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库车坳陷异常高压成因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根据力学和热力学分析,构造挤压应力导致流体增压是间接通过储集岩体应变实现的,流体压力增量与构造挤压体应变具有正比关系。统计表明,库车坳陷北部中生界围闭的紧闲度及挤缩率与超压具有较高的正相关性。力学和构造地质学理论分析显示,围闭的紧闭程度及挤缩率可以表达岩层体应变。所有这些分析证实、构造挤压作用是导致库车坳陷北部中生界储集层流体增压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采用包裹体岩相学观察、显微测温、储层定量颗粒荧光分析、红外光谱分析及油气地球化学分析等方法,从古流体证据的角度对迪北气藏的油气充注历史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迪北气藏具有2期油气充注特征:第Ⅰ期主要源自三叠系湖相烃源岩排出的油,对应于镜下发浅黄色荧光的油气包裹体,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其成熟度相对较低,定量颗粒荧光分析表明存在古油藏,也是此期原油充注的证据;第Ⅱ期主要源自侏罗系煤系烃源岩排出的天然气,对应于发蓝白色荧光的油气包裹体,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其成熟度相对较高,且此期高成熟天然气充注使得早期充注的原油遭受气洗脱沥青作用。迪北气藏的2期油气充注使其具有中新世早中期的原油充注、上新世以来的致密深盆气藏叠加、西域期以来的致密气藏调整改造再富集的成藏过程。  相似文献   

3.
杨申谷  邹华耀 《河南石油》2004,18(2):20-21,24
依南构造侏罗系埋深大于3000m,处于异常高压体系下,下侏罗统发育天然气气藏。侏罗系纵向上储盖组合发育,具有良好的封闭性,横向上边界断层亦具有良好的封闭性。据泥岩声波时差测井资料和泥岩实测孔隙度分析,地层为正常压实,对异常高压的形成无明显影响。气态烃的生成使地层孔隙流体体积增大,长石伊利石化使地层固体体积增大,构造抬升使地层维持原始地层压力,因此,控制依南构造带侏罗系异常高压形成的主要因素为构造抬升作用、气态烃的生成作用及长石伊利石化作用。  相似文献   

4.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异常天然气的成因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秦胜飞 《勘探家》1999,4(3):21-23,30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大宛1井和克参1井的烷烃气出现负碳同位素系列,其根本原因是天然气的散失分馏所致,同时由于该区烃源岩的成熟度处于高熟或过熟阶段,并非无机成因。  相似文献   

5.
秦胜飞 《中国石油勘探》1999,(3):21-23,30,10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大宛1井和克参1井的烷烃气出现负碳同位素系列,其根本原因是天然气的散失分馏所致,同时由于该区烃源岩的成熟度处于高熟或过熟阶段(R_o=1.18%~1.77%),并非无机成因。  相似文献   

6.
依南构造侏罗系埋深大于3000m,处于异常高压体系下,下侏罗统发育天然气气藏。侏罗系纵向上储盖组合发育,具有良好的封闭性,横向上边界断层亦具有良好的封闭性。据泥岩声波时差测井资料和泥岩实测孔隙度分析,地层为正常压实,对异常高压的形成无明显影响。气态烃的生成使地层孔隙流体体积增大,长石伊利石化使地层固体体积增大,构造抬升使地层维持原始地层压力,因此,控制依南构造带侏罗系异常高压形成的主要因素为构造抬升作用、气态烃的生成作用及长石伊利石化作用。  相似文献   

7.
北部单斜带是库车坳陷油气成藏研究程度最低的构造带。基于流体包裹体、定量颗粒荧光和激光拉曼等分析技术对北部单斜带的油气充注史进行详细的研究,并结合生储盖和圈闭条件对其成藏潜力进行了评价。根据其常规孔隙型储层和裂缝储层的岩心样品对比分析表明,孔隙型储层中流体包裹体主要为单相黄色荧光油包裹体,储层QGF指数都大于6,QGF-E强度都大于20pc,油气充注显示出明显的继承性特点;裂缝型储层中包裹体主要为蓝白色荧光固液气三相包裹体和气液两相包裹体,储层QGF指数、QGF-E强度和R1都显示出异常值,与孔隙型储层原油物性具有较大差异,认为储层早期(65Ma左右)经历一期油充注,晚期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使地层强烈褶皱产生大量裂缝,沟通了其他储层或源岩,使得晚期(10Ma左右)生成的轻质油沿裂缝网络发生一期充注,之后又经历一期(3Ma左右)气洗。研究区生储盖条件匹配良好。烃源岩演化达到主要生油阶段,部分地区的三叠系甚至达到生气阶段。储层物性致密,裂缝控制“甜点”发育,致密油气的勘探具有广阔的潜力。  相似文献   

