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矿产资源开采中的损失与贫化关系到资源利用程度,降低损失贫化,即可减少资源浪费,增加矿山服务年限。本文分析了大岭矿采场矿石贫化与损失的原因,从完善和改进采矿方法、优化采场分层设计、改善采场的安全条件、提高充填体强度并减轻充填体的损坏、强化采场施工质量管理五个方面提出了降低大岭矿矿石贫化率与损失率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大红山铁矿采场合理崩矿步距和爆破参数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红山铁矿井下400万t/a生产采场采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开采,其矿石损失和贫化不仅与采场结构参数、崩矿步距有关,采场凿岩爆破参数也直接影响着矿石放出体的发育状态.在对采场进行多方案试验研究基础上,确定了较优的参数组合方案,通过生产实践,降低了采场贫化和损失指标,取得了较好的生产效果.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的目的,在于探讨留矿法采场放矿时矿石损失率,即残留采场中的矿石数量及其品位。为此进行了两个矿山的现场调查,取样分析,矿石块度及湿度测定等工作,从而制做了三种弯度、五种采幅、九种倾角的放矿试验模型。通过试验,获得了各种采幅下、各种采场倾角的放矿损失量、损失率。同时测出了采场中残留矿石的分布规律、形态及其数量和品位。并根据放矿试验结果及图象,推导出一种适合留矿法放矿损失率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4.
急倾斜薄矿脉钨矿的脉幅往往小于最小工作宽度,而采场采幅根据采矿工人的技术操作,采场技术管理以及矿脉产状的变化而变化。 由于采幅的变化,万吨掘进量不同,原矿矿石的组成比例也随之变化。由于单位附产矿石的成本与单位采矿矿石的成本不一  相似文献   

5.
姜永恒 《黄金》2022,43(5):37-42
镇沅金矿设计采用无底柱分段崩落采矿法进行开采,为了提高矿石回收率,降低采矿损失率与矿石贫化率,保证矿山实现安全、高效、低成本回采,分别进行了单体模型放矿试验、平面模型放矿验证试验和交叉进路放矿模拟试验,以确定采场结构参数。按照单体模型放矿试验确定的采场结构参数,进行平面模型放矿验证试验,确定矿石回收率、矿石贫化率和采矿损失率等指标。为了获得较好的矿石回收指标,进行了交叉进路放矿模拟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在矿石贫化率25%的条件下,矿石回收率可达74.88%~87.98%。最终确定采场结构参数为分段高度×进路间距×崩矿步距=10 m×10 m×3.9 m,模拟结果可为现场工业试验提供技术支撑与依据。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昆明理工大学与会理锌矿共同合作进行的采矿方法试验研究情况,采用了侧向挤压崩矿的新方案,并对采场底部结构、采准切割、出矿方式、崩矿手段等内容进行了采场试验,达到了提高采场生产能力,增加矿石回收率,降低贫化的目的,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随着开采深度的不断加深,排山楼金矿的矿体分支复合、尖灭再现的现象逐渐增多,致使采矿损失率、矿石贫化率波动幅度变大。以排山楼金矿的10个采场为例,通过采场"二次圈定"前后矿体的对比,绝大部分采场矿体在"二次圈定"前后变化较大,说明采场"二次圈定"在地质日常工作中不可或缺。通过采场"二次圈定"有效地降低了采矿损失率、矿石贫化率,直接提高了地质资源的利用率,为排山楼金矿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黄金》2017,(10)
针对二道沟金矿生产过程中存在的矿石贫化率大、生产效率低等问题,基于神经网络智能算法,对采场的凿岩爆破参数进行优化。将炮孔深度、孔间距及装药系数作为模型的输入因子,采幅和矿石块度合格率作为模型的输出因子,根据现场实测数据,结合遗传算法,建立最终的神经网络模型,并对红旗矿区的采场凿岩爆破参数进行优化,确定最佳爆破参数为:一分采炮孔深度0.90 m、孔间距0.40 m、装药系数0.60;二分采炮孔深度1.1 m、孔间距0.35 m、装药系数0.70。现场应用结果表明:优化的参数合理,有效地控制了采幅与矿石块度,降低了矿石贫化率,提高了矿山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矿石运搬是采矿的重要过程,关系到矿山经济效益和生产安全。该文分析了地下采场各种运搬方法使用现状,比较各类运搬工艺优缺点及适用条件,展望地下采场矿石运搬工艺的智能化发展。  相似文献   

10.
银山矿井下采场目前主要采用无底柱浅孔留矿采矿法开采北山区的薄矿体,采矿损失贫化较大。为提高井下生产效益,从静力学和流体力学的角度分析了不同的第一分层高度对存窿矿石回采率的影响,并在井下采场进行了现场试验,最终确定采场第一分层最优高度为1.8 m。采场最优第一分层高度的确定,极大地提高了溜矿效率,降低了采矿损失贫化,存窿矿石回采率最高可达82%。  相似文献   

