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的:分析肝血管瘤的CT影像特征,提高CT对肝血管瘤诊断准确率.方法:对52例肝血管瘤进行了CT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大多数肝血管瘤在CT上表现为肝内单发或多发圆形、椭圆形的低密度影,增强后动脉期明显环形强化,延迟期呈填充改变.结论:CT扫描是诊断肝血管瘤的一种有效而准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的螺旋CT双期增强特征及其诊断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原发性肝细胞癌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表现。结果42例病灶,平扫呈低密度或等密度;双期增强40例有强化,2例无明显强化,病灶强化密度呈"早进早出"的变化特点。结论螺旋CT双期扫描可充分反映原发性肝细胞癌的特征,对肝癌的检出和定性准确率的提高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的螺旋CT双期增强特征及其诊断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原发性肝细胞癌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表现。结果42例病灶,平扫呈低密度或等密度;双期增强40例有强化,2例无明显强化,病灶强化密度呈"早进早出"的变化特点。结论螺旋CT双期扫描可充分反映原发性肝细胞癌的特征,对肝癌的检出和定性准确率的提高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多年来肝脏血管瘤与肝癌的鉴别是一大难题,1982年日本竹原提出观察肿瘤边缘声像“锐与钝”进行鉴别。我们自1991年用B超并运动试验诊断肝内血管瘤26例,并经CT正常扫描及增强扫描证实,发现确属肝血管瘤患者,其声像图有一定规律性特征性改变,而其他肝肿瘤无类似改变。本文以这些特征性改变作为诊断肝脏血管瘤和与其它肝肿瘤鉴别的一种简易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肝脏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的临床和多排螺旋CT(MSCT)表现特征,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肝脏IMT的临床表现和MSCT表现特征。结果:8例位于肝右叶,1例位于肝左叶;圆形和卵圆形7例,分叶形2例;MSCT平扫均表现为低密度,2例病灶内有斑片状钙化;增强后动脉、门脉期及延迟期均无明显强化2例,分隔状强化3例,边缘不规则强化4例;MSCT多平面重建有助于全面地显示肝脏IMT的生长方式、病灶与周围肝组织、胆道和血管的关系。结论:肝脏IMT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征性,MSCT影像特征有助于肝脏IMT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能谱CT碘基图对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肿瘤血供的判断作用.方法:随机抽取65例肝脏肿瘤患者能谱CT成像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均病理诊断为肝细胞性肝癌,且在TACE术后3周进行肝脏能谱CT检查.所有患者均获得常规混合能量图像和能谱图像,通过后处理工作站对能谱图像进行碘基图像重建,再对栓塞术后瘤体进行碘浓度测量、比较.结果:在65例肝癌化疗栓塞术后患者中,5例(第1组)患者动脉期瘤体的IC病灶与周围正常肝组织的IC肝脏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门脉期的IC病灶与IC肝脏之间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期与门脉期LNR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60例(第2组)患者动脉期瘤体的IC病灶与周围正常肝组织IC肝脏之间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门脉期的IC病灶与IC肝脏之间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期与门脉期LNR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字血管减影检查(DSA)复查证实只有5例(第1组)患者瘤体仍有动脉供血,60例(第2组)患者瘤体没有动脉供血.结论:能谱CT碘基图能判断肝细胞性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肿瘤瘤体血供情况,为临床进一步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影像依据.  相似文献   

7.
分析肝血管瘤与肝癌在一过性非延迟增强扫描的CT增强表现,并寻找它们的特点,对经穿刺活检及手术病理检查证实的31例肝肿瘤病人的CT资料(肝血管瘤16例,肝癌15例)作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人均行平扫后立即做传统团注增强扫描,描述:病灶增强的类型,病灶强化的程度,强化组织的分布,造影剂用量为1.5mL/kg体重,结果,81%的肝血管瘤及8%的肝癌病灶可见以球关或结节状强化(P〈0.05)。81%的肝血管瘤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螺旋CT增强扫描的技术.方法采用螺旋CT进行双期或延迟扫描,用非离子造影剂优维显300mg/ml,总量75~100ml,按照1.5~2.0ml/mg,注射速度2.0~3.0ml/min,由高压注射器自动注射,注射完成时间25~30s.在不同时期对肝脏进行双期或延迟扫描.结果233例肝脏增强扫描检查患者中,224例获得较好动脉期、门脉期和实质期的图象,9例患者动脉期图象显示不满意;其中的6例因门脉高压而引起,3例因注射失误造影剂外渗引起,2例因出现轻度过敏反应引起.结论SCT增强扫描检查可获得非常满意的不同时期的图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螺旋CT增强扫描的技术.方法采用螺旋CT进行双期或延迟扫描,用非离子造影剂优维显300mg/ml,总量75~100ml,按照1.5~2.0ml/mg,注射速度2.0~3.0ml/min,由高压注射器自动注射,注射完成时间25~30s.在不同时期对肝脏进行双期或延迟扫描.结果233例肝脏增强扫描检查患者中,224例获得较好动脉期、门脉期和实质期的图象,9例患者动脉期图象显示不满意;其中的6例因门脉高压而引起,3例因注射失误造影剂外渗引起,2例因出现轻度过敏反应引起.结论SCT增强扫描检查可获得非常满意的不同时期的图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手推法对肝脏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效果的影响.方法 因临床怀疑有肝脏疾患而行肝脏动态增强扫描者,随机分组.手推法行肝脏动态增强扫描636例,高压注射器法行肝脏动态增强扫描98例.观察腹主动脉、下腔静脉、正常肝实质在动脉期、门脉期、实质期的信号强度.结果 手推法与高压注射器法比较,腹主动脉、下腔静脉和正常肝实质动态增强扫描各期信号强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手推法在肝脏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中能取得良好效果,而且简单、准确、安全、可靠,更适用于基层医院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1.
