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观察软弹性咬合板治疗磨牙症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为37例磨牙症患者制作个别软弹性咬合板,戴用2个月后评定治疗效果,停用3个月后复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总有效率为97.3%,停止戴用咬合板后3个月复查,无穿孔组复发率41.9%,有穿孔组复发率100%。结论软弹性咬合板能够有效矫治磨牙症,但是停用后有较高复发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改良常规Hawley保持器,消除其影响患者的缺点.方法:以舌侧不锈钢丝取代常规Hawley保持器前牙舌侧的塑料基托.结果:发音功能基本恢复到正常,佩戴舒适.结论:改良后的Hawley保持器极大地改善了患者的发音,佩戴更加舒适.  相似文献   

3.
陈永进  长岛正  野首孝祠 《医学争鸣》2001,22(14):1344-1344
0 引言 咬合板是治疗颞颌关节紊乱症 (TMD)的常用和有效方法 ,本研究目的在于观察改变咬合板与对颌牙的接触部位和数目对髁突运动的影响 ,为咬合板的选择提供参考 .1 材料和方法 选择牙列完整的健康男性 5名 ,平均年龄 2 8岁 (2 5~ 37岁 ) .采用自凝塑料制作两副厚度为 5 mm(前牙部 )的上颌稳定性咬合板 .咬合接触点选择 :1)调磨咬合板使其与对颌牙达到前牙切端、牙尖及后牙颊尖有广泛、均匀、稳定的接触 ;2 )自后向前逐次调磨咬合板 ,降低高度 ,使咬合板与对颌牙的接触点逐渐减少 .采用日本非接触性 6 -自由度下颌运动测量系统 (Gna…  相似文献   

4.
在矫治乳牙反时,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的是上颌垫式矫治器,传统的上颌垫式矫治器是以单臂卡,箭头卡或邻间钩等获得固位力。在有些情况下,如ⅡⅡ反,甚至ⅢⅢ均为反,再加上后牙冠短,倒凹小,上腭盖浅等,其固位效果极差,现介绍的改良上颌垫式矫治器弥补了传统上颌垫式矫治器的不足,现报告如下。1改良上颌垫式矫治器的设计将双侧后牙区的颊侧基托向前延伸形成一个环绕基托形式,同时要求糊塑塑料时,在需要向唇侧移动乳牙的唇侧垫上一层蜡片。在移动反牙向唇的过程中要分次磨除其唇侧基托的组织面,让其不至于乳前牙的唇面接触。2讨…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科对恒牙初期患者一侧后牙反的矫治方法加以改进 ,并施用于临床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报告如下。1 矫治方法上颌活动矫治器 ,两侧 6、4牙放箭头卡 ,健侧为解剖式垫 ,且腭侧基托向下延伸至下颌 1/ 2磨牙处 ,在腭部基托中央放置扩大螺旋 ,每日由患者或其父母加力 1~ 2次 ,每次旋转1/ 4圈。2 典型病历患者 ,男 ,13岁 ,2 0 0 2年 2月初来诊 ,左侧后牙反约 0 .5mm ,反覆盖约 3.5mm ,上下牙弓不协调 ,下颌稍偏左侧 ,取模型做上颌活动矫治器 ,在两侧 6、4牙放置箭头卡 ,右侧为解剖式垫 ,腭侧基托延伸至下颌 1/ 2磨牙处 ,腭部基托中…  相似文献   

6.
在临床修复中,上半口纵折、咬合垫和基托的断裂时有发生,临床上多采用塑料基托内部的加强以提高塑料的强度,或以金属基托取而代之(例尼龙咬合垫、钢丝支架等均取得好的效果)。但有些还存在铸造金属网状与塑料分离剥脱,铸造基托与组织不密合,金属咬合垫易造成对颌牙更进一步的磨耗等现象。我科近几年来,将不锈钢和锦纶成品丝网试用于临床,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 病例选择 金属丝网加强:前牙区18例,后牙区12例,咬合垫3例,上半口3例,共计36例,颌龈距2mm~3mm。锦纶丝网加强:前牙7例,咬合垫3例,共计10例,颌龈距2mm。2  材…  相似文献   

7.