11.
根据东采场岩石二期和矿石破碎胶带运输系统建设滞后、C区滑体影响采场正常推进,重新对采场境界进行圈定、确定1 404 m水平以下开拓公路布置、验证采场生产规模、确定边坡安全措施,从而保证采场正常生产。  相似文献   

12.
一、倾斜簿矿脉采场出矿存在的问题 用浅眼崩矿普通留矿法开采倾斜薄矿脉矿体,实践证明存在着出矿困难的实际问题。盘古山钨矿中北组矿脉多为倾角40°~50°的倾斜薄矿脉,局部地段矿脉倾角只有30°左右,因用普通留矿法开采,采场底板倾角在40°上下,矿山现场测定,矿石静止角为52°~54°,因此处于矿石静止角以上的大部分矿石可以借自重自溜放出采场,然而由于采场底板不平整和采下矿石含水胶结以及不  相似文献   

13.
红透山坑口是一个开采50多年的老矿山,地质资源在不断的减少,合理回收采场矿石底柱,增加回收矿石量,使之稳产高产已经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提出实施人工假底,为合理回收采场矿石底柱,加大矿石回收量,为安全生产提供科学的保证。  相似文献   

14.
分段留矿崩落法矿石损失贫化规律计算机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凤玉 《有色矿冶》1993,9(2):6-10,5
急倾斜中厚矿体使用分段留矿崩落法开采在弓长岭铁矿试验成功,配台推广应用,本文详细介绍该种采矿方法矿石损失贫化规律的仿真研究结果。首先结合分段留矿崩落法放矿特点,改进了仿真模型;其次将仿真予测值与试验采场实际值对比,说明了用仿真法研究矿石损失贫化规律的可行性;第三用改进的仿真模型进行仿真实验,建立了矿石回收率、贫化率随采场结构参数变化的回归方程;最后据回归方程分析了各结构参数对矿石损失贫化的影响程度及参数间的交互作用,阐述了回归方程的功用—确定分段留矿崩落法适用条件及优化采场结构参数。  相似文献   

15.
浅谈矿山企业控制和降低采矿损失率与矿石贫化率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张洪运 《有色矿冶》2002,18(2):18-21
矿石的损失率与矿石的贫化率是矿山企业生产管理中中的二项指标。矿石的贫化与损失较高,是造成矿产资源浪费和制约矿山企业经济效益突出问题。本文提出了准确、计算二率的方法,详细分析和阐述了我国现有金融矿山企业在生产和管理方面产生矿石二率的原因及后果,结合本人在矿山企业生产和管理的经验,提出了正确使用和选择采矿方法,科学合理确定采场结构参数,完善回采工艺,加强采场技术管理。加强地压管理及采空区的处理,强化施工质量等一系列科学有效的方法与措施,从而降低矿石二率有助于矿山企业综合分析管理,提高矿山企业综合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CMS探测技术及Surpac软件在矿山损贫指标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充填采矿法进行矿石回采的矿山在进行损失贫化计算过程中,有时需要了解采空区的实际体积,因此必要的采空区测量手段就显得尤为重要。以果洛龙洼矿区3 840~3 854 m分段试验采场为研究对象,应用CMS探测技术对试验采场采空区进行扫描并利用Surpac软件进行后处理,最终计算得出试验采场的采矿损失率为2.76%,矿石贫化率为22.08%,与设计损贫指标估算值较为吻合,对指导矿山后期矿石回采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低中段在大吉山矿区南组东翼开采的成功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袁宁 《中国钨业》2009,24(6):14-16
大吉山矿区南组东翼矿岩内断层、节理等构造发育,矿岩稳固性差。采用浅眼留矿法回采时,采场片帮与垮塌情况严重,上采高度难于达到阶段高50 m,采场回采率低,矿石损失率较大。通过长期的生产实践与探索,采取了以低中段为主的技术措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田东  王清  苏计红 《包钢科技》2007,33(4):31-32,60
文章分析了白云铁矿主采场现阶段开采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根据目前采场技术条件及设备能力确定合理的台阶推进速度和采矿工作线长度,使主采场技术条件满足年产700万t矿石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回顾总结了湖南黄沙坪铅锌矿采矿实践。根据矿体赋存条件, 就如何提高采矿工效,加强采场顶板、采场地压安全管理,有效安全地回采顶底柱,降低矿石损失贫化与采矿作业成本,最大限度地回收矿产资源,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20.
本文根据化念铁矿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崩落矿岩的物理性质 ,试验研究了矿石流动的基本特性和采场结构参数 ,为采场结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