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CT增强定位扫描对放疗剂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CT增强剂的使用在改变组织密度后,对放射治疗剂量的影响。[方法]利用制定TPS时定位CT资料,在相同的参考点、在相同的条件下(6、15MVX线、10cm×10cm野)给予相同的肿瘤量(200cGy),比较平扫与增强扫描MU之间的差异。[结果]采用6MVX线照射,肿瘤量为200cGy时,无CT增强剂干扰时平均MU为245.04cGy,CT增强后为247.61cGy,增加了2.57cGy(1.05%),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采用15MVX线照射,CT平扫条件下平均MU为212.30cGy,CT增强后为214.58cGy,增加了2.28cGy(1.07%),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CT增强剂致TPS中计算MU值增加约1%,对临床疗效影响甚小,为更准确地勾画GTV推荐采用增强CT定位,但在敏感器官保护方面及TPS质量认证中应考虑其影响。  相似文献   

2.
作为图像引导放疗(IGRT)的主要实现方式,kV级X线锥形束CT(CBCT)主要用于各轴向摆位误差的在线和离线校正,同时也被用作放疗计划在线和离线校正。笔者自2006年6月开始使用IGRT系统于非小细胞肺癌IGRT后发现,CBCT平扫图像与治疗计划制定前CT模拟定位所获得增强CT扫描图像匹配时,因CBCT图像为平扫且CBCT扫描时间较长(1 min)、呼吸运动造成的伪影大,  相似文献   

3.
CT模拟定位对肺癌三维适形放疗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肺部肿瘤在放疗中随呼吸运动和心脏搏动,其在三维空间的位置会随时间变化而改变。CT模拟定位的扫描方式是一种螺旋向前的断层扫描方式,它的影像只是反映肺部肿瘤在某一特定时间内所处的相对位置,不能反映肺部肿瘤全面的活动情况,因此在临床应用中受到质疑;而门控技术及呼吸控制技术目前还没有在临床广泛应用。笔者通过应用两次肺部CT扫描方法及数字重建图像(DRR)片与射野片比较来探讨CT模拟定位对肺癌三维精确定位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肺癌薄层CT增强扫描与病理对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Zhang Z  Zhang C  Wu P  Ruan C  Zheng L  Zhang W  Li J  Wu Y  Cai P 《中华肿瘤杂志》2002,24(2):173-177
目的 定量对比分析周围型肺癌和肺炎性假瘤、肺结核球的CT强化程度和病灶内血管的关系,探讨肺癌病灶内血管结构对其CT强化水平的影响。方法 以薄层CT扫描研究肺癌、肺炎性假瘤和肺结核球强化后的平均CT增值;用电脑图像分析仪计量病灶内小血管数(内径0.02-0.1mm)、较大血管数(内径>0.1mm)及其血管床总面积,以统计学处理其CT增值与血管计数、血管床面积的相关性。结果 (1)增强扫描后,病灶的平均CT增值在肺癌、肺炎性假瘤和肺结核球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2)小血管数、较大血管数及血管床面积在三种病变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3)肺癌CT增值与小血管数和较大血管数具有相关性,且与小血管数相关性较大;(4)三种病变CT增值与较大血管数、血管总数及血管床面积具有相关性。结论 (1)CT强化程度的分组,对肺癌与肺炎性假瘤、肺结核球的鉴别诊断有一定意义;(2)肺癌与肺炎性假瘤、肺结核球的平均CT增值与病灶内的血管数和血管床面积呈正相关;(3)肺癌病灶CT增值可反映癌灶内血管性状及其血供情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胸部增强CT扫描对勾画肺癌大体肿瘤体积(GTV)的影响。方法连续选择肿瘤紧邻纵隔或累及肺门、病理确诊的肺癌患者7例,在治疗体位下行全胸部平扫(C)和增强CT扫描(C+),扫描范围相同。将CT图像传人虚拟模拟计划工作站(AcQSim)中,每份图像传7次(C3次,C+4次)。3位年资相同的放疗科医生完全独立地在C与C+的CT图像上勾画GTV(GTV、GTV+),然后3位医生在另一份C+图像上共同勾画GTV(标准GTVco)。以GTVco形成的计划靶体积(PTV)为标准在治疗计划系统中进行剂量计算并优化,等中心点为剂量归一点(参考点),处方剂量为60Gy。