隔离并确诊的患者472例。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回顾性分析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472例,分别按照表证期、里证期和恢复期三个阶段的各自临床症状、体征,以及各期相关证素等对346例轻症以及126例重症患者的发病年龄,体重,住院天数,发热情况(包括发病中最高体温,发热持续时间以及治疗-体温正常时间),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根据472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临床特征,表证期表达频数超过50%的症状、体征有:发热90.46%,疲乏68.21%,咳嗽50.29%,咽充血72.83%,扁桃体肿大83.53%等;里证期表达频数超过50%的症状、体征有:发热100%、咳嗽100%、小便黄100%、口渴100%、胸痛76.98%、咽痛81.75%等;恢复期相对高频的有:疲乏30.29%、纳差17.58%、脘痞17.58%、小便黄17.16%、咳嗽11.23%等。结论:新型甲型H1N1流感患者表证期以风热袭表、正气受损为特点,里证期类似于"风温病"的"热郁胸膈证"和"邪热壅肺证"的组合,恢复期以正气受损(气虚、阴虚、阳虚)、余邪未净为病机特点。  相似文献   

2.
甲型H_1N_1流感中医证侯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羽萍  郭雅玲  康立  赵玲  彭杰  罗改云 《陕西中医》2010,31(11):1491-1493
目的:观察新型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证候学特点,阐述其病因病机,总结出符合临床实际的分期辨证模式。方法:以卫生部甲型H1N1流感的诊断标准,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采集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1甲型H1N1流感的中医学基本病因性质是风热毒邪。2初期表证期主要症状有发热、咽痛、咳嗽、恶寒、头痛及咽充血、扁桃体肿大等。3里证期主要症状有发热、咽痛、咳嗽、尿黄、口渴及咽充血、扁桃体肿大等。4主要证候表证期以风热犯卫为主,里证期以热毒袭肺、热毒壅肺、气血两燔为主。5证候与甲型H1N1流感核酸病毒转阴无差异,但风热犯卫和热毒袭肺与热毒壅肺型,患者的住院时间之间有差异。结论:新型甲型H1N1流感中医证候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甲型H1N1流感的中医辨证及病机特点.方法 收集北京地区2010年10-11月、2011年11-12月、2012年1-2月3个年份甲型H1N1流感患者284例临床资料,利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2003软件、运用证素辨证方法,对收集的症状进行定位、定性及定量分析得出证素,运用SPSS17.0软件对证素积分、分布进行统计.结果与结论 病位证素有表、肺,病性证素有外风、热、寒、湿或痰、气虚等;甲型H1N1流感中医辨证主要为风热犯表证(卫分证或卫气同病)、风寒束表证、湿热犯表证、表寒肺热证;病机特点为风热袭表,初始易夹时令寒邪,传变迅速,卫气同病,易夹痰湿.  相似文献   

4.
目的:归纳和探讨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中医症候、证型及实验室检验特点。方法:回顾分析51例确诊的甲型H1N1流感患者,根据患者临床症状,按照中医辨证理论归纳甲型H1H1流感的中医症候、证型及实验室检查特点。结果:甲型H1N1流感患者中,51例患者100%患者发热超过2-4h,以咳嗽、咽痛/咽痒、咽喉红肿及舌尖红为主要主症,57%患者舌苔腻或湿滑;80%患者白细胞正常,63%患者出现淋巴细胞比例下降。结论:甲型H1N1流感属于中医温病风热范畴,在卫分症上,证型大多属于风热表证、风热犯肺、风热夹湿,实验室检查血常规、T淋巴细胞亚群无特异性表现。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轻症患者的中医证候、证型及西医实验室检验特征进行回顾分析.方法 通过观察记录103例甲型H1N1流感轻症病例的临床症状、舌苔脉象、相关实验室检查,归纳总结甲型H1H1流感轻症病例的中医证候特点、中医证型分布及实验室检查特征.结果 甲型H1N1流感轻症患者,起病首发症状以发热、咳嗽、咽痛/咽...  相似文献   