螺旋CT三期扫描对肝癌的检出率很高,可提高病灶显示的敏感性,更好地显示肝内血管,造影剂经血流进入肿瘤和肝实质的时间、程度以及廓清速度不同,产生不同的增强特征,有助于病灶的检出和鉴别。同时使用高压注射器准确地控制造影剂的注射剂量、速度和时间,以便于准确获得肝脏的多期扫描图像,提高肝癌病人的检出率及定性诊断的准确性,减少小病灶漏诊的可能性,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周围型肺癌动态增强CT扫描特点及机理。方法:经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肺癌57例,平扫后,以2 mL/s速率注入造影剂后1、2、3、4、5 m in薄层扫描,分析强化值、时间密度曲线及强化形态。将CT表现与富血管度作相关性分析。结果:57例周围型肺癌增强后除1例外,强化值均大于20 Hu,与结核瘤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周围型肺癌的主要强化形态是完全性强化及周围型强化。强化峰值多在1~2 m in。周围型肺癌的强化值与肿瘤中央血管数目呈正相关(r=0.8,P<0.01),与微血管密度呈等级正相关(r=0.60,P<0.01)。结论:周围型肺癌动态增强CT扫描在强化值、时间密度曲线及强化形态均有一定特征,可与结核瘤及炎性假瘤相鉴别。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CT薄层靶扫描在肾上腺疾病定位与定性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了55例病人56处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上腺病变的CT影像资料,重点分析其形态、大小、密度及边缘情况。CT检查均为平扫与增强及薄层靶扫描。结果:肾上腺增生22例,CT表现主要为体积增大,其中髓质增生14例,肾上腺皮质增生8例,两者在形态及大小的CT表现无差别;肾上腺皮质增生中结节性增生4例,增强扫描后均为轻度强化;肾上腺皮质腺瘤14例,增强扫描后,轻度强化5例,中等强化7例,明显强化2例。34例肾上腺肿瘤性疾病的CT影像诊断符合率为77.14%。在定性诊断中,CT诊断与病理结果相一致有39例,误诊17例。结论:CT靶扫描在肾上腺疾病的定位及定性诊断中具有很高的价值。CT对大多数的肾上腺肿瘤性疾病诊断较为敏感;对于肾上腺髓质增生与皮质增生的鉴别,则没有明显的特异性;肾上腺皮质腺瘤可与皮质结节性增生鉴别。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和探讨选择性肝动脉栓塞治疗巨大肝血管瘤的治疗效果。方法:50例肝血管瘤患者,瘤体直径5~27cm。全部病例经CT或MRI、肝动脉造影确诊。采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穿刺插管,行选择性肝动脉、肠系膜上动脉造影并栓塞。其中1例行3次栓塞,49例行1次栓塞。栓塞材料彩碘油+平阳霉素混合乳剂。结果:随访6~12个月,血管瘤供血动脉超选择性插管操作成功率100%,栓塞后无不良反应,除3例栓塞后无明显效果外,其他患者肿瘤均缩小,35例瘤体均缩小达50%以上。结论:选择性肝动脉栓塞治疗巨大肝血管瘤是一种疗效肯定,相对安全,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合并AVS(包括HAPVS和HAHVS)的MSCT影像学表现,评价MSCT在AVS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98例HCC患者中的68例合并AVS患者的MSCT表现.所有患者采用SiemensSensation16层螺旋CT行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延迟20~25 s,静脉期延迟55~60 s,将采集的薄层图像传到Wizard工作站进行血管重建,部分病例采用SSD,VRT,MIP技术,部分采用MPR技术.结果门静脉主干和/或1级分支提早显影,或显影密度大于肠系膜上动脉/脾动脉者,属于中央型(n=15);门静脉2级和/或以下分支提早显影,或显影密度大于上1级分支者,属于周围型-Ⅰ型(n=18);一过性肝实质强化者,属于周围型-Ⅱ型(n=32);4例HAHVS HCC病灶内粗大迂曲引流静脉汇集至肝静脉,肝静脉提早增强、浓密显影.SSD,VRT和MIP对中央型AVS显示率达100%,在显示能力上无统计学意义;在周围型-Ⅰ型上,SSD的显示能力不及VRT和MIP,VRT和MIP在统计学上无差异;对于周围型-Ⅱ型,3种技术显示均较低,无法用来评估,补充采用MPR,MPR对THPE的显示能力达100%.结论HCC合并AVS具有多种复杂的表现形式,CTA可以弥补CT横轴位的不足,二者结合,明显提高了AVS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16.
