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的”“地”“得”在語法裏称作結构助詞,都念de。从读音上说,沒有区別,可是在汉語里它們的用法不相同。我們要向学生讲解清楚并教会他們正确使用。什么叫結构助詞呢?結构助詞是附着在一个詞或一  相似文献   

3.
教师常为学生“的”“地”乱用而苦恼。现在这个问题可以解决了。今年一月,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编的《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试用)》中关于“的”“地”的使用,有这样一段注释说明:“这里不区分‘的’‘地’,都用‘的’。过去曾经不分,并未引起混乱,而通行的分写办法在教学上不无困难,事实上也确有疑难情况,所以根据许多教师的建议,提倡不分。但是目前报刊文章和许多著作中大都是分写的(虽然分得不妥当的屡见不鲜),因此不作硬性规定,愿意分写的尽管分写,只要分得对就行(定语用‘的’,状语用‘地’)。”从这里可以看出,提倡“的”“地”合并为“的”的目的在于避免过多的分歧给教学造成困难。“的”“地”虽有明确区分,但在实际使用中,当后面那个词的词性难以确定的时候就为难了。如:“同学们展开了热烈的(地?)讨论。”  相似文献   

4.
“的”、“地”、“得”本来是三个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可自从看了电视剧《水浒传》后,他们就争吵起来了。“的”说:“梁山108位好汉都排了座次,咱们也排排,我的使用次数最多,比如说吧,鲜红的衣服,高大的楼房,美丽的花园,漂亮的小姑娘,可爱的祖国,伟大的母亲,红的太阳,绿的山,白的云……例子实在是太多了,说也说不完,我是老大。”“地”紧接着说:“我的使用次数也不少,像高兴地说,蹦蹦跳跳地跑,大声地喊,轻轻地吹,温柔地抚摸,快乐地歌唱,等等,我老大。”“得”毫不让步,争着说:“人们说话很少有离得开我的时候…  相似文献   

5.
郭倩 《下一代》2013,(7):35-35
"的"、"地"、"得"是三个同胞兄弟,当人们写文章时,他们互相合作,使表达更加准确。到了年底,文字国国王想从三兄弟中选出一个模范,为此三兄弟闹起了矛盾。"的"说:"我的功劳最大,因为我的使用次数最多,比如说吧,鲜红的衣服,高大的楼房,美丽的花园,漂亮的小姑娘,可爱的祖国,伟大的母亲,红的太阳,绿的山,白  相似文献   

6.
生活在新时代我们都有着十分温馨的“家”,也许在与别人交谈时,除了介绍我们自己。我们也常会谈及我们的“家庭”情况!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谈论有关“介绍”、表示“位置”及说明“家庭”情况的一些常用句型吧!  相似文献   

7.
谈“在阅读教学的课前准备中,你是如何根据课文的特点,针对学生的情况作准备的?”  相似文献   

8.
同学们在进行队列操练时,按立正、稍息、卧倒等口令,做出统一规定的动作姿势。“月”偏旁在合体字中,也会做出“立正”、“稍息”、“卧倒”的姿势,你信不? “月”偏旁,因在字中的具体位置不同,形状发生变化,或是立正姿势——“(?)”,第一笔为竖;或是稍息姿势——“月”,第一笔是撇;或是卧倒姿势——“(?)”。我们把不同位置,不同形体,分别列举如下: 作字底,呈“立正”姿势,从“(?)”,两腿直直地支撑  相似文献   

9.
<正>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我讲的话发生共鸣,我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这句话陪伴我23年的教育生涯,照亮了我的教育旅途,作为教师一定要探秘心灵深处那一根独特的琴弦,发现它、拨动它,在袅袅的心声中看到一个个鲜活、生动的孩子,和他们一起成长,一起享受教育的美好和声。  相似文献   

10.
一切事物都是从无到有,“+”“-”这两个常用的符号,也和数学的产生一样,是劳动人民在劳动生活中根据需要而创造出来的。下面说的是它们发展的过程: 在古代希腊和印度的数学家们,他们把两个数写在一起就表示加法,如:3+1/4写成3 1/4,也就是说:今天我们所用的带分数3 1/4,就代表当时的加法。另外把两个数之间离开一点,就表示减法的意思,如:3 1/4之间没有符号,就表示3-1/4。又经过多少年以后,有许多人用拉丁文的“P”“P”或者  相似文献   

