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浑善达克沙地小黄柳的生长状况与小红柳的演替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黄柳(salixflavidachangetskv)与小红柳(salixmicrostachyaTurczvarbordensis)是浑善达克沙地的重要组成树种和主体植被,它的生长兴衰直接关系到该沙地的发展方向,文章对这两个树种的生长环境、分布、更新、竞争、消长变化及相互演替规律进行了调查探讨,掌握了沙丘与相应植被的变化特点,给造林治沙设计、施工、树种选择等提供一些依据。  相似文献   

2.
文章对浑善达克沙地不同树种的防护林的防风效益进行了研究,为当地营造防护林在选择树种和配置方式方面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当风速经过防护林后,风速值明显减小,防护林起到明显的防风效益。  相似文献   

3.
小红柳平茬复壮更新及利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加大防沙治沙力度,减轻草场负载,依据多年来的生产实践经验,在小红柳大面积分布区进行了小红柳平茬复壮更新及利用技术的试验研究和推广应用。为浑善达克沙地境内小红柳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切实可行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一、基本情况 海原县位于宁夏中部干旱带,属黄土丘陵沟壑区,属典型的大型季风气候,干旱少雨,风大沙多,蒸发强烈,具有春暖迟、夏热短、秋凉早、冬寒长的特点。2003年,该县在库区育红柳苗并造林3000亩,现长势良好,为以后治理该县20多万亩盐碱地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5.
提高浑善达克沙地飞播治沙造林成效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启动实施以来,飞播治沙造林种草作为治理浑善达克沙地的一项主要技术得到了大面积的推广应用,并已取得了明显成效。本文根据近年来浑善达克沙地飞播治沙造林情况,就飞播治沙造林中几个关键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对提高浑善达克沙地的飞播成效、加快该地区沙地治理速度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流沙面积调查,沙丘移动和有关的气象观测,结合五十年代观测资料,对比分析了沙井子地区近四十年来风沙活动状况,认为本区风沙活动从整体上是逐渐减弱,但并不排除沙丘活化,风沙再起的可能性,并探讨了治沙造林控制风沙活动的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7.
对在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白音诺勒乡设立的黄柳小红柳高立式活体沙障进行了调查及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黄柳的最适埋条深度为75-90cm,小红柳沙障建植最适埋条深度为65—80cm。综合考虑2个树种沙障的地上地下生长状况、防风固沙能力、适应性以及柳编开发利用价值的大小.可以认为黄柳作为嫩江沙地的主要沙障材料更为适宜。  相似文献   

8.
甘肃河西地区土地沙化治理的对策及治沙造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从河西地区沙漠的危害性出发,把防沙治沙作为西部大开发生态环境建设的主题,融传统经验与现代技术把防沙治沙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加速了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改善了沙区人民的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明确云南省切梢小蠹种群结构及变化规律,指导切梢小蠹的防控。[方法]在云南蠹害林区调查采样并鉴定切梢小蠹种类,比较20世纪90年代和2010年代石林、安宁、丘北3地切梢小蠹种群结构及变化情况。[结果]共有4种切梢小蠹在云南发生危害,其中,横坑切梢小蠹占发生总量的38.1%,云南切梢小蠹占36.6%,松芽小蠹占19.7%,华山松切梢小蠹占5.6%。小蠹种群结构90年代与目前比较发生了显著变化,主要体现在横坑切梢小蠹和云南切梢小蠹,云南切梢小蠹所占种群数量由20世纪90年代的92.1%减少到目前的42.7%,而横坑切梢小蠹由20世纪90年代的7.9%,迅速增长到目前的57.3%。[结论]在云南,经过20年种群演替,之前云南切梢小蠹一支独大危害松林的局面,已转变为云南切梢小蠹和横坑切梢小蠹角力共同危害松林,预示当地松林尤其是云南松林正处于亚健康或不健康的状况,结果为云南省切梢小蠹的监测和防控提供了新的科学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0.
试验以2年生红柳和柠条为材料,通过晾晒、移栽和田间自然生长调查,测定其电阻、电压、电容的变化,探讨苗木活力与苗木电信号的关系。结果表明:苗木的活力与电阻变化成反比,与电压和电容成正比。  相似文献   

