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作者报道在德国进行的 Lederle/Take-da百日咳无细胞菌苗DTP(APDT)免疫接种婴儿的现场试验结果,并与Lederle百日咳全细胞菌苗DTP进行免疫原性和反应原性的比较.试验采用双百法,选择149名3~5月龄健康婴儿,其中75名接受APDT,74名接受DTP.每次肌肉注射0.5ml,间隔6~8周,共注射3次.密切注意注射后72小时的局部和全身反应,并观察注射后2星期内有无呼吸道和其他疾病的发生.免疫前和第3次注射  相似文献   

2.
作者用双盲法将12名18~24月龄儿童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种DT-百日咳无细胞菌苗或DT-百日咳全菌体菌苗作为加强免疫。这些婴儿分别在2、4和6月龄接种过3次DTP。本试验旨在比较两种菌苗接种后的副反应及血清学应答。试验结果表明,两组免疫儿童无1人发生严重的全身及局部反应。接种百日咳无细胞菌苗组发热发生率低于接种百日咳全菌体菌苗组(P=0.00008),发热反应发生率高峰在免疫后6小时。无细胞菌苗组最高体温为38.9℃,全菌体菌苗组为40℃。免疫后24小  相似文献   

3.
作者观察了含2种组分(百日咳毒素、丝状血凝素)和5种组分(百日咳毒素、丝状血凝素、菌毛2和3及69kDa外膜蛋白)的百日咳无细胞菌苗DTP(DTa2P和DTa5P)及百日咳全细胞菌苗DTP(DTwP)的不良反应;抗体应答和有效率.作者将9829名婴儿随机分成4组,分别于2、4、6月龄接种DTa2P、DTa5P、DTwP或DT(对照组).结果显示,接种后60天内48名婴儿发生了严重不良反应,但各组间的不良反应数相近.DTwP组的持续哭闹、发绀、发热和局部反应的发生率高于其他3组.DTaP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DT组相似.两个DTaP组都获得了高水平的抗百日咳毒  相似文献   

4.
作者将308名10~16周龄未注射过DTP的健康婴儿随机分为3组;第1组注射含25μg百日咳类毒素(PT)的DTP(DTPa);第2组注射含8μgPT的DTP(DTPa),2种DTPa均含25μg丝状血凝素(FHA);第3组注射百日咳全细胞菌苗DTP(DTPw)。婴儿于3、4、5月龄各注射1剂。所有婴儿在第1次注射菌苗前,第2次和第3次注射后1个月采血,观察血清学应答。每次注射前进行体检,并记录体温,注射菌苗后7天内逐日记录体温,局部与全身症状,以观察菌苗的反应原性。 结果:DTPa组的局部反应和发热的发生率明显低于DTPw组。两个DTPa组之间的反应原性无差别。两个25μgPT DTPa组和DTPw组的抗PT免疫应答率(96%和94%)高于8μgPT DTPa组(86%)。25μgPT DTPa组的抗-PT中和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34.9)明显高于8μgPT DTPa组(21.0)。PT对菌苗的免疫效果至关重要,其抗体应答与剂量密切相关。DTPa中高含量的PT对FHA的免疫应答无影响,第2、3组各有1名婴儿在注射菌苗后体温达39.5℃以上,显然与高含量(25μg)PT无关。所观察的婴儿中有1/4注射菌苗前血清中含有来自母体的抗-PT抗体。母体抗-PT抗体对DTPa的PT免疫应答无影响,但对DTPw的PT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5.
由b型流感杆菌(Hib)荚膜多糖(PRP)结合破伤风类毒素(T)蛋白构成的结合菌苗(PRP-T)能显著降低Hib疾病.然而菌苗的高价使发展中国家在考虑将其纳入计划免疫前需进一步证实其在当地情况下的效果,为此作者在智利进行了PRP-T的效果评价.作者在智利圣地亚哥选择71个城市卫生中心,随机分成两组,一组(36个卫生中心)联合给予婴儿PRP-T和DTP,另一组(35个卫生中心)仅给予婴儿DTP.所有婴儿均于2、4和6月龄时接种3剂菌苗,从接种开始进行为期30个月的侵袭性Hib感染病例的细菌学监测,同时进行免疫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婴儿首剂菌苗的接种率均在80%以上,超过92%接种过首剂菌苗的婴儿完成了3剂接种.DTP组发生40例侵袭性Hib感染,而PRP-T/DTP组仅发生4例,两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RP-T预防侵袭性Hib疾病的有效率为90.2%,其中预防脑膜炎的有效率为91%,预防肺炎和脓胸的有效率为80%.分析发现PRP-T/DTP组的4  相似文献   

