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 了解2018年西藏自治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自评健康情况及影响因素,结合2013年数据分析老年人健康趋势,对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实现健康老龄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制定西藏自治区健康老龄化相关的卫生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2018年对1 735名60岁及以上的西藏自治区老年人进行健康情况调查,运用χ2检验、t检验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并将主要指标与2013年调查数据进行纵向对比。结果 2018年西藏自治区老年人自评健康得分为(56.53±11.18),低于2013年得分,性别(女性,β = - 4.076,t = - 4.344,P<0.001)、年龄(β = - 0.197,t = - 3.233,P = 0.001)、地区(一般地区,β = -11.587,t = - 9.804,P<0.001;较差地区,β = -5.855,t = - 3.73,P<0.001)、就业(未在业,β = - 7.385,t = - 7.859,P<0.001)、饮酒(过去30天内喝过,β = 3.410,t = 2.882,P = 0.004)、家庭人均年收入(高收入,β = 3.241,t = 2.897,P = 0.004)、每周锻炼情况(3次及以上,β = 6.308,t = 6.128,P<0.001)、体检(否,β = - 3.725,t = - 3.808,P<0.001)、BMI(偏低,β = - 3.928,t = - 2.427,P = 0.015)、失能(是,β = - 4.185,t = - 4.264,P<0.001)和慢性病(是,β = - 7.523,t = - 7.727,P<0.001)是自评健康得分的影响因素。结论 西藏自治区老年人自评健康较差且有下降趋势,需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促进健康老龄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桂西地区老年人生命质量状况及其相关的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提高老年人的生命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桂西地区抽取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2 000名作为研究对象。使用自行设计的一般情况调查问卷、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 - 36)、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HPLP - C)进行问卷调查。运用t检验、方差分析、秩和检验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数据。结果 桂西地区老年人生命质量的情感职能维度得分高于中国常模,其他维度的得分均显著低于中国常模(t = - 4.287,P<0.05)。健康生活方式的老年人生命质量总分高于不健康生活方式的老年人(t = - 7.439,P<0.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影响老年人生命质量的主要因素有慢性病(β = 0.340,P<0.001)、婚姻状况(β = - 0.040,P = 0.049)、健康促进生活方式(β = 0.131,P<0.001)、年龄(β = - 0.110,P<0.001)、文化程度(β = 0.046,P = 0.033)。结论 桂西地区老年人生命质量水平还有待提高,相关部门应从老年人慢性病防治、医疗养老保障、健康教育、培养健康生活方式等多方面采取相关措施,改善桂西地区老年人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问卷调查探索分析贵州省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素养及影响因素,为提升中学生心理健康素养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使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国民心理健康素养问卷,于2021年5—6月对贵州省3 001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运用t检验、方差分析、多元线性回归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贵州省中学生心理健康素养水平总体偏低,均分为(31.89 ± 8.36),回答正确率为53.12%。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β = 0.099,t = 5.625,P<0.001)、年级(β = 0.059,t = 2.931,P = 0.003)、户籍(β = - 0.052,t = - 2.582,P = 0.010)、学校所在地(β = - 0.060,t = - 2.237,P = 0.025)、父亲文化程度(β = 0.082,t = 3.614,P<0.001)、家庭平均月收入(β = 0.053,t = 2.066,P = 0.039)、是否有心理健康老师(β = - 0.057,t = - 2.132,P = 0.033)、是否使用过心理健康服务(β = - 0.037 ,t = - 2.092,P = 0.036)、了解心理健康知识有必要吗(β = - 0.136,t = - 7.478,P<0.001)、老师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吗(β = 0.149,t = 3.093,P = 0.002)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素养产生影响。结论 贵州省中学生心理健康素养水平较低,并且不同类别的中学生心理健康素养水平存在差异,尤其应对女生、低年级学生、农村户籍、农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服务水平较差地区的学生开展针对性干预,以提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海南省社区居家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需求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完善精准供给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海南省10个市县2 346例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单因素及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影响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需求的因素。结果 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需求总得分为(39.96±4.71),其中,医疗保健服务需求子维度得分最高(13.35±2.21);社会参与需求子维度得分最低(7.70±1.3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t = - 2.892)、年龄(F = 54.328)、户籍类型(t = - 2.749)、户籍地(t = 2.604)、婚姻状况(t = - 4.869)和文化程度(F = 10.823)对长期照护服务需求总得分有影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β = 0.530,95%CI:0.150~0.910)、年龄(β = 1.175,95%CI:0.908~1.443)、户籍类型(β = 0.463,95%CI:0.074~0.852)、户籍地(β = - 0.691,95%CI: - 1.356~ - 0.026)和婚姻状况(β = 0.620,95%CI:0.098~1.142)是长期照护服务需求总得分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不同特征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需求具有差异性,应以多样化多层次需求为导向,实现社区居家长期照护服务的精准化供给。  相似文献   

5.
