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构建一种小鼠颈部游离皮瓣移植模型, 并初步探讨同种异体皮瓣移植排斥规律。方法选择MHC不相符的近交系BALB/c小鼠(第四军医大学动物实验中心)作为供体, 以C57bl/6小鼠为受体, 将小鼠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 包括同基因移植组:C57bl/6→C57bl/6;急性排斥组:BALB/c→C57bl/6不用药;免疫抑制剂组:BALB/c→C57bl/6联合输注3 mg/(kg·d)雷帕霉素。供体腹股沟皮瓣以小鼠股动静脉为蒂, 获取皮瓣后, 将血管穿过套管, 并将内膜翻折出并固定;受体区域选择小鼠颈部, 在颈部去除皮肤, 舌下腺等结构后暴露颈动脉和颈外静脉, 利用血管套管技术, 将皮瓣股动脉与颈动脉相接, 将皮瓣股静脉与颈外静脉相接。观察皮瓣存活, 病理染色检查血管通畅情况, 生存资料采用Kaplan-Meier方法统计, 组之间的差异采用Log-Rank法来比较。结果供体皮瓣获取时间为(43±3) min, 总手术时间为(91±7) min, 皮瓣整体缺血时间(73±2) min。同基因移植组皮瓣均获得长期存活, 急性排斥组皮瓣在术后10 d左右均发生了排斥;免疫抑制组皮瓣中...  相似文献   

2.
严重的上肢肌腱损伤会对患者的生活产生重大影响。对于多条肌腱缺损的患者来说, 同种异体肌腱移植修复因具有创伤小、临床效果显著等优点, 是重建患者肢体功能的较好方法之一。临床医生在使用同种异体肌腱移植前应充分了解其优、缺点及适应证, 选择最适合患者的诊疗方案。自首次应用同种异体肌腱重建修复以来, 国内外学者对同种异体肌腱移植做了较多的研究及报道。本文就同种异体肌腱移植的保存、处理、免疫排斥反应及在上肢损伤重建中的效果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静置后脂肪颗粒提取脂肪干细胞(PLA-ADSC)和静置后下层滤液提取的脂肪干细胞(LAF-ADSC)诱导裸鼠成脂的机制, 为细胞辅助的脂肪颗粒移植提供思路。方法 2019年6月至2021年3月, 于成都八大处医疗美容医院整形外科和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医学美容部手术室行正常人体的脂肪抽吸手术, 将通过手术获得的脂肪组织抽吸物静置, 得到上层脂肪颗粒组织进行消化、分离培养PLA-ADSC并鉴定;得到下层液体组织离心后取沉淀物, 沉淀物进行消化、分离培养LAF-ADSC并鉴定;比较PLA-ADSC和LAF-ADSC分化特性及其生长能力。动物实验分实验1组和实验2组, 将基质胶Matrigel移植至裸鼠体内设为对照组, 比较3组裸鼠体内的成脂能力。结果细胞实验结果显示, 静置后脂肪颗粒及下层滤液沉淀物提取细胞均能贴壁生长并顺利传代, 上述两种不同来源细胞均表达CD44、CD73、CD105, 阳性率分别为99.5%、99.99%、99.7%, CD19、CD31、CD45则为阴性表达。成脂诱导分化结果显示, 胞质内有脂滴形成, 细胞油红O染色后可见脂滴呈橘红色。动物实验结果显示, 移植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皮瓣移植联合同种异体肌腱一期修复跟腱及其周围软组织复合缺损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自2018年7月至2022年8月,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应用皮瓣移植联合同种异体肌腱一期修复跟腱及其周围软组织复合缺损12例, 男9例,女3例, 年龄8~56岁, 平均31.5岁。跟腱缺损长4.0~9.0 cm, 软组织缺损面积3.0 cm×4.0 cm~14.0 cm×6.0 cm, 所有病例均应用同种异体肌腱移植修复跟腱缺损, 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6例, 腓动脉穿支皮瓣3例, 游离股前外侧皮瓣(ALTF)3例, 皮瓣面积4.0 cm×4.5 cm~15.0 cm×7.0 cm, 供区直接拉拢缝合或植皮覆盖。术后定期复查, 出院后通过门诊、电话及微信定期随访, 观察皮瓣成活、踝关节及跟腱功能恢复情况。结果随访3个月~2年, 平均13个月。本组所有病例均未出现明显排斥反应。12例皮瓣全部成活, 皮瓣颜色和质地与周围皮肤接近, 供区和受区均无溃疡发生。无跟腱再次断裂病例, 末次随访踝关节活动度为背伸(13.4±2.6)°, 跖屈(33.6±3.2)°;依据美国矫形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  相似文献   

