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东南亚渔业发展中心水产养殖部开展对饲养5月令的斑节对虾,采用切除眼柄的方法,进行性腺诱导产卵试验,取得进展。试验方法是:首先将天然对虾苗47尾,放养在咸淡水土池中饲养,共饲养五个月。对雌虾进行生物学测定,每尾平均头胸甲长为55.3毫米、体长189.6毫米、体重为104.4克。切除眼柄,其方法是在水下进行,夹住眼柄,  相似文献   

2.
池养斑节对虾室内子代的培育林汝榕,何进金,韦信敏(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厦门361005)关键词斑节对虾,子代,培育REARINGOFFILIALGENERATIONPRODUCEDBYPENAEUSMONODONFROMEARTHENPONDS...  相似文献   

3.
三亚产斑节对虾亲虾产卵量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三亚产斑节对虾亲虾产卵量的测定,结果表明:该市亲虾质量好,个体大。成熟雌性亲虾的体长大多在210 ̄270mm之间,体重在150 ̄270g之间,交配率为90% ̄95%,成熟度高,催熟效果好,重复产卵周期为4 ̄6天;成熟雌性亲虾的体长大多在195 ̄235mm之间,体重在110 ̄200g之间;亲虾体长和体重成正比例关系。雌性亲虾的产卵量与个体大小成正比,产卵量多在50 ̄80万粒之间。  相似文献   

4.
采用遮光,控温和烫摄单侧眼柄等技术措施,可使培养斑节对虾亲虾顺利越冬,并在非繁殖季节促进其性腺发育。  相似文献   

5.
池塘养殖斑节对虾诱导成熟产卵的初步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 Fabricius.是一种大型虾类,一般体长15~20cm。体重60~100g,最大者体长将近30cm,体重250g,是对虾科中生长最快的品种。斑节对虾主要分布于日本南部、我国东南沿海、台湾、福建、广东、菲律宾、东印度群岛及印度洋。  相似文献   

6.
以池塘养殖250日龄的斑节对虾性腺组织为材料,利用mRNA差异显示(differential display,DD)筛选性腺差异表达基因,获得173条雌、雄性腺差异表达片段。随机选取44条差异片段进行回收、克隆、测序及Real-timeRT-PCR验证,最终获得10条阳性差异表达片段,其中OA7-1、OA7-2、OG8-1、OG8-2、OC1-3、OC4-2、OC8在卵巢中表达量极显著(P<0.01)高于精巢,TG6-3、TG8在精巢中表达量极显著(P<0.01)高于卵巢,TC1为精巢特异表达片段。序列分析表明OA7-2为脱氧尿嘧啶三磷酸核苷酸水解酶(dUTPase)(E值6e-54);OG8-1为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3亚单位4(eIF-3delta)(E值9e-58);OC1-3为未命名蛋白产物(unnamed protein product)(E值2e-17);OC4-2为60S核糖体蛋白L7(RPL7)(E值6e-40);OC8为60S核糖体蛋白L3(RPL3)(E值5e-36);OA7-1、OG8-2和TC1与BLASTx比对同源性较低(10-4相似文献   

7.
在盐度31、水温28~29℃下,进行了4次卵巢诱导试验,研究了切除单侧眼柄对体质量56.4~105.4g的养殖斑节对虾卵巢发育和产卵的影响及卵巢发育、产卵与体质量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切除单侧眼柄诱导养殖斑节对虾卵巢发育成熟,成功率(y)与雌虾体质量(x)显著相关(P0.05),雌虾体质量越小,诱导成功率越低,回归方程为:y=133.92lnx-535.63(r2=0.9297)。养殖斑节对虾眼柄手术后,最快10d产卵,部分雌虾能重复产卵。产卵量(y)与雌虾体质量(x)显著正相关(P0.05),雌虾体质量越小,产卵量越小,回归方程为:y=122.22lnx-472.2(r2=0.9738)。雌虾累积死亡率、卵子直径和卵子孵化率与雌虾体质量无显著相关性(P0.05)。建议用体质量80g以上的养殖斑节对虾雌虾作为亲虾。  相似文献   