11.
徐红  徐勇  勇强  余世袁 《林业科学》2012,48(11):92-97
以红柳为材料研究蒸汽爆破预处理强度系数lgR对木质组分和纤维素酶水解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蒸汽爆破处理对红柳中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的影响并不显著,但是它可以有效破坏红柳的天然物理结构,并且导致大部分半纤维素(木聚糖)产生自水解反应生成单糖和低聚糖溶出,同时产生乙酸、甲酸和糠醛等小分子降解产物。基于纤维素回收率和纤维素酶水解得率分析,在蒸汽爆破强度系数达到4.239时(爆破温度210℃和保温时间10min)对红柳的预处理效果最佳,汽爆物料中纤维素的含量可达到52.4%,残余木聚糖含量仅为2.01%,并生成0.76%甲酸和3.17%乙酸。采用每克纤维素20.0FPIU的纤维素酶用量水解5%(w/w)该汽爆红柳物料48h,纤维素酶水解得率可达到86.6%(未处理的原料仅为15.5%)。这表明无化学品添加的蒸汽爆破是适于红柳糖化及生物炼制的一种有效的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2.
采取不同整地方式营造彰武小钻杨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半干旱地区开沟整地使彰武小钻杨造林的成活率比对照提高43.7%,5年生树高比对照高54.3%,胸径比对照高71.4%。  相似文献   

13.
通过调查和定位研究,提出了鸡毛松(Dacrycarpus imbricatus)采种、育苗和山地栽培技术.对5年生的鸡毛松幼林的生长规律,鸡毛松年生长量约60%集中在5-10月;定植5年时鸡毛松幼林平均树高5.47 m、平均胸径5.74 cm.  相似文献   

14.
迎春5号杨是牡丹江林管局1982年从中国林科院引进的黑小杨混合系中选育出的优良无性系.该品种生长迅速、材质优良、干形通直、冠幅窄、分枝细、极为耐寒、抗病虫害,显著超过了目前推广的小黑杨,是“四旁”植树,培育速生丰产林及短轮伐期  相似文献   

15.
青山杨与小黑杨造林收益的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黑龙江省西部地区,通过对青山杨与小黑杨的栽培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青山杨具有明显的造林优势,生长快、耐寒、适应性强,造林经济效益十分明显,是该地区较理想的杨树速生丰产林树种。  相似文献   

16.
带岭林区小黑杨引种及大面积山地人工造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省带岭林业实验局1979年对小黑杨进行引种育苗,1980年开始进行大面积山地人工造林,面积达400hm^2之多。引种至今20多年,已与小兴安岭阔叶红松林区生态环境相适应,成为一个新的生态型。小黑杨与本地多种树种混生,形成了以小黑杨为主的“人天’’混交林,实现了早期速生丰产,并有效地抑制了杨树病虫害及树木生理性灾害的发生,为阔叶红松林培育后备森林资源、营造速生丰产用材林增添了新的阔叶树种和可靠的生产模式。  相似文献   

17.
《林业资源管理》2013,(5):67-71
旨在研究张家口坝上地区不同无性繁殖造林小黑杨胸径-树高状况。以张家口坝上张北、沽源的无性繁殖造林小黑杨为研究对象,采用树干解析的方法获取插条、断根和埋桩造林小黑杨的胸径-树高实测数据,利用SPSS 18.0拟合3种无性繁殖造林小黑杨的胸径-树高模型。建立了插条造林小黑杨树高的Logistic方程模型,H=1/(0.1+0.559×0.724D),R2=0.992;断根造林小黑杨树高的Logistic方程模型幂函数模型,H=1/(0.1+0.617×0.766D),R2=0.988;埋桩造林小黑杨树高的幂函数模型,H=2.458×D0.524,R2=0.964。结果表明3种非线性回归模型的判定系数R2都大于0.96,D1.3能够很好地解释各器官树高。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苦楝苗木生长过程进行实地观测,同时应用系统聚类分析,将苦楝苗木生长划分为出苗期(60d)、生长初期(60d)、生长盛期(60d)和生长末期(90d)等4个时期。风口造林试验表明,苦楝与木麻黄混交造林方式最好,4年生时平均树高1.5m,保存率达85.6%。苦楝在风口造林的成功不仅能提高沿海造林树种的多样性,对防治林业有害生物也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池杉是江苏省建设速生丰产林基地的主要树种之一。从对全省池杉林分调查结果看,其平均生长量均未达省规定指标;但立地条件、管理措施的不同,带来的生长差异很大。因此,提高池杉林分生长率的关键,首先是选择适宜的造林地,其次是加强肥培等管理措施。立地条件较差的地方,初植密度以每亩222株为宜。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老山营林区山桃稠李幼林的研究,详细分析了山桃稠李人工幼林成活、生长状况,以及不同因素对其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