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周艺 《福建建筑》2022,(11):48-51
企业职工书屋是企业职工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也是职工开展基层精神生活的重要场所。对现阶段企业职工书屋室内环境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情感化角度对企业职工书屋室内空间进行设计分析;以福州建发商务中心职工书屋为例,从本能、行为及反思三个层次提出相应设计手法并应用。研究结果为:在本能层上,造型、材质、色彩、触感、灯光对使用者产生的本能影响较为重要。在行为层上,使用者的使用习惯、行为模式以及人际距离,影响着职工书屋内部空间动线及功能布局,对使用者是否产生良好的反馈尤为关键。在反思层上,企业文化的不断渗入、使用者将使用过程中,产生具有纪念意义的活动以文字或影像等形式再现,令使用者回忆、反思及二次评估。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室内空间环境软装饰设计为研究对象,首先阐述了软装饰的概念,介绍了软装饰的物质性功能与精神性功能;其次明确了软装饰审美性、和谐统一、以人为本、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设计原则;最后分析了软装饰在空间环境、公共空间设计中的具体应用,以此提高室内空间环境的设计水平,满足人们的个性化需求,从而促进室内装饰设计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3.
交互设计是涉及计算机科学、心理学、人机工程学等多领域学科的交叉学科。交互设计首先被引入产品设计中,提出以情感化、体验性为原则,力在解决传统设计理念与用户更高层次的新需求所产生的矛盾。本文将交互设计理念引入包装设计领域中,基于人机交互的设计思想和交互设计方法论,通过以用户为中心的行为、心理研究,满足用户和商品包装之间的交互感受,使未来的包装设计更具科学性和人性化。  相似文献   

4.
万龑 《江西建材》2021,(3):77-78
文中分析了以环境为主的主题餐厅的设计原则,并阐述了其空间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5.
室内空间作为人们生活、工作、学习的重要场所,人们对空间环境的设计要求随着生活质量改善在不断提高,室内空间设计是满足人们空间需求的重要手段,装饰及陈设则是保障室内空间设计效果不可或缺的因素,如何在室内空间设计中结合装饰艺术及陈设艺术提升空间视觉艺术及审美价值,更好地提升室内宜居度与实用性成为越来越多人关注的问题,基于此背...  相似文献   

6.
刘怡彤 《居业》2023,(1):131-133
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科学技术水平有了显著进步,大量科学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家居领域,这使得“智能家居”逐渐走进人们的视线以及日常生活中。“智慧城市”的全面推进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智能家居”的健康发展,也让智能家居中的智能化、数字化、现代化特征更加明显。智能家居与现代室内空间设计的高度融合,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人们的日常家居生活,提高家居生活的舒适度、便捷度,还可以突出低碳环保的新理念,真正改善家居生活质量。基于此,文章首先分析了智能家居的内涵及其发展趋势,随后探讨了智能家居的实际应用优势,最后围绕室内客厅、卧室、厨房、餐厅、卫生间等区域,探究了智能家居在现代室内空间设计中的应用思路。  相似文献   

7.
我国木材处于缺乏状态,未来发展势必会选择更易于可再生且美观的材料.为研究适合发展的建筑材料,通过市场调研分析得出,竹材在空间中应用较为广泛,此调研也为设计提供更多的材料选择.为使竹材更好应用于室内空间,将进行分析并得出竹材设计应遵循原生态、可再生设计理念,人性化、美观性、环保性、创新性设计原则的结论,赏析国内外竹材建筑...  相似文献   

8.
交互设计强调的互动性及用户体验设计思想同时也是公共环境设计所关注的。不论是公共空间还是公共设施的建设都离不开观众的反馈,同样交互设计也是关注人的体验与感受,两者都是以人为本的思想。如何将交互设计理念与公共环境设计的融合将是未来研究的热点,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设国公共环境我计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7,(7)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艺术与科技的结合变得越来越紧密,两者通过新的媒介以全新的表现形式融入人们的生活。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资源短缺与环境污染,人们需要通过人性化的设计解决生存问题,艺术家需要通过艺术创作——特别是公共艺术这种表现形式启迪人们的环保意识。该文从用户体验与需求的角度出发,通过研究交互设计的规范,总结出交互设计在公共艺术中的应用理论,并结合实例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0.
叶碧芸 《门窗》2012,(9):224+226
文章分析探讨色彩在室内空间设计中的运用。在做室内空间设计时,必须了解色彩基本要素,适当地安排色块的大小,色彩的明度,恰如其分地强调与周围环境的对比,才能达到清晰醒目,独树一帜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1.
蔡佩 《门窗》2012,(11):116+118
分析设计师与湖湘地域文化、湖湘地域环境与博物馆建筑和室内空间创作等问题后,通过对湖湘地域建筑和室内在空间的有关理论和湖湘地域文化的特点研究以及对湖湘地域博物馆的案例分析,得出从传统中创造现代,即从湖湘地域建筑空间特性的分析中得出湖南的建筑文化精髓,并运用现代设计理念、技术手段演绎它,提出设计有湖湘文化特色的博物馆建筑的抽象思维模式,使湖湘文化在当代博物馆建筑设计和室内空间设计中的实践表现更明确。  相似文献   