5.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难治性克罗恩病的一种方法,包括异基因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本文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克罗恩病的适应证、疗效、安全性、术后的随访、可能的机制及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创面修复异常所导致的慢性难愈性创面及瘢痕严重损害了患者身体健康, 影响了患者生活质量, 且目前缺乏简单有效、经济的治疗手段。脂肪干细胞(ASC)作为一种拥有多向分化潜能的间充质干细胞, 已经被多项体内、体外研究证实可以通过促上皮化、促血管生成、免疫调节和抗氧化等机制促进创面愈合。ASC及其衍生物已被用于治疗由烧伤、糖尿病和放射性损伤等导致的难愈性创面并取得良好效果, 且其成为创面修复新材料的潜力也得到了证实。该文就ASC促进创面修复的机制和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并对其研究方向与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并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CNSC)的临床特征、影响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6月至2018年10月237例allo-HSCT的临床资料。结果 237例受者中,CNSC发生率为10.5 %(25/237),发生时间中位数为移植后82 d(-4~810 d)。CNSC原因分别为药物相关性脑病6例,CNS感染5例,不明原因抽搐4例,代谢性脑病3例,免疫相关性脑病3例,原发病中枢复发3例,以及脑血管疾病1例。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为癫痫发作,共11例。CsA相关性脑病头颅磁共振检查主要表现为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代谢性脑病主要为脱髓鞘改变;海马区病变多为免疫相关性脑病或CNS感染所致。脐血移植、HLA不全相合移植及血小板植入延迟是发生CNSC的高危因素。在恶性血液病受者中,CNSC组非复发死亡率为42.9 %(9/21)高于无CNSC组的15.3 %(27/176)(χ2=9.511,P=0.005)。CNSC组移植后1、3年总体存活率(OS)均低于无CNSC组(56.6 %比77.8 %、37.1 %比65.7 %,P=0.0...  相似文献   

8.
微型机器人可在体内被无线控制, 使诊断和治疗的侵入性减到最小;其联合干细胞移植是实现靶向精准治疗最重要的应用之一。干细胞移植技术在治疗许多临床疾病中具有很大潜力, 但在实际应用时, 仍存在诸如细胞栓塞导致的肺栓塞和梗死、感染、靶向性差等问题。本文从微型机器人的起源、设计类型、驱动方式、材料以及成像系统等方面全面介绍了微型机器人及其联合干细胞移植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研究进展及应用结果, 并对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肺移植是终末期肺痰病患者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 但肺移植受者的长期存活率仍较低。随着细菌16s核糖体小亚基RNA(rRNA)基因测序、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 呼吸道样本中微生物的相对丰度得以量化, 潜在病原体和共生环境也得以识别, 揭示了健康肺部存在丰富的菌群。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 肺部菌群不仅可以调节肺部免疫稳态, 而且在多种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肺移植受者的肺部菌群有异于健康人群, 并与其术后并发症及预后相关。本文对近年来国际上关于肺移植受者的肺部菌群特点及其与肺部感染、慢性排斥反应的关系进行综述, 以期为肺移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与诊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近年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中真菌二级预防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以期对allo-HSCT受者管理中规范有效预防移植后真菌感染复燃或者发生新的真菌感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医源性气管损伤虽然发生率较低但却危及生命, 损伤范围大时需进行气管移植重建。目前气管移植重建手术仍是临床上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文章以气管移植的要素为出发点对目前组织工程气管的研究和临床现状进行综述。首先从力学支撑的角度总结了目前研究中应用的各类支架材料及其优缺点, 其次从实现气管生理功能的角度着重阐述了构建组织工程气管所应用的生物材料和种子细胞的多样性, 同时介绍了现阶段的研究热点, 如各种生物活性分子的应用及其优势。