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 随着国家全面三孩政策的实施,育龄女性的生育意愿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为了解海南省育龄女性三孩生育意愿水平及影响因素,特开展本调查。方法 本文以海南省已育二孩的职业女性为研究对象,于2021年10月1日至11月1日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线上和线下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900份,剔除无效问卷后,对868份有效问卷分别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统计分析。结果 75.3%的调查对象明确没有三孩生育意愿;年龄越小(OR(95%CI)=0.33(0.12~0.64),P=0.008),是农村户籍(OR(95%CI)=0.44(0.23~0.67),P=0.004),月收入在2000~4000元(OR(95%CI)=0.55(0.27~0.85),P=0.033),已有孩子性别非全是男孩(OR(95%CI)=1.67(1.10~1.89),P=0.040)的职业女性,生育三孩的意愿越强。结论 鼓励实行弹性工作制、提供福利性托育服务、完善陪产假或者育儿假制度;依法履行监督职能;对雇用女职工的企业予以减税;提高参保率、推进长期护理保险;营造现代的生育文化。  相似文献   

2.
汪艳荣  王琼  汪娟  叶晓荷  申利 《华南预防医学》2023,(8):1010-1013+1017
目的 调查武汉地区已生育“二孩”家庭的育龄女性“三孩”生育意愿及其影响因素,为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法抽取武汉地区已生育“二孩”家庭的育龄女性为研究对象,利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三孩”生育意愿的横断面调查,收集个人基本情况、家庭情况、生育现状以及“三孩”生育意愿等,并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育龄女性生育“三孩”意愿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共1 756名已生育“二孩”家庭的育龄女性中有382名具有“三孩”生育意愿。愿意生育的主要原因为希望儿女双全(29.32%)、单纯喜欢孩子(20.42%)以及认为多子多福(17.02%)。而不愿意生育“三孩”主要考虑经济压力因素(43.01%)、精力因素(16.89%)、身体条件因素(13.39%)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2.552)、农村户籍(OR=1.689)、再婚(OR=1.996)、待业(OR=1.619)、家庭人均月收入(OR=4.797)、现有子女为2女孩(OR=2.130)和周围妇女“三孩”意愿(OR=3.811)是影响“二孩”家庭育龄妇女“三孩”生育...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西安地区已婚二孩育龄女性三孩生育意愿及其影响因素,以期提高当地生育率。方法以2022年1—12月在西安市3家三级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已婚二孩育龄女性作为调查对象开展三孩生育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该人群三孩生育意愿情况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生育意愿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3 250名已婚二孩育龄女性中坚持选择要2个孩子的比例为81.97%,324名(9.97%)希望1个孩子最好,二孩为意外受孕。有三孩生育意愿者265人,比例为8.15%。少数民族(OR=6.236)、居住地为农村(OR=2.689)、家庭人均收入增多(OR=8.478、6.224、2.404)、事业单位职工(OR=2.871)、农民(OR=2.304)、自营商户(OR=1.863)、养老生育观(OR=3.917)是西安地区已婚二孩育龄女性三孩生育意愿增加的影响因素;经济成本(OR=0.098)、机会成本(OR=0.051)、心理成本(OR=0.220)、子女教育问题困难(OR=0.174)是西安地区已婚二孩育龄女性三孩生育意愿降低的影响因素。结论 西安地区已婚二孩育龄女性三孩生育意愿低,影响生育意愿的影响因素较多,包括民族、长期居住地、家庭人均月收入、职业、生育观念、养育成本以及子女教育问题,强化居民的生育教育是提高西安地区生育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贵州省育龄人群二孩生育意愿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全面二孩相应政策的完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方便取样方法抽取贵州省3个地区825名育龄对象,采用基本情况表、家庭关系及生育成本和效用问卷进行调查,并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育龄人群二孩生育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在825名调查对象中,愿意生育二孩的比例为49.5%;其中,家庭月收入越高、夫妻双方非独生子女、生育效应越高的育龄人群,生育二孩意愿越强;而性别为女性、年龄越大、与父母同住、生育成本越高的育龄人群,生育二孩意愿越低。结论贵州省育龄人群的二孩生育意愿处在中等水平,且受性别、年龄、家庭月收入、居住类型、家庭结构、生育成本和生育效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全面二孩政策对育龄女性生育意愿和生育计划的影响,探索提高生育率的可行性策略。