6.
郑锋玲  骆欢欢  刘叶  李亮  吴薇 《新中医》2015,47(1):186-188
目的:探讨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为后续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67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症状、舌象、脉象等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证型分为痰热壅肺证、风热犯肺证、风寒束表证、痰湿蕴肺证,其中痰热壅肺证型最多(占53.7%)。67例患者均出现发热,全身酸痛、乏力和纳呆的症状,其次为恶寒、无汗、咽喉红肿且痛、尿黄、咳嗽、痰黄、口渴、舌红、苔黄。结论: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证候分布有一定的规律,临床特点符合温病范畴。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中西医结合治疗甲型H1N1流感重症患者的疗效,探讨甲型H1N1流感重症的临床特点和救治措施。方法:对21例甲型H1N1流感重症患者全部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医辨证施治。每日观察记录症状、体征、中医证侯评分、实验室检查、胸部或腹部影像学检查。结果:治愈12例(57.14%),好转9例(42.86%),总有效率100%,没有1例转为危重症。甲流病毒核酸转阴时间平均为5.44天,平均住院时间6.38天,平均退热时间22.76小时,平均症状缓解时间104.10小时。中医证型以"痰热壅肺或痰浊阻肺证"最多(9例),其次为"湿温证"(6例)、"凉燥证"(4例)、"温燥证"(1例)、"湿温夹秋燥证"(1例),多夹痰湿,治疗上注重化痰除湿。结论:四川地区甲型H1N1流感重症患者大多存在痰湿证侯,中医治疗关键在于宣肺化痰、健脾除湿,中西医结合疗法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甲型H1N1流感与当年普通季节性流感的中医证候特点,指导甲型H1N1流感辨证论治。方法分别收集甲型H1N1流感患者和当年普通季节性流感患者各200例,对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一般临床特征和中医证候进行横断面调查,并与普通的季节性流感患者的资料作对比分析。结果甲型H1N1流感组平均体温明显高于普通季节性流感组(P<0.05);两组患者发热、咽痛、肢体困重、头重如裹或头沉、恶风、恶寒寒战、头痛、鼻塞、流涕、口渴的分布频次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甲型H1N1流感组患者随着季节的变化,其头重如裹或头沉、肢体困重、恶风、恶寒、寒战比例有所增加,与冬季比较,夏季、秋季均与其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甲型H1N1流感病邪为热毒夹湿,病机特点为热毒挟湿侵犯肺卫,卫气同病,表证短暂,迅速入里。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流感)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本院诊治的94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RT-PCR法检测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结果 94例患者中91例(97%)以单纯流感为主,合并肺炎者3例(3%)。患者均有发热,最高体温38~38.9℃67例(71%)。临床表现为咳嗽、咽痛、咽干、鼻塞、流涕、乏力、咳痰、全身酸痛12例,咽部充血52例(55%),扁桃体肿大26例(28%)。外周血WBC总数正常79例(84%),减少12例(3%)。3例合并肺炎者给予了奥司他韦(商品名达菲)治疗。91例单纯型患者给予了中成药物治疗。结论新型甲型H1N1流感临床表现比较温和,预后良好,中药治疗效果好。将发热作为甲型H1N1流感初筛条件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治疗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传染科近期收治的57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治疗特点。结果 7~18岁为发病高峰,临床以发热、流感样症状为主,扁桃体肿大、咽峡充血为主要体征,以支气管炎为主要并发症。结论甲型H1N1流感病毒株毒力较弱,患者全身中毒症状较季节性流感轻。桑菊饮和麻杏石甘汤对其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1.
廖蓉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3):146-148
目的:探讨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9年8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1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12例患者治愈出院。结论:对甲型H1N1流感患者在治疗的同时,有针对性采取护理措施以及严格的消毒隔离制度,是救治甲型H1N1流感的保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甲型H1N1流感的应对措施。方法:对符合诊断标准的57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分别从医院、病区、患者3个角度给予制定岗位责任制、成立发热门诊、成立隔离病区、合理公布病区、医务人员自身防护、病区消毒处理、健康宣教、饮食指导等应对措施。结果:57例患者经治疗全部痊愈,痊愈率达100.00%。住院天数最短为5天,最长为11天,平均6.8天;病毒转阴天数最短为3天,最长7天,平均5.3天。结论:从医院、病区、患者3个角度给予甲型H1N1流感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有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常规疗法治疗甲型H1N1流感的疗效。方法:将80例甲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40例,给予抗病毒药"奥司他韦"口服,并配合解热镇痛药及止咳祛痰药对症治疗;观察组4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针刺治疗,两组均以5天为1个疗程。结果:观察组的平均发热缓解时间、平均咽痛缓解时间及平均咳嗽缓解时间均比对照组明显缩短。两组比较,3种症状的平均缓解时间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针刺疗法是治疗甲流的一种简便、快速有效、无毒副作用的辅助疗法。  相似文献   

