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设计了一种控制系统,该系统以C8051单片机作为核心,可以实现对智能巡逻车进行控速、转向、前进等功能。本车上16寸带无刷电机的后轮,具有转速快、承载量大的特点。经实验证明,该控制系统可以实现智能车快速稳定的行驶。  相似文献   

2.
《自动化博览》2006,23(2):94-94
丹纳赫传动(Danaher Motion)公司宣布推出其专为替代传统的液压转向系统而设计的DDS商接驱动智能电动转向系统解决方案。该系统采用IP67密封标准,降低了系统的复杂性,可为车辆设计单位、制造商和用户带来显著优势。可延长正常运行时间、减少运行噪音、减少维护、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3.
隋振  梁硕  田彦涛 《自动化学报》2021,47(8):1899-1911
结合智能车面临的横向安全问题, 设计了一种具有横向安全性的智能驾驶员模型. 该系统由转向控制、速度控制和决策规划三个模块组成. 该系统的主要作用包括: 一是通过在转向控制中加入主要约束提高车辆在转向过程中的横向稳定性, 减小车辆发生侧滑、侧倾、侧偏等风险; 二是在换道场景下, 决策规划单元合理分析交通环境中的车间距并计算出驶入临近车道的速度和轨迹, 使智能车实现安全换道. CarSim/Simulink仿真结果表明, 该智能驾驶员系统提高了车辆行驶的横向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设计了一套适合无人驾驶智能车BJUT-Ⅳ的转向系统;该系统转向电机采用奇瑞A3电子式助力转向系统(EPS)的转向电机;增量式光电编码器对转向电机的位置以及转速进行检测;汽车转向柱上安装SX4300转角传感器,对方向盘的旋转角度进行检测;该系统采用RS-232实现控制器与上位机之间的相互通信;实验证明,BJUT-Ⅳ智能车可以在阻力最大条件下快速准确地实现转向动作;该转向系统设计合理、稳定性高、实时性强;同时,转向系统的成功应用为今后智能车底层控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针对智能探测车的转向系统建立精确的数学模型十分困难,且其航向受诸多因素干扰问题,研究了预测控制中的动态矩阵法,提出了一种新的智能探测车转向机构模型。该方法用障碍物的方向和距离偏差作为参数,在预测控制算法中采用动态矩阵控制,输出前轮转向角。再将转向角预测量与实际转向角之和作为反馈,对转向角变化趋势做出预测。通过仿真验证了在不同纵向速度下,加入相同干扰时的系统响应。结果表明:该算法在智能探测车障碍物避让控制中,对外界环境的干扰具有较强的鲁棒性,能够满足智能探测车转向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6.
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C/S和B/S混合结构的无线智能监控系统,重点介绍了该系统的总体框架及基于服务器的无线监控系统的实现.该系统将无线数据传输技术和智能监控技术相融合,基于CDMA无线网络和新型DSP开发平台,结合图像压缩技术、运动检测技术以及人体识别技术,综合实现了系统自动检测、智能报警、自动连接和无线数据传输等功能.  相似文献   

7.
一种基于移动智能体的网络安全模型系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论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移动智能体的网络安全模型系统。该模型系统的特点是采用移动智能体技术,并结合传统的入侵检测技术和防火墙等其它安全技术。在模型系统的实现中,初步解决了移动智能体和平台设计、移动智能体的安全机制等关键问题,并证明了系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智能电动汽车配备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以提高转向系统的稳定.EPS是非线性系统,为了改进其鲁棒性能,结合EPS的结构和动力学特性,建立了EPS的动力学方程.构建结合整车、轮胎、EPS系统的整体仿真模型,利用李雅普诺夫方法的克拉索夫斯基定理设计EPS控制律,并用李雅普诺夫再设计方法设计具有鲁棒性的EPS控制律.在多领域建模软件Dymola中对智能电动汽车转向系统建模,并进行阶跃仿真,结果表明,李雅普诺夫再设计方法得到的EPS控制律具有较强鲁棒性.  相似文献   

9.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机器人已广泛应用于生产和生活之中。自动送水机器人作为一种智能饮水系统,可应用于办公区域、医院、家庭等多种场所,智能化地为人类提供饮水服务。本文设计了一款智能室内定位送水系统,可以实现水杯定位、转向前行、自动添注水等功能。系统以UP Squared处理器为设计平台,扩展了UWB定位、Zigbee无线传输、陀螺仪、机械臂等功能模块。采用MPU6050 模块进行旋转角度感知,PID算法控制机器人旋转;基于电流磁效应和电磁感应定律感知水杯位置;采用超声波模块对出水口上升的高度和水杯中水位进行检测。通过实验测试了系统的定位、方向调整、测距、功耗等多项参数以及送水全过程,结果表明,系统具有定位准确、转向快速平稳和功耗低等特点,达到实际应用于室内智能定位送水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智能化、网络化的设计思想,借助IEEE1451智能变送器接口标准和网络技术,搭建了一个嵌入式、开放的设备网络化智能维护系统。基于敏捷制造对制造过程管理与控制的需求,研究并建立了制造系统智能前端的原型。基于IEEE1451标准的设计思想和DSP及ARM和HPI技术,介绍了智能前端的软硬件构成与网络接口设计。并针对该系统的高可靠性、网络化和智能化要求,提出了多参数集成智能维护前端的解决方案。实验表明,系统运行稳定,实时性良好。  相似文献   