气管移植的临床现状表明, 构建组织工程气管要将多种要素进行多维度的整合, 以期最大程度地模拟气管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 实现对重建气管的力学支撑、快速血管化和气道上皮再生才能具备实际的临床转化价值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生物信息学算法探讨影响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后肾功能的关键基因及生物学因素。方法通过GEO网站筛选GSE181757、GSE30718和GSE147089数据集进行数据挖掘。使用R语言的limma包进行数据预处理及差异基因分析。使用R语言的Clusterprofiler包进行GO、KEGG富集分析。蛋白互作网络是基于STRING数据库构建, 并使用Cytoscape进行可视化。使用Cytoscape中的插件CytoHubba计算蛋白互作网络中排名前5的核心基因。采用CIBERSORT和Xcell反卷积算法被用来进行基于转录谱的免疫微环境量化。结果基于GSE181757芯片数据, 247个基因被鉴定和肾移植患者的远期肾功能相关。差异基因参与的生物学过程主要有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化学致癌、细胞色素P450-外源性物质代谢、细胞色素P450-药物代谢、视黄醇代谢和全身动脉血压的调节。基于STRING数据库的蛋白互作网络结果显示, MMP7、LCN2、LGALS3、ALB、CYP3A5被认为在调控肾移植患者的远期肾功能中起到核心作用。此外, GSE30718和GSE147089的结...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足溃疡等慢性创伤在人群中广泛流行, 给患者和社会都带来了巨大的负担。而在现有的治疗方式下, 糖尿病足溃疡往往愈合不良且容易复发, 因此找寻新型疗法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干细胞疗法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方式, 其在糖尿病足溃疡愈合中的作用已得到大量基础和临床研究的证实。然而, 由于获取干细胞往往依赖于侵入性手段, 免疫排斥和移植后的细胞存活率低等问题也限制了干细胞疗法的大规模应用和推广。近年来, 随着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技术的发展和进步, 其在糖尿病足溃疡的治疗中表现出很强的转化潜能。该文将围绕iPSC在包括糖尿病溃疡和肢体缺血在内的创伤愈合动物模型中的应用及前景、临床应用的局限性和改善安全性的方法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14.
肝小静脉闭塞病(VOD)是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期间发生的一种严重的并发症, 本文介绍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肝小静脉闭塞病的特点, 包括发病机制、危险因素、预测指标、诊断及治疗等, 在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改善皮肤衰老是目前医学美容的研究热点, 基于再生医学的干细胞疗法已成为治疗皮肤衰老最具潜力的策略之一。尽管目前干细胞治疗皮肤衰老的基础研究已经展现出很好的治疗前景, 但是其临床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市场上目前已经出现了各种以"干细胞"为噱头的产品, 亟需对当前干细胞治疗皮肤衰老的各种问题进行梳理和规范。该文回顾了干细胞治疗皮肤衰老的历史及临床研究进展, 并进一步对干细胞治疗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以期推动干细胞治疗在临床更加安全有效地开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输尿管脱细胞基质(UDM)涂层对脂肪干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 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利用灌注法制备犬UDM, 为UDM组, 以正常犬输尿管为正常输尿管组。采用HE染色、DAPI染色和DNA定量检测评估UDM组和正常输尿管组中细胞成分的残留情况;Masson三色染色和胶原定量检测评估UDM组和正常输尿管组中胶原的保留情况;阿尔新蓝染色和糖胺聚糖定量检测评估UDM组和正常输尿管组中糖胺聚糖的分布及含量。分离培养犬脂肪间充质干细胞(cADMSCs)并用流式细胞仪鉴定。用胃蛋白酶消化法制备UDM涂层作为实验组, Ⅰ型鼠尾胶原涂层作为对照组, 将cADMSCs种植在不同涂层上, 免疫荧光染色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cADMSCs的分化情况。结果 HE和DAPI染色结果显示UDM组未见明显的细胞核残留;DNA定量检测结果显示UDM组中DNA含量[(38.87 ± 3.40) ng/mg]明显低于正常输尿管组[(1 694.63 ± 169.83) ng/mg, P<0.05]。Masson三色染色和胶原定量检测结果显示UDM组中胶原含量[(265.89 ± 16.40) μg/mg...  相似文献   

17.
