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了解四川省美沙酮维持治疗患者的脱失现状,分析患者脱失的影响因素,为降低美沙酮维持治疗的脱失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多阶段整群随机法,通过面对面问卷调查,对四川省5家美沙酮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点的581名海洛因成瘾者的脱失情况进行调查, 使用卡方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美沙酮患者脱失的影响因素。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调查对象过去6个月的脱失情况与其对美沙酮维持治疗的认知有关(P<0.05)。首次服用美沙酮剂量>50ml的患者不易发生脱失(OR=0.568,95%CI:0.333~0.969);与家人现阶段关系非常好或较好的患者不易发生脱失(OR=0.509,95%CI:0.264~0.982)。偷吸海洛因的患者容易发生服药脱失(OR=2.542,95%CI=1.879-4.299) 。结论 MMT门诊应对美沙酮患者进行适当的健康教育,普及正确的美沙酮维持治疗知识,帮助恢复其家庭及社会功能、克服毒瘾,减少患者的脱失。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家庭和社会功能因素对美沙酮维持治疗患者偷吸行为的影响,为制定相应的干预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四川省5个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所有接受治疗的患者为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分析患者的基本情况、家庭和社会功能情况对其偷吸行为的影响。结果在纳入的581名患者中,30.98%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存在偷吸行为。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偷吸的影响因素有:海洛因吸毒年限越长("10~20年"与"10年"相比,OR=1.999;"20年"与"10年"相比,OR=2.452)、使用过除海洛因以外的其他毒品(OR=2.078)、家庭关系差(OR=1.620)、家人提供的精神/经济上的支持少(OR=2.230)、接受美沙酮治疗后患者婚姻状况发生负向变化(OR=1.831)、因经济困难而偷抢骗等行为无变化或变多(OR=2.413)、感觉社会不接纳自己(OR=1.665)。结论家庭和社会功能越差者越容易发生偷吸行为,美沙酮门诊除提供美沙酮维持治疗服务外,还应该积极采取家庭及社会干预措施以减少偷吸行为,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贵州省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海洛因成瘾者偷吸海洛因的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从贵州省的8个美沙酮门诊招募了1003名新人组的海洛因成瘾者,进行14个月随访.在随访期间对每个招募的海洛因成瘾者在不同的时间进行尿检.将美沙酮门诊、性别、婚姻情况、工作情况、民族、宗教信仰、使用海洛因的方法、是否强制戒毒过、年龄、美沙酮日平均服药剂量、受教育时间和使用毒品的年限作为自变量代入广义估计方程(GEE)进行分析.结果 1003名海洛因成瘾者平均年龄为(33.3±6.1)岁,平均使用毒品的时间为(8.0±4.0)年,平均日美沙酮剂量为(38.0±16.6)mg.1003名海洛因成瘾者中女性成瘾者占26.0%;15.5%离异;35.8%有全职工作.在治疗不足10个月的海洛因成瘾者中尿检阳性率在30%左右,治疗超过10个月后尿检阳性率开始下降.美沙酮门诊、美沙酮日平均剂量(RR=0.98,P=0.003)、维持治疗时间(RR=0.95,P=0.029)和受教育时间(RR=0.94,P=0.014)是影响海洛因成瘾者偷吸海洛因的因素.结论 在贵州省的8个美沙酮门诊受治者中偷吸海洛因现象比较普遍,应考虑提高美沙酮剂量和维持治疗时间以减少患者偷吸海洛因的情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四川省西昌市社区美沙酮维持治疗对海洛因成瘾者吸毒行为的影响情况。方法于2004—05/07,以社区为基础招募海洛因成瘾者,调查其社会人口学、毒品使用及共用注射器具行为特征,了解社区美沙酮维持治疗(MMT)对吸毒行为的影响情况。结果 在调查的海洛因成瘾者中参加过MMT的为30.4%(105/346),参加MMT时间的中位数为49d。