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的MRI诊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磁共振对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的诊断价值以及髓外硬膜外肿瘤的鉴别。方法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例髓外硬膜下肿瘤的磁共振表现。结果磁共振定位正确率100%。5例神经鞘瘤T1WI呈略高于脊髓信号,增强扫描后肿瘤信号呈中高程度强化,3例见有神经孔扩大,其中1例位于腰骶部椎管内,呈串珠状,2例神经纤维瘤与神经鞘瘤信号相访,2例脊膜瘤T1WI呈低或等信号,T2WI呈高或等信号,增强扫描呈明显的异常强化,1例脂肪瘤T1WI及T2WI均呈略高信号,增强扫描后无明显强化。结论根据椎管内髓外硬膜下原发肿瘤的磁共振表现,可准确定位并可推测其病理类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MRI对椎管内神经源性肿瘤和脊膜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的MRI表现,其中神经鞘瘤10例,神经纤维瘤3例,脊膜瘤7例,采用GE3.0T磁共振仪进行扫描。结果肿瘤的发生部位、与硬膜面的夹角、囊变坏死、强化方式及硬膜尾征在神经源性肿瘤(神经鞘瘤和神经纤维瘤)和脊膜瘤间存在明显差异,两组间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源性肿瘤与脊膜瘤T1WI信号无明显差异;神经鞘瘤T2WI信号多不均匀;脊膜瘤T2WI多呈等或稍高信号,若发生钙化,则T1WI、T2WI呈低信号改变。结论神经源性肿瘤和脊膜瘤都有特征性MRI表现,MRI是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神经源性肿瘤和脊膜瘤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刘彪 《微创医学》2003,22(2):150-152
目的探讨椎管内肿瘤的MRI表现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经病理证实的椎管内肿瘤的MRI表现.结果髓内肿瘤14例,其中室管膜瘤6例,肿瘤边界清楚,增强后明显强化.星形细胞瘤8例,肿瘤边界不清,囊变多见,强化较轻.髓外肿瘤14例,其中神经源性肿瘤5例,肿瘤边界清楚,可呈哑铃状生长,呈明显环状或均匀强化.脊膜瘤2例,肿瘤边界清楚,T2WI信号偏低,呈明显均匀强化,可见硬脊膜"尾巴征".脂肪瘤1例,呈特征性短T1稍长T2信号,STIR序列上呈低信号.转移瘤4例,2例伴随椎体及附件骨质长T1长T2信号,2例表现为椎管内多发小结节状病灶,呈明显均匀强化.淋巴瘤(NHL)1例,表现为环绕硬膜囊生长,有明显强化.脊索瘤1例,为骶段自椎骨向椎管内生长,破坏的骶骨呈长T1长T2信号.结论MRI结合Gd-DTPA增强扫描,对椎管内肿瘤的定位及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地 探讨椎管内神经鞘瘤及脊膜瘤MRI表现特征。方法 回顾性地分析了20例椎管内髓外硬膜下神经鞘瘤和8例脊膜瘤的MR表现和病理对照。结果 椎管内神经鞘瘤T1WI低或等混合信号,T2WI高、或高、低混合信号,增强绝大多数肿瘤周围强化,伴或不伴有肿瘤内分隔,椎管内脊膜瘤T1WI上多为等、低或等、高混合信号。T2WI高或等、高信号,增强后肿瘤强化均匀,病理上,神经鞘瘤和脊膜瘤MRI上不均匀信号区,可以代表囊变或胶原沉积。结论 椎管内髓外硬膜下神经鞘瘤及脊膜瘤地MRI特征,有助于两种椎管肿瘤地鉴别诊断,尤其是伴有瘤内分隔的周围性强化,应提示神经鞘瘤。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髓外硬膜下单发肿瘤的MRI表现,研究其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复习23例经病理组织学证实,MRI资料完整的髓外硬膜下单发肿瘤,肿瘤大小均在3CM以下,研究神经源肿瘤与脊膜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结果神经源肿瘤中神经纤维瘤2例,神经鞘瘤13例。15例神经源肿瘤T1为低信号,T2均呈高信号,10例T2信号不均匀,5例T2信号均匀。Gd—DTPAT1增强明显均匀强化5例,不均匀强化10例,其中2例呈环状强化。8例脊膜瘤中,T1低信号2例,等信号6例,T2呈均匀高信号1例,不均匀高信号2例,等信号5例。T1增强扫描中等均匀强化5例,轻度强化1例,明显均匀强化2例。15例神经源肿瘤中引起椎问孔扩大5例,有10例邻近椎间孔区,5例可见哑铃型改变。8例脊膜瘤中3例可见脊膜强化。结论MRI对髓外硬膜下肿瘤定位准确,可鉴别神经源肿瘤及脊膜瘤。  相似文献   

6.
