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篮球运动员爆发力训练手段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彭延春  毕秀淑 《体育科学》2000,20(6):22-24,28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和专家调查,收集了大量的发展篮球运动员爆发力的训练手段,经筛选并运用模糊数学的方法进行处理,优化出5种训练手段作为提高篮球运动员爆发力的最优手段,并应用到普通高校运动队的训练中。实验证明优化后的训练手段能更有效、更全面地提高运动员的爆发力水平,从而为科学地运用训练手段提高篮球运动员运动成绩提供了理论依据和量化指标。  相似文献   

2.
通过查阅资料和专家调查,收集了大量的发展排球运动员爆发力的训练手段,经筛选并运用模糊数学的方法进行处理,优化出5种训练手段作为提高排球运动员的爆发力的最优手段,并运用到普通高校运动队的训练中。实验证明优化后训练手段能更有效、更全面地提高排球运动员的爆发力水平,从而为科学地运用训练手段提高排球运动员运动成绩提供了理论依据和量化指标。  相似文献   

3.
采用优化组合的训练方法和传统训练方法,运用美国生产的Biodex system Pr0 4多关节等速肌力测试系统对辽宁省女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进行下肢爆发力训练,同时进行对比测试分析,以期找到更加有效的训练方法和手段,为今后女子摔跤运动员下肢爆发力的训练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中国式摔跤女子运动员的能量代谢特征,对20名中国式摔跤女子运动员Wingate无氧功率、尿肌酐排放总量、专项训练后血乳酸进行了测定,运用SPSS13.0数据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女子中国式摔跤运动中专项供能特征为磷酸原-糖酵解系统混合供能;中国式摔跤运动能提高人体糖酵解系统供能能力;对运动员的力量素质有着较高的要求,力量素质越好,则其竞技能力越强;中国式摔跤女子运动员的有氧能力较低,不利于代谢产物的清除,不利于运动后的恢复;运动员训练水平越高,则无氧代谢能力及磷酸原系统供能能力越强.  相似文献   

5.
女子摔跤运动员心理疲劳成因及恢复措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心理疲劳理论进行分析研究,并依据女子摔跤项目特点,分析了女子摔跤运动员心理疲劳产生的原因,提出了有效恢复运动员心理疲劳的手段。这对于完善女子摔跤的运动训练。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增进运动员心理健康有很好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6.
摔跤项目的特点是两个人直接交手,是对抗性极强的快节奏比赛项目,爆发力的训练在摔跤运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人试图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探索少年摔跤运动员的爆发力训练的意义、方法、手段。  相似文献   

7.
对我国高水平男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力量训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调查分析我国高水平男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力量素质的特点,采用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等方法对摔跤运动员的力量训练进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1)摔跤运动员专项力量的特点主要体现为:全面性、多元性、相持状态下体现爆发力以及无氧代谢功能状态下发挥最大力量等方面。2)高水平摔跤运动员专项力量的训练安排上应在方法、手段、运动负荷等方面进行合理搭配,以实现专项训练最优化的目的。3)在力量素质训练中,应根据不同时期力量训练的侧重点,进行合理安排。同时结合专项提出相应的训练方法、手段和不同时期的训练安排,为摔跤的科学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女子摔跤运动员在比赛中战胜对手需要全面综合的竞技能力。技战术的全面性及灵活运用是取胜的关键环节。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现场观摩法、数据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对河南省63名女子摔跤运动员在2019年河南省摔跤冠军赛中各种技术的运用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女子摔跤运动员整体的对抗能力与国内的高水平运动员还存在差距,站立、跪撑技术动作比较单一;抱单腿和转移技术是站立对抗的主要技术动作,使用率占45.7%和32.4%;抱腰滚桥的使用率占跪撑技术38.5%。建议:提高河南省女子摔跤运动员在比赛中技战术的运用能力;在训练过程中强调技术与战术的结合,培养运动员的战术意识;突出针对性训练和先进训练手段与方法的更新。  相似文献   