在控制社会人口学等因素后,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MMT与海洛因成瘾者近3个月吸毒行为的关系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为:静脉吸毒频率(OR:0.40;95%CI:0.24~0.66)、海洛因口吸频率(OR:3.06;95%CI:1.87~5.00)、海洛因混合其他毒品使用频率(OR:0.43;95%CI:0.26~0.73)、共用针头或注射器(OR:0.03;95%CI:0.01-0.13)、共用洗针头或注射器用水(OR:0.06;95%CI:0.01~0.24)和共用吸毒器皿(OR:0.02;95%CI:0.00~0.18)。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第一批海洛因成瘾者美沙酮维持治疗试点项目在减少吸毒人群毒品使用和艾滋病相关高危吸毒行为等方面具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美沙酮维持治疗(MMT)患者偷吸毒品情况及原因,为提高疗效提供依据。方法对福建省3个MMT门诊治疗满1个月的330名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和吗啡定性尿检。结果患者每天平均服药量为44.4mg;3个月内有67.0%偷吸海洛因,偷吸原因以打发无聊时间/排忧解愁、有事外出无法按时服用美沙酮、心瘾难戒为主;10.3%治疗期间使用过冰毒、安定等非阿片类物质。结论 MMT患者偷吸现象较普遍,应针对偷吸原因采取针对性心理行为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学龄前儿童功能性便秘与父母育儿因素的关系,以期为功能性便秘的预防与早期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3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儿童保健门诊就诊的功能性便秘儿童108例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本院正常体检的324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育儿压力量表、家庭教养方式问卷及儿童喂养问卷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母亲或父母均有便秘病史(OR=2.877,95%CI:1.390~5.953;OR =8.950,95%CI:2.297~34.866)、孩子兄弟姐妹便秘病史(OR=2.109,95%CI:1.483~3.000)、不良排便习惯(OR=3.780,95%CI:1.949~7.329)、排便不顺利时责备儿童(OR=4.719,95%CI:1.963~11.347)、育儿压力(OR=1.917,95%CI:1.314~2.795)、专制型家庭教养方式(OR=2.064,95%CI:1.257~3.391)、逼迫进食(OR =1.585,95%CI:1.112~2.260)是学龄前儿童功能性便秘的相关危险因素。父子互动>2h是儿童功能性便秘发生的独立保护因素(OR=0.240,95%CI:0.078~0.741)。结论 学龄前期儿童功能性便秘的发生与父母育儿因素有着密切联系,医务人员应增加对育儿层面的关注,增加对父母育儿压力的评估,指导家长形成正确的家庭教养方式,增加父子互动时间,并采取科学合理的喂养行为与排便训练行为,从而预防功能性便秘的发生,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北京市通州区妇女妊娠期孕期睡眠质量及相关影响因素,为当地妇女孕期睡眠障碍的预防,促进母婴健康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对2019年12月1日至2020年1月31日期间通州区妇幼保健院门诊产检的单胎孕妇开展问卷调查,基于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收集孕期睡眠情况等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睡眠的相关因素。 结果 被调查1889例孕妇睡眠障碍检出率为16.1%,其中孕早、中、晚期检出率分别为14.4%、11.9%和20.2%。多因素分析发现,被动吸烟(OR=3.61,95%CI:1.84~7.09)、年龄<35岁(OR=1.65,95%CI:1.08~2.53)、居住在城市(OR=1.38,95%CI:1.06~1.80)、早产儿分娩史(OR=3.18,95%CI:1.41~7.17)、自然流产史(OR=2.01,95%CI:1.26~3.20)、人工流产史(OR=1.50,95%CI:1.08~2.0)、孕早期(OR=1.08,95%CI:0.74~1.56)、孕晚期(OR=1.94,95%CI:1.40~2.70)、自我认为健康状况不佳(OR=6.30,95%CI:2.25~17.63)、接触放射线(OR=2.29,95%CI:1.38~3.79)与孕期睡眠障碍有关(均P<0.05)。 结论 北京市通州区妇女孕期睡眠质量不应忽视,尤其是孕早期和孕晚期。被动吸烟、不良生育史、接触放射线等因素与睡眠不佳有关。应加强对睡眠问题高风险人群的早期识别,提高睡眠质量,保障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太原市孕妇对孕妇学校的知晓与参加情况,探究参加孕妇学校的影响因素,为改善孕妇学校的利用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2016年11月至2017年8月太原市的三家医疗机构妇产科门诊就诊的孕妇进行调查。