王蓼  水淼  徐裕  张霞萍 《现代实用医学》2010,22(12):1363-1364
目的 探讨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的MRI影像学特征.方法 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1例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患者的临床及MRI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神经鞘瘤14例,其中12例可见不同程度囊变,肿瘤实质呈稍长T1、稍长T2信号,囊变区呈长T1、长T2信号:神经纤维瘤9例,其中4例为多发性,肿瘤实质呈等T1、略长T2信号;脊膜瘤5例呈等T1、长T2信号,增强后明显强化,其中4例可见硬脊膜尾征;脂肪瘤2例,呈短T1、略长或长T2信号,脂肪抑制T1WI信号强度明显降低;成熟性畸胎瘤1例.结论 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具有一定的特征性MRI表现,有助于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低场脊膜瘤的MRI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脊膜瘤11例的MRI表现,观察肿瘤的形态、部位、边缘、信号特征、邻近的结构关系及其强化特征。结果脊膜瘤好发于胸段髓外硬膜下,边缘清晰,平扫T1WI呈等或略低信号,T2WI呈等或略高信号。增强扫描瘤体均有一定的增强特征,“硬膜尾征”有助于诊断。结论低场MRI对诊断脊膜瘤仍具有重要价值,最后诊断需要依靠病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MRI对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价值和限度。方法:分析行MRI检查和临床病理证实的髓外硬膜下肿瘤62例,分别观察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脊膜瘤,胚胎类肿瘤的发病性别、年龄,部位、大小、向椎间孔延伸情况及信号强度和强化情况。结果:脊膜瘤多见于40岁以上女性胸段椎管内,瘤体较小,极少向椎间孔延伸,在T2WI,T2WI上均为均匀等信号,有明显均匀强化,无囊变坏死,可有脊膜尾征;胚胎类肿瘤发病率低,好发于胸腰段,呈混杂信号;神经鞘瘤以增强扫描环状强化可与神经纤维瘤鉴别。结论:MRI平扫和增强扫描对肿瘤的定位诊断准确可靠,对大部分肿瘤定性诊断准确,为诊断椎管内肿瘤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椎管内肿瘤的MRI诊断(附28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彪 《医学文选》2003,22(2):150-152
目的 探讨椎管内肿瘤的MRI表现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经病理证实的椎管内肿瘤的MRI表现。结果 髓内肿瘤14例,其中室管膜瘤6例,肿瘤边界清楚,增强后明显强化。星形细胞瘤8例,肿瘤边界不清,量变多见,强化较轻。髓外肿瘤14例,其中神经源性肿瘤5例,肿瘤边界清楚,可至哑铃状生长,至明显环状或均匀强化。脊膜瘤2例,肿瘤边界清楚,T2WI信号偏低,至明显均匀强化,可见硬脊膜“尾巴征”。脂肪瘤1例,至特征性短T1捎长T2信号,STIR序列上至低信号。转移瘤4例,2例伴随椎体及附件骨质长T1长T2信号,2例表现为椎管内多发小结节状病灶,至明显均匀强化。淋巴瘤(NHL)1例,表现为环绕硬膜囊生长,有明显强化。脊索瘤1例,为骶段自椎骨向椎管内生长,破坏的骶骨至长T1长T2信号。结论 MRI结合Gd—DTPA增强扫描,对椎管内肿瘤的定位及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髓外硬膜外肿瘤的MRI影像学特点。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接受MRI检查且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2例髓外硬膜外肿瘤患者,回顾性分析其MRI表现特点。结果转移瘤MRI可见长T1、长T2异常信号,抑脂序列高信号,增强扫描中度或明显强化;cobb综合征表现为T1WI等信号,T2WI稍高信号,抑脂序列明显高信号,增强扫描附件、椎体、椎管内病灶不均匀强化,病灶内有迂回、流空血管影;淋巴瘤表现为T1WI等信号或低信号,T2WI高信号,增强扫描明显、均匀强化,有"围管"征;骨髓瘤呈长T1、长T2异常信号,抑脂序列呈高信号;骨肉瘤T1WI呈不均匀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增强扫描明显强化;神经源性肿瘤MRI T1WI呈等信号,T2WI略高信号,脊髓受压移位明显,分界清晰;恶性小圆细胞瘤T1WI呈等高信号,T2WI呈等脊髓信号,病灶中心可见小囊状T1、T2信号,增强呈明显均匀强化。结论 MRI信号、周围软组织改变、增强扫描强化程度均可作为髓外硬膜外肿瘤诊断的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椎管内脑膜瘤的MRI表现特征,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术前行MRI检查并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椎管内脑膜瘤,观察肿瘤发生部位、形态边缘、信号特点、邻近脊髓及硬脊膜情况及增强后表现。结果:肿瘤位于颈段6例,胸段7例,位于髓外硬膜下12例,硬膜外1例,肿瘤均边缘滑楚,平扫T1WI呈等或略低信号.T2WI呈等或略高信号,Gd—DTPA增强后肿瘤脊髓面可见强化带,硬脊膜增厚可表现为“硬膜尾征”,瘤体具一定的强化特征。结论:椎管内脑膜瘤表现与颅内脑膜瘤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肿瘤多位于髓外硬膜下间隙,多见于脊髓背侧或外侧,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最后诊断依靠病理。  相似文献   

12.
