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探讨炎症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发病中的作用 ,以及他汀类药物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机制。分别测定 5 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 (急性心肌梗死 2 0例 ,不稳定型心绞痛 30例 )、34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及 30例正常对照者的血清白细胞介素 6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 ;并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随机抽取 30例患者随机分成辛伐他汀组和常规组 ,每组 15例 ,干预 3周 ,分析比较组间及辛伐他汀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 6、高敏C反应蛋白及血脂水平变化 ,以及血清白细胞介素 6、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结果发现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血清白细胞介素 6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及正常对照组 (P <0 .0 0 1)。治疗3周后 ,辛伐他汀组血清白细胞介素 6、高敏C反应蛋白、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明显下降 (P <0 .0 0 1) ;辛伐他汀组和常规组组间白细胞介素 6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下降率相比有统计学差异 (P <0 .0 5 )。相关分析显示 ,辛伐他汀组血清白细胞介素 6、高敏C反应蛋白下降与血脂下降无关。单因素回归分析及调整传统冠心病危险因素后的多因素回归分析均显示 ,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冠心病显著相关 (P <0 .0 5 )。结果提示 ,炎症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发生中起了重  相似文献   

2.
老年人血清胆红素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老年人血清胆红素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80例,其中冠状动脉轻度狭窄组15例,中度狭窄组32例,重度狭窄组33例;另外选取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40例做对照。采用重氮苯磺酸法测定血清胆红素水平,并对胆红素与各因素进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冠心病组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血清胆红素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成显著负相关关系(r=-0.26,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较正常人明显降低。低血清胆红素可能是冠心病的一种危险因素。血清胆红素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新疆维吾尔族(维族)、汉族冠心病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积分(CSS)的相关性研究.方法:分别将242例维族和238例汉族患者按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和对照组,采用Gensini法计算CSS.检测窄腹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水平.结果: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的血清胆红素水平在维、汉两个民族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维、汉两个民族冠心病组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其对照组(P<0.05),且随着CSS增高,总胆红素水平也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随着总胆红素水半的降低,冠心病的发病风险增大(P=0.000);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显示维族及汉族冠心病患者的血清胆红素水平与其CSS呈负相关(P<0.05).结论:维族、汉族患者的血清胆红素水平与其是否患冠心病的危险及CSS呈显著负相关.维、汉两个民族的血清胆红素水平无民族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测定冠心病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与Periostin蛋白水平,研究其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87例冠心病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和Periostin蛋白水平,其中急性心肌梗死5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30例,分析两组间高敏C反应蛋白和Periostin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根据造影结果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进行Gensini评分,分析高敏C反应蛋白和Periostin蛋白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和Periostin蛋白水平显著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0.05或P<0.001)。高敏C反应蛋白(r=0.232,P<0.05)和Periostin蛋白水平(r=0.624,P<0.001)随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增高而升高,呈正相关。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与Periostin蛋白水平呈正相关(r=0.223,P<0.05)。结论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和Periostin蛋白水平在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较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显著增高,其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能较好的反映疾病的严重程度,预测病情。  相似文献   

5.
冠心病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和胆红素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勇  黄树温  王平  宋执敬 《山东医药》2006,46(25):79-80
近年来,我们对7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了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胆红素(TBIL)检测,旨在探讨冠心病患者hs—CRP及TBIL变化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高敏C反应蛋白与不稳定型心绞痛行介入术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正常的不稳定型心绞痛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预后的关系。方法测定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术前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术后随访9个月,观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高敏C反应蛋白正常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增高组(P<0.05)。结论高敏C反应蛋白可能与PCI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相关,有望作为预测PCI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血清胆红素及炎性指标如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2016年2月因胸痛于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住院并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1055例,其中冠心病组741例,根据Gensini评分或SYNTAX评分中位数进一步分为两组,定义为轻度病变组及重度病变组。314例非冠心病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冠心病组患者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浓度(IBIL)更低,炎症标志物超敏C反应蛋白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病变组与重度病变组相比,TBIL、DBIL及IBIL更高,hs-CRP更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血清胆红素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呈负相关,超敏C反应蛋白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s-CRP、LDL-C、高血压、糖尿病和吸烟是重度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而TBIL、HDL-C是重度冠心病的独立保护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显示TBIL诊断冠心病的曲线下面积为0.758(95%CI:0.731~0.783)。当TBIL诊断临界值取14.7μmol/L时,其诊断效能最高,敏感性为72.0%,特异性为71.6%。结论血清胆红素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呈负相关。总胆红素是重度冠心病的独立保护因素,hs-CRP是重度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对冠心病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8.