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孕妇参加孕妇学校的影响因素。 结果 孕妇对孕妇学校的知晓率为72.75%,参加率为41.3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首次妊娠(OR=1.591,95%CI:1.084~2.335)、孕中期(OR=2.022,95%CI:1.028~3.980)、孕晚期(OR=4.072,95%CI:2.082~7.968)、有获取健康信息的主动性(OR=3.129,95%CI:1.351~7.250)、知晓孕妇学校(OR=6.789,95%CI:4.135~11.146)、认为孕妇学校可靠(OR=2.075,95%CI:1.423~3.026)/方便(OR=2.058,95%CI:1.195~3.544)/有用(OR=4.215,95%CI:2.856~6.220)对参加孕妇学校有正向影响(P值均<0.05),居住在县乡村(OR=0.625,95%CI:0.403~0.970)对参加孕妇学校有负向影响(P值均<0.05)。 结论 孕妇对孕妇学校的知晓率较高,但参加率低。提升孕妇学校的利用,可以从两方面入手:着重改善孕妇对孕妇学校的倾向性因素,提升孕妇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和认可度;同时完善促成因素,如广泛宣传孕妇学校、科学管理孕妇学校、增加县乡村孕妇学校的可及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云南省13个美沙酮门诊受治人员偷吸毒品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旨在减少维持治疗患者的偷吸率及高危行为,完善美沙酮门诊综合干预及服务措施。方法云南省所有美沙酮服药人员,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云南省美沙酮服药人员进行尿检,检测吗啡及甲基安非他明,并结合个人进行深入访谈。结果吗啡阳性率26.7%,甲基安非他明阳性率12.4%。HIV阴性阳性组偷吸机率相同(P﹥0.05);Logistics回归分析营业时间、门诊收费、治疗剂量、抗病毒治疗知识、入组后使用毒品等为受治者偷吸影响因素(P均﹤0.05)。结论云南省美沙酮受治者主要为文化程度较低中年男性,治疗其间偷吸吗啡及甲基安非他明情况常见;美沙酮门诊服务措施完善及综合干预对减少美沙酮受治者减少偷吸率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社区美沙酮维持治疗患者治疗期间偷吸海洛因的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在江苏、安徽、云南3省9个城市社区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中抽取1301名符合条件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与随机尿吗啡定性检测.收集一般人口学、艾滋病/毒品滥用相关高危行为、参加美沙酮维持治疗情况、抑郁与焦虑及偷吸海洛因等信息.结果 1301名调查对象中男性居多(76.2%),年龄(34.6±6.5)岁,受教育程度以初中及以下为主(71.7%).平均维持治疗剂量(48.1±29.4)mg/d,目前治疗剂量自我满意度平均得分为8.6,尿吗啡检测阳性率为27.7%.有抑郁和焦虑症状者比例分别为38.3%和18.4%,抑郁合并焦虑症状的比例为14.2%.婚姻状况、治疗时间的长短、目前治疗剂量自我满意度及是否曾退出治疗对偷吸海洛因影响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性别、教育程度及治疗剂量对偷吸海洛因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省份间影响偷吸海洛因的因素有所不同,但对当前剂量自我满意度是共同的影响因素.结论 提高门诊服务质量及服药依从性、延长参加治疗的时间、提高患者对治疗剂量的满意度及避免脱失对减少治疗期间偷吸海洛因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老年人睡眠质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于2018年10月-11月,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山西省太原市3637名60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调查,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评估睡眠质量。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对老年人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结果 3637名老年人睡眠质量的平均得分为(5.33±3.08)分,29.0%的老年人存在睡眠质量不良问题。