椎管内髓外硬膜下罕见病变的MRI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惠勤  彭小忠 《广西医学》2005,27(6):818-820
目的提高椎管内髓外硬膜下罕见疾病MRI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孤立性转移腺瘤2例,星形细胞瘤(Ⅱ级)1例,静脉瘤1例,肠源性囊肿1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椎管内髓外硬膜下疾病的MRI表现:结果1例转移性腺瘤MRI表现为T1WI等信号,T2WI等信号,T1/T2比值接近于1,瘤体内信号较均匀,呈均质中等强化,MRI误诊为脊膜瘤;1例转移性肺癌类似上述MRI表现,MRI诊断为转移性肺癌(有明确病史);1例肠源性囊肿信号类似于脑脊液,有等信号光整包膜,MRI诊断为良性囊肿;1例星形细胞瘤(Ⅱ级)表现为T1WI稍低、T2WI稍高信号,T1/T2,比值为0.6,信号欠均匀,强化不明显:1例静脉瘤T1WI表现为低信号、T2为较高信号,T1/T2比值为0.2,信号较均匀,呈均质明显强化,后两例被误诊为神经鞘膜瘤。结论对髓外硬膜下病变定位准确,特异性也较高,但部分肿瘤信号及形状有重叠,MRI特征性不强,尚有一定的误诊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MRI对椎管髓外硬膜下原发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髓外原发肿瘤的MRI表现。结果:MRI定位准确率为100%,5例神经源性肿瘤,呈长T1长T2信号,具有异常对比增强;3例脊膜瘤,呈等长T1等长T2信号,具有十分明显异常对比增强,由于脊膜瘤可有钙化,MRI信号强度可以不均匀;2例蛛网膜囊肿,与脑脊液信号相一致,不具有异常对比增强;1例脂肪瘤,呈圆形短TI稍长"12信号,不具有异常对比增强;1例血肿,呈短T1长T2信号,不具有异常对比增强。结论:根据椎管内髓外原发肿瘤的MRI表现,可准确定位并可推测其病理类型,为临床手术提供可靠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椎管内脊膜瘤MRI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选择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椎管内脊膜瘤,观察肿瘤形态、边界、MRI信号特征、强化特征及与脊髓、硬膜囊、椎体附件的关系。结果:脊膜瘤好发于女性,发病部位以上中胸段多见、颈段次之,髓外硬膜内脊膜瘤多呈扁丘状或椭圆形,其硬膜面平直,夹角多为钝角,其脊髓面固钝,肿瘤纵径大于横径,可见“硬膜下”征,肿瘤少见囊变及出血信号;髓外硬膜外脊膜瘤多呈“哑铃”状向椎管外侵犯,致椎间孔扩大,患侧蛛网膜下腔变窄。注射Gd—DTPA后可见“硬膜尾”征及肿瘤脊髓面重度强化带。结论:MRI对椎管内脊膜瘤定位准确;而椎管内脊膜瘤具有特征性MRI强化表现,因此,MR检查具有重要的定性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影像表现及鉴别诊断。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病理证实的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CT及MRI表现。结果 15例患者中,12例行MRI平扫加增强,5例行CT平扫加增强,2例均行CT和MRI检查;12例为单发病灶,3例多发病灶。12例单发病灶中,6例为实性肿块型,6例为囊实性肿块型,实性成分CT平扫为等或稍高密度,T1WI等或稍低信号、T2WI等或稍高信号、T2FLAIR等或稍高信号,囊性部分T1WI及T2FLAIR低信号、T2WI高信号,边界清晰,与脑实质分界清楚,瘤周水肿轻或无,瘤内可伴有不同程度囊变坏死、出血或钙化;增强扫描呈轻中度或明显均匀或不均匀两种强化,瘤内或瘤周可见强化血管影;3例多发病灶均表现为实性肿块型,密度及信号类似于单发病灶实性肿块型,增强扫描多发病灶强化不一致,颅内病灶明显均匀强化,颅外椎体或椎管内病灶轻中度均匀强化。结论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影像学表现多样,但有一定特异性,确诊有赖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证实。  相似文献   

16.
