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输血在临床上作为一种特殊的治疗手段,拯救了无数患者。不过,在具体施行输血疗法时,输血的绝大多数患者只需要某种或某几种血液成分,但是传统的输血方法是不管患者需要什么血液成分都一律输全血。随着临床医学、生物化学、免疫学、遗传学、病毒学、低温生物学、医用高分子学、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多学科的迅速发展,临床输血已进入了成分输血的时代。现将成分输血的优点及不足浅谈如下。  相似文献   

2.
成分输血     
  相似文献   

3.
成分输血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成分输血是现代输血学的标志,本文地其中的输注红细胞,单采血小析有髓输注的护理做一介绍,尤其是骨髓输注的护理,因其有特殊物理的要求,故详细叙述了在护理方面对环境,患者及人员的要求。以期在提高骨髓移植成功率方面做出满意的配合。  相似文献   

4.
成分输血在外科手术中应用回顾性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成分输血是70年代发展起来的输血新技术。发达国家的成分输血比例已达80~90%,我国1990年65个血站统计,1989年临床使用血液成分平均为19.8%。近5年来,我市各医院使用血液成分的比例均在65%以上。在外科手术中已得到普及。笔者  相似文献   

5.
成分输血(第六讲)——四、血小板输血(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四)剂量每袋内血小板含量与供血者原有的血小板计数有关,血小板计数愈高愈好.美国血库协会(AABB)要求,至少在75%室温保存的常规制备(手工)的血小板浓缩液(PC)中,每袋(由全血450ml制成)含血小板至少5.5×  相似文献   

6.
输血注意事项一、出血患者或新生儿脑积水急需输血时,由于要抢时间,可以输用O型Rho(D)-的血液;如果患者是男性,可以输Rho(D)-的血液;女性患者一定要输用Rho(D)-血液;若女性患者以后不再生小孩,也可以输Rho(D)+血液。二、输血时尽可能使用同型血液,即“O”型人输“O”型血,“A”型人输“A”型血……。新生儿  相似文献   

7.
分析我院2000~2005年临床输血和成分输血情况,结果6年中临床用血总量基本持平,2005年成分输血率比2000年上升了66个百分点,成分输血率达96%。  相似文献   

8.
<正> (二)适应证和禁忌证血小板输血的适应证如下:1.血小板生成减少所致血小板减少,例如白血病和淋巴瘤、骨髓衰竭、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纤维化、药物引起的骨髓损害(化疗、辐射等).2.急性血小板减少,例如大量输血、体外循环和感染(细菌、病毒)等.3.血小板功能异常,例如血小板功能损害、血小板储蓄库缺陷、腺瞟呤核苷释放缺陷、巨血小板综合征(Bernard-Soulier综  相似文献   

9.
输血反应的诊断与处理输血反应发生率:据美国病理学会1976年的报道,输血反应占输血总单位数的0.94%。溶血反应占输血反应中的0.74%,过敏反应占输血反应中的63.23%,细菌感染输血反应占输血反应中的1.08%。新近国内文献报道在2043例次输血中,非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率15.8%,单位血液成分反应发生率为7.4%。其中发热反应占64.7%,过敏反应占35.3%。与国外文献报道有明显差异。常见的输血反应有:  相似文献   

10.
11.
提高成分血质量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成分输血是当代输血的发展方向。为提高成分输血的临床疗效,我们通过筛选献血者进行手工单采,来保证制品中的细胞得量;并对其制备方法和离心条件进行了探讨,现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制备成分血的塑料袋 ACD-B 方为抗凝剂的400ml、200ml 的全血袋和 AC400ml 的采浆血袋,由上海血液中心生产。  相似文献   

12.
13.
<正> (一)前言在国内,血浆的用量仅次于全血.据1988年调查26个血液机构的不完全统计,共提供血浆167102L,其中FFP 22856L,冻干血浆144246L,单采血浆尚未计算在内.临床使用血浆已有60多年的历史,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大量使用冻干血浆治疗战伤休克,挽救了无数伤员的生命.这个经验在战后民用中得到推广,主要  相似文献   

14.
北海市人民医院1996~2006年临床输血调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通过临床用血调研,指导临床科学、合理输血,提高临床输血水平。方法:对1996~2006年我院临床用血及成分输血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成分输血率逐年提高,2006年达99.83%,但血浆使用比率偏高,冷沉淀应用率低。结论:科学合理应用成分血十分重要,对存在的不合理用血现象应重视。  相似文献   

15.
对济南地区7所医院成分输血情况的初步调查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为了推动济南地区成分输血的开展,使其更好地为临床服务,笔者对该地区7所医院近3年来成分输血开展的情况进行了初步调查和分析,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血液成分的制备和供应 全血采自合格的献血者。血液成分由本单位成分分离室制备,质量符合卫生部的《血液成分质量标准》,每200ml全血分离的有形成分为1U,主要血液成分为新鲜冰冻血浆、浓缩红细胞、洗涤红细胞、代浆全血、浓缩血小板、浓缩白细胞和冷沉淀等。1.2 资料来源 有关全血、各种血液成分的资料均来自本单位业务办公室、发血室及7所医院血库的记录。  相似文献   

16.
成分输血是现代输血的新概念、新技术,也就是将全血中各种有效成分分离出来,根据不同患者的需要输给相应的制品。推行成分输血就是要做到一血多用,节约血液资源,且其具有高纯度、高浓度,体积小的特点,既能提高输血疗效,又能减少不良输血反应。成分输血在本市20世纪90年代初施行,至今已取得很大成绩,尤其近几年迅速发展,成分输血率已达90%以上,现将2004年4月至2007年6月的临床成分输血情况统计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1998年3月~2000年3月,全市全面推广成分输血,成分输血率达95.6%以上。成分血具体使用情况见表1、2。  相似文献   

18.
某市1998~2005年临床成分输血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了解汕头市临床成分输血情况,提高临床成分品种的配备,更好地满足临床医院成分输血的需要。笔者对1998年2月12日-2005年12月31日的供血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侯春梅 《临床医学》2014,(3):101-102
目的对成分输血在大量输血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为今后的临床输血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2010年1月至2013年7月三门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接受大量输血治疗的临床患者68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研究患者成分输血后血红蛋白(Hb)、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值均较输血前显著升高(P〈0.05),成分输血以红细胞悬液为主,其次为血浆、血小板以及冷沉淀等。结论经合理的成分输血可有效满足大量输血患者的输血需求,提高患者的Hb、WBC、BPC值,改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关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紧急大剂量输血的观察及护理要点,保证患者紧急大剂量成分输血的安全性、有效性、及时性。方法对33例急性大失血患者均采用少白细胞红细胞、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及血小板等成分输血,根据病情调整不同成分输入的顺序、剂量及速度,输血过程密切观察患者体温、尿液、血压及伤口出血情况的变化。结果本组循环血量得到有效补充、血压及组织供氧恢复者26例;循环血量未得到有效补充、血压及组织供氧未有效恢复者7例。结论对紧急大失血患者采用成分输血可取得较好疗效,护士应了解各种血液成分制品的特点,在输血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尿液、血压及伤口出血情况的变化,以保证紧急大剂量成分输血患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