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观察是写作的前提学生写作碰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无事可写”。“无话可说”,其症结就在于缺乏有意识的观察、认识和思考。主要表现为:1.熟视无睹。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每个学生都置身于生活之中,但是由于对生活缺乏有意识的观察,没有挖掘“源头”,因此提笔写作文时,也就没有滚滚而来的“活水”。如以《校园新貌》为题作文,学生面对每天生活、学习、活动于其中的校园,却不知“新”在哪里,因此写作之前,教师要提供一些具体的题目,让学生有意识地去观察,如《花坛》、《看我们的教室多干净》、《寝室里的名言角》、《食堂…  相似文献   

2.
作文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对于学生来说,要倾吐自己的心声,要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不仅要不断阅读,积累语言材料,丰富头脑;还要善于观察生活,多思考,勤练笔。老师在作文教学中也要正确地引导,在此,本人谈一谈在作文教学中的一孔之见。一、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学生往往都怕写作文,觉得没有材料可写,无从下手。怎样使学生有材料写呢?要引领学生注意观察生活,从生活小事中选材。生活是作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罗丹曾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其实,初中生的人生经历已有十几年,也接触了不少人和事,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用心…  相似文献   

3.
作文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的作文是否有创新意识,取决于他们知识面的宽窄,生活经历是否丰富,更取决于教师正确的引导和点拨。教学中,不少教师为了追求学生作文的完美,常常重结果、轻过程,以成人的心理指导学生写作,不厌其烦地讲谋篇、布局,甚至给学生提供开头和结尾,要求“篇末点题”、“提示中心”等,而忽略了对学生观察生活的指导。新八股文式的作文指导模式,使学生的作文成人化,老气横秋,少了童真,更谈不上贴近生活、有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4.
“义教”小语大纲指出:“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教师要引导学生接触自然,接触社会,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养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课内和课外阅读,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丰富学生的作文内容。”由此可见,小学作文教学须以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和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为重要目的,根据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和作文教学规律,重视丰富生活,指导观察,扩展阅读,以开内容之源,拓思维之流,疏语言之渠,使学生有话可说,有话善说。  相似文献   

5.
不可否认,作文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是一件苦差事。如何让学生乐写、能写、善写是值得教师永远研究的课题,在作文教学中,我的体会是:教师必须能够留心,运用匠心,保持耐心,用“心”去铺设作文成功之路。 一、留心捕捉 积累写作好素材 作文教学要从内容入手,内容来源于生活。由于小学生年龄特点的限制,他们大多缺乏观察周围生活的习惯,  相似文献   

6.
学生作文,往往感到“无事可写,无话可说”。原因是“巧媳妇难做无米之炊”。缺乏作文素材,没米下锅,当然难以成文。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是没有文字的自然界巨著。只有让学生阅览这部书,才可以摆脱作文时感到“两无”的窘境。原《光明日报》社记者、报告文  相似文献   

7.
《作文世界·高中版》在新的一年里和广大读者见面了。在此之前,《作文世界》已先后出版了“小学版”、“初中版”,被人们誉为中小学生“作文学习之友”。“高中版”的问世,既是“小学版”、“初中版”的自然延伸,更体现了新的理念、新的风格。我们赞成的作文理念有:1.作文即生活,生活即作文。这有两个含义,其一是:生活是作文之源,作文不是靠教出来的,当学生掌握了基本的作文技巧以后,就要靠学生自己去感悟和训练。学生应写自己熟悉的生活。其二是:作文应成为一个人生活的一部分,就如衣食住行一样自在。在这个意义上,作文应是…  相似文献   

8.
农村中学作文教学难,难在学生生活底子薄,知识阅读面窄,视野不开阔。于是我们的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常“怒其不争”,埋怨学生不与老师配合,抑或感叹学生文化底蕴不丰厚,因而作出过激行为,以老师自认为的完善思维模式、语言系统去框设学生,用立竿见影的“文本”去教学生“模拟作文”、“技巧作文”等。作文教学应是学生主体的凸现、个性的表现、创造性的解放过程。我们作为农村第一线的语文教师应多鼓励学生发现自我、秉持本色,重视“人”本教育,创设适合本班学生特点的作文教学。一、求真——真知灼见,塑造自我封闭教育使学生视野偏狭,七彩的…  相似文献   

9.
小语《大纲》指出:“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令人遗憾的是农村学生虽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但对原本丰富多彩,蕴含无数知识和学问的农村生活却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作文离农村生活越来越远,缺乏“农味”,缺少应有的农村生活气息。对此,近年来,我们着力尝试指导学生写“农村生活作文”。其具体做法是:  相似文献   

10.
学生作文中的一个主要毛病是“干瘪”,具体、细致的描述少,空洞、概括的介绍多,反映不出个性,再现不出特征。仅是“抄词语”、“背范文”,是不能从根本上治好学生作文中的“干瘪症”的。生活是源头活水。要使作文内容充实起来,形象丰满起来,一定要在认真观察生活上下功夫。怎样培养和锻炼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呢? 紧密结合阅读教学,唤起学生重视观察生活。只有懂得观察同作文的内在联系,认识到观察生活的重要性,才能做到对生活作有意识的观察,才能随时随地捕  相似文献   

