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阐明2022年上海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的流行特征和空间聚集性演变规律。方法 收集2022年3月1日至5月31日上海市各行政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网站公布的新冠肺炎疫情数据,应用GeoDa软件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利用logistic增长模型进行拟合预测并与实际感染病例进行对比。结果 上海市各行政区中,浦东新区确诊病例数和无症状感染者人数最多,占总病例数的29.30%和35.58%,各区累计罹患率和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黄浦区显著高于其他区域。2022年3月1日至5月31日新冠肺炎罹患率具有全局空间正相关性(P<0.05),不同时段新冠肺炎罹患率空间分布不同,其中3月16-29日、4月6-12日和5月18-24日3个时段内Moran''s I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局部自相关分析结果表明,8个时段共探测到22个高-高聚集区,高风险流行的热点区域经历一个“少-多-少”的变化过程。logistic增长模型拟合与实际感染者情况基本吻合。结论 本轮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整体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聚集性,防控措施有效阻止了疫情的增长,尤其在空间上遏制了高风险传播区域的扩散,减少了向其他省份的传播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湖北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COVID-19)时空分布特征,了解湖北省COVID-19疫情的一般流行及时空聚集情况,为疫情防控提供依据与支持。方法 收集湖北省截至2020年2月10日COVID-19疫情病例数据,利用OpenGeoda1.2.0软件分析COVID-19发病的空间相关性,TScan9.4.2探索其时空聚集性;利用ArcMap10.2与 R-3.5.1软件进行COVID-19疫情的图形可视化。结果 (1)截至2020年2月10日,湖北省累计报告COVID-19确诊病例31 762例,平均每日新增确诊病例1 025例,累计死亡病例974例,累计治愈病例2 222例。累计确诊病例主要集中在武汉市(18 454例,占比58.10%)、孝感市(2 642例,占比8.32%)、黄冈市(2 332例,占比7.34%)等地区。(2)研究期内,湖北省COVID-19病例数呈现空间正相关,高-高聚集地区为武汉市、孝感市、鄂州市、黄冈市及黄石市。时空扫描进一步分析发现COVID-19病例一类聚集区为武汉市;二类聚集区中,随州市与孝感市,黄冈市、鄂州市与黄石市存在城市之间的聚集性发病。结论 研究期内湖北省COVID-19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相关部门应持续加强疫情防控措施以控制疫情发展;湖北省COVID-19疫情存在空间聚集性,提示在疫情暴发初期控制人群流动性对控制新冠肺炎疫情的传播与流行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基于公开数据,分析黑龙江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疫情在省内各地区的分布特征,根据其间差异划分不同等级,为今后常态化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黑龙江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于2020-01-23-03-07和2020-04-02-04-25发布的每日疫情通报栏目收集数据,黑龙江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和腾讯网整理发布的确诊...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福建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趋势和预测时空聚集性, 为风险评估和防控提供参考。 方法  对福建省2020年1月2日―2020年2月18日COVID-19发病数进行时空趋势分析和预测。 结果  福建省2020年1月2日―2020年2月18日COVID-19报告发病数为293例, 无死亡。各时间点累计报告县(区)数(累计报告数)依次为:1月19日22个(35例)、1月26日53个(159例)、2月2日57个(244例)、2月18日61个(293例)。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提示, 截至2月18日, 鼓楼、仓山、闽侯、福清等福州县(区)热点性质为高聚集区。截至1月26日, 时空聚集区快速蔓延, 一级和二级聚集区多达7个, 分别以鲤城、涵江、思明、连江、沙县、古田和湄北为中心, 其中以鲤城和思明为中心预测发生于1月27日―2月18日, 期望发病数分别为54和24例。截至2月18日, 时空聚集区减少至2个, 分别以城厢和南安为中心。 结论  泉州、福州、莆田等市的部分县(区)COVID-19时空聚集风险较大, 应重点防控, 但低风险聚集区也不应忽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河南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情的时空分布特点。方法采用空间自相关、时空重排扫描、趋势面等方法探索河南省各县(区)COVID-19病例的时空分布特征与时空聚集性。结果河南省COVID-19患者于2月3日新增109例,达疫情高峰,随后递减趋于零星散发。河南省COVID-19病例呈中等程度的空间聚集格局(Moran′s I=0.412,Z=8.853,P<0.001),聚集程度随时间呈增强趋势。COVID-19"热点"发病区域为信阳、驻马店、南阳、郑州(P<0.05)。河南存在3个有统计学意义的时空聚集区,分别为以桐柏县为中心的主要聚集区(RR=18.47,LLR=927.593,P<0.001),以辉县市为中心的次要聚集区(RR=7.84,LLR=288.710,P<0.001)和以夏邑县为中心的次要聚集区(RR=7.69,LLR=171.585,P<0.001)。COVID-19发病在东西方向呈减少趋势,南北方向呈下降趋势。结论开展COVID-19时空分布特征分析可为疫情的预警、资源分配、制定有效防控措施等提供信息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湖北省小学生焦虑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20年2月28日—3月5日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湖北省武汉市和黄石市抽取2所小学共1 264名小学生及其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小学生焦虑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湖北省1 264名小学生中,出现焦虑症状者234人,焦虑症状发生率为18.