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性别(参照:男性,女性OR=1.393,95%CI: 1.177~1.647)、年龄(参照:60~69岁;70~79岁OR=1.292,95%CI: 1.091~1.529;≥80岁OR=1.470,95%CI: 1.165~1.855)、文化程度(参照:文盲/半文盲;初中OR=0.750,95%CI: 0.586~0.961;高中/中专OR=0.663,95%CI: 0.508~0.866;大学/大专及以上OR=0.664,95%CI: 0.492~0.895)、婚姻状况(参照:已婚,丧偶OR=1.315,95%CI: 1.072~1.613)、饮酒状况(参照:从不饮酒;已戒酒OR=1.731,95%CI: 1.307~2.292;饮酒OR=1.670,95%CI: 1.329~2.098)、慢病数量(参照:0种;1种慢病OR=1.626,95%CI: 1.346~1.963;2种及以上OR=3.158,95%CI: 2.546~3.916)、抑郁(参照:不抑郁,抑郁OR=2.204,95%CI: 1.867~2.603)是老年人睡眠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 老年人睡眠质量较差,睡眠障碍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显著相关,应有针对性的采取综合干预策略以改善老年人睡眠质量状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农村家长对幼儿性教育开展的需求现况并探究其影响因素,为今后在农村地区开展和推动幼儿性教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18年3月至5月期间,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四川省3个市/州下辖乡镇的幼儿园53所,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抽到乡镇幼儿园的2 801位幼儿家长进行匿名式问卷调查。结果 80.86%的家长表示有对幼儿开展性教育的需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地区经济中等(OR=0.55,95%CI=0.44~0.70)和较差(OR=0.69,95%CI=0.48~0.98)、被调查者为中年和老年人(OR=0.54,95%CI=0.38~0.76;OR=0.26,95%CI=0.17~0.40)、认为幼儿性教育的负责人是老师(OR=0.43,95%CI=0.29~0.64)是家长对幼儿性教育开展需求的不利因素;而认为父母是家庭性教育负责人(OR=1.61,95%CI=1.13~2.28)、被调查者为女性(OR=1.55,95%CI=1.21~2.00)、认为有必要开展幼儿性教育(OR=3.84,95%CI=2.97~4.98)、幼儿询问过性相关问题(OR=1.37,95%CI=1.08~1.74)以及幼儿园开展过性教育(OR=1.84,95%CI=1.30~2.59)是家长对幼儿性教育开展需求的促进因素。结论 四川省农村地区家长对幼儿性教育开展需求相对较低,有关部门应注重农村幼儿家长对性教育的态度与责任感的引导,加大对农村地区性教育的宣传和重视,从“地区-学校-家庭-幼儿”四个水平上综合考虑、共同促进农村幼儿性教育的开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海宁市不同年龄与性别食源性疾病患者的可疑暴露食物差异,以期为食源性疾病原因食物的调查提供线索。方法 收集2012年1月1日-2019年8月31日浙江省海宁市监测点所有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报告的病例档案信息,采用N(%)描述不同性别和年龄组可疑食物分布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人群各类型食物的暴露风险。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0525例食源性病例患者。前五位可疑暴露食物类别为水产品及制品、肉及其制品、水果及其制品、主食、蔬菜及其制品,其中,男性暴露风险更高的食物类别包括水产品及其制品(OR=1.320,95%CI:1.187~1.469),酒类(OR=5.695,95%CI:3.613~8.977)和包装饮用水(OR=3.790,95%CI:1.327~11.880)。各年龄组具有不同高危暴露食物,与19-49岁年龄组相比,≤5岁年龄组更易暴露于乳制品(OR=6.096,95%CI: 4.452~8.328)、蛋类 (OR=6.096,95%CI: 4.452~8.328)、水果类(OR=3.488,95%CI: 2.858~4.257)、包装饮用水(OR=3.488,95%CI: 2.858~4.257);6-18岁年龄组更易暴露于乳类(OR=2.325,95%CI: 1.616~3.352);≥50岁年龄组更易暴露于蔬菜类(OR=2.091,95%CI: 1.789~2.445)、蛋类(OR=1.874,95%CI: 1.454~2.416)和主食类(OR=1.332,95%CI: 1.152~1.547)。