11.
我们都在努力上出好课,都在讨论什么是好课,都在学习好课的标准。可是,关于好课的标准实在太多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了不同的标准。而且这些标准大都内容丰富,不便记忆,难以在老师们的头脑中留下深刻印象,所以,关于“好课应该是什么样的”在老师们的头脑中依然是混沌的。笔者以为,上“实”“事”“求”“是”的课应该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语言文字训练是一个复杂而细致的系统工程,其整体性、综合性、阶段性、发展性是互相联系.辩证统一的。根据语言训练这些特点和语文学科的学科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必须把握一个“度”字,研究一个“序”字,注重一个“法”字,突出一个“情”字,才能真正使语言文字的训练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一、把握一个“度”字 1.语言文字训练要讲究“适度”。所谓“适度”,是指要从语言文字训练的本质内容整体着眼,在全面考虑年段训练重点、知识之间的前后联系和本次教学内容特点的前提下,依据大纲,立足教材,使训练切实可行,并能面向学生的…  相似文献   

13.
阿拉伯数字“0、1、2、3、4、5、6、7、8、9”来源地为印度 ,不过“0”始出现于公元 9世纪末。这套数码字经翻译后传入阿拉伯 ,又于 13世纪由阿拉伯传入欧洲 ,故亦称印度—阿拉伯数字。由于欧洲人长期使用罗马数字 ,这套印度—阿拉伯数字曾遭到欧洲人的抵抗 ,但最终还是取代了罗马数字。唐开元年间 ,这套数码字通过历书传入中国。由于中国人早在西安半坡新石器时代已经自创了数字码 ,这套印度—阿拉伯数码字在我国古代也遭到了顽强抵抗。因此 ,在唐宋时代 ,我国官私文书中概不采用这套数码字系统。至元朝 ,这套数码字又由伊斯兰教徒从中亚再…  相似文献   

14.
同学们,请看——弯弯的小河轻轻地拍打冷得直哆嗦在这三个短语中,加点的“的”“地”“得”都读轻声“de”,因而, 不少同学容易产生混淆。那究竟什么时候用什么“de”呢?别急,下面, 我就来教教你。例1 美丽的春天、神奇的电脑、精彩的节目……例2 认真地思考、仔细地观察、开心地笑……例3 乐得开怀、观察得仔细、写得认真……同学们仔细读一读,就会发现  相似文献   

15.
《考试大纲》规定了考查18个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在2004年15套高考试题中,有三个虚词没有考查到,这就是“何”“焉”“者”。  相似文献   

16.
师:今天老师为你们带来一句话,(出示:一群美丽的鸽子,正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我看得人了迷。)会读吗?(指名学生读。课件点红“的”“地”“得”)这三个字在这句话中都读——de。既然都读de,那为什么有的地方用“的”,有的地方用“地”,而有的地方又用“得”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它们的用法。(板书:的、地、得)  相似文献   

17.
《张衡传》中的“机巧”课本注为“指器械制造方面的巧妙”,把“巧”释为形容词“巧妙”了。据此,学生必然将该句译成:“张衡擅长于器械制造方面的巧妙。”显然,这里的“擅长……巧妙”动宾搭配不当。问题出在“巧”的义训上。此“巧”不是“巧妙”之“巧  相似文献   

18.
文章提出了讲课的“三字经”,即“心”“新”“欣”,从理论上回答了如何讲好课的根本问题.用心讲课是对教师的责任要求,也是容易做得到的;以讲课的新方法和新内容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是对教师提出的较高要求;使讲课成为一种艺术、一种欣赏,是讲课的最高境界,是绝大多数教师一生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文学创作中人们常通过语言描写来反映人物的喜怒哀乐,揭示人物性格特征。表达人物的情感除可选用各种不同的句式,不同的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外,“呀”“哩”“哇”“啦”等语气词往往也能起到相当大的作用,确实小看不得。  相似文献   

20.
语言文字训练是一个复杂而细致的系统工程,其整体性、综合性、阶段性、发展性是互相联系、辨证统一的。根据语言训练的特点和语言学科的学科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我认为:语言文字训练必须把握一个“度”字,研究一个“序”字,注重一个“法”字,突出一个“情”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