8.
采用遮光、控温和烫摄单侧眼柄等技术措施,可使 养斑节对虾亲虾顺利越冬,并在非繁殖季节促进其性腺发育。  相似文献   

9.
池塘养殖斑节对虾生长、发育与性成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不同养殖条件下斑节对虾的生长、外生殖器发育、性腺发育及性成熟之间的关系,对其养殖进行跟踪调查研究.结果显示:①斑节对虾雌雄外生殖器官发育和头胸甲长呈线性关系;②不同养殖环境条件下,斑节对虾性成熟生物学最小型个体无显著差异.雄性精荚出现的生物学最小型个体为头胸甲长3.1 cm,体长11.1 cm,体质量20.0 g;雄性性成熟个体的头胸甲长3.7 cm,体长13.0 cm,体质量37.0 g.池养雌性斑节对虾的性成熟生物学最小型个体以纳精囊的发育完全(可与雄虾交配)为标志,其最小性成熟个体的头胸甲长4.3 cm、体长15.1 cm、体质量53.0 g,雌性性成熟个体为头胸甲长5.0 cm,体长17.0 cm,体质量75.0 g以上;③池塘养殖斑节对虾性成熟与日龄和养殖环境相关.鱼塭雄虾精荚出现的最早时间为日龄120 d前后,其性成熟日龄约为160 d;池塘养殖雄虾精荚出现的最早时间为日龄150 d前后,其性成熟日龄约为260 d.鱼媪雌虾最早交配发生在日龄165 d前后,性成熟日龄205~236 d,池养雌虾最早交配发生在日龄240~ 280 d,性成熟日龄295~360 d以上.  相似文献   

10.
11.
陈细法  吴定虎  黄槐  陈平 《水产学报》1994,18(4):265-271
本文用改良的电镜固定液和新包埋剂制备超薄切片,在电镜下观察健康和感染MBV的肝胰腺上皮细胞的超微病理变化,结果发现感染细胞的核质中有1个或多个包涵体和大量病毒粒子。随着包涵体和MBV粒子增多,核染色质凝聚,核膜局部扩张,部份破裂,甚至完全消失,直至整个核崩解,使得MBV和包涵体游离出来。胞质水肿,内质网髓鞘样变性,滑面内质网增生,脂滴增多,线粒体绒团样变性和并发细菌混合感染。作者认为核内包涵体和病  相似文献   

12.
作者由运载亲虾水体分离出弧菌119株,发现9个种,并用所得菌株做了弧菌对虾卵孵化影响及虾苗的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弧菌严重地影响草虾卵的孵化,对虾苗各阶段幼体都表现出很强的致病性,尤其是对蚤状幼体的致病性最强。  相似文献   

13.
湛江长洪对虾苗种实验场的斑节对虾转入越冬池后3~10d内发生暴发性死亡,症状与北方地区杆状病毒的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症一致。病理学研究表明,所有发病虾样的皮下组织、造血组织、结缔组织、肝胰腺血窦、淋巴器官等细胞核均存在严重的HHNBV病灶,只有20%的发病对虾肝胰腺中观察到轻微感染的MBV包涵体。HHNBV单抗的酶联免疫染色,可对HHNBV的病灶产生特异性着色,对虾组织结构和MBV包涵体均不着色。在山东培育三代并养殖16个月的斑节对虾中也观察到与湛江发病的越冬亲虾相同的情况。以上说明,近年来在广东一带HHNBV是值得重视的病原,其危害可能重于MBV。对于发生过对虾暴发性流行病的群体来说,不宜用来作为亲虾。  相似文献   

14.
锯缘青蟹卵巢发育的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37,自引:2,他引:37  
根据锯缘青蟹卵巢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组织学特征,卵巢发育可以划分为六个时期:未发育期、发育早期、发育期、将成熟期、成熟期和排卵后期。在发育早期,多数卵母细胞胞质中有多个嗜酸性液泡,这种结构在其他十足类卵母细胞中较少见。少数个体在发育早期发生卵母细胞全面退化,这种现象可能是缺乏交配或饥饿造成的。  相似文献   

