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双向定点扳法治疗脊柱小关节错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脊柱小关节错位在临床上较多见,笔者采用双向定点扳法治疗58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58例中男31例,女27例;年龄10~57岁;病程:最长12月,最短半小时。发病部位:颈椎小关节错位15例,胸椎20例,腰椎23例。临床特点:表现为脊柱强直,局部肌肉痉挛、压痛、活动受限,棘突有不同程度偏歪。X线片示:可有生理孤度变直,脊柱侧弯,骨质增生等。治疗方法1.颈椎小关节错位:以棘突向左侧偏歪为例。患者取坐位,医者立于其后,右拇指推顶偏歪棘突,左手向左侧扳下颌,当扳至最大限度时,再适当用力向左侧旋转,可感到指下有跳…  相似文献   

2.
刘国志 《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2005,2(13):1184-1184,1186
颈椎小关节错位临床常见,笔者自2000年10月~2004年5月,采用手法治疗该病107例,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陈力夯 《中国骨伤》2000,13(4):245-245
我们骨伤科门诊自 1986~ 1999年采用坐位脊柱旋转复位法治疗腰椎后小关节紊乱 2 98例 ,临床上取得满意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2 98例中男性 10 6例 ,女性 192例 ;年龄 16~ 6 8岁 ;发病时间最短 30分钟 ,最长 11天。发生部位L4 ,5176例 ,L5S112 2例。1 2 临床体征 脊柱向痛侧代偿性侧弯 ,脊柱前屈及侧弯受限 ;后伸明显受限 ,腰段骶棘肌出现痛侧的保护性肌痉挛 ,在L4 ,5或L5S1棘旁有明显压痛点 (一侧或两侧 ) ,棘突偏歪及小关节压痛。直腿抬高试验 ,坐骨神经牵拉试验阴性 ,双下肢运动 ,感觉功能正常。…  相似文献   

4.
作者自1985~1997年采用腰椎旋转复位法治疗腰椎小关节紊乱98例,优良率达89%,疗效满意,总结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98例,男62例,女36例,年龄最小16岁,最大70岁。病程最短1小时,最长29天,以1~3天内就诊最多72例,有外伤史者68例,其他原因30例(如坐位站起、平卧翻身、弯腰等)。发病部位分布于上腰部(L1~L3)20例,下腰部(L4~S1)78例。临床表现,多突然感腰痛剧烈,腰部运动障碍,尤以前屈、后伸、侧弯及腰部旋转运动受限为主。病变部位腰肌痉挛,脊柱弯向健侧,棘突偏歪、…  相似文献   

5.
一、颈椎小关节错位的诊断 1、持续的颈部痛、酸、胀、沉、僵等不适感。2、程度不同的颈活动受限。3、触诊错位小关节局部隆突,压痛(+)。4、可伴有头痛,头晕、眼花、恶心等症状。5、常伴有颈部软组织的病变征象,如压痛,索条感等。6、X线拍片虽不能发现小关节错位的征象,但可见颈脊柱侧弯,生理曲度变直,反张、成角,以及骨质增生等间接征  相似文献   

6.
从1976年6月至1989年11月间,我们用旋转复位法(1)治疗寰枢关节旋转半脱位27例,其中复位优者17例,良好4例,有改进者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5.2%。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结合小针刀松解与单纯脊柱定点旋转手法治疗腰椎小关节紊乱症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匹配、配对设计方法研究,共纳入 78 例,其中脊柱定点旋转复位结合针刀松解 42 例(手法 + 针刀组),单纯脊柱定点旋转手法组 36 例(手法组),于治疗前后分别观察压痛值、ODI 评分及责任椎体病理性位移值的变化,并进行组间、组内比较统计学分析,从而评价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针刀 + 手法组总有效率(95.23%)、人均治疗次数(1.85次)优于单纯手法组(83.33%、2.77 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压痛值,ODI 评分及责任椎体病理性位移,两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时,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两组治疗后组间比较,手法加针刀组均显著优于单纯手法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加针刀组在缓解腰部疼痛,改善责任椎体位移,改善腰椎功能方面效优于单纯手法组,且可明显缩短治疗周期。  相似文献   

