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严重多发伤伴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急诊抢救措施及其效果观察。方法对本院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采用损伤控制复苏救治的76例严重多发伤伴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急诊抢救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采用传统正压液体复苏救治的60例患者进行比较,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抢救效果及乳酸清除时间、凝血功能恢复时间、体温恢复的时间。结果经过急诊抢救,损伤控制复苏组总有效率为88.16%。其中死亡12例,死亡率为15.79%,传统正压液体复苏组的总有效率71.67%,死亡19例死亡率31.67%,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损伤控制复苏组凝血功能恢复时间、乳酸清除时间、体温恢复时间均少于传统正压液体复苏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提高严重多发伤伴创伤性休克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关键在于及时有效的急诊抢救,在入院时给予一个全面、系统的评估,并及时给予损伤控制复苏救治,可有效降低患者死亡率,改善代谢异常及凝血功能,且体温恢复快。  相似文献   

2.
综合救治法在重度肝脏创伤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提高重度肝脏创伤救治成功率的综合救治方法及合理救治流程。方法 我院 15年内收治的 46例重度肝脏创伤患者采取院前急救 ,术前多次检查确诊和手术治疗 ,就其院前、院后的综合救治法和救治流程的有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院前救治时间过长、术前无法明确诊断、伴 /不伴合并伤的严重肝裂伤致大量失血无法控制 ,以上三项与休克持续时间呈多元性线性正相关关系 (r =0 .5 5 ,t =3.38,P <0 .0 0 5 ) ,死亡率随休克持续时间增长而明显增高 (P <0 .0 1)。结论 缩短院前急救时间 ,迅速纠正休克 ,快速明确诊断并采用确定性手术 ,正确处理合并伤 ,是重度肝脏创伤的合理救治流程 ,也是提高严重肝脏创伤救治成功率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创伤已成为目前世界一大公害,其中造成死亡或后遗症的大多为多发伤。多发伤病情重、发展快、并发症多,快速而有效的抢救措施和对病情全局的把握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据不完全统计,在所有外伤病人中多发伤占40%,患者的死亡率为10%,其中合并骨盆骨折的死亡率达到了50%。台州医院急救中心医护人员有76名。该中心依靠一支富有战斗力的急救团队,实施一体化抢救模式。2006年以来每年平均救治360余名严重多发伤和复合伤病友,抢救成功率为90%,其中包括抢救成功约45位合并严重粉碎性骨盆骨折的多发伤病人。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基层医院的急救体系建设及运作模式。方法成立由急危重症科主治医师主导的急危重病抢救小组,24小时待命,负责对全院急危重症采取一体化急救模式进行抢救,回顾分析自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采取一体化急救模式后206例急危重症患者的资料;同时以医院2007年前未采取一体化模式期间3年的急危熏症患者共198例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院内急救模式,患者全部由临床各科室自行救治为主。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抢救成功率、急救反应时间、气管插管操作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等。结果采取一体化急救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急救反应时间、气管插管操作时间少于对照组,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结论在基层医院内建立由急危熏症科主治医师主导的急危重病抢救小组,采取一体化急救模式,即规范的院前急救、早期甚至超早期的基础生命支持和高级生命支持、全程贯彻损伤控制理念等是一种十分可行的运作模式,它使抢救流程通畅,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交通事故与工伤事故与日俱增,多发伤的发生率也在逐渐增加。多发伤病人发生突然、伤情复杂、病情进展快、死亡率高,故多发伤的急救是各医院医师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对其救治模式的探讨也在不断进行着。本文将对多发伤的分科分诊救治模式、一体化救治模式以及我院的以创伤急救中心为主导的救治模式做一个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创伤团队救治模式和会诊模式用于腹部创伤患者急诊抢救的临床效果。方法以160例腹部创伤急诊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80例)和研究组(80例),对照组实施会诊模式,研究组实施创伤团队救治模式。分别统计两组患者急诊、转运和院内诊治阶段治疗指标。结果研究组明确主要诊断耗时和急诊室抢救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水平(P0.05),而研究组患者主要诊断准确率、急诊抢救成功率和急诊抢救过程死亡率与对照组水平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转运成功率、转运及院内救治过程死亡率和创伤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水平(P0.05),且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水平(P0.05)。结论创伤团队救治模式可增强腹部创伤患者急诊诊治的时效性,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改善患者预后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合并多发伤救治及预后因素的分析研究,以提高颅脑外伤患者急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症,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方法 回顾性分析重型颅脑外伤合并多发伤患者235例的早期救治,通过2项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总结早期救治过程中的重点要点. 结果 脑干功能衰竭、严重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严重肺部感染是致死原因,患者入院时GCS评分和受伤至手术时间与其预后密切相关. 结论 高度重视多发伤的诊治、正确的早期诊断、避免漏诊是抢救成功的基础,迅速、果断、正确处理致命伤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多器官功能衰竭及并发症的防治是降低死亡率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8.