方法 采用秩和检验和卡方检验比较生育意愿和生育计划的变化和差异,混合效应模型用于分析生育意愿和生育计划的影响因素。结果 就生育意愿而言,育龄女性2014年平均理想子女数量为1.96个而2016年为2.08个,有医疗保险者理想子女数量较无医疗保险者多0.09个(P<0.05)。就生育计划而言,政策前有二孩计划的研究对象占30.41%而政策后为22.86%;有医疗保险(OR = 1.60)、父母双方都在(OR = 2.16)、理想子女数量(OR = 3.19)越多的女性生育二孩的可能性越大。结论 全面二孩政策后育龄女性生育意愿增高而生育计划水平降低;扩大医疗保险覆盖率可同时提高生育意愿和生育计划,而增强女性生育意愿,加快建设0~3岁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将有助于促进育龄妇女的生育计划。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昆明市已婚育龄人群的生育意愿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计划生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以自制问卷调查20~45岁的在昆明居住的已婚育龄人群。结果 回收有效问卷2076份,意愿生育子女数为0、1、≥2个的对象占比分别为4.6%、19.1%和76.3%。多因素分析显示,相对于“意愿生育子女数≥2”,年龄(OR=0.929, P=0.001)、初婚年龄(OR=1.099, P=0.002)、民族(汉族OR=4.202, P=0.018)、户口类型(农业OR=0.221, P<0.001)、职业(专业技术人员OR=0.487,P=0.003)、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OR=0.453, P=0.024)、家庭年平均支出(10001~49999元OR=2.274, P=0.033)、对父母的赡养方式(机构养老OR=2.892, P=0.047)是选择“意愿生育子女数=0”的影响因素;年龄(OR=0.978,P=0.041)、户口类型(农业OR=0.488,P<0.001)、家庭年平均支出(10001~49999元OR=1.523,P=0.015)是选择“意愿生育子女数=1”的影响因素。结论 应构建更加完善的生育支持系统,关注高龄孕产妇、农业户口及少数民族的医疗保健需求以及对婚育压力开展深入调研。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上海市嘉定区育龄妇女的再生育意愿并分析其与生育成本和效用分析的关系,以期为“全面三孩”政策下推进和完善相应政策提供科学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概率抽样方法,选取已育一孩育龄妇女作为调查对象,采用基本情况问卷、生育成本和效用问卷进行调查;应用多项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再生育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 433人调查对象中,79人(18.2%)有再生育意愿,88人(20.3%)没想好,266人(61.4%)无再生育意愿;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教育成本(OR=0.430,95%CI:0.186~0.995)、时间精力压力(OR=0.408,95%CI:0.194~0.856)、教育孩子压力(OR=0.520,95%CI:0.298~0.907)、教育优化效用(OR=2.346,95%CI:1.216~4.526)是再生育的影响因素;传承责任效用(OR=0.669,95%CI:0.478~0.937)是不再生育的影响因素。结论 “全面三孩”政策下上海市嘉定区育龄妇女的再生育意愿有所提升但仍处较低水平。应当出台更多配套激励与补贴政策,加强对公共教育投入,提供多样化托幼服务,从...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绍兴市柯桥区育龄人群二孩生育意愿及影响因素,为预测生育水平、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及有效落实人口政策提供依据。方法于2017年4—6月,从柯桥区8个乡镇/街道中各随机抽取2个社区,对社区内20~49岁已婚有配偶者进行基本情况和二孩生育意愿问卷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二孩生育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发放问卷655份,回收655份,有效612份,有效率为93.43%。其中男性177人,占28.92%;女性435人,占71.08%;平均(30.1±4.9)周岁。386人有二孩生育意愿,意愿生育率为63.07%。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在30~40岁之间(OR=2.073~2.131,均P0.05),从事工人、农民、家务/待业、个体户/经商等职业(OR=1.816~4.543,均P0.05),本人非独生子女(OR=2.200,P0.05),夫妻双方均非独生子女(OR=2.119,P0.05),一孩为女孩(OR=1.436,P0.05)是生育二孩的促进因素;文化程度高(OR=0.203~0.505,均P0.05),平均每日工作8 h(OR=0.556,P0.05),结婚年龄晚于25岁(OR=0.172~0.349,均P0.05)是生育二孩的阻碍因素。