结论 不同年龄和性别人群对各类别食物具有不同暴露风险等级,提示在进行食源性疾病调查时可依据病例年龄和性别分布差异提出针对性的病因食物假设。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INTS10遗传变异及基因-环境交互作用对HBV相关肝癌病理特征的影响。方法 募集705例新发HBV相关肝癌病例,对INTS10的4个遗传变异(rs4268139、rs4599828、rs7822495和rs7000921)进行检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遗传变异与肿瘤淋巴结转移(tumor node metastasis, TNM)分期、远处转移的关联;应用相乘交互项和“Delta”法探讨基因-环境交互作用。结果 显性模型下,以rs4268139 CC基因型为参照,CG+GG基因型可增加病例首诊时已为晚期的风险(OR=1.64,95%CI=1.08~2.50)。rs4599828 TT基因型的病例首诊时出现远处转移的危险高于CC+CT基因型携带者(OR=2.04,95%CI=1.08~3.85)。叉生分析中,与有运动的rs4268139 CC基因型携带者相比,携带CG+GG基因型且缺乏运动的病例晚期和远处转移风险增高(OR=3.01,95%CI=1.62~5.58;OR=2.19,95%CI=1.12~4.26)。类似,rs4599828 CT+TT基因型且无运动共同增加病例晚期风险(OR=2.22,95%CI=1.34~3.68)。但未观察到有统计学意义的交互作用。结论 INST10 rs4268139 和rs4599828遗传变异可能单独以及联合缺乏运动影响HBV相关肝癌的病理特征。  相似文献   

15.
金正格    刘景  李书琴    蒋志成    李若瑜    张诗晨    万宇辉   《现代预防医学》2021,(17):3187-3190
目的 探讨体力活动(physical activity,PA)与医学专科生抑郁症状的关联及其性别差异。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19年11-12月选取安徽省2所医学专科院校8 198名在校生为研究对象,使用国际体力活动问卷短卷(IPAQ-SF)、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PA和抑郁症状。应用限制性立方样条分析PA与抑郁症状的剂量-反应关系,据此将PA分成4组;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PA与抑郁症状的关系。结果 PA与抑郁症状呈非线性的剂量-反应关系(P<0.001),按PA分为4组:<570 MET-min/week组(1636例)、570~1331.5 MET-min/week组(2131例)、>1331.5~1848 MET-min/week组(1075例)、>1848 MET-min/week组(2692例)。7 534名医学专科生抑郁症状检出率为16.1%,其中男生抑郁症状检出率为19.6%,女生抑郁症状检出率为1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C五号.EPS;P〗=24.20,P<0.001)。以>1848 MET-min/week为参照组,与参照组相比,在总人群以及男、女生中,PA<570 MET-min/week均与抑郁症状风险增加有关(OR=1.50,95%CI: 1.28~1.77;OR=1.90,95%CI: 1.41~2.55;OR=1.36,95%CI: 1.11~1.65)。结论 PA与抑郁症状呈非线性关系,增加适当的体力活动有利于大学生抑郁症状的防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索淮安地区妊娠期并发症的患病率及影响因素,为预防妊娠期并发症的发生制定合理有效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5月在淮安市妇幼保健院常规产检的2826例孕妇并进行问卷调查。采用〖XC小五号.EPS;P〗检验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分析妊娠期并发症的影响因素。结果 被调查孕妇中妊娠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和妊娠期贫血的患病率分别为13.02%、6.19%和23.7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236, 95%CI:1.163~1.518)、文化程度(OR=0.867, 95%CI:0.746~0.960)、孕前BMI(OR=2.106, 95%CI:1.892~2.403)、居住地(OR=1.293, 95%CI:1.240~1.420)是妊娠糖尿病的影响因素(P<0.05);孕前BMI(OR=0.793, 95%CI:0.631~0.922)、居住地(OR=0.603, 95%CI:0.561~0.695)和年龄(OR=1.238, 