外科基础     
血清高迁移率蛋白-1水平变化与多发伤患者脏器功能不全及死亡率的关系,创伤休克并ARDS患者初诊救治因素分析,严重创伤患者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外周血IFN-γ和IL-18水平的影响,严重多发伤236例抢救分析,高速公路交通伤后创伤后应激障碍分析[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正创伤目前已成为世界一大公害,其中造成死亡或后遗症的大多为多发伤。多发伤病情重、发展快、并发症多,快速而有效的抢救措施和对病情全局的把握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据不完全统计,在所有外伤病人中多发伤占40%,患者的死亡率为10%,其中合并骨盆骨折的死亡率达到了50%。台州医院急救中心医护人员有76名。该中心依靠一支富有战斗力的急救团队,实施一体化抢救模式。2006年以来每年平均救治360余名严重多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部创伤为主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本院收治的80例腹部创伤为主的严重多发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40例患者。对照着患者采用传统的治疗模式进行医治,研究组患者采用急诊一体化的模式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创伤严重程度评分、急诊室滞留时间、入院至急诊时间和病死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的创伤严重程度明显比研究组高,且研究组的急诊室滞留时间、入院至急诊时间和病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腹部创伤为主的严重多发伤患者在临床上采用急诊一体化的救治措施,不仅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存质量,还能有效降低患者的死亡发生几率,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1.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CP)疫情期间急诊科接诊腹部多发伤的安全防护管理及高效救治流程及对策。制定规划急诊科安全防护管理方案及腹部多发伤一体化救治方案,制定急诊科疫情防控标准管理流程及腹部多发伤一体化救治管理流程,在把好预防NCP“四个安全防护管理环节”上,做到确保病区安全,避免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通过实施以上救治措施,提高了救治效果、降低了死亡率。按照全防护管理流程及腹部多发伤一体化救治管理流程保证了NCP疫情期间急诊科病区安全、医护人员安全、患者和陪护家属安全,无疫情不良事件发生,同时显著提高了腹部多发伤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应用危重创伤抢救平台进行严重多发伤患者抢救的使用方法、救治过程.方法:选择2004年12月至2010年12月抢救的严重多发伤120例救治成功的病例,进行归纳总结.结果:抢救平台在多发伤患者抢救中应用缩短了患者救治时间,增加患者的舒适度,节省了护理人员人力资源.结论:抢救平台在严重多发伤患者抢救中有很好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腹部为主的严重多发性损伤的救治经验,以提高救治成功率。方法对33例以腹部为主的严重多发伤救治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7例抢救成功,5例死亡,死于失血性休克、MODS。结论早期诊断、正确处理多发伤和休克,选择好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严重骨折伴多发伤的防治对策以及损伤控制骨科(DCO)理论在救治严重多发伤中的应用价值、可行性和疗效。方法对2002年1月~2011年10月应用DCO理论指导救治的87例严重骨折伴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创伤早期骨折行简单清创外固定,待ICU复苏治疗后,再择期行确定性骨科内固定手术。本组死亡率6.9%(6/87),死亡病例损伤严重度评分(ISS)平均值41分,主要死于休克和合并伤。52例获随访6~20个月,骨折均顺利愈合,肢体功能恢复理想。结论完善救治体系,合理采用DCO模式治疗严重骨折伴多发伤,能降低死亡率,减少并发症,提高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创作目前已成为世界一大公害,其中造成死亡或后遗症的大多为多发伤。多发伤病情重、发展快、并发症多,快速而有效的抢救措施和对病情全局的把握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据不完全统计,在所有外伤病人中多发伤占40%. 患者的死亡率为10%,其中合并骨盆骨折的死亡率达到了50%。台州医院急救中心医护人员有76名。该中心依靠一支富有战斗力的急救团队,实施一体化抢救模式。2006年以来每年平均救治360余名严重多发伤和复合伤病友,抢救成功串为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损伤控制理论一体化抢救措施在严重多发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的76例严重多发伤患者的诊疗情况,按照不同抢救措施分为研究组(n=38)和对照组(n=38),对照组采用常规专科救治,研究组采用损伤控制理论一体化抢救措施。对比两组救治时间(急诊室停留时间、辅助检查时间、急诊至手术时间、有效救治时间、入院至手术时间、确诊时间、住院时间);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简明损伤定级法-损伤严重程度评分(AIS-ISS)和Glasgow昏迷评分(GCS);对比两组的预后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的急诊室停留时间、辅助检查时间、急诊至手术时间、有效救治时间、入院至手术时间、确诊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6.58±1.21) min、(9.20±2.18) min、(5.79±1.30) min、(15.86±2.17) min、(28.62±6.27) min、(28.09±5.23) min、(22.95±3.01) d],均显著短于对照组的[(12.96±2.37) min、(17.38±3.50) min、(13.73±2.06) min、(51.65...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和人口增加.各类创伤的发生率也在不断上升.其发病率已跃居第3位.仅次于肿瘤和心脑血管疾病。其中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时,往往由于伤情重,变化快,虽经积极救治,仍然死亡率和病残率高。因此如何提高抢救成功率,改善伤者预后是当今学者的热门议题。本院自2002年成立创伤科以来.协同多学科技术抢救重型颅脑外伤合并多发伤伤员96例.获得较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各种创伤引起的严重粉碎性骨盆骨折伤情严重,大多同时合并多发伤,极易引起大出血致失血性休克,死亡率较高。本院自2004年4月至2007年12月采用髂内动脉结扎术共救治5例严重骨盆骨折大出血合并失血性休克的患者,取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创伤目前已成为世界一大公害,其中造成死亡或后遗症的人多为多发伤。多发伤病情重、发展快、并发症多,快速而有效的抢救措施和对病情全局的把握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据不完全统计,在所有外伤病人中多发伤占40%,患者的死亡率为10%,其中合并骨盆骨折的死亡率达到了50%。台州医院急救中心医护人员有76名。该中心依靠一支富有战斗力的急救团队,实施一体化抢救模式。  相似文献   

20.
林翔 《中国科学美容》2011,(24):183-184
目的 探讨创伤性失血性休克临床救治措施及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75例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救治方法,探讨其临床特点及救治体会.结果 本组75例患者,经积极抢救存活61例,抢救成功率为81.33%;死亡14例,死亡率为18.67%,死亡原因为严重创伤、出血量较大迅速死亡,均为未来得及手术或没有手术条件患者.结论 及时有效的抢救措施是救治成功的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