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特稠油油藏原油粘度高,常规蒸汽吞吐效果差,得不到经济有效的开发;为了改善该类特稠油油藏的吞吐开发效果,采用HDNS技术即氮气、油溶性降粘剂、水平井辅助蒸汽吞吐技术,该技术对于特稠油油藏开发具有较好的效果。通过分析总结HDNS作用机理,利用数值模拟方法表征建立数值模型,分析氮气及降粘剂在开发该类油藏中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氮气和降粘剂的注入可有效提高该类油藏的吞吐效果。  相似文献   

2.
针对目前化学降粘剂注入工艺采用前置式存在的吞吐助采效果差问题,采用点滴降粘剂技术将稠油降粘剂随蒸汽同步滴入油层,从而使降粘剂均匀分散在蒸汽中,在蒸汽加热稠油的同时,降粘剂与原油充分接触,从而扩大降粘剂的波及面积,提高降粘剂的利用率,从而达到降低原油粘度提高原油产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M块为深层普通稠油油藏,油藏埋深-1510m~-1690m,50℃地面脱气原油粘度2800~3500m Pa·s。M块于1977年采用蒸汽吞吐方式投入开发,经过二十多年的降压开采,地层压力降至2MPa,是原始地层压力的1/8,地层能量不足使吞吐效果逐渐变差,单井日产油降为0.6t/d,经济效益差,亟需转变开发方式改善开发效果。M块蒸汽驱试验效果较差,不适合蒸汽驱、SAGD,通过开展火驱可行性研究,认为M块适合火驱开发。该研究为深层稠油油藏吞吐末期转换方式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针对探91稠油区块在蒸汽吞吐开采中汽窜严重导致采收率低、见效差的问题,而空气、泡沫具有封堵蒸汽窜的作用,提出了减氧空气、高温泡沫剂、蒸汽三元复合吞吐方案并对其进行参数优化研究。通过并联三管填砂模型模拟地层非均质性来优选出最佳注入参数,最大限度地提高三元复合吞吐最终采收率。研究结果表明:在渗透率级差为4.60时,当注入时机为含水率50%,以混合注入高温泡沫剂和减氧空气的方式,注入蒸汽的压力控制在8.0 MPa以内,高温泡沫剂、减氧空气与蒸汽的段塞组合为1:1:1时,减氧空气、高温泡沫剂、蒸汽三元复合吞吐最终采收率为52.59%,比相同条件下的蒸汽吞吐提高了12.83%。研究认为,减氧空气、高温泡沫剂、蒸汽三元复合吞吐,对于蒸汽吞吐的同类稠油油藏进一步提高原油采收率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结合目前稠油开采技术的现状,分析了影响稠油蒸汽吞吐高轮递减的主要因素。针对热采稠油蒸汽吞吐开发井距小,汽窜严重,油层平面和纵向动用不均衡,储量动用差等诸多问题,研究分析了多井整体吞吐技术、间歇吞吐技术、蒸汽+N2吞吐技术、技术、三元复合吞吐技术等机理及现场试验。多井整体蒸汽吞吐适合处于蒸汽吞吐中后期、油藏压力较低、相邻井汽窜较严重的油藏;间歇蒸汽吞吐是改善超稠油高轮吞吐效果,降低操作成本行之有效的开采方式;随着氮气成本的降低,蒸汽+N2吞吐将成为蒸汽吞吐开采后期的重要调整措施之一;蒸汽+ CO2吞吐技术适合于外围、边远复杂区块探井试油及储量评价,或者作为不具备井网控制储量动用条件时的增产手段。  相似文献   

6.
吐哈油田鲁克沁深层稠油油藏具有埋藏深(2300-3700m),原油粘度大(地层原油粘度150-520m Pa·s),因此该油藏原油开发难度比较大,2003年,该区块开展注水试验,同时也开展了压裂、天然气吞吐等试验,天然气吞吐对该区块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有效改善了油田开采难题。本文通过室内研究的方式,对吐哈油田鲁克沁深层稠油油藏天然气吞吐试验试验研究进行分析,通过室内模拟的方式研究天然气吞吐的方式,为吐哈油田鲁克沁深层稠油油藏天然气吞吐提供指导,研究结果表明天然气吞吐能够降低原油粘度,提高原油采收率。  相似文献   