14.
从中医药对甲型H1N1流感的认识,中医药采取多种方法治疗甲型H1N1流感,甲型H1N1流感的饮食禁忌及预防等论述了中医对甲型H1N1流感的证治。  相似文献   

15.
甲型H1N1流感的中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支开叶  贾志新  支观叶 《光明中医》2010,25(8):1325-1327
甲型H1N1流感的主要临床症状是发热、咳嗽、恶心、呕吐,根据2009年在全球发病的时间及临床症状,确定甲型H1N1流感的病性属寒,以中医六经辨证主要为少阳证,并有太阳、阳明或太阴的传变,治疗应以小柴胡汤为主,并对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作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16.
甲型H1N1流感防治述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热疫毒犯肺是甲型H1N1流感中医病因病机的核心;驱除毒邪是治疗甲型H1N1流感的关键,从轻症、重症,危重症不同情况提出甲型H1N1的治疗方药;预防甲型H1N1流感应注意提高身体正气、"避其毒气"及合理使用药物预防。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痰热清注射液治疗甲型H1N1流感并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43例甲型HlN1流感并肺炎患者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均予常规抗病毒、抗感染以及止咳、化痰等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加用痰热清注射液静滴。观察两组疗效和症状体征缓解时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退热、症状消失时间及平均住院天数均短于对照组。结论痰热清注射液能有效辅助治疗甲型H1N1流感并肺炎,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B基因多态性与甲型H1N1流感温邪传变模式的关系。方法:建立基于飞行时间质谱技术的SNP分型方法,检测167例甲流患者和192例健康对照人群IL-1B基因rs1143623和rs16944位点多态性,将甲流患者辨证分型为温邪不传、顺传和逆传3种模式,比较不同人群等位基因频率差异。结果:rs16944位点具有A和G两种等位基因,A等位基因频率在健康对照、不传型、顺传型和逆传型人群分别为49.5%、60.2%、62.5%和71.4%,甲流3种传变模式人群A等位基因频率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P=0.016,P=0.013,P=0.025)。rs1143623位点等位基因频率在不同人群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1B基因rs169441位点多态性与甲型H1N1流感温邪传变模式相关,A等位基因为易感基因,可以作为甲流中医辨证分型的分子遗传标签。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在2009甲型H1N1流感流行早期输入性疑似患者(含确诊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早期识别、防控甲型H1N1流感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广东省中医院急诊科从各口岸检疫接收的输入性甲型H1N1流感疑似患者的相关信息,用Excel建妒病例的个案信息库,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9年5至8月,广冻省中医院急诊科共接收146例输入性甲型H1N1流感疑似患者,男性109名(74.7%),平均年龄28.47±11.19岁,就诊时平均体温38.12±0.70℃。其中甲型H1NI流感确诊病例33例(22.6%),甲型H1N1病毒核酸阳性病人的咳嗽症状发生率明显高于阴性病人(P〈0.01),其它临床症状与体征两组比较无差异。甲型H1N1病毒核酸阳性病人的白细胞平均数、淋巴细胞平均数明显低于阴性病人(P〈0.05),无重症或死亡病例。结论:2009年甲型H1N1流感流行早期本院接收的输入性疑似病例以青年男性为多,确诊病例临床症状与其它流感相似,白细胞及淋巴细胞的降低为本病诊断提供参考,明确诊断尚需病原学检测。  相似文献   

20.
带有高致病性病毒H5N1的禽流行性感冒(禽流感)在世界范围内肆虐,且有可能在人类中发生交叉感染。依据20多年来在中美两国用中成药治疗流行性感冒的经验,认为选择具有清热解毒功效的中成药板蓝根颗粒冲剂和银翘片等,在禽流感蔓延之时可用于对人类交叉感染的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