结论柯桥区育龄人群二孩生育意愿相对较高,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工作时间、本人是否为独生子女、双方家庭结构、结婚年龄和第一孩性别与二孩生育意愿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永康市在"全面二孩"政策背景下育龄妇女近三年内的二孩生育意愿及其影响因素,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使用自行设计问卷,对永康市16个乡镇符合"全面二孩"政策的育龄妇女近三年的生育意愿进行调查。【结果】共调查4 000例育龄妇女,收回有效问卷3 795份,有效回收率94.88%。"打算生"占47.67%,"不打算生"占28.38%,"尚未考虑决定"者占23.95%;生育意愿与户籍性质、年龄、学历、家庭收入等因素者相关:农业户籍较非农者二孩生育意愿高(χ2=40.63,P0.01);35岁以上二孩生育意愿明显降低,各年龄段25岁,25~35岁,36~40岁,41~45岁二孩生育意愿构成比分别是:40.91%,59.78%,42.07%,18.57%(χ2=505.32,P0.01);学历越高二孩生育意愿越高(χ2=64.47,P0.01);家庭收入越高二孩生育意愿也越高(χ2=21.46,P0.01)。且各类人群有明显二孩生育女孩偏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85,122.23,35.65,36.02,P均0.01)。同时二孩生育意愿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其中以"孩子有了玩伴不孤独"为首位原因,占49.76%;不愿意生育的原因中以"再抚养一个孩子精力时间不足"为主,占28.29%。【结论】实行"全面二孩"政策后,近三年全市分娩数及高龄孕产妇数均将增加,医疗保健部门必须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调查育龄期临床护理人员的三孩生育意愿,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选取符合纳排标准的8715例护理人员,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及生育意愿调查表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二元logistic分析三孩生育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 88.3%的护理人员表示没有三孩生育意愿,仅11.7%的护士有三孩生育意愿,有意愿生育三孩和无意愿生育三孩的原因分别以“希望儿女双全”“没有时间精力照顾”为主。年龄(OR=0.957,P<0.001)、民族(OR=1.879,P<0.001)、婚姻状况(OR=1.990,P<0.001)、家庭月收入(OR=0.859,P=0.013)以及现有子女数量(OR=2.142,P<0.001)是临床护理人员三孩生育意愿的影响因素。结论 育龄期临床护理人员的生育意愿较低,年龄较小,少数民族、再婚、家庭月收入较低以及现有子女数量较多的女护士群体三孩生育意愿较为强烈。建议临床护理管理者加强对该特征群体生育意愿的动向管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成都市育龄妇女的二孩生育意愿及影响因素,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以成都市随机抽取的已有且仅有一孩的523名育龄妇女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以面对面问卷访谈的形式收集资料。结果 523例调查对象中170(32.5%)人打算要二孩,279(53.3%)人不打算要二孩,74(14.1%)人暂不清楚是否要二孩。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妇女的学历越高(OR=0.655)、兄弟姐妹数越多(OR=0.476)、工作压力越小(OR=0.754)、配偶为外地居民者(OR=0.531)夫妻关系较不和谐者(OR=0.592)越愿意生育二孩。而妇女职业为工人(OR=72.9)和医务人员(OR=5.44)更不愿意生育二孩。结论成都市已有一孩的育龄妇女的生育意愿偏低,影响二孩生育意愿的因素较多,相关部门应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以适应新政策带来的问题与挑战。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全面两孩"政策背景下重庆市育龄妇女二孩生育意愿及影响因素,为生育政策的实施及配套社会政策的完善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分层多阶段抽样方法,选取重庆市6个区县的920名19~49岁重庆户籍育龄妇女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卡方检验、多项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二孩生育意愿影响因素分析。结果回收有效问卷904份,其中有二孩生育意愿者327人(36.2%),无意愿者326人(36.1%),不确定者251人(27.8%)。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户籍(OR=2.007,P=0.005)、受教育程度(大专或本科OR=3.362,P=0.044;硕士及以上OR=6.101,P=0.005)、父母态度(支持OR=6.174,P=0.001;中立OR=1.960,P=0.046)是其选择有意愿的影响因素;民族(OR=3.855,P=0.008)、年龄(40岁及以上OR=4.153,P=0.003)、家庭人口总数(1个OR=2.380,P=0.011)、生育状况(OR=2.441,P=0.006)、父母态度(反对OR=5.836,P0.001)是其选择无意愿的影响因素。结论 "全面两孩"政策对重庆市育龄妇女二孩生育意愿影响有限。