8.
库车坳陷纵向压力结构与异常高压形成机理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库车坳陷异常压力十分发育,根据实测地层压力数据和声波时差曲线的变化特征,把该坳陷纵向压力结构划分为5个具有不同特征的压力带:正常压力带、第一压力过渡带、第一超压带、第二压力过渡带和第二超压带。各压力过渡带压力梯度明显超过静水压力带和超压带,具有高声波时差的特征,在地质上基本都是区域性盖层;在超压带中,气藏的剩余压力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对坳陷内主要圈闭实测剩余压力与盖层厚度、构造挤压强度、烃源岩排烃强度、埋藏深度的变化(埋藏和剥蚀)等地质因素相关性统计分析表明,构造挤压和流体充注是目前库车坳陷异常高压形成的主要因素,而膏盐盖层的厚度对超压的保持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大北1致密气藏的充注史与油气分布规律,选取该气藏的DB101、DB103和DB2等3口井的36块砂岩样品,进行颗粒荧光定量分析实验。结果表明:DB101井与DB2井曾经在同一个古圈闭内,DB103井则在另一个独立的古圈闭内,古圈闭内的油藏呈层状分布特征。DB101井现今水层为早期油气的运移路径;DB103井气水界面以下可能存在残留油气层,真正的气水界面比现今气水界面深;DB2井部分古油层晚期被破坏。古油藏的分布及演化对现今油气的分布聚集有重要的影响和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异常压力与油气藏的同生关系——以库车坳陷为例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以库车坳陷克拉2气田为例,研究挤压背景异常压力与油气成藏的关系。大规模抬升早期阶段是天然气注入的主要时期,同时也是气藏压力急剧增加的时期。克拉2气藏的成藏模式总体为深大断裂沟通储集层和烃源岩层,在深部超压的驱动下油气运移至储集层成藏。储集层在成藏早期不是强超压,并且不完全封闭,可以存在流体排出过程。随着天然气替换构造圈闭中的地层水和成岩作用逐渐进行,储集层封闭性加强,气藏压力不断升高,最后形成超压气藏,气藏强超压形成于距今2Ma以来。异常高压与气藏的形成均是构造作用和保存条件演化的结果,二者本身不具备因果关系。气源断层与盖层完整的匹配是控制天然气成藏的关键因素。图4参16  相似文献   

11.
应用丰富的露头资料,以沉积体系分析为基础,以层序地层学的沉积相响应为主线对库车坳陷北部白垩系沉积体系类型及其沉积相类型进行了系统分析,并按照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对研究区的目的层段进行了层序划分。(1)沉积体系分析,通过对野外露头的观察,岩样的成分、粒度分析,将研究区白垩系划分为湖泊体系、扇三角洲体系、辫状河三角洲体系和三角洲体系等四种类型;(2)露头层序地层分析,研究区白垩系与上覆的库姆格列木群呈角度不整合,为研究区一级层序界面,根据地层露头沉积体系垂向演化特征结合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将该区白垩系划分为8个三级层序。  相似文献   

12.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天然气高压封存箱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流体封存箱的概念为正确认识盆地油气运移和聚集过程以及油气分布规律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库车坳陷的纵向压力结构表现为逐层升高的3层台阶式(3带式)压力结构,说明该地区存在流体封存箱。其中:封存箱的顶板由第三系的膏盐岩和含膏泥岩地层构成,该顶板明显地受岩性控制,不具有近水平、穿时代和穿岩性的现象;顶板之下是具有异常高压力的产气层段;封存箱的边部封隔带由断层来充当。库车坳陷高压气藏的成藏机制决定了该地区的高压气藏属于箱内运聚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13.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冲断构造带储油构造探讨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塔里木盆地北缘库坳陷发育有冲断构造带,逆冲方向自北向南,形成时代为中新世到上新世。根据冲断构造成因和圈闭条件,可刊分出6种储油构造:背斜、双重构造、重迭断坡背斜、冲断三角带、下盘断坡带和膏盐岩刺穿构造。  相似文献   

14.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第三系盐构造与油气   总被引:68,自引:8,他引:68  
塔里木盆地北部的库车坳陷第三纪发育盐湖,沉积了巨厚的膏盐岩层,在喜山运动中晚期强烈的构造挤压下形成了大量的盐构造,造成深浅层构造不一致,库车盐构造的类型有丘形、喇叭形、劈形、拱形、脊形,广泛分布于库喀断褶带、拜城向斜带、秋立塔克断褶带及羊塔克-亚肯背斜带,其演化按构造位置可分为两种情况。盐岩不仅是极好的区域性盖层,还可改善盐下岩层的储集物性,而三叠-侏罗系烃源岩又位于盐下,因此盐下构造圈闭是库车坳陷最为有利的勘探远景目标。在世界含油气盆地中,笔者发现伊朗油田与库车坳陷具有相似的构造特征和油气聚集规律,挤压型盐构造非常发育。盐岩及盐构造对于库车坳陷形成大中型油气田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应加强对盐下构造圈闭的勘探。  相似文献   