高敏C反应蛋白与老年冠心病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观察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之间的关系,分析其对诊断冠心病和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100例老年胸痛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依据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将72例确诊冠心病患者分为单、多支病变组;急性冠脉综合征组(ACS组)与稳定型心绞痛组(SAP组),28例检查结果正常者作为对照组,比较血清hsCRP水平。结果 SAP组与对照组hs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S组hsCRP水平显著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0.05);多支病变组hsCRP水平与单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sCRP是老年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可用于预测心血管事件。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清尿酸、胆红素和超敏C反应蛋白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关系,评价三者对冠心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对429例疑诊冠心病而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均同期检测血清尿酸、胆红素和超敏C反应蛋白,并检测三酰甘油(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尿素氮(BUN)和肌酐(Cr).根据冠状动脉狭窄情况分为冠状动脉正常组(冠状动脉无狭窄,35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冠状动脉狭窄小于50%,97例)、冠状动脉单支病变组(仅有一支冠状动脉分支狭窄大于或等于50%,123例)和多支病变组(有一支以上冠状动脉分支狭窄大于或等于50%,174例),并在每组内分高LDL-C亚组和正常LDL-C亚组.结果 各组间总血尿酸水平依次呈递增趋势,多支病变组和单支病变组较正常组分别升高了35.0%(P<0.05)和27.9%(P<0.05);而多支病变组与单支病变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组直接胆红素水平呈依次递减趋势,多支病变组和单支病变组与正常组比较直接胆红素水平分别下降了38.2%和26.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支病变组和单支病变组比较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间接胆红素各组间两两比较未发现统计学差异.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多支病变组(0.934±0.826 mg/L)和单支病变组(0.616±0.776 mg/L)较正常组(0.164±0.432mg/L)均显著升高(P均<0.05);同时,多支病变组较单支病变组升高了51.6%(P<0.05).在剔除了LDL-C影响后亚组分析中,也得出类似结果.单因素losistic回归结果表明血尿酸、直接胆红素和超敏C反应蛋白均为影响冠状动脉病变的因素,其中尿酸的OR值最大(OR 5.347,95%CI 3.365~8.495).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除LDL-C和血糖等冠心病的传统危险因素外,血尿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对冠状动脉病变的影响要强于直接胆红素(r值分别为1.124和2.113,P值分别为0.001和0.000).结论 (1)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加重,尿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增高.冠心病患者直接胆红素浓度降低,间接胆红素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无明确关系.(2)尿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大于直接胆红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结合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探讨血清内脂素在预测冠心病斑块稳定性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价值.方法 对入选对象行冠状动脉造影,同步进行心电图、外周血内脂素、高敏C反应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心肌肌钙蛋白Ⅰ参数检测和常规身体检查后设正常对照组(25例)和冠心病组(78例);再将冠心病组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3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20例)和急性心肌梗死组(24例);同时也将78例冠心病病例分为冠状动脉单支病变(24例)与多支病变(54例).比较组间外周血内脂素、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差异,评价两者在冠心病患者中的相关性及其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冠心病组血清内脂素、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血清内脂素、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急性心肌梗死组显著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P<0.05),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显著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P<0.05);血清内脂素与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无明显相关性(P>0.05);多支病变组与单支病变组内脂素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多支病变组高敏C反应蛋白显著高于单支病变组(P<0.05).结论 内脂素和高敏C反应蛋白在预测冠心病中有重要价值,它们在冠心病外周血中浓度的升高可以提示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不稳定,但两者无相关性;高敏C反应蛋白在预测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方面有一定作用,但还不能以内脂素作为预测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胆红素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分析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192例及对照组非冠心病患者158例的血清胆红素水平.结果冠心病组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并且随着病变严重程度的加重,血清胆红素水平逐渐降低(P<0.01).结论血清胆红素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2.
血清胆红素与冠心病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血清胆红素与冠心病的发病关系。方法 :将入选 2 19例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 ,依据造影结果分为两组 :主要冠状动脉狭窄≥ 5 0 %为冠心病组 ,共 12 6例 ,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为对照组 ,共 93例 ,两组均采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清总胆红素 ,比较两组间血清总胆红素浓度变化。结果 :冠心病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 ,且胆红素浓度与冠心病发病呈负相关。结论 :低血清胆红素水平可能是导致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冠心病与吸烟及血清胆红素浓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 ,血清总胆红素浓度与冠心病发病的危险性呈显著负相关 ,认为低血清胆红素水平可能是冠心病的新的危险因子〔1 ,2〕,而吸烟对降低血清总胆红素浓度并参与致冠心病机制〔3〕。为探讨吸烟对血清胆红素浓度的影响及其与冠心病发病的关系 ,我们对诊断明确的冠心病与非冠心病患者的吸烟史、血清胆红素水平进行对比分析。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资料选自我院 1999~ 2 0 0 1年接受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病人 ,排除肝胆系统疾病者 ,共 15 2例。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 (CHD组 )、非冠心病对照组。冠心病组 78例 ,男 6 1例 …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踝臂指数、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联合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2008年11月~2009年11月期间在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拟诊或已诊断冠心痛的患者195例,以上患者均合并至少一项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入选患者分为冠状动脉病变组(150例)和非冠状动脉病变组(45例);根据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将冠状动脉病变组分为狭窄I>50%组(97例)和狭窄<50%组(53例).采集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危险因素并测定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踝臂指数及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并选择39例健康体检者作对照.