户籍、民族、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人口总数、生育状况、父母态度是影响育龄妇女二孩生育意愿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全面二孩”政策下初产妇的二孩生育意愿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2019年3月1日—2019年12月1日,在上海市徐汇区各社区建册的孕妇中,挑选已婚未育的初孕妇,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基本资料、是否要二胎及影响原因等。分析二孩生育意愿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发放问卷2000份,收回有效问卷1942份,初产妇的二孩生育意愿率偏低,为27.19%。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龄(≥35岁)妇女(OR=1.809,95%CI:1.017~3.219)、外地(OR=1.602,95%CI:1.247~2.059);高中及以下(OR=2.357,95%CI:1.500~3.704)、大专或本科(OR=2.448,95%CI:1.872~3.203);夫妇双方都不是独生子女(OR=1.305,95%CI:1.007~1.692)更倾向于选择以后不愿意生二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愿意以后生二胎的原因中,56.78%因为经济成本受限,27.51%因为时间成本受限。结论二孩生育意愿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研究制定配套的设施政策,才能进一步释放生育潜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重庆市民在"单独二孩"生育政策背景下的二孩生育意愿及其影响因素,为完善生育政策提供建议。方法:于2014年1~3月,采用多阶段概率抽样,使用自行设计问卷调查重庆市5个区县877名城乡居民二孩生育意愿;运用SAS 9.13分析软件进行资料统计和分析,进行多组有序变量资料的秩和检验,以是否生育二孩的二项分类变量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不同民族、文化程度、婚育情况、职业等人群二孩生育意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0.037、15.85、9.82、18.98,P均0.05)。将各因素采用逐步回归法引入回归模型,经筛选后,有3个因素进人回归模型,即性别、婚育状况和周边人群生育情况(χ2=5.83、15.29、23.04,P0.05)。结论:性别、婚育状况、周边人群生育情况是对生育意愿影响较大的三个因素,其中周边人群生育情况的影响最明显,建议有关部门加强政策宣传和控制力度,稳步推进"单独二孩"生育政策。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全面二孩"政策下育龄妇女的生育意愿,分析其影响因素,为相关政策的制定与完善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在南京市妇幼保健院产科门诊就诊的460名育龄妇女进行调查。结果 55. 5%的育龄妇女希望能生育2个孩子,48. 4%的育龄妇女赞成"二孩"政策。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育龄妇女的年龄(P=0. 000,OR=1. 529)、婚龄(P=0. 002,OR=1. 417)、婚育状况(P=0. 000,OR=4. 319)和家庭年收入(P=0. 005,OR=1. 370)是影响其生育意愿的主要因素。结论育龄妇女的生育意愿并不强烈,建议建立由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和家庭共同承担生育负担的一体化责任体系,全方位切实提高育龄妇女的生育意愿。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北京市某妇幼保健院医务人员的二孩生育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在北京市某妇幼保健院,通过整群抽样和方便抽样相结合的方式抽取20~45岁的120名女性医务人员为研究对象,开展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个人基本情况调查、工作现状自我评价和二孩生育意愿,对问卷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愿意生育二孩的仅占29. 1%,认为理想子女数是2个的占58. 3%,有52. 5%的人生育二孩后会继续工作不影响职业规划,认为2个孩子相互陪伴、经济负担较大、精神慰藉是生育二孩影响因素的占比分别为67. 5%、51. 7%、50. 0%。缓解子女养老压力(OR=2. 781,95%CI为1. 063~7. 272)、响应国家政策(OR=0. 221,95%CI为0. 068~0. 720)是生育二孩的显著影响因素。结论调查人群生育二孩意愿并不强烈,二孩生育意愿的影响因素是缓解子女养老压力和响应国家政策。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四川省流动人口的二孩生育意愿,对我国实施全面开放二孩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就2014年四川省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对"打算再生育一孩"、"不打算再生育一孩"和"尚不确定是否要再生一孩"的3组数据进行了卡方检验,对流动人口二孩生育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流动人口的年龄、性别、经济水平、是否为独生子女、婚姻状况和是否有在工作所在城市长期居住的意愿均为影响二孩生育意愿的影响因素。