上颌全口义齿铸造腭托后堤区的网状设计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上颌全口义齿铸造金属腭侧基托后堤区网状设计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刮除石膏的方法形成后堤区,在上颌基托硬腭区采用金属板设计,牙槽嵴及基托后缘10mm(后堤区)范围采用金属网加强塑料基托设计。在戴牙后1个月对上颌义齿固位效果进行评价。对由于后堤区封闭不佳造成的固位不良者,进行后堤区重衬后再次评价。结果110例患者中,85例固位佳,20例固位一般,5例固位差。单纯由后堤区边缘封闭不良造成的固位一般10例,固位差2例,经后堤区重衬后对比12例再次评价,固位佳7例,固位一般3例。结论上颌全口义齿铸造金属腭侧基托后堤区的网状设计。既保持了常规设计的优点,又克服了其不能重衬的缺点,减少了全口义齿的失败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大鼠佩戴两种咬合板升高咬合垂直距离(OVD)后脊柱形态的变化。【方法】24只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为C组(对照组)、Full-S组(戴上颌全牙列咬合板),Post-S组(戴上颌双侧后牙咬合板)。咬合板采用印模和模型技术在体外制作、口内衬垫、调牙合粘接。戴牙后观察大鼠咬合关系及行为、体重变化,并在正位X线片上测量颈椎C4、胸椎T1、T6、T10和腰椎L4中点偏离脊柱中线的距离,侧位片上观察胸椎曲度(θ)角的变化。体重及定点测量数据作统计学分析。【结果】Full-S组大鼠与其他两组比较出现咬合偏斜,生长受抑制;正位片上T10和L4偏离中线值及侧位片上θ角Full-S组显著大于Post-S大鼠组和对照组(P〈0.05),而Post-S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牙列咬合板可能导致大鼠脊柱排列形态的改变;双侧后牙咬合板用于大鼠咬合垂直距离升高对脊柱形态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大鼠佩戴两种咬合板升高咬合垂直距离(OVD)后脊柱形态的变化。【方法】24只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为C组(对照组)、Full-S组(戴上颌全牙列咬合板),Post-S组(戴上颌双侧后牙咬合板)。咬合板采用印模和模型技术在体外制作、口内衬垫、调牙合粘接。戴牙后观察大鼠咬合关系及行为、体重变化,并在正位X线片上测量颈椎C4、胸椎T1、T6、T10和腰椎L4中点偏离脊柱中线的距离,侧位片上观察胸椎曲度(θ)角的变化。体重及定点测量数据作统计学分析。【结果】Full-S组大鼠与其他两组比较出现咬合偏斜,生长受抑制;正位片上T10和L4偏离中线值及侧位片上θ角Full-S组显著大于Post-S大鼠组和对照组(P〈0.05),而Post-S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牙列咬合板可能导致大鼠脊柱排列形态的改变;双侧后牙咬合板用于大鼠咬合垂直距离升高对脊柱形态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活动平导和镍钛摇椅弓在深覆牙合,矫治的疗效进行评价及对比分析.方法 选择深覆牙合Ⅱ度以上患者66例,活动平导组33例,镍钛摇椅弓组33例,每位患者在治疗前、咬合打开后摄头颅定位侧位片,并做X线头影测量分析.结果 配戴活动平面导板主要通过压低下前牙,抬高后牙打开咬合,并且能促进下颌骨生长,有利于增高面下1/3高度;镍钛摇椅弓力量柔和,能同时压低上下前牙,抬高后牙,从而达到打开咬合的目的.结论 活动平导和摇椅弓均能达到矫治深覆牙合的目的,根据其适应症可以灵活运用选择适合的病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四圈扩弓簧治疗上颌牙弓狭窄引起的后牙反牙合的矫治原理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应用四圈扩弓簧结合直丝弓固定矫正器对13例9~21岁上颌牙弓狭窄后牙反牙合的患者进行扩弓治疗,纠正后牙反牙合,观察其临床疗效,分析其作用机制。