6.
本文旨在评价母体抗体对百日咳无细胞菌苗DTP(DTaP)和百日咳全细胞菌苗DTP的免疫原性和反应原性的影响。 2342名婴儿分别于2、4和6月龄时随机接种DTaP或DTP,用ELISA检测抗各种百日咳成分的抗体,并用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免前抗体和3剂免疫后抗体间及免前抗体和首剂免疫后发生的副反应(发热、疼痛、肿胀、红晕和过敏)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作者将53名健康婴幼儿分为两组,其中29名在3、5和7月龄时接种b型流感杆菌(Hib)荚膜多糖(PRP)与DTP混合菌苗,并在18月龄时单独接种PRP。另外24名在3、5和7月龄时接种PRP与白喉类毒素结合菌苗(PRP-D)(同时亦接种DTP),其中半数在14月龄时再接种PRP-D,另外一半则在18月龄时接种。结果表明,3月龄婴儿接种后烦躁发生率PRP+DTP组为52%,PRP-D组为58%。局部反应(注射部位微红)发生率,PRP+DTP  相似文献   

8.
1991~1992年间,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婴儿于2、4、6月龄初免3剂百日咳全细胞菌苗DTP(DTwP)后,第4和第5剂免疫可用百日咳无细胞菌苗DTP(DTaP).最近,在欧洲完成的DTaP试验已证实这些菌苗用于婴儿初免有效.基于这些研究,FDA批准Tripedia〔Con-naught药厂,含百日咳类毒素(PT)和丝状血凝素(FHA)〕和ACEL-IMUNE〔Wyeth-Lederle药厂,含PT、FHA、2型菌毛蛋白(FIM2)和69kDa外膜蛋白(PRN)〕两种DTaP用于3剂初免程序.  相似文献   

9.
为确定百日咳全细胞菌苗在DTP学龄前剂量(等5剂)接种后所致严重局部反应中的作用,作者将200名4~6岁健康儿童按双盲法随机分为两组.A组(99人)两臂分别接种DT和单价百日咳菌苗;B组(101人)两臂分别接种DTP和脑膜炎球菌菌苗.观察接种菌  相似文献   

10.
为了确定百日咳无细胞菌苗DTP(DTaP)能否与b型流感杆菌荚膜多糖-破伤风类毒素结合菌苗(PRPT)混合进行加强免疫,作者将468名曾接种过3剂两种菌苗的17~21月龄儿童随机分为3组,隔月接种组为接种 DTaP后1个月再接种PRPT;同日分开接种组为同一天分开接种两种菌苗;混合接种组为将两种菌苗混合于同一注射器进行接种.结果显示,加强免疫后,3组儿童的局部不良反应发生率基本相似,仅混合接种组儿童的压痛发生率(29.2%)高于隔月接种组(17.0%).在同日分开接种组中,大部分局部  相似文献   

11.
对以DTP基础免疫的儿童用百日咳无细胞组分(APDT)加强免疫,抗淋巴细胞增多促进因子(LPF)和抗凝集原(Agg)抗体与用DTP免疫者相似,抗69kDa和抗FHA抗体应答略高。当用APDT作基础免疫时,抗LPF和抗Agg抗体应答降低,有较好的抗FHA应答,抗69kDa抗体应答与DTP免疫者相同。为了评价百日咳无细胞组分增加剂量对抗LPF和凝集原的血清学应答的效果和菌苗的安全性,作者把百日咳无细胞菌苗中组分含量增加一倍,对这种“双倍强度”的APDT菌  相似文献   

12.
作者将健康2月龄婴儿538人,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婴儿均于2、4、18月龄接种DTP。6月龄时,A组接种DTP,B组接种安慰剂(生理盐水)。全程共用DTP 1553剂,安慰剂218剂。副反应分为局部反应(包括红、肿、疼)、发热和活动异常3种。活动异常包括嗜睡、烦燥不安、食量减少、呕吐、疼痛、长时间啼哭(一般30分钟以上)、惊厥、虚弱及高声啼哭等。A组副反应出现率为96%,B组为36%,B组6~18月龄婴儿的百日咳抗体水平比A组  相似文献   