结果 踝臂指数在冠状动脉病变组、非冠状动脉病变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在冠状动脉病变组、非冠状动脉病变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狭窄≥50%组和狭窄<50%组之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非冠状动脉病变组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冠状动脉病变组高教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非冠状动脉病变组和对照组(P<0.01),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在狭窄≥50%纽与狭窄<50%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金标准绘制ROC曲线,踝臂指数对冠心病无明显预测价值;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对冠心病具有高等预测价值,其截断点为1700cm/s;高敏C反应蛋白对冠心病具有中等预测价值,其截断点为0.67mg/L.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联合高敏C反应蛋白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为98.0%,特异度为95.8%,误诊率为4.2%,漏诊率为2.0%,阳性预测值为99%,阴性预测值为92%,两者联合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结论 踝臂指数与冠状动脉病变无明显相关性;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随冠状动脉病变程度逐渐增大,对冠心病有高等预测价值;高敏C反应蛋白在冠状动脉病变人群中明显增高,对冠心病具有中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胆红素与冠心病的关系以及在老年急性冠脉综合症(ACS)患者危险分层中的作用。方法: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UAP)和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102例,健康对照者55例,其中冠脉造影92例,72例有冠脉病变,20例为正常者。测定其血清总胆红素(TIBL)、间接胆红素(IBIL)、直接胆红素(DBIL)浓度。结果:ACS 患者血清TBIL、IBIL和DBIL水平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01或<0.05),冠脉病变者的TBIL水平明显低于冠脉造影正常者(P<0.05)。在ACS病人急性发作期血清胆红素浓度明显升高(P<0.001),合并危险因素越多体内胆红素水平越低(P<0.001或<0.05)。结论:低胆红素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肌钙蛋白T、高敏C反应蛋白、B型钠尿肽对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预后诊断的价值。方法检测145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肌钙蛋白T、高敏C反应蛋白、B型钠尿肽的水平。随访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12个月,观察终点为心肌梗死新发或再发和心源性死亡。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肌钙蛋白T、高敏C反应蛋白、B型钠尿肽可独立预测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远期预后。经过已知的临床危险因素校正后,心脏生化标志物异常的数目仍然是其心血管事件重要危险因子。结论联合检测肌钙蛋白T、高敏C反应蛋白、B型钠尿肽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长期预后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血清胆红素水平与血脂及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的关系,并进一步评估血清胆红素水平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8月至2017年4月我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184例,依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对照组59例及冠心病组125例,后根据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将冠心病组分为2组:低分组(Gensini评分<45分)81例和高分组(Gensini评分≥45分)44例,将各组血清胆红素及血脂水平进行比较,同时分析血清胆红素、血脂及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1).各组间血清胆红素及血脂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HDL-C与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呈负相关(P<0.01),TC、TG、LDL-C与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P<0.01);(3).血清胆红素与TC、TG、LDL-C呈负相关(P<0.05),与HDL-C呈正相关(P<0.05); (4).血清胆红素与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 血清胆红素水平越低,预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越严重,监测血清胆红素的水平对冠心病的早期预测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应用血管内超声技术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不稳定性斑块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介素6的关系.方法 38例拟诊为冠心病患者行血管内超声检查,其中8例患者经血管内超声检查未发现冠状动脉有明显狭窄病变为对照组;30例经血管内超声检查发现冠状动脉有明显狭窄病变为冠心病组,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18例,稳定型心绞痛组12例.检测所有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介素6水平.结果 38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内膜增厚;8例对照组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30例冠心病患者有不同类型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介素6水平显著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和对照组;不稳定性斑块组高敏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介素6水平高于稳定性斑块组.结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介素6水平明显增高,提示高敏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介素6水平升高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性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动脉弹性与高敏C反应蛋白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关系.方法 运用动脉弹性功能测定仪检测大动脉弹性指数(C1)和小动脉弹性指数(C2);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检测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结果 C1、C2、基质金属蛋白酶9及高敏C反应蛋白在冠心病组与对照组之间存在差异,且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男性、吸烟、低密度脂蛋白、C2、高血压史、高敏C反应蛋白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冠心病患者C1与高敏C反应蛋白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相关系数分别为-0.51(P<0.01)和-0.49(P <0.01);C2与高敏C反应蛋白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相关系数分别为-0.69(P <0.01)和-0.55(P<0.01).冠心病患者动脉弹性影响因素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C1独立影响因素为年龄、脉压、收缩压、高敏C反应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9,C2独立影响因素为年龄、脉压、空腹血糖、高敏C反应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结论 冠心病患者动脉弹性与血清炎症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均呈明显负相关,炎症反应可能是冠心病患者动脉弹性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0.
血清胆红素水平与女性冠心病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血清胆红素水平与女性冠心病的关系。方法:109例女性患者按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74例)和非冠心病组(35例)。同时测定血清胆红素及各项生化指标。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用冠状动脉狭窄计分表示。结果:女性冠心病组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水平均显著低于非冠心病组(P〈0.01)。相关分析显示,女性冠心病组直接胆红素与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呈显著负相关(r1=-0.398,r2=-0.405,P均〈0.01)。三种胆红素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积分均不呈负相关。结论:低血清胆红素水平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