11.
一种基于IEEE1451的嵌入式网络化智能前端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智能化、网络化的设计思想,借助IEEE1451智能变送器接口标准和网络技术,搭建了一个嵌入式、开放的设备网络化智能维护系统.基于敏捷制造对制造过程管理与控制的需求,研究并建立了制造系统智能前端的原型.基于IEEE1451标准的设计思想和DSP及ARM和HPI技术,介绍了智能前端的软硬件构成与网络接口设计.并针对该系统的高可靠性、网络化和智能化要求,提出了多参数集成智能维护前端的解决方案.实验表明,系统运行稳定,实时性良好.  相似文献   

12.
主要介绍一种以AVR ATmega128为核心的智能小车的硬件原理设计。智能小车以AVR ATmega128单片机为整个系统的控制核心;应用红外传感识别外界信息;使用左、右两侧电动机的差速驱动实现转向;外部通信拓展了无线和有线两种方式;同时还预留了陀螺仪端口,方便进行后续更新和升级。该智能小车可以作为对智能车辆进一步研究的平台。  相似文献   

13.
传统换气扇仅具有开关和简单调速功能,不能满足用户多元化的需求,对此结合单片机技术,研究并设计了一种新型智能换气扇,具有环境参数检测、智能启停、智能调速以及智能调节换气扇百叶窗开启角度等功能。从换气扇使用现状研究出发,结合嵌入式单片机技术,探索了该智能换气扇硬件电路设计、软件设计,给出了系统硬件设计框图和部分软件流程图。该智能换气扇具有方便、实用、节能以及效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近来校车安全问题备受社会各界关注,校车智能监控系统开始进入快速的发展期。本文设计了采用先进的GPS卫星定位技术和3G无线移动通信技术的校车智能监控系统,阐述了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事实证明,该系统实现了校车管理的安全性、实时性和灵活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针对打电话报警的局限性,设计了一种基于Android的智能报警系统。该系统结合Android SDK和百度地图API,运用定位技术和GPRS技术,实现了集定位、音视频录制、地图显示和摇一摇触发报警等功能为一体的智能报警系统。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运行稳定、结果准确,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基于Android平台与SMS技术,设计并实现了智能家居能量管理系统设计方案。在文中描述了该系统的总体设计框图、终端软件设计、智能电表设计、智能插座设计。对该系统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案能够快捷地实现对家居设备等能量消耗单元的控制,成本很低,适合入门者使用。  相似文献   

17.
基于1451协议的传统与智能传感器的即插即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国内正在大量使用的传统传感器以及实现智能检测的需求,基于智能化、网络化的设计思想,借助IEEE1451智能变送器接口标准、网络技术和DSP及ARM 和HPI技术,介绍了智能传感器控制系统前端的软硬件构成,研究并建立了本智能网络化传统传感器智能化检测系统.实现了基于1451协议的远程与本地传感器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试验表明该系统可以实现经改造的传统传感器与智能传感器的即插即用.  相似文献   

18.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着微电子产业、汽车产业的发展,控制理论与技术也有了长足的发展,这一切都推动着智能小车技术的发展。该设计是基于单片机的智能小车系统,目的是通过软硬件设计实现简单的智能小车系统,为单片机开发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基于无感识别技术、物联网技术和云计算平台,构建了面向电力企业的物联网系统架构,结合云计算平台,设计了一款电力企业工器具智能分类系统。该系统基于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technology, RFID),将电子标签作为自动识别装置的工器具分类手段。工器具的数据在经过自动识别装置进行读取之后转入云计算平台进行大数据匹配,从而实现工器具的智能分类和管理。本文所设计的工器具智能分类系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工器具在数据读取、状态诊断和智能分类管理上的问题,杜绝了电力企业中的各种安全管理问题,在完善工器具智能分类和电力企业智能管理方面有着重要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我国经济和人均值的不断增长,大大加速了城市的发展,同时促进了智能科技的快速发展,而传统的公交站牌已经不能满足广大市民的要求,取而代之的是智能公交站牌系统.本论文在无线通信技术的基础之上,采用射频识别技术,提出了智能公交站牌系统,该系统利用功能模块化设计理念设计,并在Matlab软件中进行了仿真实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该系统可以实现远程精准定位、远程数据交换等功能,这对于智能公交的发展以及提高公共服务质量有一定的促进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