通过图像融合技术将3位医生在C+、C图像上勾画的GTV复制到GTVco图像上,分别计算GTV、GTV+和GTVco共7份GTV体积、GTV三维最大径、90%等剂量线包括PTV的相对体积(V90)及PTV内最小剂量(Dmin),并计算GTV、GTV+与GTVco的比值R及R的变异系数CV,然后对GTV、GTV+两组数据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GTV+、GTV体积R分别为1.04±0.16、1.25±0.52,GTV+体积、V90、Dmin的CV均小于GTV的(P值分别<0.01、0.05、0.05)。结论勾画肿瘤紧邻纵隔或累积肺门靶区时,增强CT扫描可明显提高GTV勾画的准确性和一致性,且费用较小容易实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局部晚期肺癌大体肿瘤体积、放疗剂量与预后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三维适形放疗治疗病理或细胞学证实的局部晚期(ⅢA或ⅢB)非小细胞肺癌患者79例,三维治疗计划由同一名医师勾画大体肿瘤体积(GTV)。原发病变定义为GTV-P,纵隔淋巴结定义为GTV-N,大体肿瘤体积为GTV-P加GTV-N,定义为GTV-T。对放疗剂量和GTV-T分别进行预后分层分析。结果全组1、2年生存率分别为56%、26%。GTV-T≥110cm^3组预后明显差于〈110cm^3组(P=0.031),放疗剂量〉60 Gy组生存有优于≤60 Gy组的趋势(P=0.091)。GTV-T≥110cm^3组中放疗剂量〉60 Gy亚组预后优于剂量≤60 Gy亚组(P=0.037),GTV-T〈110cm^3组中放疗剂量与预后无关。放疗剂量〉60Gy组中GTV-T大小对预后无明显影响,而≤60 Gy组中GTV-T≥110cm^3亚组预后明显差于GTV-T〈110cm^3亚组(P=0.005)。结论放疗剂量〉60 Gy可改善肿瘤体积≥110cm^3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8.
目的:观察PET/CT下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三维适形放疗(3D-CRT)中肿瘤退缩对靶区周围危及器官治疗计划参数的影响.方法:分析在PET/CT定位下行根治性3D-CRT的NSCLC患者55例,根据PET/CT融合图像勾画初始肿瘤放疗靶区,给予根治剂量处方量60~66 Gy/30~33 f 制定3D-CRT计划;放疗20次40 Gy时根据肿瘤退缩情况重新CT定位勾画靶区,修改照射野后重新制定放疗计划完成治疗.比较两次定位影像上GTV的体积VGTV(cm3)、PTV的体积VPTV(cm3) 差异;并对初始放疗计划和实际完成的计划靶区周围危及器官的剂量分布进行比较.结果:55例NSCLC患者中,除1例GTV体积增大(1.77cm3,4%)外,其余54例GTV体积均有不同程度缩小(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35,P=0.000).相应的,除1例PTV体积增大(17.13cm3,8%)外,其余54例PTV体积均有不同程度缩小(3%~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045,P=0.000).两种计划参数VGTV、VPTV、VL20、VR20、SCM、MSD、MLD、MRD、MHD、ES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00、0.000、0.000、0.001、0.000、0.000、0.000、0.002、0.031).结论:在NSCLC放疗过程中,肿瘤体积发生明显变化,而根据肿瘤退缩情况适时缩野、重新制定放疗计划,可显著降低肺及脊髓的受照射剂量,为提高靶区剂量、优化放疗计划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肺癌不同定位方法在肿瘤覆盖和正常组织保护上的优劣。方法对33例肺癌病例同时进行X线和CT模拟定位,采用3DTPS设计X线模拟定位的4个野照射常规计划(RT)、CT模拟定位的4个野照射二维计划(2D)和三维适形放疗计划(3DCRT),总剂量均为50 Gy。用剂量体积直方图(DVH)比较3种计划的肿瘤覆盖、剂量分布和正常组织受照剂量差异。结果3DCRT和2D计划在靶区覆盖、靶区剂量、适形性和均匀性方面均优于RT计划(P<0.05)。3DCRT的靶区适形指数(TCI)和均匀性(TH)均较2D计划高(P<0.05),3DCRT和2D在靶区覆盖、靶区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RT和2D相比,3DCRT等剂量线的高剂量区所包括的肺和心脏体积均小(P<0.05)。3DCRT与2D相比减少了V20、V30和MLD(P<0.05),而与RT相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脊髓剂量3DCRT与RT和2D计划间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食管和心脏剂量在3DCRT、2D和RT计划间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较X线模拟定位能更加明确地确定靶区,通过3DTPS设计可获得靶区理想的剂量分布。