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自噬与肿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autophagy)作为程序性细胞死亡的另一种形式近来备受关注,自噬具有独特的形态学改变和特有的调控通路,是正常细胞的功能,自噬异常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可从多个层面影响肿瘤的进程,包括细胞周期、凋亡相关因子、血管生成及肿瘤治疗等。凋亡与自噬之间既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自噬不仅揭示了生物自身调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同时随着自噬与肿瘤之间关系的逐步建立,也为肿瘤基因治疗及克服肿瘤耐药性的研究提供了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2.
自噬机制与卵巢早衰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细胞自噬是哺乳动物细胞物质代谢的一种重要机制,细胞自噬异常将导致细胞功能异常甚至死亡。细胞自噬异常在卵巢早衰(POF)的发病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细胞自噬与细胞凋亡之间存在着许多分子联系,凋亡相关蛋白Bcl-2、Caspase与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互相作用,可以引起卵巢发育异常;凋亡蛋白Bim、Fas与自噬相关信号通路PTEN-PI3K及下游转录因子Fox O蛋白互相作用,可以导致卵巢卵泡激活异常;激素异常通过TGF-β/Smad3通路介导凋亡和自噬相关蛋白异常,导致卵泡闭锁,从而可以导致POF的发病。细胞自噬极有可能与细胞凋亡一起,是POF的主要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3.
卵巢癌是致死率最高的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其早期诊断十分困难,尽管手术方式、化疗方案一直在改进,死亡率仍居高不下。随着对卵巢癌研究的不断深入,Ⅱ型细胞程序性凋亡--自噬(autophagy)逐渐受到重视,自噬在卵巢癌中的作用具有双向性,既可以抑制肿瘤的发生,又可以保护肿瘤细胞,促进肿瘤的转移。自噬的一些相关因子在卵巢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与卵巢癌的预后关系密切。自噬相关因子在卵巢癌中作用机制的发现为卵巢癌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靶点。  相似文献   

4.
卵巢癌是致死率最高的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其早期诊断十分困难,尽管手术方式、化疗方案一直在改进,死亡率仍居高不下。随着对卵巢癌研究的不断深入,Ⅱ型细胞程序性凋亡——自噬(autophagy)逐渐受到重视,自噬在卵巢癌中的作用具有双向性,既可以抑制肿瘤的发生,又可以保护肿瘤细胞,促进肿瘤的转移。自噬的一些相关因子在卵巢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与卵巢癌的预后关系密切。自噬相关因子在卵巢癌中作用机制的发现为卵巢癌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靶点。  相似文献   

5.
顺铂诱导卵巢癌SKOV3细胞自噬和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顺铂诱导卵巢癌SKOV3细胞自噬和凋亡的发生情况,并探讨可能的发生机制。方法:顺铂干预卵巢癌SKOV3细胞后,用MDC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自噬囊泡及流式细胞仪检测自噬率;AnnexinV-FITC/PI双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率及TUNEL法检测凋亡指数;Western blot检测自噬蛋白Beclin1,LC3-Ⅱ和凋亡蛋白caspase9,caspase3的表达。结果:顺铂干预SKOV3细胞后,MDC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自噬率提高(P<0.05);凋亡率提高(P<0.05);凋亡指数提高(P<0.05);自噬蛋白Beclin1,LC3-Ⅱ和凋亡蛋白caspase9,caspase3表达均增强(P<0.05)。结论:顺铂不仅可诱导卵巢癌SK-OV3细胞凋亡,而且可诱导卵巢癌SKOV3细胞自噬性死亡。  相似文献   