15.
在基础饲料中添加四种含不同脂肪酸的脂肪源组成四种试验饲料,对斑节对虾幼虾进行45天的喂养试验。结果表明,饲料中含有高度不饱和脂肪酸(HUFA),能促进幼虾的生长和提高幼虾的成活率。幼虾摄食含有不同脂肪酸的饲料,虽然虾体内脂肪含量接近,但虾体脂肪酸含量差异显著。斑节对虾幼虾对18碳以下的脂肪酸转化能力有限。在斑节对虾幼虾的养殖饲料中直接添加含有HUFA的脂肪源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中国对虾对蛋白质、脂肪和淀粉消化率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沈晓民  刘永发 《水产学报》1991,15(3):236-240
关于中国对虾对蛋白质、氨基酸消化率的研究,虽然已有了一些,然而这些研究尚未涉及消化率在不同环境下及在不同生长条件下的变化。至于中国对虾对脂肪与淀粉消化率的测定,尚未见到正式报道,由于中国对虾是我国特有的水产养殖品种,所以对中国对虾消化生理的进一步研究,无论在学术上还是在养殖生产上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渤海对虾洄游和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永昌 《水产学报》1986,10(2):125-136
本文根据渤海对虾标志放流与重捕资料、渤海大面水文调查资料、渔场统计资料以及幼虾相对数量试捕资料,对渤海对虾的洄游、分布和中心渔场的位置进行了研究。根据上述资料分析表明:每年6、7月份,幼对虾在渤海各海湾及河口水深10米以内的咸淡水交汇处生活;8月上旬至9月下旬由“低盐高温”区(盐度为22-28%,水温为26-28℃)游向渤海中部东侧或辽东湾中部的“高盐低温”区(盐度为30-31%,水温为20-23℃)索饵;9月下旬之后,因季风影响浅水区水温下降,原冷水团所在的深水区反而成为相对的高温区,对虾集中于“相对高温区”中。中心渔场位置及其稳定程度取决于底层水温、盐度分布及它们的稳定状况。渤海对虾具有趋向于底层水温20℃和盐度30.5%的习性。  相似文献   

18.
白斑症病毒在日本对虾体内的感染增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战文斌 《水产学报》1999,23(3):278-282
用投喂患白斑症病毒病的虾组织人工感染日本对虾稚虾,每日取样,整虾冰冻切片,单克隆抗体的荧光抗体方法,原位观察病毒在虾体内的感染增殖,结果表明:感染后三天内,在感染虾的各组织器官内均未观察到明显的病毒感染的阳性细胞,每四天首先在鳃丝腔内的小量血细胞观察到病毒感染;第五天除血细胞外同时在血窦,鳃上皮组织,皮下组织内观察到,第六天进而在心脏,胃上皮组织内观察到:第七天进一步又在淋巴器官,中肠内观察到,八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在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卵巢发育中的功能,利用RACE技术克隆得到了斑节对虾PCNA基因(PmPCNA)的cDNA全长序列。该序列全长978 bp,包括135 bp的5′非编码区(5′UTR)、60 bp的3′UTR和编码260个氨基酸的783 bp的开放阅读框(ORF)。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PmPCNA与其他物种具有很高的蛋白同源性。组织表达模式分析表明,PmPCNA在所监测的各组织中为组成性表达,其中在卵巢和脑中表达量较高;卵巢发育不同阶段基因的表达分析则表明PmPCNA在Ⅲ期表达量最高,是其他各期表达量的2倍;注射五羟色胺(5-hydroxy tryptamine,5-HT)后,PmPCNA在卵巢中表达量明显上升,其中在48 h表达量升高幅度最大,是对照组的5倍左右。利用原核表达技术获得了PCNA的体外重组蛋白,Western Blot分析证实该重组蛋白为PCNA蛋白。以上研究结果表明,PmPCNA蛋白是斑节对虾卵巢发育过程中的重要调节因子,本研究为进一步认识斑节对虾卵巢发育机制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20.
用玉米油、亚麻油、鯷鱼油和猪油为饵料单一脂肪源,配制亲虾饵料,对中国对虾亲虾产卵前进行60天投喂试验,以测定和评估四种脂源对亲虾产卵量、孵化率和卵脂肪酸组成的影响。亲虾饲喂以猪油为脂源的饵料产卵量少,卯孵化率低。饲喂以玉米油或亚麻油为脂源的饵料效果较好,饲喂以鯷鱼油为脂源的饵料效果最佳。脂肪酸分析结果,饲喂以鱼油为脂源的亲虾卵,其ω—3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很高,占总脂肪酸的27.6%,而饲喂以亚麻油、玉米油或猪油为脂源的亲虾卵,其ω—3HUFA的含量分别占总脂肪酸的19.5%,14.0%和12.8%。卵孵化率可能与卵中长链ω—3 HUFA的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