3DCRT在靶区适形度和均匀性上优于2D计划。3DCRT能够减少肺受照体积和剂量。在脊髓、食管、心脏剂量上均能控制在正常组织耐受剂量范围以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剂量体积直方图(DVH)参数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三维适形放疗(3D-CRT)后放射性肺损伤CT分级的关系.方法 将3D-CRT治疗后CT随访6个月以上的169例Ⅰ~Ⅲ期NSCLC患者,按随访CT放射性肺损伤的表现分级(0~4级),并分为CT阳性组(2~4级)和CT阴性组(0~1级).从放疗计划中获取患者的DVH参数,分析DVH参数与放射性肺损伤CT分级的关系,评价DVH参数对放射性肺损伤的预测价值.结果 不同CT分级的全肺及患侧肺正常组织并发症概率(NTCP)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着CT分级的增加,NTCP相应增大.不同CT分级的全肺及患侧肺平均肺受照剂量(ML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着CT分级的增加,全肺及患侧肺MLD相应增大.不同CT分级的全肺及患侧肺V20、V30和V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随着CT分级的增加,全肺及患侧肺V20、V30、V40相应增大.不同CT分级患者健侧肺的DVH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全肺、患侧肺DVH参数与患侧肺CT分级联系紧密,其中患侧肺NTCP与CT分级关联度最强(η=0.522).结论 NTCP、MID、V20、V30、V40等DVH参数与NSCLC 3D-CRT后放射性肺损伤的CT分级密切相关,可以作为评价及优化放疗计划的指标,以减少放疗后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为准确确定肺癌的三维形状及体积,为三维适形放疗提供真实准确的影像信息,为实施精确放疗,笔者进行了CT模拟确定靶区体积的影响因素研究。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通过一变速电机控制靶区运动速度,模拟靶区随呼吸运动的频率;通过一偏心轮的离心程度模拟肺呼吸时靶区的最大移动幅度。模体内一圆球形及以一正方体靶区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经不同途径给药进行CT增强扫描定位造成的适形放疗体表定位标记的误差,探求提高适形放疗的定位精度.方法 :测量CT扫描定位前后体表标记点的坐标(X轴和Z轴方向),观察平扫(A组)、经静脉直接推注(B组)和经静脉留置导管推注造影剂(C组)增强扫描各50例病人的表标记点的误差.结果经A组、B组、C组扫描定位后,体表标记的误差在X轴方向分别(0.18±0.6)mm、(1.54±1.93)mm、(0.18±0.6)mm,Z轴方向分别为(0.24±0.8)mm、(2.6±2.76)mm、(0.34±0.91)mm;X轴方向A组与B组,P<0.05,A组与C组,P>0.05,B组与C组,P<0.05.Z轴方向A组与B组,P<0.05,A组与C组,P>0.05;B组与C组,P<0.05.结论 :三维适形放疗精确定位是精确放疗的基础,CT扫描定位过程中因静脉推注造影剂使病人的体位发生移位导致体表定位标记发生偏差,若治疗时沿用扫描前的坐标进行重复定位,必然会引起肿瘤计划靶中心与实际靶中心发生偏差,导致治疗精度的降低.通过CT定位前静脉留置,经导管给药增强扫描定位或扫描完毕后及时修正体表标记的坐标,治疗时用修正后的坐标进行重复定位,即可消除因CT增强定位导致的偏差,从而提高适形放疗的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CT增强扫描在中央型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20例中央型肺癌患者的CT增强扫描结果 ,并与常规手术病理的诊断结果 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螺旋CT增强扫描能有效地进行诊断和病理分期,以手术病理诊断结果 为标准,中央型肺癌各分期CT扫描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7.7%、80.6%、88.0%、85.7%,平均诊断符合率达85.5%.结论 采用CT增强扫描对各期中央型肺癌进行临床诊断准确率较高,且能进行有效准确分期,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4.