6.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下游的信号通路影响卵巢癌细胞的多种生理活动,包括对自噬的调节。自噬是细胞自我消化的过程,既是细胞在不利生存条件下的自我保护机制,又可以诱导细胞凋亡,并可引起肿瘤耐药。在卵巢癌细胞中,EGFR-Ras-Raf-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通路、EGFR-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 TOR)通路和EGFR-两面神激酶(JAK)-信号传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通路对自噬既有促进作用,又有抑制作用。近年来,EGFR抑制剂试图通过阻断EGFR信号通路,抑制卵巢癌细胞自噬活动,逆转耐药。综述EGFR下游的3条主要信号通路对卵巢癌细胞自噬的调控作用,以期为卵巢癌的治疗和抗耐药提供新的作用靶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自噬在卵巢癌失巢凋亡抵抗中的作用。分析自噬和整合素相关蛋白在卵巢癌细胞株A2780不同培养方式下的表达情况,并通过siRNA和化学抑制剂来明确其调控机制。方法 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以卵巢癌细胞株A2780在常规培养、Matrigel铺胶培养和悬浮培养这3种培养方式中用Western blot检测自噬和整合素相关蛋白的表达,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卵巢癌细胞株A2780在常规培养、Matrigel铺胶培养和悬浮培养这3种培养方式中自噬相关分子LC3、Beclin1和整合素CD51(αv),CD61(β3),CD29(β1)的表达情况发现,CD51和CD61的表达逐渐下降([WTBX]P[WTBZ]< 0.05),而自噬相关分子LC3的表达却为递增([WTBX]P[WTBZ]<0.05),Beclin1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TBX]P[WTBZ]>0.05)。在3种不同培养方式中,RGD使用后自噬相关分子LC3的蛋白表达增强([WTBX]P[WTBZ]<0.05);RGD阻断整合素信号途径并没有促进细胞的凋亡([WTBX]P[WTBZ]>0.05),但是RGD作用下同时加入自噬抑制剂3-MA可以促进细胞的凋亡([WTBX]P[WTBZ]<0.05)。结论 自噬在卵巢癌失巢凋亡中主要通过整合素信号αvβ3途径来调控,可以为失巢细胞早期提供能量支持,在一定条件下抵抗失巢凋亡,这也是造成卵巢恶性肿瘤转移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宫颈癌是全球女性恶性肿瘤相关死亡的第四大原因,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近年来,已证明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s,lncRNAs)与肿瘤进展、侵袭和治疗耐药等多种致病过程有关,并成为宫颈癌新的诊断和预后生物标志物。自噬有助于维持足够的癌症微环境,以便在饥饿和缺氧等不利条件下提供营养补充。近年来,自噬失调已被证明是宫颈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一种重要机制。然而,lncRNAs在肿瘤自噬和宫颈癌中的具体分子学机制还没有得到充分的研究。综述lncRNAs、自噬与宫颈癌的关系,着重介绍几种通过调控自噬来促进宫颈癌进展的lncRNAs,为研究宫颈癌的发生机制提供一种新的思路,为宫颈癌筛选有价值的诊断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9.
卵巢癌死亡率居妇科肿瘤之首,其中肿瘤化疗耐药是主要原因之一.近年研究证实细胞凋亡功能失调亦是化疗耐药发生的关键因素.许多基因和调控因子如p53、bcl-2、TRAIL、IAP家族均参与化疗药物诱导的细胞凋亡过程,表现出与卵巢癌化疗耐药相关.现就其相关性以及通过调控肿瘤细胞凋亡逆转耐药方面的实验研究、临床研究及进展综述.  相似文献   

