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本文以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33个国家为样本,利用贸易引力模型,根据1998—2014年的数据,分析经济规模总量、空间距离、双边外交关系对贸易流量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中国与贸易伙伴国的经济规模总量均对进出口额有促进作用,而地理距离有阻碍作用。同时,贸易伙伴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对双边贸易的影响要大于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其对双边贸易流量的正向影响略大于距离的阻碍作用,支持了“设施联通”的必要性及其对“贸易联通”的推动作用。回归结果表明其对贸易流量的影响为负,不支持预期结论,本文分析了可能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制度在双边贸易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首次将相邻效应引入传统的制度与贸易关系的分析框架,运用空间面板模型深入考察了制度距离、相邻效应对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双边贸易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在文化、法律、宏观经济制度以及微观经济制度方面的差异显著抑制了双边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并且这种抑制作用在长期更为显著。进一步引入相邻效应的分析表明,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双边贸易受到中国与沿线国家邻国之间贸易的制约,即相邻效应表现为竞争关系,并且无论是针对进口贸易还是出口贸易而言,中国与沿线国家之间的制度距离均强化了相邻效应的“竞争”作用,但上述作用在不同地区具有显著差异。因此,在推进“一带一路”战略时,中国需要考虑制定相关的配套政策来平衡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特别是与这些两两相邻国家之间的双边贸易利益,以促进中国与各国双边贸易关系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探讨了2008—2018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网络结构特征,测算沿线国家贸易网络中心位置对技术进步的影响,并对不同收入国家进行异质性分析。研究发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整体贸易结构比较松散,意大利、土耳其、韩国、俄罗斯、中国和新加坡等国家(地区)位于网络核心,共有23个国家(地区)发挥“中介”或“桥梁”作用,影响着其余沿线国家之间的贸易联系;超过四成的沿线国家(地区)与非贸易伙伴国具有较强的间接贸易关系。贸易网络中心位置的提升能显著促进母国技术进步,间接贸易影响母国技术进步的边际效应大于直接贸易;中高等收入水平国家直接和间接贸易地位和贸易强度的提升均显著促进了技术进步,低等收入国家贸易强度的提升也能促进母国的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4.
选取涵盖中国在内的“一带一路”沿线49个国家2007—2021年面板数据,将“贸易—经济”关系研究视角拓展于知识产权贸易,探讨知识产权贸易对经济“双循环”发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知识产权贸易对经济“双循环”发展呈现先抑制、后促进的“U”型影响,且经由稳健性检验后该结果依旧成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知识产权贸易通过结构效应、规模效应与技术效应,深入作用于经济“双循环”发展。异质性分析发现,经济发展水平越高、数字服务贸易自由化程度越深,知识产权贸易对经济“双循环”发展的影响越明显。  相似文献   

5.
“一带一路”倡议是我国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重要举措之一,其中制度因素的影响已成为相关领域的研究重点。作为非正式制度的语言因素,在“一带一路”沿线语种多样的现实背景下,对中国与沿线各国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阻碍作用明显,亟需扩大跨文化人才培养规模,通过弥合语言差异推进“一带一路”贸易畅通目标的实现。因此,从语言的经济效应、跨文化人才培养的语言差异弥合效应及“一带一路”沿线贸易的制度影响三方面分别梳理了现有文献,并在此基础之上展望未来研究可对有序开拓沿线市场、构建汉语国际传播新路径形成有效启示。  相似文献   

