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许驰 《辽宁化工》2014,(8):1052-1054,1058
世界范围内来看,柴油的低硫化甚至无硫化将成为油品质量发展的必然趋势,各国炼油业面临着成本增加不大的前提下如何降低成品油硫含量的共同难题,开发高效的深度加氢脱硫催化剂是解决这一问题最为有效和实用的手段。  相似文献   

2.
清洁柴油的加氢技术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我国清洁柴油对加氢技术的需求。介绍了国内外清洁柴油加氢技术现状和技术进展。对国内外清洁柴油加氢技术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对生产清洁柴油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国外柴油加氢脱硫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硫含量是柴油燃料质量升级最主要的制约因素.与其他方式相比,最为经济简便的脱硫手段是采用更高活性的加氢脱硫催化剂.重点介绍了国外在开发柴油深度加氢脱硫催化剂方面所取得的进展.  相似文献   

4.
以二苯并噻吩(DBT)为例介绍了其加氢脱硫(HDS)的反应网络,并对近年来国内外柴油加氢脱硫催化剂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认为加氢脱硫技术仍是目前国内生产清洁柴油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周伟 《武汉化工》1998,(2):15-15,22
提高柴油质量,以适应社会需求和环保要求。催化剂是实现这一目标关键技术之一。本文阐述现有工业催化剂以及催化剂进展。  相似文献   

6.
刘丽  郭蓉  孙进  丁莉  杨成敏  段为宇  姚运海 《化工进展》2016,35(11):3503-3510
随着环保问题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各国相继推出了高质量的清洁燃料标准。低硫化是柴油清洁利用的发展趋势,研制开发高效稳定的加氢脱硫催化剂是加氢脱硫技术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本文主要阐述了国内外在柴油加氢脱硫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分析了柴油加氢脱硫反应机理、柴油加氢脱硫催化剂的主催化剂、助剂和载体的研究进展。分析表明,柴油加氢脱硫的主要路径是直接脱硫和加氢路径,而柴油中受空间位阻影响大的4.6-二甲基二苯并噻吩的脱除路径主要是加氢路径和烷基转移路径。文章从柴油加氢脱硫催化剂的组成和结构分析了催化剂的加氢脱硫机理,得到加氢脱硫活性与催化剂的表面微观结构紧密相关。分析了近年来催化剂载体的研究进展,发现柴油加氢脱硫催化剂的载体主要是氧化铝及改性的氧化铝。  相似文献   

7.
环保要求不断提高,对车用燃料的限制也日趋严格,这就要求世界炼油业对现有的工艺不断进行改进、创新并开发一些先进技术满足清洁燃料生产需求。综述了近年国外主要公司在柴油加氢技术方面的进展。  相似文献   

8.
高军 《辽宁化工》2006,35(9):543-546
介绍了国内开发并已经成功工业应用的先进柴油加氢工艺,为企业生产高质量清洁柴油提供适时有力的技术支撑,增加了企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
10.
随着环保法案的日益严格,对柴油质量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因此,开发一种高效环保的柴油加氢处理工艺显得尤为关键。利用柴油加氢处理技术使劣质柴油馏分得到全面改善,达到低硫、高十六烷值的柴油产品标准。论述了国内外常用的柴油加氢处理技术,及对每种工艺的原理迚行详细阐述,相应地列举了在工业中的应用,幵就今后的发展方向作了说明。  相似文献   

11.
加氢催化剂的活性组分大多是由Mo、Co、Ni、W等金属元素组成,并且催化加氢过程在石油炼制工业具有广泛的应用。为了获取高性能的加氢催化剂,对于加氢催化剂的预硫化研究一直是石油工业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从加氢催化剂硫化后的活性相的结构及其催化活性两个方面阐述了加氢催化剂预硫化的研究进展,并对其进一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研制出以改性的国产γ-Al2O3为载体、以钨镍为活性组分的DZ-10D柴油加氢精制催化剂,通过了小试、中试和活性稳定性试验。工业生产的催化剂达到了实验室制备催化剂的水平。以大庆石化公司炼油厂催化柴油为原料,在氢分压3.5 MPa、体积空速1.2 h-1、反应温度340 ℃条件下,生产出硫质量分数小于100×10-6的柴油。  相似文献   