11.
一、调动多种感官,认真仔细观察传统的作文教学弊端之一是闭门造车。学生被紧紧地关在教室里,搜索枯肠、冥思苦想地编作文,写出来的文章大多苍白无力。我们知道,生活是作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巨大源泉,所以作文教学应在引导学生观察上下功夫,尤其是在“作文前”应该有目的、有计划进行观察作业。我们有计划有目的地带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社会,才能使他们在各种活动中增长见识,开拓视野。指导他们自觉观察自然现象:名山大川的壮丽风光,桃李杏梨的生长变化,鸡狗猫兔的玩耍嬉戏;观察社会生活:热闹繁华的集市贸易,宁静优雅的学习…  相似文献   

12.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读”和“写”犹如一对孪生兄弟密不可分。于此,以致有些语文教师认为:作文课就是讲范文,出题目,提要求,布置学生作文,其结果是作文雷同,内容干瘪,毫无生活气息,从而导致作文教学少慢差。窃以为,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不是囿于孤立的课堂教学,它必须贯穿在整个语文教学和学生对生活的体察之中。  相似文献   

13.
首先是阅读生活。陶行知先生曾说:“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它离不开生活。”而这也正是《语文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新课标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就明确告诉我们:作文教学应该回归生活本源。生活中缤纷的色彩,交织的音响,多彩的图画,都应涌上学生的笔端。  相似文献   

14.
鲁迅先生曾说:“作文第一须观察。”学生作文中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就是不善于观察。因为学生平时没有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或是观察不得法,所以他们缺少相应的生活体验和写作素材。于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也自然在情理之中了。由此可见,引导学生深入观察是作文训练的重要一环。喜欢游戏,是孩子们的天性。将游戏引入作文教学,就是在作文之前,组织学生开展各种生动、活泼、  相似文献   

15.
写作最能展示学生个性、体现人的综合素质。由于各种原因 ,我们的作文教学长期来得不到长足的发展 ,学生作文中那种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缺乏真情实感的现象得不到根本性转变。究其原因 ,主要还是我们教师没有认真地有效地指导学生去感受生活 ,学生的观察力、感受力和创新能力被禁锢在那些有形或无形的模式中。“生活是创作的源泉” ,对学生来说 ,其实他们缺少的并非具体的生活 ,而是对活的自我体验和独特感受。作文要有真情实感 ,这是最基本的写作要求 ,也应该是我们教师在指导写作时的一个原则。只有善于观察和体验生活 ,才能透过生活的现…  相似文献   

16.
写文章的材料一是来源于生活,二是来源于书本.对于初中部学生,特别是初一学生来说,要获得写作的材料主要是依靠对生活的细致周密的观察.观察是学生作文前的重要准备,也是学生从生活中获取“米”的重要途径.学生不去观察,得不到材料,作文当然也就写不好.写作就是写生活,要想写好文章,首先就要学会观察.所以说观察是初中学生特别是初一学生作文的第一课,一定要抓好.下面笔者就此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7.
提到作文,如果班里有不少学生说“没什么内容可写”“不懂从何下手”,那么这就需要教师深刻反思了。我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教师没有让学生学会关注生活、观察生活。当作文成为闭门造车的“应试作文”“教室作文”时,学生视野狭窄,自然写不好作文。只有让学生热爱生活,写“生活作文”,才能真正让他们爱上作文,写好作文。  相似文献   

18.
一、组织活动,拓宽学生的生活天地文章是生活的反映,生活为文章提供原材料,没有生活,就没有文章,有生活,才能写出文章。正如叶圣陶所言:“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地步,才做成什么文章。”因此,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而有意义的活动,是上好作文教学的重要手段。例如,有位教师,为了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让学生作文有丰富的材料,经常组织学生开展各项竞赛,玩各类有趣的游戏,还与自然教师一起指导学生进行小实验和搞小制作,带学生观赏城市风貌和田园景色,到动物园  相似文献   

19.
要让学生作文时能够“写得出”,从而去逐渐“写得好”,我感到培养学生“生活感受能力”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一、培养学生自觉的实践“生活感受能力”。学生的作文虽然不是创作,但在某种意义上说是学习“创作”本领。因此,“生活是源泉”对作文来说,同样是重要的,是学好作文需要解决的“根本”性的问题。教师尽管反复讲过要“热爱生活”、注意“观察”之  相似文献   

20.
《好姐姐》是五年制第六册基础训练中的一篇“看图作文”,图上画的是姐姐帮助妹妹搞个人卫生的事情。传统教学中教学重点一般是教师指导学生运用在看图学文中学到的观察图画的方法看图,启发学生想像,进而看图作文。教学设计主要依据“按一定顺序观察图画,抓住重点,了解图意”这一重点训练项目。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大纲、教材改革的需要,我认为教学的重点应该进一步完善为: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运用在看图学文中学到的观察图画的方法,启发学生联想并进行作文,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想像能力”、“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