目的 本文调查反复入院中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健康素养现状并分析影响因素,为制定提高患者健康素养水平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一般情况问卷、慢性病病人健康素养量表对2019年5月 - 11月期间在锦州市的4所医院中住院的325名中老年慢性病患者进行调查。患者一般情况的比较采用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健康素养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结果 患者健康素养总分为(81.59±20.23)分,条目平均分为(3.40±0.84)分,健康素养具备率为24.31%。改善健康意愿维度得分最高,为(3.79±0.84)分;经济支持意愿维度得分最低,为(3.14±1.12)分。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所患慢性病种类(β = - 5.199)、生活区域(β = 2.573)、入院次数(β = - 2.695)、文化程度(β = 2.490)、所患疾病年限(β = 2.217)、月经济收入(β = 3.966)是中老年反复入院慢性病患者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R2 = 0.708,F = 76.025,P<0.001)。结论 反复入院中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健康素养处于较低水平,在制定干预措施时要注意结合不同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方案,从而提高患者的健康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门诊患者电子健康素养水平,并探讨电子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自制问卷对有网络健康信息搜寻经历的467名成年门诊患者进行调查,并采用多重线性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门诊患者的电子健康素养平均得分为(24.33±6.49)分。搜寻频率方面,20.3%的门诊患者经常利用网络搜寻健康信息;搜寻渠道方面,患者最常使用的是搜索引擎(29.6%);搜寻态度方面,32.2%的患者认为网络健康信息在帮助自己做出健康决定方面是有用的。多因素分析显示利用网络搜寻健康信息的频率越高(beta = 0.189,P<0.001)、使用的网络渠道越多(beta = 0.244,P<0.001)、对网络健康信息态度越积极的患者(beta = 0.125,P<0.05;beta = 0.361,P<0.001),其电子健康素养得分越高。结论 加强网络健康资源的利用,改善门诊患者对网络健康信息的态度,有助于其电子健康素养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在社区居住的脊髓损伤患者生活质量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对四川省和江苏省30家医院的1 355名脊髓损伤并已回到社区生活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使用多重线性回归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探讨社会偏见的调节作用。结果 生活质量总分为(15.99±3.09);损伤类型(β = - 0.51,P<0.01)、损伤等级(β = - 1.00,P<0.001)、社会偏见(β = - 0.48,P<0.001)、地区(β = 1.16,P<0.001)、家庭收入(β = 0.23,P<0.001)影响生活质量;社会偏见在损伤类型和生活质量之间,在损伤等级和生活质量之间均起负向调节作用。结论 社区居住脊髓损伤患者的生活质量不容乐观,相关人员应加强对脊髓损伤患者的社区康复,减少社会偏见,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重庆市基层医务人员工作压力、工作满意度、离职意愿等情况,探究其影响因素,为改善基层人才流失提出建议。方法 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重庆市52家基层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离职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工作满意度、工作压力则采用单因素分析 结果 重庆市基层医务人员工作压力较大(3.57±0.86);工作满意度总体情况较好(3.36±0.78),但工作回报满意度低(3.12±0.91);26.13%的医务人员有离职意向,离职意愿平均得分为(2.77±1.09)。区县经济水平(β = - 0.066, P<0.001)、年龄(β = -0.023, P<0.001)、行政职务(β = 0.108, P = 0.001)、学历(β = 0.043, P = 0.022)、职称(β = 0.046, P = 0.012)、工作回报满意度(β = - 0.343, P<0.001)、医院组织管理满意度(β = - 0.208, P<0.001)、医院内工作环境满意度(β = - 0.152, P<0.001)及工作压力(β = 0.195, P<0.001)是影响医务人员离职意愿的重要因素。结论 应以提高薪资福利为重点,特设基层职称晋升体系,加强社会支持,拓宽引才渠道,尤其是对全科医生的引进,从而改善基层人才流失问题。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老年人电子健康素养及影响因素。  方法  从济南市随机抽取24个社区,采用电子健康素养量表调查1 201名老年人。采用χ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  结果  1 201名老年人电子健康素养合格率11.1%。多因素分析显示,小学及以下受教育程度(OR=4.50,95% CI:1.924~10.530,P=0.001)、家庭养老(OR=3.08,95% CI:1.326~7.165,P=0.009)、自评健康较差(OR=2.12,95% CI:1.022~4.406,P=0.044)、自评生活压力较大(OR=4.09,95% CI:1.686~9.938,P=0.002)是老年人电子健康素养的危险因素;城镇户籍(OR=0.52,95% CI:0.337~0.815,P=0.004)、照顾孙子女以本人为主(OR=0.43,95% CI:0.273~0.682,P < 0.001)、城市基本医保/新农合医保(OR=0.22,95% CI:0.047~0.998,P=0.05)、商业性医保(OR=0.10,95% CI:0.019~0.552,P=0.008)、父母健在(OR=0.44,95% CI:0.264~0.719,P=0.001)是老年人电子健康素养的保护因素。  