6.
跨境电商出口作为数字经济时代重要的新型贸易出口方式,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合作注入新动能。本文运用2012—2021年世界银行数据库、UNCTAD数据库等构建多维面板数据,从直接和间接两个影响渠道分析和检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数字经济发展对中国跨境电商出口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在直接影响方面,“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数字经济发展促进了中国跨境电商出口,且其影响具有异质性。在间接影响方面,降低贸易成本是促进中国跨境电商出口的中介渠道,沿线国家制度质量是促进中国跨境电商出口的调节因素。进一步空间效应分析表明,沿线国家数字经济发展对中国跨境电商出口具有空间溢出效应。本文的研究为深入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数字经济发展和促进我国跨境电商出口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2007—2016年61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面板数据,从整体、区域和时间维度上分析互联网的发展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互联网总体上显著地促进了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进出口贸易,但在互联网对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进出口贸易影响上存在着区域差异,而且互联网对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具有动态性,2007—2011年期间影响不显著甚至有抑制效应,而2012--2016年期间则大多呈现出促进效应甚至趋强的态势。本文进一步探讨了相关的政策建议,以期为“互联网+”行动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提供有益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魏玮  张兵 《经济论坛》2022,(7):67-77
鉴于出口与进口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不同,选择HM指数考察中国与其重要的五个“一带一路”倡议伙伴国的贸易依赖程度,同时选择地理位置相似却没有加入“一带一路”倡议的日本作为对比,研究“一带一路”倡议对参与国产生的经济效应。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增强了中国对“一带一路”伙伴国的依赖程度,而中日HM指数持续下降。通过构建马尔科夫区制转移模型,重点比较了自2013年正式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中韩贸易周期协动性与中日贸易周期协动性的变动,发现“一带一路”倡议提出至今韩国均处于受中国贸易周期影响的区制,对日本贸易周期并未产生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
“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了中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经济的互惠互利。本文从企业进出国际市场动态决策层面,探究汇率变动对出口持续时间生存变化特点的影响,并考察不同汇率变动方向对中国与沿线国家出口持续时间的非对称性影响。研究发现:汇率变动增加会显著减少中国与沿线国家出口的持续时间;汇率变动对中国与沿线国家出口持续时间具有显著的非对称性影响,即当人民币贬值时,中国与沿线国家出口持续时间增加;中国与不同收入水平沿线国家的出口持续时间受到汇率变动的非对称性影响,中低收入水平沿线国家汇率变动的非对称性效应与中高收入和高收入水平沿线国家相反;不同类型产品中,中国与沿线国家在资本密集型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持续时间中存在非对称性效应且效应相反,初级产品中非对称性效应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戴翔  王如雪 《财经研究》2022,48(4):79-93
与以往西方发达国家推动的经济全球化不同,“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增长的特有机制应该是“五通”。文章以理论模型构建和分析为先导,在科学构建“五通”指标体系并进行有效测度的基础上,利用95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2011-2017年的样本数据,采取中介效应模型对“五通”的作用机制进行检验。实证结果表明:第一,“一带一路”倡议确实可以通过“五通”作用机制对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的对外直接投资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第二,从“五通”分指标层面的作用机制看,政策沟通和民心相通可以起到及时的促进作用,但设施联通、贸易畅通和资金融通的促进作用还未显著呈现。第三,从基于分类样本的异质性检验结果看,相比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五通”政策在陆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中的实践效果更强;相比于“一带一路”沿线的低收入国家和中等偏低收入国家,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的高收入国家和中等偏高收入国家开展对外直接投资的促进效果更强;相比于“一带一路”沿线的其他洲,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的亚洲地区国家和地区开展对外直接投资的促进效果更强;相比于非亚投行成员,中国对亚投行成员开展对外直接投资的促进效果更强...  相似文献   

11.
<正>自“一带一路”建设开展以来,中国与“一带一路”参与国的经济面貌都有了改变。文章选取2006年至2019年的数据,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的26个国家的经济贸易进行具体分析,研究影响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贸易效应的因素。同时,文章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与中国向该国出口额之间呈负相关关系的结论,说明对外直接投资和出口贸易之间存在一定的替代效应。  相似文献   

12.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绿色转型给中国承担新使命、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和绿色发展创造了新机遇。基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OFDI)特征,研究其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中国OFDI主要通过绿色技术溢出机制、增长机制影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绿色技术创新;该绿色技术创新效应随着互联互通合作水平提升而显著增强,且对沿线国家绿色技术创新的改善效果主要体现在高收入组国家。  相似文献   