CT增强薄层扫描异形血管强化征对小肺癌诊断的价值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7  
目的:探讨CT增强薄层扫描图像上显示的异形血管强化征对小肺癌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用CT增强薄层扫描和常规CT增强扫描对比研究37例直径<3cm的小肺癌,并同期研究18例需鉴别的肺炎性假瘤和肺结核球作对照,分析这3种病变的CT增强薄层扫描征象特点。结果:①CT增强薄层扫描能清晰显示小肺癌病灶内肿瘤血管的特征性表现一异形血管强化征,而常规CT扫描难以显示该征象;②肺炎性假瘤和肺结核球病灶内一般不出现该种病理血管征象。结论:异形血管强化征对小肺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与高分辨率CT(HRCT)诊断周围型肺癌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孤立性肺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和HRCT检查,并经针吸组织病理学或(和)手术切除后病理得到最终诊断。观察患者的病理诊断结果,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观察多层螺旋CT和HRCT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价值;观察周围型肺癌患者的多层螺旋CT和HRCT检查的CT征象检出率。结果:243例患者检出周围型肺癌197例,炎性假瘤19例,炎性肉芽肿15例,结核球12例,肺癌的病理类型包括:腺癌114例,鳞癌47例,小细胞肺癌23例,其他类型13例。多层螺旋CT诊断肺癌178例,漏诊34例,误诊15例;HRCT诊断肺癌186例,漏诊19例,误诊8例;多层螺旋CT和HRCT阳性诊断肺癌157例,漏诊43例,误诊3例;多层螺旋CT或HRCT阳性诊断肺癌209例,漏诊6例,误诊18例。多层螺旋CT、HRCT、多层螺旋CT和HRCT、多层螺旋CT或HRCT诊断周围型肺癌的灵敏度分别为82.74%、90.36%、78.17%和96.95%,多层螺旋CT、HRCT、多层螺旋CT和HRCT、多层螺旋CT或HRCT诊断周围型肺癌的特异性分别为67.39%、82.61%、93.48%、60.87%。HRCT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空泡征、棘突征、细支气管气相、短毛刺征、分叶征等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多层螺旋CT扫描(P<0.05)。197例肺癌患者CT值增加幅度18~84 HU,平均(35.82±13.74)HU,CT值增加幅度>20 HU的为189例(95.94%),增加幅度超过30 HU的为132例(67.01%),强化均匀的患者153例(77.66%),有21例处于静脉期的时候在边缘点或结节中间出现高密度条状影。结论: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和HRCT均是周围型肺癌有效诊断方法,HRCT影像学征象的检出率具有优势,依据影像学征象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AUC均高于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但螺旋CT增强扫描后肺癌CT值增幅明显,对肺癌的确诊具有参考价值,临床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  相似文献   

16.