10.
沈芸  赵静  肖长纪  向阳 《现代妇产科进展》2013,(11):884-887,891
目的:通过检测耐药绒癌细胞内自噬的变化,以及评估抑制自噬或敲除自噬相关基因后细胞凋亡情况,探讨细胞自噬在耐药绒癌中的作用。方法:以人绒毛膜上皮癌JEG-3细胞及本课题组前期构建的甲氨蝶呤(MTX)耐药绒癌JEG-3/MTXR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透射电镜、免疫荧光法观察MTX处理后细胞内自噬的变化;Westernblot法检测自噬相关蛋白LC3、Bec]in-1的表达变化。RNA干扰法沉默自噬相关基因LC3后,采用Westernblot法和Annexin-V/PI双染法流式细胞仪检测MTX作用后JEG-3/MTXR耐药绒癌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透射电镜和荧光显微镜下均可观察到MTX处理后JFG-3、JEG-3/MTXR细胞内自噬小体的产生;Icm浓度MTX处理后,两种细胞内自噬相关蛋白LC3、Beclin-1表达水平上调。相同浓度MTX处理后,JEG-3细胞内LC3、Beclin-1表达下调。沉默自噬相关基因LC3后,沉默LC3联合MTX组的JEG-3/MTXR和JEG-3细胞内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9表达上调,凋亡率显著增多。结论:MTX可诱导耐药绒癌产生保护性自噬。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NAC-1在自噬介导的卵巢癌细胞顺铂耐药中的作用。方法:Western blot及流式细胞术检测顺铂诱导的耐药卵巢癌细胞(SKOV3/DDP)自噬及凋亡过程中,NAC-1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siRNA下调NAC-1表达,检测其对SKOV3/DDP细胞自噬及凋亡的影响,并检测其对顺铂耐药性的影响。结果:顺铂处理SKOV3/DDP细胞后,细胞自噬及凋亡水平升高,NAC-1蛋白表达升高。siRNA下调NAC-1基因后,顺铂处理SKOV3/DDP细胞的自噬水平降低,凋亡升高,细胞顺铂耐药性降低。结论:NAC-1基因可能通过调节自噬参与卵巢癌细胞顺铂耐药,降低NAC-1基因表达有助于提高顺铂对卵巢癌细胞的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12.
妇科恶性肿瘤是女性常见的恶性疾病之一,严重影响女性的健康,主要包括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阴道癌和外阴癌五大主要类型。其中,以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最为常见。治疗妇科肿瘤的方法通常包括手术、放疗和化疗。然而,其高患病率和高致死率以及对化疗耐药严重制约着妇科肿瘤治愈率的提高。近年来,随着对肿瘤研究的不断深入,另一种细胞死亡的生物学过程——自噬现象,逐渐受到重视。自噬对肿瘤的发生、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此外,肿瘤细胞可以通过自噬增强其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卵巢癌、子宫内膜癌及宫颈癌等常见妇科恶性肿瘤组织中都存在自噬现象。自噬为妇科肿瘤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思路。通过对自噬反应的干预,有可能成为妇科肿瘤生物治疗中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氧化应激条件下叉头框转录因子O3a(FoxO3a)参与人绒毛外滋养细胞自噬与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用葡萄糖氧化酶(GO)构建人绒毛外滋养细胞株HTR-8/SVneo的氧化应激模型并经FoxO3a特异性siRNA处理,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滋养细胞ROS和凋亡水平,荧光定量PCR法检测FoxO3a和BNIP3的mRNA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FoxO3a、BNIP3和自噬相关蛋白LC3、Beclin1、p6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GO处理后细胞增殖活性下降,细胞内ROS含量增加,细胞内FoxO3a的mRNA和蛋白水平明显增高,FoxO3a磷酸化蛋白水平降低,自噬相关蛋白LC3II/LC3I、Beclin-1增强,p62蛋白水平降低(P0.05),凋亡增加(P0.05)。与阴性siRNA转染组相比,沉默FoxO3a后FoxO3a和BNIP3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自噬相关蛋白LC3II/LC3I降低,p62蛋白表达增加(P0.05),Beclin-1蛋白表达变化不明显(P0.05),细胞凋亡减少(P0.05)。结论:在GO诱导的氧化应激下,FoxO3a可通过调控BNIP3诱导滋养细胞自噬和凋亡。  相似文献   