8.
颈椎定点旋转手法是治疗颈椎病及颈椎小关节紊乱等颈椎疾病常用的一种手法,由于其操作安全简便,疗效肯定,广泛应用于临床.颈椎定点旋转手法若操作得当,则效果明显,反之,则易引起医源性损伤.因此,对于该手法的相关知识及手法操作要点等必须熟练掌握.本文将颈椎定点旋转手法的相关机制、手法分类、临床应用及风险性等方面进行总结和探讨.  相似文献   

9.
冯海军  朱文斌 《中国骨伤》2000,13(5):308-308
笔者运用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进行治疗急性腰扭伤患者36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36例中男性26例,女10例;年龄12~66岁;病程1~10天;其中属于腰椎后小关节错缝者10例,腰椎滑膜嵌顿者1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者6例,急性腰肌扭伤者8例,棘上、棘间韧带损伤者2例。2 治疗方法解除腰臀部肌肉痉挛:患者俯卧位,医者立于患侧,运用拍、按、揉、、点、弹拨等手法,施术于腰臀部及下肢。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以腰椎右侧棘突旁压痛点为例,患者坐于方凳上,双膝屈曲90°,双足踏地。助手两腿夹住患者左膝部,双手压于左大腿根部,保持患者…  相似文献   

10.
11.
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治疗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观察脊枉(定点)旋转复位法治疗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机制。方法: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治疗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41例,男27例,女14例;年龄24-57岁,平均38.3岁。按患者主观症状、患侧直腿抬高试验(SLR)、脊柱运动、腰型进行临床评分,比较手法治疗前后评分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测量观察反映突出髓核大小的MRI椎间盘突出最大层面矢状径指数(SI),比较手法治疗前后SI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手法治疗后患者主观症状、SLR、脊柱运动、腰型积分明显增加(P〈O.05),治疗前后临床综合评分分别为8.4500±2.4385、18.9000±1.8229,治疗后积分显著提高(P〈O.05)。手法治疗前后SI值分别为0.5651±0.1387、0.5292±0.1499,统计学检验无显著性改变(P〉O.05)。41例均获随访,时间3±36个月,平均11个月,无一例复发。结论: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病理改变是单(多)个椎体位移。实施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恢复患椎的解剖或代偿位置,临床表现可以随之锐减或消失。其机制并非髓核组织的缩小,可能是纠正椎体位移后减轻鞘膜囊(神经根)的形变和张力,恢复了脊柱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腰椎“小关节紊乱症”在门诊比较常见,治疗的方法不一,作者采用侧卧旋转复位的手法治疗100例,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一)、诊断依据:1. 多在日常生活小事中突然发生,偶见于重活或外伤后引起。2.伤后单手托腰或他人搀扶慢步行走,绝大多数不能说出腰痛的确切部位,立起、平卧、翻身困难。3、骶棘肌明显痉挛,呈硬板状,腰前屈活动几乎丧失,后伸、侧旋活动明显减小,压痛位于下腰部的脊中区内。4、部分病人可扪及其单个棘突偏  相似文献   

13.
胸椎小关节紊乱是临床常见病,是由于外伤或长期姿势不良造成胸椎小关节突关节错位甚至滑膜嵌顿而引起明显疼痛,往往伴有内脏功能紊乱的临床表现。正骨复位对其有独到的治疗效果,自2003年开始采用仰卧位按压复位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43例,现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43例,男23例,女20例;年龄21~46岁,平均32.4岁;病程1周~2年,平均3.2个月;均为单节椎体受累,棘突偏左15例,偏右28例。受累部位:T33例,T45例,T56例,T68例,T79例,T89例,T93例。症状:所有的病例均表现出单侧或双侧背肌痉挛、疼痛,深呼吸时疼痛加剧,兼有胸闷、胸痛的37例,  相似文献   