95%CI:1.129~1.375)是妊娠期贫血的影响因素(P<0.05);孕前BMI(OR=1.863, 95%CI:1.743~1.990)是妊娠期高血压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孕前BMI、年龄、居住地及文化程度均会对妊娠期并发症的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重视孕前维持正常体重、加强围生期保健知识,对预防妊娠期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武汉市海洛因依赖患者美沙酮维持治疗(Methadone Maintenance Treatment, MMT)剂量的影响因素。方法 武汉市3所MMT门诊的549例海洛因依赖患者完成社会人口学特征和临床特征问卷,并收集其MMT剂量、计算BMI指数和用5点口述分级评分法测量患者的疼痛强度。结果 MMT门诊海洛因依赖患者的MMT剂量为(70.4±29.2)mg/d,高MMT剂量(≥60mg/d)患者占比59%。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20~39岁、BMI正常、BMI超重及肥胖、人际关系一般/差、注射吸毒、吸毒时间>10年、焦虑和疼痛患者的MMT剂量水平较高。结论 武汉市MMT门诊的海洛因依赖患者MMT剂量相对较高。需综合考虑患者的社会人口学、临床和心理因素特征以确定MMT剂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50岁及以上老年男男性行为者(MSM,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与非固定性伴性行为现状,探讨发生高危性行为的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滚雪球方法招募50岁及以上男男性行为者作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收集社会人口学特征和性行为特征资料。采用x2检验和logistic回归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调查对象中63.0%的老年MSM有非固定性伴,其中78.1%在最近6个月有2个及以上非固定性伴,安全套坚持使用率为38.0%。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初中文化程度(OR=0.317,95%CI:0.112~0.894)是坚持安全套使用的保护因素,已婚且与配偶居住(OR=12.056,95%CI:1.542~94.288)和外出工作超过3年(3~5年组OR=10.779,95%CI:2.786~41.707;6~10年组OR=16.460,95%CI:3.288~82.408;超过10年组OR=3.490,95%CI:1.168~10.427)是坚持安全套使用的危险因素。 结论 老年MSM普遍存在多性伴性行为,安全套使用情况不理想。制定行为干预措施时应充分考虑老年MSM的社会人口学特征,重点关注文化程度较低、有婚姻经历、有外出工作经历者。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后疫情时代上海市闵行区社区居民关于分级诊疗的认知水平,掌握上海市闵行区现阶段分级诊疗实施现状,为上海市分级诊疗制度的优化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1060名闵行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分级诊疗制度认知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有80.1%(849名)的上海市闵行区居民了解分级诊疗制度,在年龄、户籍、文化程度、医保类型、分级诊疗实施态度、双向转诊态度等不同特征的闵行区社区居民之间,对分级诊疗制度的认知存在差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C小五号.EPS;P〗=49.481、107.835、40.583、53.743、21.680、13.542,均P<0.05);多因素回归结果显示,非本市户籍(OR=3.098;95%CI, 1.842~5.210)、其他医保类型(OR=1.822;95%CI, 1.154~2.877)、不赞成上海实施分级诊疗(OR=2.416;95%CI, 1.279~4.564)的居民,显著不了解分级诊疗(均P<0.05);而文化程度高(OR=0.581、0.506、0.407;95%CI, 0.237~0.897)、60岁以上(OR=0.422;95%CI,0.209~0.852)的居民,显著更了解分级诊疗(均P<0.05)。上海市闵行区居民获取分级诊疗知识的主要渠道是社区(26.3%)和网络(23.8%)。结论 闵行区居民对分级诊疗制度的认知水平较高,建议相关部门利用“互联网+”与传统模式相结合的宣教新模式,加强全人群分级诊疗制度宣教力度,循序渐进的实现全民健康覆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