结果通过病例分析发现经过平均18.7周的扩弓治疗,U6-U6的宽度平均扩大8.07 mm,U3-U3的宽度平均扩大3.68 mm,U4-U4的宽度平均扩大5.5 mm。结论四圈扩弓簧治疗上颌牙弓狭窄所致的后牙反牙合操作简便,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黄妙琼  冯航 《广东医学》2006,27(1):82-83
目的探讨四圈扩弓簧治疗上颌牙弓狭窄引起的后牙反[牙合]的矫治原理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应用四圈扩弓簧结合直丝弓固定矫正器对13例9~21岁上颌牙弓狭窄后牙反[牙合]的患者进行扩弓治疗,纠正后牙反牙[牙合],观察其临床疗效,分析其作用机制。结果通过病例分析发现经过平均18.7周的扩弓治疗,U6-U6的宽度平均扩大8.07mm,U3-U3的宽度平均扩大3.68mm,U4-U4的宽度平均扩大5.5mm。结论四圈扩弓簧治疗上颌牙弓狭窄所致的后牙反[牙合]操作简便,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颌骨骨折钛板坚强内固定术后咬合关系恢复的影响因素,探讨咬合关系恢复不良的防治对策。方法:总结57例患者,观察钛板坚强内固定术后咬合关系恢复效果。分析其中9例术后出现咬合关系不良的原因,并提出防治措施。结果:57例患者中,48例术后咬合关系恢复情况良好,9例术后出现咬合关系不良。其中,4例后牙早接触,前牙开;3例1侧后牙开;1例后牙尖对尖;1例反。经颌间弹力牵引固定,7例患者恢复咬合关系,1例再次手术,2例经调恢复咬合关系。结论:坚强内固定术后咬合关系恢复不良多发生于多发伤和多处伤的复杂性颌骨骨折的病例。手术时机的选择,手术操作不当和术后缺少有效的颌间牵引和固定是主要原因。术后有效的颌间牵引固定和康复治疗是颌骨骨折坚强内固定术后咬合关系恢复良好的有效保证。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度牙列拥挤病例非拔牙快速扩大上颌牙弓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国产Hyrax矫治器对13例12岁~14岁牙弓狭窄,牙列拥挤的安氏Ⅰ类和Ⅱ类1分类病例进行快速扩大上颌牙弓配合方丝弓矫治技术进行非拔牙正畸治疗.每日将螺旋器开大0.5 mm(每日旋转2次,每次1/4圈),连续加力2周~3周后,配合方丝弓矫治器矫治牙弓所有畸形.结果:螺旋器加力2周~3周后,前牙即可出现间隙,伴有后牙反<牙合>得到解除.治疗前后上颌X线正中咬合片比较显示,楔形增宽腭中缝新骨增生,骨密度恢复正常.治疗前后模型测量结果显示,上颌第一磨牙和上颌第一前磨牙间宽度增加最明显,上颌尖牙间宽度增加较少,扩弓后牙弓长度缩短.结论:通过临床病例观察,应用Hyrax矫治器快速扩大上颌牙弓,配合方丝弓矫治技术,可有效矫治牙列拥挤的安氏Ⅰ类和Ⅱ类1分类青春发育前期的病例,且远期效果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15.
临床上常见可搞义牙塑料人工后牙由于长期磨损而出现咬合过低的情况。笔者针对义牙基托完好、与承荷区粘膜贴合而人工后牙磨损严重导致咬合过低的27例,采用光固化树脂恢复咬合,随访2年以上,效果均较满意。现介绍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根据义牙人工牙磨损状况和程度,用磨头打磨其人工牙的面以及领、舌面1/3的部位,使之表面粗糙并与对颌牙之间有>1mm的间隙,以容纳光固化树脂。2.在每个磨损塑料人工牙面中心部位用倒锥钻磨一个直径2mm、深1mm左右的有倒凹的固位洞型。3以氯仿棉球在打磨钻孔的牙面部位溶胀数分钟;吹干后,薄而均匀…  相似文献   

16.