动态CT增强扫描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Huang Y  Wu N  Lin DM  Li L  Wang JW 《中华肿瘤杂志》2005,27(6):360-363
目的采用动态CT增强扫描方法,探讨良恶性孤立性肺结节(SPN)的动态强化特点,以期提高SPN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对51例SPN患者行同层动态CT增强扫描,造影剂总量100ml,注射速度4ml/s,延迟15s开始扫描,至120s结束。对动态CT扫描图像进行分析、密度测量,建立时间2密度曲线(TAC)。以双盲法分析CT扫描横断面图像及动态CT扫描结果。结果恶性SPN38例;良性SPN1(慢性炎症、增殖型结核、硬化性血管瘤)6例;良性SPN2(结核球、囊肿、隔离症、霉菌球)7例。恶性SPN强化程度明显大于良性SPN2,前者强化峰值(87.6)明显高于后者(57.80;P<0.01),强化值(峰值-平扫值;59.6)亦明显高于后者(11.1;P<0.01)。恶性SPN强化程度与良性SPN1相似,强化峰值、强化值在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恶性SPNTAC在形成陡峭的上升支后有一较长的平台期;良性SPN1的TAC与恶性相似,但上升支平缓,部分良性SPN1TAC可见降支形成;而良性SPN-TAC低平。以20HU为阈值,强化值≤20HU定为良性病变,>20HU定为恶性病变,其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54.0%,准确性为88.4%。结论SPN强化的特性参数为峰值及强化值,其有助于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以强化值20HU为阈值,当强化值≤20HU时,一般可诊断为良性病变;TAC形态有助于SPN的定性诊断,恶性SPN曲线无明显降支,部分炎性病变可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CT扫描与肺活检后痰液脱落细胞的端粒酶活性和p16甲基化检测对早期周围型肺癌的诊断意义。方法:用PCR-TRAP-ELISA半定量及PCR-TRAP银染定性法、甲基化相关的PCR法,前瞻性检测55例经CT扫描而发现的肺部孤立性结节(直径≤30mm)、并疑诊为早期周围型肺癌的患者(T1N0M0),行CT导向肺活检(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33例,经皮肺针刺活检22例)后24h内痰液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及p16甲基化状态,并将检测结果与组织病理进行对照研究。结果:CT扫描对周围型肺癌诊断的敏感性为100%,但特异性只有61.8%(34/55)。端粒酶活性的敏感性为79.4%,特异性为90.5%,准确性为83.6%;p16甲基化的敏感性为32.4%,特异性为100%,准确性为58.2%,3者联合检测的敏感性为86.1%,特异性为90.5%,准确性为87.3%。对照组端粒酶阳性率9.5%(2/21),无1例检测到p16甲基化。结论:CT扫描与端粒酶活性、p16甲基化联合可弥补痰液的细胞学检查的不足,提高肺癌痰检的敏感性,有助于周围型肺癌早期诊断和肺部孤立性结节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模拟定位CT的扫描参数对放射治疗计划系统剂量计算的影响。方法:在不同扫描条件下,将可拆分的带有人体组织等效密度插件的参考模体(CIRS-062)在同一台CT模拟定位机上进行扫描,比较得到的各密度插件CT值;将同一IMRT治疗计划移植到CT图像上,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剂量计算,测量和分析模体内剂量变化。结果:不同扫描条件下同一模块的CT值有改变,CT值受管电压影响较大;扫描条件对剂量分布有一定影响,其中低剂量区域影响较高剂量区域大。结论:CT模拟定位机的扫描条件对放疗计划系统剂量计算有一定影响,CT模拟定位机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也是放射治疗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CT增强剂对食管癌靶区及各危及器官剂量分布的影响。方法选择食管癌患者10例,分别采集CT平扫和CT增强扫描的断层图像,然后将图像传入计划系统。分别在增强CT上勾画靶区、危及器官和设计三维适形放疗计划,并将勾画轮廓及计划复制到CT平扫上重新计算。对2套计划得出的剂量分布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靶区在D2%、D50%、D95%、D98%、Body95%、CI和HI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危及器官肺V5、V20及Dmean;心脏V40及Dmean;脊髓最大剂量两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Body、PTV、肺、心脏的CT值和电子密度在增强时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静脉注射造影剂对食管癌三维适形放疗剂量分布的影响很小,临床上可以接受这样的误差。  相似文献   

20.
本分析48例经病理证实,直径≤ 3cm小肺癌的CT表现,表明CT在发现和显示肺癌的特征方面比普通X线敏感,认为支气管壁的局限性增厚,管壁内面不平或有小的局部隆起,管腔狭窄变形及单侧性肺门区小肿块是早期中心型肺癌的重要CT征象,分叶征,棘状突起,壁泡征和胸膜凹陷征是周围型小肺癌的主要特征。薄层CT扫描是诊断小肺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