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生、家长焦虑和家长对子女学习不太满意为湖北省小学生焦虑的危险因素,亲子关系亲密、学生防护行为正确和学生不是非常担心自己患病为湖北省小学生焦虑的保护因素。结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湖北省小学生易焦虑,性别、家长焦虑状况、家长对子女学习满意度、亲子关系、学生防护行为是否正确和学生担心自己患病情况是当地小学生焦虑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前后山东省农村老年人睡眠质量与心理健康状况关系,为提高农村老年人睡眠质量及改善其心理健康状况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市、济宁市曲阜市、德州市乐陵市抽取3600名农村老年人,分别于2019年5月和2020年8月新冠肺炎疫情前和疫情期间对其睡眠质量和心理健康状况进行问卷调查,并应用交叉滞后路径分析模型分析其新冠肺炎疫情前和疫情期间睡眠质量与心理困扰的因果关系。  结果  山东省最终纳入分析的2749名农村老年人新冠肺炎疫情前和疫情期间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得分分别为(7.82 ± 4.52)和(9.03 ± 4.31)分,凯斯勒心理困扰量表(K10)得分分别为(16.64 ± 7.44)和(18.23 ± 8.0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β = 1.21、1.59,均P < 0.001);在调整了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家庭人均年收入、吸烟情况、饮酒情况、自评健康状况、是否患多重慢性病和身体锻炼情况等混杂因素后,交叉滞后路径分析模型结果显示,新冠肺炎疫情前睡眠质量可以预测疫情期间心理困扰(相似文献   

8.
9.
自2019年12月中旬以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在湖北武汉暴发,并逐渐波及周边各市,同时也随迁徙人群向其他省市蔓延。2020年1月24日,辽宁省朝阳市的凌源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诊首例新冠肺炎病例,并在随后7天内发生第2、3、4例,同属一个家庭,判定为家庭聚集性疫情,4例病例患病14天内有武汉居住史。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重庆市某区一起家庭聚集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的调查,分析该病传播链、传播方式等,以冀为相关部门制定防控策略、指导公众做好个人防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调查确诊病例及其密切接触者、一般接触者,对采集的鼻咽拭子标本采用实时荧光PT-PCR技术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该起家庭聚集性新冠肺炎疫情的传染源为有湖北武汉旅居史的病例A,病例B为二代病例,CT显示右肺感染,血常规:白细胞5.30×10~9/L,淋巴细胞3.93×10~9/L。病例C是病例B同居男友,为三代病例,CT显示双肺感染,血常规:白细胞4.02×10~9/L,淋巴细胞1.49×10~9/L。结论新冠肺炎通过接触和飞沫传播,易在家庭内播散,要采取积极果断防控措施,防治疫情扩散。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 简称“新冠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与部分临床特征,为新冠肺炎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通过爬虫技术爬取“今日头条”网站发布的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及其活动轨迹信息,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2020年1月8日-2020年2月16日,共收集到病例6 814例,省会及直辖市病例数占15.13%,地级市及县镇病例数占63.98%,农村病例数占比13.41%;新冠肺炎确诊人数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男性确诊患者数量较女性确诊患者数量多5.85%,不同年龄段的性别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36.466,P < 0.001);患者年龄中位数为45岁,18~45岁分段人数最多,占44.35%;患者潜伏期中位数为8 d,潜伏期在1~14 d内的患者占86%,不同年龄段分组,男女潜伏期天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 结论  人群对新型冠状病毒普遍易感,潜伏期符合一般病毒的规律。由于我国疫情防控措施得当,且传播风险期短,疫情的发展得到遏制。新冠肺炎流行病学特征的研究成果将为我国新冠肺炎新一波疫情防控和复工复学的策略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上海市COVID-19疫情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各类影响因素对疫情传播的影响。方法  收集2022年3月1日―2022年5月31日上海市各行政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官网的COVID-19疫情数据,采用GeoDa软件进行空间自相关回归分析。选择2021年上海市各行政区统计年鉴中典型的人口、经济、医疗等因素的变量,采用相关性以及多重共线性分析进行筛选,最后纳入4个自变量进入模型。在普通最小二乘线性(ordinary least square,OLS)模型、空间滞后模型(spatial lag model,SLM)、空间误差模型(spatial error model,SEM)中,优选OLS模型作为影响本轮疫情影响因素的模型。结果  本轮上海市疫情传播具有全局空间聚集性,其中虹口区、静安区、黄浦区和徐汇区为高-高聚集区(high-high area,HH),在松江区和金山区为低-低聚集区(low-low area,LL),其余区域局部Moran’s I不显著。OLS模型提示,人口密度与人均GDP为COVID-19发病率的促进因素,单位医院数量与人均公共财政教育支出则与COVID-19发病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目前在SARS-CoV-2回归“乙类乙管”防控措施后,鼓励居民自我健康管理,做好个人健康监测,外出旅游时,加强健康防护;感染COVID-19轻症状和无症状患者提倡居家隔离,重症状患者则及时前往医院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指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呼吸防护的选择使用,推进呼吸防护相关研究。
方法 根据2019新型冠状病毒致病特点及传播途径,分析本次疫情人群暴露风险、呼吸防护要点与原理。
结果 比较国内外防护口罩技术标准及关键技术指标,提出本次疫情防控呼吸防护指引,指出目前呼吸防护存用不当、佩戴错误、佩戴挤压伤和儿童标准缺失等主要问题。
结论 建议关注呼吸防护适用性问题,优化传染病防护流程,加强使用者培训,加快呼吸防护新产品研发。
  相似文献   

14.
