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由于休克治疗的进展,流行性出血热(简称出血热)死于休克者已有明显的减少,而急性肾功能衰竭(简称急性肾衰)。则成为主要的致死原因。我科1962年1月~1982年8月收治典型出血热292例,发生少尿型急性肾衰77例,其中死亡18例,病死率为23.4%。  相似文献   

2.
为了纠正流行性出血热休克,有人提倡用鲜血为扩容剂治疗,但熊开钧等治疗出血热休克21例,死亡14例(66.7%)。本院1982年1月至1983年1月治疗47例,与同期不输血治疗的76例比较(见附表),收缩压≤70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们应用5%碳酸氢钠、20%甘露醇及低分子右旋醣酐快速扩容治疗出血热的休克,取得一定疗效,现总结如下。 病例与方法 本组11例均为住院患者,出血热是按1975年全国流行性出血热诊断标准确诊。其中男性8例,女性3例。年龄最大65岁,最小22岁。进院时血压不能测及者5例;休克时间:1例约17小时,1例半天,3例不详;血压60~70/0~60毫米汞柱者5例,1例休克约5小时,1例1小时许,3例不详。血压80/60毫米汞柱者1例,休克时间不详。所有病人均有四肢厥冷、烦燥,4例有紫绀。 所有病人根据休克程度的不同,先用5%碳酸氢钠150~300毫升静脉推注或加压快速滴注,继  相似文献   

4.
<正> 我们根据联合抗过敏疗法治疗流行性出血热(EHF)临床研究的报道,对1986~1988年108例发热早期病人采用此法治疗,结果与其报道近似。同时,还用此法治疗EHF低血压休克期病人戈临床亦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从1977年2月~1985年12月共收治了流行性出血热患者209例,其中死亡30例、病死率为14.13%。本文对这30例死因进行分析,9例死于休克期;16例死于少尿期;2例死于移行期;3例死于多尿期。进行性肾衰为本病死亡的主要原因(占70%)。为了降低流行性出血热死亡率,对控制肾衰及其并发症的预防性治疗极为重要。文中对本组死亡病例的经验教训和防止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我院1975~1978年度(下称“过去”)流行性出血热休克病死率37.4%。由于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治疗措施,病死率显著下降。本文总结分析1980年出血热休克50例,试谈体会。临床资料一、临床特征:50例中,收缩压<70毫米汞柱和测不出者各25例(表一)。男23例,女27例。年龄9~68岁,其中18岁以上39例,占78%。70%(35例)于2~5病日入院。计发热期6例;低血压期11例;发热、低血压期重叠23例;低血压、少尿期重叠5例;发热、低血压、少尿期重叠5例。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导从1961年开始,对急腹症休克病人进行了重点观察研究,1961年至1965年,以输液疗法并用血管活性药物治疗78例,死亡17例(死亡率21.8%)1968年至1980年,以输液疗法为主,治疗306例,死亡59例(死亡率19%)。作者着重分析了1968~1980年306例急腹症休克的情况。 13年间共收治重症急腹症2706例,并发休克者306例,休克发生率为11.3%。休克病人的预后与原发病、休克程度、输液  相似文献   

8.
120例流行性出血热低血压休克期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对流行性出血热低血压休克期的观察要点及护理体会。方法:通过观察和护理120例处于低血压休克期的流行性出血热患者。结果:死亡25例,病死率20.8%,其中死于低血压休克者10例,占死亡原因的40%,结论:加强低血压休克期的观察和护理是流行性出血热治疗中的重点,直接影响预后。  相似文献   

9.
康立  张静 《基层医学论坛》2007,11(9):421-422
目的总结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低血压休克救治经验,以提高救治水平。方法对2004年~2006年治疗的60例以肾综合征出血热低血压休克入院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2例代偿性休克全部治愈,36例发生少尿;失代偿性休克18例,全部发生少尿,3例死亡。结论对于HFRS低血压休克,及早诊治是关键,合理的液体疗法是抢救成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我们于1993—10~12间对住院的43例流行性出血热(EHF)休克期病人进行了治疗观察,同时对休克的早期诊断进行了探讨。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 1983~1988年,我们收治急性肾功能衰竭病人24例,应用间歇性腹膜透析(IPD)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就其急救治疗中的几点体会报告如下。一、一般情况本组男18例,女6例,年龄13~64岁,55岁以上者5例。原发病因;流行性出血热(危重型)15例(根据1982年西安出血热专题会议拟定标准),毒蕈中毒4例,四环素中毒1例,汞中毒1例,硝酸银尿路冲洗1例,失血性休克2例。二、透析前情况  相似文献   