12.
建筑业的进步,在极大层面上推进了室内设计的进步。针对室内空间的设计,开始出现更高的标准。如今,在这一方面的设计中,视觉传达设计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且占据非常关键的地位。在实际情况中,合理准确地运用视觉元素,可以更好地体现出设计理念,呈现出更好的视觉效果。文章针对这部分的内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许登峰 《城市住宅》2022,29(1):145-147
合肥市图书馆于2018年5月被评定为国家一级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市民文化建设以及城市文明打造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由于该图书馆建设时间较早,其很多使用功能存在问题,需在室内空间设计规划方面进行升级.为此,从信息化多媒体中心建设及用户运营角度出发,结合当前图书馆的使用状态,分析图书馆室内空间设计特征,提出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3,(11)
触屏时代的到来,使手机游戏迅猛发展,然而游戏的体验效果却良莠不齐。交互设计作为设计的基础,直接影响游戏的体验效果,如何让交互设计更人性化,需要交互设计师从用户的角度出发。  相似文献   

15.
该文探讨了在人工智能时代下,如何运用生态设计理念对室内空间环境进行优化和创新。该文首先介绍了人工智能技术在室内空间环境中的应用,包括自适应照明、智能温控、智能家居等。其次针对传统的室内设计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生态设计的理念,即通过减少能源消耗、提高室内空气质量、提高人员舒适度等方面来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然后结合实际案例,阐述了如何运用生态设计理念来优化室内空间环境,包括选择环保材料、采用可再生能源、建立循环利用系统等。最后对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强调了人工智能技术和生态设计理念相互融合的重要性,以及对设计师和相关行业从业者的要求和挑战。  相似文献   

16.
《门窗》2017,(9)
随着人们日常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意身体健康的发展。而在室内家居环境中人们装修时通常注意绿化设计。通过绿色设计可以改善环境,美化环境,愉悦身心,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基于此,在室内家居装修过程中,家居室内空间的绿化设计是很有必要意义的。下面本文将对家居室内空间的绿化设计及应用进行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社会各方面对于老人认知功能障碍以及所引发的各种问题,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相关研究表明,老人积极参与公共交往活动能有效降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风险,同时对已患上认知功能障碍老人的病情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该文依据认知功能障碍老人的生理、心理、行为特征,从有助于促进老人公共交往行为,改善认知功能障碍的角度出发,对相关类型养老建筑的室内公共空间环境设计诸多要素(包括光照、色彩、装饰材料和家具陈设等)的合理化设计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展陈空间中应用交互设计,可以带给人们更好的观展体验,大大地提高信息传播的质量和效率.交互设计中的一切事物互相交流、彼此影响,打破了传统的展陈空间设计观念,提高了展陈空间的设计效果.本文对交互设计在展陈空间中的应用作用进行探讨,详细分析交互设计在展陈空间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8,(6)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媒体交互设计与前沿科技的结合越来越紧密。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开发与发展,越来越多的智能传感器进入大众生活,手势识别系统就是其中之一。手势识别技术通过深度摄像头对手部动作X、Y、Z三轴上的运动轨迹进行捕捉识别,并把整个过程传输到电脑里,用户可以利用双手对虚拟影像或者实物进行"隔空操作"。在用户体验上,手势识别打破了传统的操作模式,用户不需要直接接触物理输入设备,只通过不断变换手势即可达到操作目的。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4,(14)
博物馆作为承担研究、展览、教育与娱乐职能的公益文化机构,对于国家文化的保存与传承有着尤为重要的意义。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及现代生活方式快节奏化,人们对于信息接收模式也开始发生变化,单向式的展示方式与被动的信息传输已经无法满足受众对于信息选择性的接收需求,在数字与多媒体技术的基础上衍生而来的交互式设计使得博物馆这种传统的展示陈列构筑发生积极的变化,使其迸发出更活跃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