7.
新滩油田为普通稠油油藏,平均原油粘度为2465mPa·s,边底水活跃,蒸汽吞吐效果较其他开发方式效果要好,蒸汽吞吐是新滩油田稳产开发的主阵地。随着蒸汽吞吐轮次的增加,吞吐效果逐渐递减,在蒸汽吞吐开发过程中,随着弹性降压开采的进行,油层压力逐步降低,引起边底水和注入水不断侵入,使高含水井逐渐增多,热采潜力逐渐下降,注汽选井由主力层向非主力层转移,蒸汽吞吐后能量下降快,周期生产时间缩短,油层的动用程度降低,从而影响了最终采收率,自2009年以来,新滩油田引进了注汽+CO2复合吞吐工艺,改善了蒸汽吞吐效果,对其它同类油田的蒸汽吞吐开发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查干凹陷毛8块稠油油藏地层温度低,地下原油粘度高,常规试采产能较低,难以正常投产,常规水平井蒸汽吞吐虽实现了储量的有效动用,但随着吞吐周期的加大,效果逐渐变差。针对高周期吞吐稠油水平井周期产量低、油汽比低、采注比低的问题,应用"HDCS"和"HDNS"等技术,配套亚临界锅炉和超临界锅炉,实施水平井化学辅助蒸汽吞吐先导试验,并利用正交试验数值模拟研究及方差分析法得到蒸汽吞吐辅助化学剂的显著性排序,从大到小依次为:CO2蒸汽N2降粘剂(油溶性)。截至2014年10月共实施38井次,累计注入蒸汽5.87×104t,累产油1.39×104t,平均油汽比0.24。  相似文献   

9.
M块为带气顶的普通稠油油藏,50℃地面脱气原油粘度2800~3500mPa·s。M块于1977年采用蒸汽吞吐方式投入开发,经过二十多年的降压开采,地层压力降至2MPa,单井日产油降为0.6t/d,经济效益差,亟需转变开发方式改善开发效果。运用数值模拟方法对CO2驱、天然气驱、烟道气驱进行对比,综合考虑气源问题,优选烟道气驱为M块吞吐末期的接替方式,并对关键注采参数进行优化。该研究为同类油藏吞吐末期转换方式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蒸汽吞吐是目前稠油油藏比较有效的提高采收率的一种方法,它能有效降低原油粘度,提高原油流动能力,而边际稠油油藏开发难度相对较大,研究边际稠油油藏的蒸汽吞吐技术政策界限十分必要。基于油藏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纯油层和油水同层参数敏感性分析,确定了油水同层的避射厚度界限和合理井网井距界限。纯油层周期数大于2,注汽量大于2000m3后,注汽量的增加对开发效果基本无影响;周期数大于5后,蒸汽吞吐基本进入接近经济效益极限吞吐阶段;对于油水同层而言,最佳避射厚度为1/3到2/3;注汽量为1000m3时,井距160m最佳;当注汽量大于2000m3后,200m井距最佳。  相似文献   

11.
水平井蒸汽吞吐开采超稠油是一项非常有潜力、有优势的技术,相比直井开发,不仅能大幅度提高开发效果,而且能够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研究稠油油藏水平井蒸汽吞吐开发效果,分析地质参数及注汽参数对该类油藏开发效果的影响程度,并进行灰色关联分析。研究表明对周期产油量影响最大的因素是采注比,其次是原油粘度。  相似文献   

12.
水平井热采模式一直是改善特、超稠油油藏开发效果的有效手段。在热采中后期,常规同采同注的注气方式存在着蒸汽热利用率低、蒸汽波及范围小和剩余油量大等问题。研究不同注气方式对该类油藏开发效果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研究表明,水平井组一注多采和直平井组合吞吐方式均能很大程度提高蒸汽利用率,有效驱替井间的剩余油。  相似文献   

13.
针对新嘏稠油粘度高难以开采的问题,文章俐:究r表面活性剂和催化荆复合用于稠油蒸汽开采的复合降粘体系。以新疆稠油为研究对象,首先对其含水牢进行了测定,在油水比为7:3的情况下,控温,探究加碱量与粘度的关系,确定了稠油的最适加碱量。利用HLB值法确定出了新疆稠油乳化的最佳HLB值为12.98,通过与多种未知HLB值的表面活性剂之间按不同比例的复配实验,分别确定出了表面活性剂OP-10、TX-10、FJC的HLB值分别为15.15、13.94、12.05。根据其形成乳状液的最佳HLB值,得到了该稠油的乳化降粘体系的两种配方,再进行耐高温实验,最终确定了乳化配方体系为30%OP-10+70%FJC,降粘体系在水相中的最佳加量为0.8%。降粘率达到95.56%。  相似文献   

14.
复配表面活性剂对煤焦油-重油调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煤焦油和重油为原料,进行了乳化燃料油的研究.详细考察了不同乳化剂、乳化剂添加量、水分添加量对乳化油黏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复配乳化剂A+B所制备的乳化油产品具有较低的黏度,在50℃时,复配乳化剂A+B制备的乳化油黏度值比添加单种乳化剂A和B制备乳化油的黏度分别低41.7%、25%;在90~CB~分别低9.3%、4.7%;A+B复合乳化剂的添加量与试样黏度值存在极值关系,乳化剂的最佳添加量为3‰,在90℃时黏度为430 mPa·s;乳化油中最佳水分添加质量分数为10%,当水分添加质量分数为8%、10%、12%时,乳化油的黏度分别为485、430、495 mPa·s.  相似文献   