结论提高流动人口收入水平;合理设置流动人口积分入户标准,让更多的流动人口能在城市定居下来;全面加强妇幼保健能力建设;为有再生育意愿的妇女提供就业保障;积极推行全面开放二孩政策。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前后广东省已婚流动妇女二孩生育意愿并分析全面二孩政策对其二孩生育意愿的影响。方法 基于2014年和2016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广东省数据,采用倾向性评分加权法均衡不同年度调查对象的协变量差异后,使用多分类Logistic模型探索全面二孩政策对已婚流动妇女二孩生育意愿的影响。结果 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提升了流动妇女的二孩生育意愿,且对于政策实施前不符合生育二孩政策的人群,政策效果更明显(OR不符合=5.35,95%CI:4.55~6.29;OR符合=1.61,95%CI:1.36~1.90)。政策实施后流动妇女不愿意再生育的原因主要与经济因素和婴幼儿照护压力有关。结论 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已婚流动妇女的二孩生育意愿明显提升,但仍有待提高。今后应积极探索缓解生育经济负担和发展婴幼儿照护服务在提升二孩生育意愿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独生与非独生已婚育龄妇女二孩生育意愿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基于中国五省市(北京市、福建省、陕西省、四川省、甘肃省)940例已婚育龄妇女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独生子女育龄妇女(独生组)229例、非独生育龄妇女(非独生组)711例。采用面对面问卷调查,调查两组育龄妇女的一般人口学特征、二孩生育意愿、理想子女数等特征性变量,通过构建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两组育龄妇女二孩生育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非独生育龄妇女二孩生育意愿显著高于独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9.92%vs 48.91%,χ2=8.57,P=0.003),并且两组育龄妇女在理想子女数的分布也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χ2=27.92,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以20~29岁的育龄妇女为参照,年龄在35~39岁的独生组育龄妇女二孩生育意愿明显下降(OR独生=0.162,95%CI:0.056~0.463),而对于年龄在40~45岁的育龄妇女而言,独生组的二孩生育意愿也显著低于非独生组(OR独生=0.115,95%CI:0.025~0.540;OR非独生=0.266,95%CI:0.146~0.484)。以农村地区为参照,非独生组中,居住地为城市的育龄妇女二孩生育意愿(OR非独生=0.411,95%CI:0.238~0.711)低于居住地为郊区的育龄妇女二孩生育意愿(OR非独生=0.498,95%CI:0.263~0.943),但相对于独生组而言,居住在城市的育龄妇女二孩生育意愿下降更为明显(OR独生=0.130,95%CI:0.027~0.630)。以已婚未育妇女为参照,独生组已婚已育妇女的二孩生育意愿显著高于非独生组(OR独生=6.179,95%CI:2.236~17.076;OR非独生=1.820,95%CI:1.099~3.015)。以二孩家庭经济负担重为参照,基本能承受二孩抚养负担的独生育龄妇女生育意愿显著增高(OR独生=2.962,95%CI:1.408~6.229),而对于非独生育龄妇女而言,基本能承受(OR非独生=3.806,95%CI:2.629~5.511)和完全能承受二孩抚养负担(OR非独生=4.263,95%CI:2.138~8.498)的二孩生育意愿也显著高于家庭负担重的妇女。此外,相比于农民,非独生组中职业为工人的育龄妇女的生育意愿更低(OR非独生=0.389,95%CI:0.189~0.801),但在独生组未观察到该效应。除此之外,其余因素对独生/非独生育龄妇女的二孩生育意愿没有显著影响。结论非独生育龄妇女的二孩生育意愿显著高于独生育龄妇女,且年龄、居住地、婚育情况、家庭经济负担是影响独生/非独生育龄妇女生育意愿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成都市育龄人群的生育意愿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为当地完善人口政策、促进人口健康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自制问卷对成都市11个区(县)875名15~49岁育龄人群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基本情况、生育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调查对象理想子女数为2个,30.1%的人会考虑生二孩,88.3%的人考虑的是孩子的健康和教育问题;在生育目的的加权比例排序中"增加家庭乐趣"排名第一,"传宗接代"排名第二;影响生育因素加权比例第一位是收入因素。结论:成都市育龄人群二孩生育意愿较低,理想子女数与实际生育情况存在差异;育龄人群重视生育质量而非数量;生育目的主要受个人情感和传统生育观念影响;经济收入和孩子照顾是影响生育意愿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