13.
RN-10催化剂在柴油加氢装置的工业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启旵 《工业催化》2003,11(11):17-20
RN-10催化剂在柴油加氢精制装置的工业应用表明,该催化剂具有反应起始温度低、稳定性好、使用空速高以及脱硫、脱氮活性高等特点,满足了对柴油产品质量的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14.
从多相催化的特征出发,综述了多相催化理性设计中典型调控理论和方法的研究进展。同时,以芳香硝基化合物及不饱和醛/酮选择性加氢反应为特征反应,从多相催化剂表面的电子效应、几何效应、界面效应和协同效应等角度进行了全面综述。指出了筛选合适的载体、合成特定尺寸形貌的活性中心、调控金属-载体强相互作用是开发更高效的多相选择性加氢催化剂的重要方向,调控金属-载体强相互作用,优化活性中心的电子效应、空间效应和界面效应,微调N=O及C=O不饱和键的吸附与活化,是实现高效选择性加氢催化体系的理论设计的重要手段。进一步优化氢气的活化裂解方式、活性氢的稳定与迁移,可抑制选择性加氢的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国内外C_5加氢石油树脂的研究进展,详述了C_5石油树脂加氢工艺及技术难点。综述了C_5石油树脂加氢催化剂的研究重点及成果,并展望了我国C_5石油树脂加氢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樊钰佳  吴素芳 《化工进展》2016,35(Z1):159-166
二氧化碳加氢合成甲醇反应是二氧化碳利用的重要途径,其中催化剂的研究是技术的关键。本文针对反应采用的铜基催化剂,从铜基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活性组分铜的分散度、铜粒径以及铜与载体间界面作用等方面,分别对其影响催化剂的活性、甲醇的选择性以及稳定性作用进行研究综述。通过分析认为: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影响催化剂的铜分散度、铜粒径及铜与载体间的作用,从而影响催化剂催化性能。其中在共沉淀法的基础上进行改进是目前催化剂制备方法的研究趋势,且增加铜分散度、减小铜粒径及增大铜与载体间作用对二氧化碳加氢合成甲醇反应铜基催化剂的催化性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该综述为进一步研制高活性、高甲醇选择性和优异稳定性的新型催化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延长TA加氢精制催化剂寿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对苯二甲酸(TA)加氢精制过程中延长TA加氢精制催化剂寿命的方法。溶剂洗涤法、分批更换装填催化剂法、分层装填不同催化剂等是目前应用较多也较有效的延长TA加氢催化剂寿命的方法,但均存在缺陷。介绍了多活性中心催化剂和新型载体催化剂的研制情况;认为开发催化剂再生方法和研制新型的催化剂是延长TA加氢精制催化剂寿命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针对某炼油厂柴油加氢裂化装置停工换剂时发现加氢精制反应器床层顶部的精制剂表面覆盖垢物的现象,对不同位置的精制剂进行取样分析。对所取精制剂进行甲苯抽提、再生后采用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仪、碳-硫分析仪(C-S)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手段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不同位置的失活精制剂上积炭量均较低,而比表面积等孔结构参数均显著降低,尤以装填位置靠上的精制剂更为明显,失活精制剂的再生效果均不理想;再生精制剂上出现磷酸铝特征衍射峰,精制剂表面沉积含磷、硅、铁和少量砷元素的无机物,或少量进入精制剂孔道,其是导致精制剂失活的主要原因,而且沿着物流自上而下的流向精制剂上杂质的沉积量逐渐减少,催化剂的失活程度减弱。  相似文献   

19.
屠佳成  桑乐  艾宁  徐建鸿  张吉松 《化工学报》2019,70(10):3859-3868
加氢反应是有机合成中很常见的一种反应类型,采用常规的间歇加氢釜具有反应效率低、操作烦琐和安全性差等问题。而连续加氢微反应器进行非均相催化加氢反应能提供更高的传质性能,催化剂的回收利用与产物的纯化也更为方便,能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减少贵金属催化剂的损失。因为这些优点,连续微反应加氢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阐述了连续微反应加氢技术中常用的微反应器与固体金属催化剂类型,以及不同官能团非均相高效催化加氢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对该技术在精细化工领域的应用进行了展望。连续微反应加氢技术使得加氢过程可以在更安全、更高效、更环保的条件下完成,具有很高的工业应用价值,是未来化学化工领域重点发展的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20.
以大孔、低堆积密度纳米自组装氧化铝为载体,通过共浸剂改性制备负载Mo-Ni双金属活性组分的纳米自组装MoNi-P柴油加氢催化剂。利用BET方法对催化剂的孔结构进行表征。并在固定床微型反应装置上,通过脱硫率的考察,确定最佳反应条件:压力为6.5 MPa,温度为370℃,空速为1.5 h-1,氢油比为700∶1。同时,对5种不同金属配比的Mo-Ni-P催化剂进行40 h的加氢性能评价。实验结果表明,Mo/Ni质量比为5∶1时,加氢效果较好,其平均脱硫、脱氮和芳烃饱和率分别为95.92%、97.84%和73.5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