13.
作者比较了用吸附DTP、DT和普通DTP初次免疫后的症状。使用的菌苗,每0.5ml含有200亿个百日咳菌,效力不低于4个国际单位、不低于25Lf的白喉类毒素和5Lf的破伤风类毒素。吸附菌苗用氢氧化铝作佐剂。注射3针,第1针在3月龄时注射,6~8周后注射第2针,其后4~6个月注射第3针。用DTP和DT分别接种了6,024和4,024名婴儿,每次接种后进行随访。局部反应:普通DTP第1针后中度反应  相似文献   

14.
含百日咳无细胞菌苗组份的DTP(无细胞DTP)在2岁以上儿童中有80%的保护效果,但尚不清楚无细胞DTP对6月龄以下婴儿的免疫效果。为此作者对在1间住房的1次百日咳爆发进行了前瞻性研究。1名8月龄女婴住进一间住有约80名3岁以下的健康儿童的住所,该女婴住进后,发生了严重咳嗽,随后住进医院,血清学确诊为百日咳。  相似文献   

15.
人们发现 b型流感杆菌荚膜多糖 (PRP)与蛋白〔如破伤风类毒素 (TT)〕偶联后具有预防侵袭性 Hib病的保护作用 ,因而有可能将其纳入婴儿初免程序。作者报告了在比利时进行的婴儿接种百日咳全细胞菌苗 DTP(DTw P) / PRP- T联合菌苗的安全性与免疫原性以及随访 5年观察的 PRP- T对 DTw P免疫应答的影响结果。  将 1 6 8名健康婴儿分为接种 DTw P/PRP- T的 A组和接种 DTw P/安慰剂的 B组 ,进行随机、双盲、对照研究。于 3、4及 5月龄肌注所试菌苗 ,1 4月龄时将上述两组儿童再随机分成接种 1剂 DTw P/ PRP- T联合菌苗的 A1和 …  相似文献   

16.
作者以17~19月龄要接种常规免疫程序中第4剂脊髓灰质炎疫苗和DTP的425名健康儿童为研究对象,随机分配到含百日咳无细胞菌苗的DTP(DTaP)与MRC-5细胞系生产的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mIPV)联合接种组和分别接种组;DTaP和Vero细胞  相似文献   

17.
与DTP有关的异常反应主要发生在出生后六个月内,因而,人们考虑推迟DTP免疫年龄。推荐的程序系将现行程序中DTP免疫的时间(2、4和6月龄)推迟到8、10和12月龄。对370万名儿童进行队列调查,每个队列可分为<2月龄、2~6月龄,7~12月龄和13~47月龄组,随访4年。为检验效益-危险性分析对百日咳发病率、菌苗相关脑病发生率、癫痫发作的发生率等主要变化因素分析的敏感性,设了一般情况、最佳情况和最坏情况组,借以评价推荐程序。对一般情况组的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推  相似文献   

18.
本文用双盲法比较了DT-百日咳无细胞菌苗(DTP-AC)和DT-百日咳全菌体菌苗(DTP-WC)对婴儿的免疫原性和反应原性。19名婴儿接种DTP-AC,20名婴儿接种DTP-WC。结果表明,接种DTP-AC婴儿的发热、局部肿胀和全身反应等异常反应比接种DTP-WC组明显减少。在接种第3针后第7天,DTP-WC组有5/18、DTP-AC组有1/19的婴儿局部出现>5mm的硬结,第14天DTP-WC组有3/17、DTP-AC组有0/12的婴儿有硬结。未见脑病,惊厥或休克/虚脱。两组血清学反应显不同。3次免疫后,  相似文献   

19.
作者以传统的DTP为对照,比较了13种含百日咳无细胞菌苗的DTP(DTaP)的不良反应。这13种DTaP为BSc-1、SSVI-1、CB-2、Mich-2、PM-2、SKB-2、BSc-3P、LPB-3P、SKB-3P、CLL-3F_2、Por-3F_2、LPT-4F_1和CLL-4F_2。用随机双盲法分别于婴儿2、4和6月龄时接种3剂菌苗,分别于每次接种后3和6小时、第1~7天及第14天晚记录不良反应。在2200名接种婴儿中,共获得2189名婴儿的接种反应资料,用以比较各种菌苗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作者观察了经百日咳无细胞或全细胞菌苗基础免疫的儿童2岁时,以百日咳无细胞菌苗加强免疫后的不良反应和血清学应答.观察的儿童中大多数(212/241)是在6、7和8月龄时接种2针或3针百日咳无细胞菌苗,少数(29/241)在相同月龄时接种过3针百日咳全细胞菌苗.这两组儿童在加强免疫后全身反应没有明显差异.用无细胞菌苗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