结论  户籍类型、受教育程度、医疗保险类型、照顾孙子女方式、养老方式、自评健康状况、父母健在情况、自评生活压力是老年人电子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在健康素养视角下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病耻感现状及干预因素,为糖尿病患者更好实现自我管理提供干预措施。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1年7—10月对某市3所综合型医院内分泌科门诊的355例糖尿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通过一般资料调查表、糖尿病健康素养量表、2型糖尿病病耻感量表进行数据收集,结果分析采用多元逐步回归。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区别对待、责怪和评判、自我耻辱病耻感得分依次为(16.45±5.02)分、(18.27±6.06)分、(17.23±6.85)分,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调查结果显示,健康素养、健康教育、居住类型为三个维度共同的影响因素,病程和治疗方式是责怪和评判病耻感与自我耻辱病耻感的共性影响因素,付费类型(β = - 0.139,t = - 2.797,P = 0.005)、居住地(β = - 0.204,t = - 3.865, P<0.001)、婚姻状况(β = - 0.116,t = - 2.313, P = 0.021)、并发症数量(β = 0.110,t = 2.348, P = 0.019)为区别对待病耻感的独特影响因素,经济负担(β = 0.088,t = 2.065, P = 0.040)为责怪和评判病耻感的独特影响因素,性别(β = 0.120,t = 2.833, P = 0.005)为自我耻辱病耻感的独特影响因素。各个维度中,除并发症数量、经济负担、治疗方式、病程、性别正向预测病耻感,其余均可负向预测糖尿病病耻感。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病耻感中等偏上,从提升健康素养视角出发,提供个性化干预措施减低病耻感,提高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调查分析反复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素养现状及影响因素,为糖尿病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0年6-10月对某市3所313例住院糖尿病患者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慢性病病人健康素养量表、糖尿病授权简化量表、糖尿病自我管理简化量表进行问卷调查。一般资料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结果 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素养得分为(93.91±9.08)分,健康素养的具备率为31.95%。结果显示,文化程度(β=0.258, t=3.652, P<0.001)、授权(β=0.233,t=4.547,P<0.001)、户籍(β=0.211, t=3.167, P=0.002)、住院次数(β=-0.167, t=-2.813,P=0.005)、年龄(β=-0.336, t=-6.571, P<0.001)、经济负担(β=-0.175,t=-2.651, P=0.008)以及自我管理能力(β=0.153,t=2.936, P=0.004)对反复住院患者的健康素养产生影响。结论 反复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素养低下,卫生保健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制定个体化干预,大力开展糖尿病专科教育和科普活动,提高T2DM患者的健康素养,降低住院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2012-2016年重庆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变化趋势,探讨健康素养水平的影响因素,为卫生相关政策的改进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2012-2016年采用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对重庆市居民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2012-2016年重庆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分别是4.94%、8.38%、8.71%、10.16%和11.82%;多因素分析显示,女性(OR=1.018,95% CI:1.015~1.021,P < 0.001)、25~岁(OR=1.037,95% CI:1.033~1.041,P < 0.001)、35~岁(OR=1.143,95% CI:1.139~1.148,P < 0.001)、小学(OR=2.065,95% CI:2.044~2.087,P < 0.001)、初中(OR=3.804,95% CI:3.765~3.843,P < 0.001)、高中/职高/中专(OR=6.245,95% CI:6.179~6.311,P < 0.001)、大专/本科及以上(OR=12.305,95% CI:12.173~12.438,P < 0.001)、家庭人均年收入3 000~元(OR=1.570,95% CI:1.560~1.580,P < 0.001)、5 000~元(OR=1.897,95% CI:1.887~1.907,P < 0.001)、10 000~元(OR=1.885,95% CI:1.875~1.896,P < 0.001)及>15 000元(OR=2.097,95% CI:2.086~2.108,P < 0.001)是健康素养的保护因素;农村、45~岁、55~岁及65~岁是健康素养的危险因素(均有P < 0.001)。  