14.
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治疗巨大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冯伟  冯天有  王书勤 《中国骨伤》2007,20(11):749-751
目的:观察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治疗巨大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治疗巨大腰椎间盘突出症29例,男20例,女9例;年龄14~57岁,平均33.8岁。按患者主观症状、临床体征、有无运动受限进行临床评分,比较手法治疗前后评分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测量患者椎间盘MRI轴位像突出髓核大小,计算反映突出相对比率的矢状径指数SI值,比较手法治疗前后SI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手法治疗后患者主观症状、临床体征、运动受限得分明显增加(P<0.05),治疗前后临床综合评分分别为(10.8966±3.6873)、(20.0345±2.7449),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手法治疗前后SI值分别为(0.6288±0.1069)、(0.5689±0.1478),统计学检验无显著性改变(P>0.05)。结论:腰椎间盘巨大突出并不意味严重的神经损伤,临床表现受多因素影响。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可治疗巨大腰椎间盘突出症,其机制为纠正患椎椎体位移,恢复脊柱内外因素平衡。  相似文献   

15.
16.
郭毅  张朝纯 《颈腰痛杂志》1997,18(4):251-252
第七颈椎关节紊乱国内文献未见报道c究其原因可能有两点:一是临床症状少,病情轻。二是过去发病率低,未引起医务工作者的注意。作者自1983年到1987年五年时间内接触这类患者不过7例,并未引起重视。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工作学习节奏加快,负担加重,有些人长时间地看书、看电视姿势不正确,使此病患者有越来越多的趋势。作者觉得有必要提出这一病症,以引起大家注意,并将自己摸索出来的一套较为成熟的治疗方法介绍给同行,以供参考。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46例,女104例,共150例;年龄:30岁以下9例,31岁~40岁102…  相似文献   

17.
目的基于脊柱整体观理论,将腰椎定点旋转复位与胸椎压冲复位联合应用,探讨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疗效。方法 2013-10-2015-09,随机选取90例LDH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联合组41例,采用胸椎压冲复位法联合腰椎定点旋转复位法治疗;对照组49例,仅采用腰椎定点旋转复位法治疗。均隔天治疗1次,以7次为一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观察其疗效。结果联合组治疗后,VAS评分与症状体征评分的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的治愈率为46.3%,总有效率为95.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8.6%与83.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腰椎定点旋转复位法与胸椎压冲复位法联合应用,符合脊柱整体观的理论原则,可达到类似杠杆微调与筋骨同治的效果,取得了显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何秋茂  田强  吴山 《颈腰痛杂志》2008,29(4):395-396
颈椎不稳症是指生理载荷下颈椎椎体之间过度活动或异常活动,并由此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者。如果发生在颈2-3椎节以下则称为下颈椎不稳症[1],又称下颈椎失稳症。为了探讨颈椎定点旋转手法治疗退行性下颈椎不稳症的作用,作  相似文献   

19.
整脊疗法治疗脊柱小关节错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1993年初以来,在南洋治疗了大量的脊柱小关节错位病人,经整脊手法治疗后效果满意。现将有完整资料的33例脊柱小关节错位患者报告如下:临床资料33例中男16例,女17例;年龄最小15岁,最大65岁;病程最短2天,最长20余年;小关节错位在颈椎者1例、胸椎10例、腰椎13例、颈胸椎8例、胸腰椎1例、腰骶椎3例,其中单关节错位者21例、多关节错位12例、伴椎间盘突出症者(CT或MRT确诊)2例。临床特点33例患者均有脊柱症状,表现为单侧或双侧肢、体、颈部的痛、酸、麻症状,且有不同程度的肢体、颈部肌肉僵硬和活动受限。33例全部有棘突偏歪,…  相似文献   

20.
早期复位减压治疗颈椎关节突交锁脱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早期复位减压治疗颈椎关节突交锁脱位的治疗效果。方法颈椎关节突交锁脱位伴截瘫24例,颅骨牵引复位成功19例,复位失败5例。24例均进行早期手术减压治疗,受伤至手术的平均时间为70h。复位成功的19例施行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复位失败的5例先行后路切开复位,然后一期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结果全部患者均骨性愈合,无并发症发生,除全瘫者神经功能无恢复外,不全瘫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颈椎关节突交锁脱位患者施行早期复位减压手术治疗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