COVID-19疫情在全球处于上升态势,尽管现阶段中国疫情已得到基本控制,但防控形势依然严峻且复杂。在包括本次疫情在内的历次抗击传染病的战“疫”中,现场流行病学在防治措施实施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COVID-19疫情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为例,完善高等医学院校本科教育中现场流行病学教学内容,以提高现场流行病学工作能力为核心,探讨新形势下流行病学人才培养实践,提升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现场工作能力,培养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高层次现场流行病学人才。  相似文献   

15.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是重大的公共卫生安全突发事件,对民众的冲击直接、切近、现实、强烈。这种影响具有卷入度高、持续时间长、覆盖面广、不确定性高等特点,很容易导致公众出现一系列心理问题。尽管世界卫生组织在2005年就提出了心理急救手册(PFA),但是一直以来缺乏基于中国本土文化特色的心理支持辅导模型。本研究根据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心理支持辅导咨询实践,提炼出了具有中国本土文化特色的心理支持辅导模型。该模型包括咨询准备、咨询关系巩固与提升、探索与评估、定向主要问题、混乱与领悟、加强与结束6个阶段。该模型在2020年“战疫”心理援助中也获得了实践检验,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个人情绪、社会心理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在维护民众心理健康方面体现了重大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提出一种新的网络模型以解决COVID-19出现初期认知不够、检测能力受限以及潜伏期长等因素导致每天检测出的感染人数与真实感染人数存在差异的问题,并预测COVID-19疫情发展趋势。方法  以历史时间窗检测出的数据为依据,将时间窗策略结合长短期记忆(long short term memory, LSTM)网络模型对世界各个地区的确诊人数进行预测分析。结果  基于时间窗的LSTM网络模型与其他模型相比准确度较高。对时间窗宽度进行分析发现,当宽度取5时预测结果最接近真实数据,这与COVID-19的潜伏期普遍为3~7 d相吻合。结论  该方法为COVID-19疫情发展以及其潜伏期的分析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掌握COVID-19疫情的空间格局和时空变化特征,探索其分布和扩散规律,有助于更好地防控COVID-19疫情扩散。方法  本文以2020年1月22日-5月26日中国COVID-19疫情省级逐日发病率数据为数据源,利用空间自相关技术分析COVID-19疫情的空间格局,并利用重心轨迹迁移算法对其进行时空演化分析。结果  在研究时间段范围内,中国COVID-19疫情在省级尺度上具有较强的空间依赖性。2020年1月22日-5月26日,中国COVID-19疫情的全局空间关联程度呈由强变弱再增强的发展趋势,Moran's I在(-0.04,-0.02)区间内,均为负值且波动范围小;疫情总体呈现以湖北省武汉市为中心,向周围城市蔓延扩散且随机分布的空间格局,国内疫情主要以高-低集聚为主,高-高集聚集中在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而湖北省一直处于高-低集聚模式,并且在研究时间段内高-低集聚模式只有湖北省一个省份,低-低集聚模式主要集中在黑龙江省和西藏自治区;T1-T3时间段疫情以武汉市为中心向西北方向急剧扩散,T4-T6时间段范围内疫情逐渐转为向西南方向发展扩散,T7-T9时间段内疫情向东北方向扩散蔓延。结论  在今后的疫情防控工作中应更注重疫情空间扩散模式的研究,探索影响扩散的因素,为后期精准防疫措施的制定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广西某县一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 - 19)聚集性疫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旨在了解COVID - 19的流行病学特征,为疫情防控提供更多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对该聚集性病例进行时间、地区、人群等三间分布描述。结果 本起聚集性疫情共报告确诊病例19例,无症状感染者2例,临床诊断病例1例(发病未确诊)。 暴露场所主要为家庭(16例,占72.73%)、休闲广场(2例,占9.09%)、超市(4例,占18.18%),病例分布在4个乡镇,并波及5个家庭,产生家庭四代病例传播。感染病例年龄分布在10月龄~85岁之间,年龄中位数为39.5岁,病例潜伏期为1~14 d,中位数为7 d,发病 - 就诊时间间隔为0~11 d,中位数3 d。结论 家庭暴露和公共场所暴露是导致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聚集性疫情的关键,早期采取严格的封控措施,加强密切接触者管控可以有效阻止聚集性疫情的扩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