结论  2012-2016年重庆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呈逐年上升趋势,应针对农村居民、男性和年龄较大者、文化程度较低者和家庭人均年收入较低者进行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我国七省流动人口的健康素养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素养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2016年全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调查问卷数据,共纳入2 335名流动人口进行分析。t检验和SymbolcA@2检验用于组间比较。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用于分析流动人口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结果 2016年七省流动人口总体健康素养水平为36.7%,其中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水平较低(36.5%),传染病防治(33.0%)、基本医疗(27.8%)、慢性病防治素养(22.8%)水平较低。受教育程度更高(初中OR=1.625,P=0.001,高中OR=1.621,P=0.004,大专及以上OR=2.066,P<0.001)、流动次数较少(OR=0.919,P=0.049)、城市地区(OR=1.677,P<0.001)的流动人口健康素养水平更高。结论 流动人口健康素养水平有待提升。应针对受教育程度低、流动次数多的重点人群以及农村重点地区开展干预措施,加强传染病、慢性病防治等健康知识的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基于安德森模型,探究老年人电子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为提升老年人电子健康素养水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安德森模型为理论框架,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唐山市年龄≥60岁的915名老年人作为调查对象。采用t检验及单因素方差分析、多元线性分层回归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探究倾向特征、使能因素、需求因素对老年人电子健康素养的影响。结果 唐山市老年人电子健康素养得分为(22.81±5.10)分; 多元线性分层回归分析显示,倾向特征中教育背景(β=0.165,P<0.05),使能因素中月收入(β=0.101,P<0.05)、健康观念(β=0.144,P<0.05)、社区卫生服务可用性(β=0.119,P<0.05)、网络寻找健康信息的频率(β=0.125,P<0.05),需求因素中健康状况(β=0.224,P<0.05)、健康风险感知(β=0.126,P<0.05)是老年人电子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结论 安德森模型视角下,老年人电子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较多,我们应重点关注低教育背景、低月收入、健康观念差、社区卫生服务低可用性、网络寻找健康信息频率较少、健康状况差、健康风险感知低的老年人并采取干预措施,以提升老年人电子健康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调查河北农村冠心病患者出院后自我管理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提高该人群冠心病自我管理能力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法,通过电话随访对河北省三地区2017年7月至11月期间在心内科出院一年的农村冠心病患者538例进行问卷调查,资料分析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结果 河北农村冠心病患者出院后自我管理得分为(52.08±10.07)分;文化水平低(t = 3.063, P = 0.002)、病变血管数量多(t = - 2.492, P = 0.013)、伴有抑郁(t = - 3.586, P<0.001)和睡眠障碍(t = - 2.725, P = 0.007)的农村冠心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差。结论 农村冠心病患者出院后自我管理状况不佳,文化程度、病变血管数量、伴有不良心理状况是影响患者出院后自我管理水平的因素。  相似文献   

16.
李彦琦  张旭    包含 《现代预防医学》2022,(23):4412-4416
目的 评价内蒙古地区中老年糖尿病患者生命质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改进内蒙古地区糖尿病的预防与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改善糖尿病患者生命质量。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于2015年7月至2017年6月期间在内蒙古自治区调查6个项目点的年龄为45~75岁间既往被诊断为糖尿病的居民。采用欧洲五维生命质量量表(European quality of life 5-dimensions, EQ-5D)、中国 EQ-5D量表测算时间权衡法(TTO)效用值换算表对糖尿病患者生命质量进行评分。采用Mann-Whitney秩和检验、Tobit回归分析中老年糖尿病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 内蒙古地区糖尿病患者的控制率11.67%,EQ-5D效用值为1的占57.96%,其中是否有心血管病史(Z=-5.423, P<0.001)、是否服用降糖药(Z=-2.758, P=0.006)、文化程度不同(Z=6.296, P=0.043)的糖尿病患者生命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有心血管病史(t=-5.574, P<0.001)和具有小学及以下的文化水平(t=2.387, P=0.017)是糖尿病患者生命质量的危险因素。结论 医疗服务机构应着重根据有关影响因素采取相应控制措施,加强基层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以改善其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