15.
库车坳陷变质核杂岩与油气相态分布格局成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油气分布具有“西油东气”、天然气母质成熟度具有“北高南低”的特征。通过对库车坳陷变质核杂岩分布、烃源岩演化程度和地温梯度变化的分析认为:库车坳陷变质核杂岩的分布可能极大地影响了不同区带的地温梯度,从而影响了不同区带烃源岩的演化程度并控制了油气相态的横向变化。同时还认为变质核杂岩的形成时期还影响了库车坳陷侏罗系主力烃源岩同其他成藏要素的匹配关系。  相似文献   

16.
酸化液缓蚀剂对地层的损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贺承祖  华明琪 《油田化学》1994,11(2):123-126
填砂层和天然砂岩岩心渗透性试验结果表明,酸化液缓蚀剂CT1-2和CT1-3可使酸液和模拟残酸(CaCl2溶液)以及氮气的渗透率下降20%-90%。岩心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这些缓蚀剂对砂岩岩心的损害可能与它们在粘土表面的吸附有关。  相似文献   

17.
库车坳陷构造变形层序划分及在油气勘探中的意义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塔里木盆地北部的库车坳陷经过燕山和喜山运动的强烈挤压,并受第三系盐岩蠕变和侏罗系煤层滑脱的控制,形成深、中、浅层截然不同的变形样式和组合,平面展布也有不同特点.本文依变形机制和特点划分出三层构造变形层序:即浅层构造变形层序,以第三系盐岩底界为界面,变形受盐岩蠕变与挤压的联合作用,构造高点的迁移变化较大;中层以第三系盐岩-侏罗系煤层为主体,主要受挤压滑脱控制,构造成带性较好;深层属弱变形层序.中层盐下构造有断层自深部输导油气,且本身构造的完整性与成带性较好,又有盐岩封盖,成藏条件最好,是勘探找油的重点层系.  相似文献   

18.
库车坳陷迪那2气田地质特征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迪那2气田位于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秋里塔格构造带东部,是上第三系吉迪克组膏盐岩塑变层之下呈串珠状分布的一系列褶皱中的一个局部构造,含气层系主要为下第三系砂岩。该构造天然气中甲烷含量86.7%~88.9%,属于湿气;有机地球化学研究证实该构造气源主要为侏罗系煤系地层。迪那2号构造成藏期晚(构造雏形形成于晚第三纪库车期,定型于第四纪)和良好封盖条件(上第三系吉迪克组巨厚的膏盐岩和泥岩是区域盖层)是迪那2大气田得以保存的根本原因。迪那2气田的异常高压是由于从更新世开始来自北部的强烈构造挤压作用而形成的。迪那2气田探明和控制天然气地质储量大于1000×108m3,凝析油地质储量超过800×104t。  相似文献   

19.
通过野外观察与描述,将库车坳陷逆掩断裂带内部划分为断裂岩、破碎岩和裂缝发育三个带,存在空腔、裂隙和连同孔隙三种输导通道。在断裂活动时期,断裂岩带和破碎岩带具有相对较高的孔渗性,天然气主要是通过裂缝扩张形成的空腔进行加速输导运移。断裂静止裂缝未充填期前,裂缝发育带具有相对较高的孔渗性,天然气主要是通过裂缝快速输导运移。断裂静止期裂缝充填期后,破碎带具有一定的孔渗性,天然气主要是通过其连通孔隙进行缓慢输导运移。库车坳陷天然气藏主要是通过断裂岩带和破碎带内部裂缝扩张形成的空腔进行输导运移形成的。  相似文献   

20.
油气钻探结果表明,库车坳陷下第三系膏泥岩盖层发育,厚度为100~1000m,覆盖了库车坳陷大部分地区,是库车坳陷天然气聚集与保存的区域性盖层。微观封闭能力研究表明下第三系膏泥岩盖层不仅具有较其它各含油气盆地泥岩盖层更高的毛细管封闭能力,而且还具有较高的异常孔隙流体压力封闭能力,可对游离相和水溶相天然气形成较强的封闭作用,力学实验结果表明下第三系膏泥岩盖层具有较强的流变性,不仅可以塑性流动,保持其横向封闭的连续性,而且可以使断裂静止后迅速形成封闭,综合分析可以得到下第三系是一套高质量的天然气封盖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