探究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64层螺旋增强CT表现,以提高SPTP的诊断水平。回顾性分析我院16例经病理诊断为SPTP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增强CT特点。SPTP的增强CT特点动脉期不均匀轻度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呈渐进性强化。增强CT对于SPTP具有很好的诊断价值,有助于临床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
为了评估彩超、MRI对肝实性占位病变(删)诊断价值,采用Simens Sonolin Uersa彩超及Synphony1.5T磁共振仪,对HM回声、血供与MRI动态增强扫描(DES)作了比较,并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97例中,血管瘤、转移癌、局灶性结节增生、小肝癌、肝脓肿、肝腺瘤、胆管细胞癌、炎性假瘤分别为29、22、14、12、8、5、4、3例.彩超对其边界、内部回声及血供、血管走行较敏感,MRI对其形态结构及信号能清楚判断;DES能显示其时间一信号曲线特征.彩超、MRI诊断SNL的敏感性、特异性与准确性分别为91%和99%、86%和86%、90%和98%.研究表明:彩超与MRI检查诊断HM均有较高价值,后者对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后颅窝肿瘤的MRI表现,总结后颅窝肿瘤的MRI特征,以提高后颅窝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收集后颅窝肿瘤180例,全部病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结果:本组180例肿瘤中,位于桥小脑角区88例(左侧53例、右侧35例),位于小脑半球49例(左侧22例、右侧27例),位于中线区43例,其中脑膜瘤42例、听神经瘤37例、胶质瘤30例、转移瘤22例、髓母细胞瘤7例、表皮样囊肿8例、蛛网膜囊肿7例、三叉神经瘤7例、血管网状细胞瘤6例、室管膜瘤5例、海绵状血管瘤4例、脉络丛乳头状瘤3例、脊索瘤2例.术前定位准确率为100%,定性准确率达97.2%.结论:MRI对后颅窝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为后颅窝肿瘤提供详细的术前信息.  相似文献   

19.
探讨了多层螺旋CT(MSCT)对腮腺非上皮性良性肿瘤的诊断价值.回顾性分析了12例经病理证实的腮腺非上皮性良性肿瘤患者的CT资料,其中3例行增强扫描.研究的12个病例中,神经鞘瘤1例,神经纤维瘤、囊肿、鳃裂囊肿和淋巴管瘸各2例,血管淋巴管瘤、血管畸形和脂肪瘤各1例.其中,9例肿瘤位于腮腺浅叶;7例形态规则.5例形态不规则;9例与正常腮腺组织分界清楚,3例分界不清;8例密度均匀,4例密度不均;增强后2例不均匀强化,1例(脂肪瘤)未强化.结果显示.腮腺非上皮性良性肿瘤的MSCT表现出一定的特征性,多表现为位于腮腺浅叶,形态规则,边界清楚;脉管性病变形态多不规则.边界不清楚;颈部均无异常肿大淋巴结.MSCT在其诊断和鉴别诊断中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MSCT、高场MR对肝转移瘤(Hepatic Metastases,HMs)介入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21例HMs行介入治疗。介入治疗前先行MSCT、高场MRI动态增强扫描检查及血管重建。结果MRI于平扫、动态增强扫描各期对病灶的检出率均高于MSCT,尤其增强扫描对直径〈1cm的病灶检出更显著高于MSCT(P〈0.05)。血管重建显示情况:所有病例通过MSCTA均能显示3级以下肝动脉,与DSA完全相符;MRA成功显示16例,余5例由于患者呼吸配合欠佳而使血管显示不理想。所有病例通过MSCTA均能显示4级以下门静脉肝内分支;MRA成功显示13例,3例显影较淡而不能清晰显示4级以下门静脉肝内分支,余5例由于患者呼吸配合欠佳而使血管显示不理想。DSA肝动脉造影可间接显示门静脉,但3级以下肝内分支大都显示不清。结论MSCT、高场MR的综合应用能提高HMs的检出率,通过快速的动态增强扫描能重建出高质量的肝动脉及门静脉血管像,且较DSA在诊断方面具有易操作性和非创性的优势,从而为合理制定HMs介入治疗方案提供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