椎管内神经鞘瘤的MRI诊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椎管内神经鞘瘤的MRI诊断。方法 收集手术病理证实的椎管内神经鞘瘤42例,分析其MRI表现特点。结果 42例中,39例位于髓外硬膜下,3例硬膜外及硬膜下间隙均被累及。肿瘤于平扫T1WI多表现为稍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如果肿瘤有坏死、液化或囊变,则肿瘤信号不均匀。肿瘤边界清楚,形态规则。硬膜内外均累及者呈哑铃型。增强扫描20例为均匀性强化,17例为不均匀性强化,5例为环形强化。40例可见脊髓受压、推移。31例见肿瘤侧蛛网膜下腔增宽、对侧蛛网膜下腔变窄。结论 准确定位及分析MRI表现是椎管内神经鞘瘤诊断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张江君  金瑞军  徐黎雄  余日胜 《现代实用医学》2013,(10):1099-1100,F0003
目的 分析实性假乳头状瘤的MRI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例实性假乳头状瘤,均行MRI平扫和增强扫描,分析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信号以及强化方式.结果 4例肿瘤位于胰头部,1例位于胰体部;所有肿瘤边界清楚,肿瘤直径2.5~6.5 cm;4例呈类圆形或椭圆形,1例呈分叶状;4例均以实性成分主,1例囊实性成分相仿;1例见点状、簇状长T1WI信号及短T2WI信号,2例内点片状短T1WI信号、长T2WI信号;增强扫描,实性部分呈渐进性强化,囊性部分无强化.结论 实性假乳头状瘤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MR扫描有助于该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8.
郝新民  王菁 《现代实用医学》2012,24(8):930-931,941
目的 探讨听神经瘤的MRI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听神经瘤的MRI表现.结果 肿瘤位于桥小脑角区10例,均以内听道为中心生长,其中呈囊实性改变者8例,T1WI呈混杂低信号,T2WI呈混杂高信号,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实性者2例,T1WI呈等低信号,T2WI呈等高信号增强扫描均匀强化;位于内听道内2例均呈实性,与听神经相比呈等信号,增强扫描肿瘤亦呈均匀强化.12例肿瘤术前均明确诊断.结论 MRI对听神经瘤诊断具有重要价值,结合临床资料在术前可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CT和MRI征象,提高对该病影像征象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至2014年间于我院经手术后病理确诊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15例患者的CT及MRI图像,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肿瘤以囊性成分为主型5例,实性成分为主型3例,囊实性比例相间型7例。其中2例病灶可见出血,3例病灶可见钙化。CT平扫肿瘤实性部分CT值平均(37.56±9.53)Hu;增强动脉期平均(54.5±9.75)Hu;门脉期平均(72.0±17.1)Hu,呈渐进性强化。囊性部分平扫平均(24±12.52)Hu;增强扫描无强化。MRI上肿瘤实性成分T1WI呈等/稍低信号,T2WI呈等/稍高信号,增强扫描呈延迟强化趋势。囊性成分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无强化。肿瘤包膜在T1WI及T2WI上均呈低信号,增强扫描呈延迟强化。2例肿瘤内出血病灶在T1WI上可见环样、云絮样高信号,相应区域在T2WI上呈低信号。3例肿瘤内钙化在T1WI及T2WI上均呈低信号。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MRI征象有一定的特征性,术前如能抓住该病的特征性影像表现,对其定性诊断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MRI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9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影像表现,9例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检查.结果 8例病灶由囊实性成分构成,1例由实性成分构成;7例有完整包膜;8例肿瘤信号不均匀,6例在T1WI见高信号.增强扫描病灶实性成分,动脉期病灶轻度不均匀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呈渐进性强化.结论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