14.
自噬是细胞利用溶酶体消化受损细胞器及大分子物质并为细胞提供能量的过程,被称为"Ⅱ型程序性死亡",其功能异常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卵巢癌是妇科肿瘤中恶性程度极高的一种,由于多数患者诊断时已为晚期,且术后常易复发,其5年生存率仅为20%~25%。有研究发现,自噬与卵巢癌的发生、预后及治疗相关,Beclin 1等多种自噬相关基因在卵巢癌中表达下调,高表达自噬相关蛋白PEA-15的卵巢癌患者生存期更长,有望成为卵巢癌新的预后指标,而在卵巢癌的治疗过程中自噬究竟起抑制还是促进肿瘤生长的作用,尚无定论。现就自噬与卵巢癌的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自噬是真核细胞蛋白质降解的主要途径,参与调控细胞的生长.研究发现,自噬活性的变化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1-2],子宫内膜癌细胞的自噬活性明显减弱[3].另有报道,在子宫内膜癌中存在AKT和ERK2基因的高表达[4].迄今,有关AKT和ERK2基因对子宫内膜癌细胞自噬活性是否具有调节作用仍然不清楚.  相似文献   

16.
自噬是细胞通过自我消化实现大分子物质的循环再利用,维持细胞自身稳定的生物学过程。自噬活性的变化、自噬性细胞死亡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自噬相关基因ARHI通过调节自噬活性,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作用。ARHI调节自噬信号通路中某些关键激酶可能为肿瘤的治疗提供新的药物作用靶点。  相似文献   

17.
自噬是真核细胞蛋白质降解的主要途径,参与调控细胞的生长.研究发现,自噬活性的变化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1-2],子宫内膜癌细胞的自噬活性明显减弱[3].另有报道,在子宫内膜癌中存在AKT和ERK2基因的高表达[4].迄今,有关AKT和ERK2基因对子宫内膜癌细胞自噬活性是否具有调节作用仍然不清楚.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自噬在顺铂致宫颈癌Hela细胞死亡中的作用,以及自噬基因Beclin 1对Hela细胞顺铂敏感性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顺铂作用Hela细胞后,丹磺酰戊二胺(MDC)法观察细胞中自噬体的形成,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自噬基因Beclin 1和LC3蛋白的表达;将自噬基因Beclin 1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Beclin1转染Hela细胞,Western blot检测Beclin 1在Hela细胞中的蛋白表达,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检测顺铂对Hela半数抑制浓度(IC50)的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自噬细胞与凋亡细胞的百分率.结果:顺铂作用Hela细胞后,细胞内自噬体形成增加,自噬蛋白Beclin 1和LC3表达增加,且均呈现浓度依赖性(P<0.05);pcDNA3.1(+)-Beclin 1转染Hela细胞后,Beclin 1蛋白表达增加(P<0.05),MTT检测IC50由转染前的1.0 mg/L下降到0.5 mg/L,凋亡细胞百分率和自噬细胞百分率均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噬参与了顺铂对宫颈癌Hela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自噬基因Beclin 1过表达能够增加Hela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9.
自噬是一种高度调节的“自我消化”途径,参与生物的发育、生长等多种过程。细胞自噬的异常导致癌细胞的出现。宫颈癌的主要病因是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持续感染,但仅有病毒感染不足以致癌,迫切需要更深入地了解HPV生物学行为及其诱发宫颈癌的机制。自噬在HPV感染及诱发癌症过程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同时HPV感染后也影响了宫颈细胞的自噬作用。HPV与自噬之间的联系促进了旨在抑制HPV感染的新型抗病毒策略的发展。多项研究证明自噬在促进HPV的生命周期和肿瘤进展中起到抑制作用,恢复HPV感染和癌变过程中宫颈细胞自噬反应对于抑制HPV诱发的宫颈疾病具有重要意义。这在构建预防HPV感染和治疗HPV感染的宫颈癌疫苗中也具有临床价值。综述关于致癌的HR-HPV如何影响自噬的最新发现,为今后寻求有效靶向自噬的方法治疗HPV感染导致的宫颈疾病提出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自噬是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中的基本生命现象,是维持细胞代谢稳态的重要细胞生物学行为,与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作为一把"双刃剑",自噬在宫颈癌的不同发展阶段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本文对自噬生物学行为作简要概述,并分析自噬对肿瘤的抑制和促进作用,探讨如何应用自噬去干扰肿瘤的生长,对以Beclin 1为代表的自噬相关基因在宫颈癌中的作用加以阐述,揭示自噬与宫颈癌的密切联系,以及自噬与抗宫颈癌药物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