上颌总义齿塑料基托与金属基托纵折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颌总义齿基托纵折病例临床常见 ,即使采用“不碎基托材料”或基托中埋入增力丝及网状加强等方法 ,仍有纵折现象。我们将 1 989年以来应用铸造技术制作的 1 0 3例金属基托上颌总义齿 ,与同期修复的 1 0 8例塑料基托上颌总义齿使用情况进行对比 ,发现金属基托在抗折损率、固位和病人自我感觉等均比塑料基托优越。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 989年 1月~ 1 999年 5月间制作的上颌总义齿且资料齐全的 2 1 1例 ,其中塑料基托 1 0 8例 ,男56例 ,女 52例 ,平均 66.7岁 ;金属基托 1 0 3例 ,男 58例 ,女 4 5例 ,平均 67.7岁。塑料…  相似文献   

17.
多生牙又叫额外牙是形成与正常牙列之外的牙,与遗传和发育缺陷有关.上颌尖牙腭侧埋伏的发生率为1%[1],也有报道上颌尖牙埋伏的发生率在1%~3%[2].男性多于女性.好发于上颌,前牙区多于后牙区,腭侧较唇侧多[3,4],有时也见于下颌磨牙区.临床发现为摄取上颌多生牙纵断体层时,图像显示范围不能满足临床要求,于是,根据国人颌面骨发育特征及临床对影像显示范围的需求,对基托进行了改良.收集我科2008年5月至2009年12月,通过口内片及全颌曲面断层发现有多生牙患者66例,利用两种基托进行了临床应用与效果比对,探讨了改良基托的实用价值,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导弓矫正器是利用功能矫正器的主要装置-诱导弓。并结合我国颌垫矫正器之优点,改制成的一种功能加机械的混和式矫正装置。它广泛应用于少年非骨性反腊的矫治。此方法简单、疗效快、效果佳,现将制作方法和应用体会介绍如下:1矫治器的结构与制作1.1组成由塑料基托和金属丝组成,塑料包绕所有跨侧3.0mm,颌势由高度以咬精记录为准。1.1.1固位装置邻间钩、单臂卡。1.1.2矫正装置导弓、上颌托。1.2制作采印模,灌制石膏模型,咬腊记录,上搭架,弯制导弓,使之于下颌前牙中二分之一处,用蜡固定后,涂目凝塑胶,随着前牙的反腊解除,而…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平导,Ni-Ti摇椅弓治疗深覆合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30例方丝弓矫治,深覆合均在Ⅱ度以上患者,平导组15人,Ni-Ti摇椅弓组15人,年龄12-25岁,咬合打开前后拍头颅侧位片进行X线头影测量分析。结果上颌平面导板能有较打开深覆合,使上下颌磨牙升高。Ni-Ti摇椅弓能有效压低前牙,升高后牙,使下面及全面高增加,但磨牙增高的量较平导组小,差别有显著性。结论两种方法打开咬合机制不同,临床适应不同。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拔除病变第一磨牙进行正畸治疗的可行性和矫治效果。方法:收集35例拔除病变第一磨牙同时需要进行正畸治疗的病例,平均年龄16.5岁,包括18颗上颌第一磨牙和29颗下颌第一磨牙。全部病例均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常规粘接托槽,顺序更换弓丝,待牙列排齐整平后,利用滑动法关闭拔牙间隙,精细调整咬合。结果:33例患者都达到良好的矫治效果,第一磨牙间隙完全关闭,后牙咬合关系良好,达到了改善咬合功能和美观的目的。2个陈旧性缺损病例改为修复治疗。结论:拔除龋坏第一磨牙进行错颌畸形矫治,获得良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