脂肪干细胞外泌体作为细胞间通讯介质, 在整形美容领域日益受到关注。脂肪干细胞外泌体通过多种机制在皮肤、骨、软组织修复与再生的组织工程、创面与瘢痕处理、肥胖和乳腺癌等方面有重要作用;并可广泛用于皮肤的抗衰老治疗、创面与瘢痕的修复、皮肤炎症治疗、骨与软骨组织的修复、肥胖症防治、乳房整形和重建等整形美容相关领域, 在未来的治疗应用中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8.
目的采用数学函数模型研究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免疫细胞重建规律。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6月至2015年5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肿瘤中心血液科行allo-HSCT的65例恶性血液病受者,于移植后14 d、28 d、42 d、2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18个月、24个月监测免疫细胞亚群数量与百分比,包括CD3+ T淋巴细胞、CD4+辅助性T淋巴细胞、CD8+效应T淋巴细胞、调节性T淋巴细胞、CD19+ B淋巴细胞、CD3-CD56+ NK细胞及CD3+CD56+ NK样T淋巴细胞。通过曲线模型估算,建立曲线模型及相应的数学方程并验证。结果移植后免疫细胞百分比变化规律全部符合立方曲线模型。免疫细胞绝对值中除CD3+ T淋巴细胞、CD8+ T淋巴细胞与NK细胞外,余均符合立方曲线模型。CD8+ T淋巴细胞与NK细胞移植后重建动力学模型与疾病复发有关。结论 allo-HSCT后免疫细胞重建均符合一定的数学函数模型,这可能为深入研究allo-HSCT后免疫重建提供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表皮干细胞在皮肤自我更新、创面修复、再上皮化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单细胞测序、基因敲除等新技术新理念的出现进一步揭示了表皮干细胞维持表皮自我更新、参与创面修复的新机制, 为创面修复提供了新思路。该文回顾了近年来关于表皮干细胞的增殖、分化、迁移的机制, 通过对表皮干细胞异质性与可塑性相关研究的分析, 进一步加深对表皮干细胞生理功能的理解;结合表皮干细胞在创面修复领域中的应用进展, 为从事创面修复相关工作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非亲缘不全相合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型β地中海贫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4月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因重型β地中海贫血接受非亲缘不全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15例儿童受者的临床资料。15例均有1~2个HLA位点不相合, 其中男8例, 女7例;年龄7岁(3~12)岁;铁蛋白水平3 417.3(223~14 485)μg/L。预处理采用, 由氟达拉滨(Flu)、白消安(Bu)和环磷酰胺(CTX)组成的FBC方案。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防治方案由环孢素(CsA)、吗替麦考酚酯(MMF)、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ATG)联合低剂量后置环磷酰胺(PTCy)和间充质干细胞组成。结果共完成移植15例;截至2022年4月1日, 随访时间为24.1个月(11~49)个月;干细胞植入均成功, 植入分析为完全供者嵌合体。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植入时间分别是12 d(11~22)d和14 d(8~38)d。死亡2例, 预期2年的总生存率(OS)和无地中海贫血生存率(TFS)为86.67%。其中, 移植后发生Ⅱ度以下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