15.
催化氧化法降低高黏度稠油的黏度有利于油田井下高黏度稠油的开采。用催化剂催化过氧化氢分解,分解产生的热量和氧化剂分解原子氧使原油部分氧化产生二氧化碳和热量以及部分二氧化碳溶解在原油中放出的热量,使原油温度升高;剩余的二氧化碳对原油又产生了驱替作用,最终达到降低黏度、增加原油流动性和易于开采的目的。研究结果表明,以质量分数20%碘化钾溶液为催化剂,加入量为原油质量的1.8%,以含9%过氧化氢的双氧水为氧化剂,加入量为原油质量的5%,胜利油田提供的原油样品在反应时温度由50℃升高到68℃,黏度由18 000 mPa·s降至4 200 mPa·s,降黏率76.67%;以三价铁的络合物为催化剂,同样条件下,原油温度可升高12℃,反应延迟15 min。  相似文献   

16.
田玉秋 《当代化工》2014,(11):2283-2284
注蒸汽吸汽不均问题是稠油非均质油藏蒸汽吞吐开发主要矛盾之一,多年来工艺技术人员研究应用选配注技术,通过分隔纵向油层,实施配汽,取得了较好的效。但是不能同时给两个油层注汽,只能先注下层,然后投球配注上层,蒸汽的热损失大,而且存在人为误差和蒸汽的浪费,同时在热采井口投球存在不安全隐患。针对这类问题,研制应用了分层稳恒注汽技术,将分层稳恒注汽管柱下入指定位置。注汽时,蒸汽通过稳恒注汽阀按设计注汽量进入油层,达到调整和改善油层的吸汽剖面,使油井各层位产能达到均衡动用,提高热采效果和采收率。  相似文献   

17.
稠油降粘方法研究现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晓宇  宋天民 《河北化工》2009,32(11):27-29
稠油具有密度大、粘度高、轻油含量少的特点,使得开采和输送稠油的工艺难度大,增加了开采和输送的成本,为了能够合理、经济地开采和输送稠油,必须对其进行降粘。对目前稠油开采和输送中的降粘方法及应用概况进行了研究,包括开采中所应用的蒸汽吞吐、蒸汽驱、火驱法和输送中所应用的乳化降粘法、稀释法、低粘液环输送法、添加油溶性降粘剂法。  相似文献   

18.
注蒸汽热采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研究大量文献的基础上,总结了注蒸汽采油的机理,概述了稠油注蒸汽热采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着重探讨了稀油注蒸汽热采的应用前景、研究现状以及稀油注蒸汽热采还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研究认为:稠油注蒸汽热采已是比较成熟的技术,在稠油开发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发展趋势为利用天然气、溶剂、高温泡沫、聚合物等来改善注蒸汽热采效果;稀油油藏水驱、聚驱后转注蒸汽热采具有可行性,今后需重点解决的问题包括采用煤或核能生产蒸汽、采用水汽交注、蒸汽泡沫等方法提高稀油油藏注蒸汽热采的采收率。  相似文献   

19.
以塔河某稠油为样,在优化条件下进行降黏实验研究。试油40g,降黏剂WWS质量分数0.4%,碳酸钠质量分数0.2%,加水量20mL(矿化度5 000mg/L),实验温度65℃,搅拌下反应80min,稠油的黏度从65℃时的5 620mPa.s降至180mPa.s,降黏率达到96%以上,改善了稠油的流动性。  相似文献   

20.
李熠宇  吴琼  徐鹏  马爱青  侯影飞 《化工进展》2020,39(12):5234-5242
为了解决胜利油田稠油黏度高、开采困难等问题,通过分子模拟指导,以马来酸酐、甲基丙烯酸十八酯、N-乙烯基吡咯烷酮及苯乙烯进行四元共聚,获得了适合原油特性的降黏剂。以降黏率为考察指标,探讨了单体投料比例、最佳反应条件等对降黏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马来酸酐、甲基丙烯酸十八酯、N-乙烯基吡咯烷酮及苯乙烯投料摩尔比为4∶13.5∶8∶3、引发剂加量为1%(质量分数)、链转移剂用量为0.5%(质量分数)、80℃反应8h时,合成的降黏剂效果最好,且在降黏剂用量为0.3%(质量分数)时,可将原油黏度从1100mPa·s(50℃)降至403mPa·s,降黏率达到63.3%,原油凝点可从38.5℃降低至33.2℃,通过红外及氢谱等进行了表征,与预想分子结构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