13.
基于1996-2015年“一带一路”沿线32个国家的面板数据,运用US-SBM模型与ML指数对各国低碳发展效率进行测评。在此基础上采用面板回归方法分析“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整体低碳发展效率影响因素,得到以下结论: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低碳发展效率在考察期内整体偏低,纯技术效率是引致各国低碳发展效率差异的主因;②技术进步是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低碳发展技术效率增长的重要因素,规模效率则是一大阻力;③资本投入、能源消费、碳排放及产业结构等均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整体低碳发展效率表现出显著抑制力,而经济发展、技术投入、劳动力投入及对外开放则促进低碳发展效率的提升。据此,提出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低碳发展技术效率提升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2003—2017年间包括中国在内的63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贸易数据,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额、进口额、进出口总额的包容性增长状况进行了描述性分析,并从“五通”视角构建动态面板GMM模型对贸易包容性增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检验。研究发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贸易差距逐渐缩小,其增长具有包容性;“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额、进口额和进出口总额均存在绝对收敛、条件收敛和俱乐部收敛效应,呈现包容性增长态势;“五通”质量对贸易包容性增长存在重要影响,倡议发展成果惠及沿线各国,强力推动了各国贸易的包容性增长。研究成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普惠性提供了经验支持,也为中国优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贸易关系、提升贸易效率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一带一路”倡议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已经逐渐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旨在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推动沿线各国实现经济政策协调,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  相似文献   

16.
绿色贸易合作是中国推进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的重点领域。通过分析中国与沿线国家绿色贸易的产品结构和市场结构特征,构建时变随机前沿引力模型测算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绿色贸易效率及扩展潜力,并采用一步法分析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与沿线国家的绿色贸易集中在环保科技产品上和东南亚地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对沿线各地区绿色贸易效率整体提升、潜力持续扩张。双边环境贸易规则、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环境规制水平、科技创新活力和经济自由度是制约“一带一路”绿色贸易效率提升和潜力释放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分析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以及民心相通的五通共生环境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OFDI)效率作用机理,并提出理论假说。基于2011—2019年“一带一路”沿线56个国家的面板数据,构建中国与沿线国家共生环境水平评价体系,通过时变随机前沿模型实证研究中国与沿线国家共生环境与中国OFDI效率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与沿线国家所形成的国际互惠共生环境会显著提升中国OFDI效率。从五通视角看,政策沟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以及民心相通的共生环境水平不同程度地显著促进中国OFDI效率;设施联通共生环境水平与中国OFDI效率之间呈现显著的“U”型关系。研究结论为逆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优化国际互惠共生关系和提升对外直接投资效率提供了政策思路。  相似文献   

18.
本文首先详细梳理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会计准则的适用情况,在此基础上,本文采用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数据,实证检验了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会计语言的相似性与中国对其对外直接投资之间的关系。本文用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作为会计语言相似性的衡量方法,研究发现,相似的会计语言能够促进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并且这种促进作用在“一带一路”合作倡议提出之后更加明显。本文进一步研究发现会计语言影响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地区直接投资的机制主要是缓解了东道国企业与我国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上述结果表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对“一带一路”建设有重要促进作用;会计作为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对国家、地区乃至全球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推动意义。本文结论为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与“一带一路”建设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经验与证据。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一带一路”经济战略的提出,跨国公司区域经济合作发展迅速,这要求会计这种“商业语言”也要走向国际化,在全球范围内“通用”.会计实现全球协调,在国际贸易、国际投融资和许可经营中可以减少国际交往中“会计语言”不通的障碍.我们探讨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会计模式的国际协调性,对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后续的会计协调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2007-2016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59个国家直接投资与进出口贸易的面板数据,分整体、区域和产品结构分别研究了对外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结果表明,对外直接投资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影响总体上不显著,但是对不同收入国家的不同贸易结构影响效应不同,存在着创造和替代双重效应;同时互联网普及率与对外直接投资之间存在交互影响。文章进一步探讨了相关的政策建议,以期为“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提供有益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