9.
中国式摔跤是竞技双方运动员身体上进行直接对抗的重竞技体育项目。运动员的力量素质是运动员掌握技术、提高成绩的基础。力量训练的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比赛结果,所以摔跤运动的力量训练对运动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摔跤的技术、战术训练的同时必须密切结合摔跤的力量训练;对于摔跤的力量训练并不只是的增大力量,而应在训练运动员最大力量的同时训练力量的爆发性与速度性;力量训练的方法对于运动员力量的增加是非常重要的,好的训练方法可以快速、有效地提高训练成果,为提高运动员的专项成绩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0.
女子摔跤项目由于其训练和比赛的多重影响性和特殊性决定了该项目力量训练的复杂性,通过对女子摔跤运动员力量训练特点及其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女子摔跤的力量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采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专家访谈法等,通过对中国式摔跤中“把位”与技术使用的关系、中国式摔跤比赛中技术使用特点以及技术训练与运动员比赛能力的关系进行分析,探讨“固定把位”条件下技术训练对中国式摔跤运动员技术能力的影响,为中国式摔跤教练员指导技术训练提供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2.
女子摔跤运动项目,目前在世界二十几个国家都是一项较有实力、发展的运动项目,由于运动员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和协调性,因此,她们的技术动作往往比男运动员漂亮。文章从女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身体、技术、心理训练等方面进行分析,以便对今后我省女子摔跤运动员发展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3.
运用文献资料方法.对投掷运动员爆发力训练理论与方法进行研究。总结归蚋出爆发力概念、构成与分类、影响因素、训练原则、训练方法与手段及标抢、铅球、铁饼和链球爆发力训练的弄同点。为投掷运动员的爆发力提供理论依据.提高训练的专项化和科学化水平。  相似文献   

14.
我国女子摔跤起步较早,成绩一直在国际、国内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如何抓住这个发展机遇,是当前我国女子摔跤需要重视的问题,其中科学合理的安排女子摔跤运动员力量的训练是比赛成功与否的关键环节。本文通过分析首都体院几年来女子摔跤力量训练的安排,阐述如何科学安排女子摔跤项目的训练,提供女子摔跤运动员的力量素质方法。  相似文献   

15.
从比赛环境、对手信息、比赛胜负等角度对摔跤运动员竞赛前心理因素进行研究,运用运动心理学和运动训练学相关知识,采用理论分析方法,结合摔跤运动实际情况,探讨摔跤运动员赛前心理训练对比赛的影响,同时提出相关心理训练的方法和手段,旨在帮助广大教练员提高运动心理训练的意识,通过增强运动员赛前的心理能力来提高运动员在比赛中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高水平女子撑竿跳运动员的大周期力量训练分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山  谢慧松  周铁民 《体育学刊》2006,13(6):107-110
对我国2名国家队高水平女子撑竿跳运动员一个参赛周期的力量训练分期进行研究。结果认为:(1)根据撑竿跳运动专项力量构成特点,一个参赛周期的力量训练可沿基础性全身力量训练、原动肌肉体积适度增加训练、原动肌肉最大力量提高训练、专项爆发力提高训练、最大力量与专项爆发力保持训练途径进行阶段性复合训练;(2)分期式力量训练不仅有助于专项力量的转化与提高,而且可以保证竞赛期专项力量在比赛中发挥积极的作用。通过个案研究发现,2名国家队高水平女子撑竿跳运动员经过系统性力量分期训练,在各项最大力量(负重半蹲、上斜卧推、肩上推举、硬拉、腿弯举、提踵)与专项力量指标(下肢无氧功率自行车测试、助跑5级跨跳远、跳远)上较上一训练周期有了较明显的提高,并促进了专项成绩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7.
训练是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关键环节,因此加强体操运动员下肢爆发力的训练对于增强下肢项目的实力、保持体操项目团体的竞争优势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综合运用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当前体操项目下肢爆发力训练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为制定更加科学和个性化的下肢爆发力训练计划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希望有效提高体操运动员下肢爆发力,推动下肢项目整体实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探讨和分析接发球快速脚步移动训练在山东青年女子排球运动员接发球效果的作用。以山东省10名青年女子排球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进行为期1年的下肢基础力量训练、下肢最大力量训练、下肢爆发力训练、核心力量训练、灵敏素质训练,并对移动速度、身体素质和一传到位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训练前后运动员的移动速度、身体素质和一传到位率均有显著性积极变化。一年的排球接发球脚步移动训练,可以有效的提高排球运动员的脚步移动速度,并对运动员的一传到位率的提高提供了较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9.
女子摔跤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是较为重要的一个内容,从体能训练的角度出发,对功能性力量训练在摔跤体能训练中的作用以及方法展开相应论述,主要是为了能让训练方法得到不断优化,最大限度地避免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出现损伤等情况.  相似文献   

20.
采用PHYSIO PLATE振动训练台,对北京优秀垒球、女子游泳及女子跳水运动员进行同振幅下不同频率振动刺激力量训练,并采用MERAC等速肌力测试系统,对实验前后以及实验中运动员下肢肌力变化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研究发现,抗负荷力量训练附加振动刺激可以有效地提高力量训练的效果,能够以相对较小的负荷有效地提高肌肉的最大力量、爆发力以及肌肉耐力;同振幅下,次高频(35Hz~50Hz)振动刺激对肌肉最大力量、快速力量、爆发力以及肌肉耐力的训练效果显著高于中低频(25Hz~35Hz)振动刺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