12.
报告流行性出血热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心得安治疗56例,并与61例对照观察血液流变学的改变,结果表明治疗组56例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积指数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组越期率为94%;对照组越期率为56%。(P≤0.01)提示低分子右旋糖酐和心得安治疗EHF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我们于77年11月至78年1月,对44例流行性出血热(以下称出血热)病人血象与尿液进行了检查,现将检查的结果报告于下: 一、检查对象44例病人均根据诊断标准,确诊为出血热患者,其中男29例为73%,女15例为27%,18~40岁者占80%,41~60岁者占20%,皆为检查对象。二、血象检查结果1.血色素:发热期10~15.9克为66.5%;在低血压休克期5~9.9克占75%  相似文献   

14.
<正> 肾综合征出血热(EHF)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我院传染科自1984年至1996年收治EHF病人812例,其中死亡18例,病死率2.26%,为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提高治愈率,减少病死率,现将18例死亡原因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18例,男14例,女4例。年龄30~66岁,平均年龄46岁。农民16例,干部1例,工人1例。 1.2 入院病期:发热、休克、少尿三期重叠10例;休  相似文献   

15.
高渗液在流行性出血热休克期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行性出血热休克为低血容量性休克。主要是由于体液大量从血管内外渗导致体液分布异常所致。为此 ,纠正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是抢救流行性出血热休克的关键。作者于 1994~ 2 0 0 1年间 ,对18例流行性出血热休克患者 ,采用小剂量高渗液救治休克效果满意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院在 8年间共收住流行性出血热休克病人 34例 ,其中男 2 4例 ,女 10例。年龄 2 5~ 78岁 ,平均 5 1岁。使用高渗液纠治的 18例患者 ,入院时血压为零者 4例判为重度休克 ;血压在2 0~ 6 0 / 0~ 4 0mmHg者 8例判为中度休克 ;血压在6 1~ 80 / 4 0…  相似文献   

16.
流行性出血热(简称出血热)是由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1981年出血热在我省垣曲县首次发生,1983年初又在太原市流行。本组病例系同年3月16日~8月底我科收治的病人,计195例,以1981年流行性出血热防治(试行)方案,作为诊断、分型和分期的标准,本组病例分为:轻型92例,占47.2%;中型81例,占41.5%,重型13例,占6.7%;危重型9例,占4.6%。现进行临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流行性出血热(EHF)属于病毒性出血热中的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为自然疫源性疾病.临床上以发热、休克、充血出血和急性肾功能衰竭为主要表现.回顾1992年至1999年我们采用大剂量病毒唑加联合抗过敏疗法对50例流行性出血热(HER)患者进行了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试用延边地区流行性出血热病毒JR_2,JR_3株免疫猪制备的特异性转移因子(ITF)治疗流行性出血热(EHF),将84例早期典型EHT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进行对照治疗。在41例ITF组中越过少尿期的有19例(46.34%),一般治疗(未用联合抗过敏疗法)组43例中有9例(20.93%)越过少尿期,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尿蛋白复常天数ITF组为4.76,一般治疗组8.37,P<0.01;白细胞计数复常天数ITF组4.74,一般治疗组6.71,P<0.05;血小板计数复常天数ITF组4.82,一般治疗组8.42,P<0.01。本疗法对EHT早期病人在越期、减轻病情、缩短病程等方面均优于常规治疗组。  相似文献   

19.
流行性出血热 (EHF)低血压休克期的临床症状轻重不一 ,低血压休克期持续时间延长 ,对机体损害越严重 ,病死率越高 ,有效的抢救与护理是提高治愈率关键因素。我院于1 986~ 2 0 0 1年收治的 880例EHF病人 ,作者对低血压休克期抢救与护理作了如下总结。1 临床资料880例病人中 ,男 70 8例 ,女 1 72例 ,年龄 1 9~ 72岁 ,入院时或入院后出现低血压休克的 6 0 5例 ,发生率占 85 4 5 % ,低血压休克程度分类 :低血压倾向 2 75例 (4 5 5 % ) ;低血压1 6 8例 (2 7 8% ) ,一般休克 1 36例 (2 2 5 % ) ,难治性休克 2 6例 (4 3% )。血压改变 :收…  相似文献   

20.
流行性出血热早期诊断及时治疗,直接影响病人预后,对于并发出血的诊断治疗更直接关系病人的生死存亡。笔者将1992年10月至1993年10月收治的23例出血热病人中6例并发出血的诊断,治疗介绍如下。临床资料6例病人,5例为育状年男性农民,年龄22-46岁,1例为农村家庭妇女,53岁并且其爱人,长子同时患出血热,诊断:根据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流行病学资料符合流行性出血热危重型诊断。住院时,少尿期!例,休克朗石例,多居移行期1例,辅助检查,全血常规Hb:14.5-20g/L,WBC×14.4-44.6×109/L,L:55-65%,异LS-15%,BPC4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