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医补肾健脾法对HBeAg阳性原发性肝癌伴肝硬化患者免疫功能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0例HBeAg阳性原发性肝癌伴肝硬化患者随机平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2组均给予常规西医抗病毒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自拟补肾健脾汤口服,2组疗程均为12周。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免疫功能和生存质量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11.206,P<0.05);治疗组治疗后各项细胞免疫指标(CD3~+、CD4~+、CD8~+、CD4~+/CD8~+)均较治疗前及同期对照组明显改善(P均<0.05),体液免疫指标(IL-2、IL-10、IFN-γ)中除IL-10无明显改善外(P>0.05),其余指标均较治疗前及同期对照组明显改善(P均<0.05);治疗组治疗后QLQ-C30(V3.0)量表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同期对照组(P均<0.05)。对照组各项指标均无明显改善(P均>0.05)。结论中医补肾健脾法可明显改善HBeAg阳性原发性肝癌伴肝硬化患者免疫功能和生存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补肾健脾方对HBeAg阳性原发性肝伴肝硬化癌患者免疫功能和生存质量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将72例患者分为对照组36例,中药组36例。对照组以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及对症治疗为基础治疗,中药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补肾健脾方,比较两组患者免疫功能、瘤体近期疗效、生存质量,观察时间为12周。结果:观察结束时中药组脱落2例,对照组脱落4例;与对照组相比中药组患者CD+3、CD+4、NK细胞数量及IFN-γ水平显著升高(P<0.05),CD+4CD+25细胞数量显著降低(P<0.05);KPS评分、总体健康状况,躯体、角色、情绪等功能及疲倦、失眠、便秘、腹泻等症状均明显好转(P<0.05);实体瘤稳定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肾健脾方可有效改善终末期肝癌患者生存质量、稳定瘤体大小,调节机体免疫平衡可能是其发挥疗效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补肾健脾方联合扶正抑瘤方治疗原发性肝癌术后疗效及对血清免疫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例肝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于术后给予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补肾健脾方联合扶正抑瘤方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免疫因子水平变化情况,统计2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组治疗后肋痛/腹痛、纳呆、神疲乏力、形体消瘦、面色晦暗、大便溏泄、脘腹胀满、盗汗/自汗、发热、恶心呕吐中医证候评分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各项中医证候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IgG、IgA水平均显著降低而NK、CD4~+T水平均显著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变化较对照组更显著(P均<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健脾方联合扶正抑瘤方治疗原发性肝癌术后疗效较佳,可显著降低中医症候评分,并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且临床应用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补肾健脾方对脾虚兼肝肾阴虚型原发性肝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及血管生成相关因子的影响,探讨补肾健脾方抑制原发性肝癌复发转移的机制。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予补肾健脾方,对照组予复方斑蝥胶囊;两组均28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细胞免疫功能(CD3+、CD4+、CD4+/CD8+、NK)以及血管生成相关因子(VEGF、MMP2、MMP9)的变化情况。结果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组CD3+、CD4+、CD4+/CD8+水平治疗后明显提高(P〈0.05),对照组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CD3+、CD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治疗后VEGF、MMP9水平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健脾方能够改善脾虚兼肝肾阴虚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降低VEGF、MMP9的水平;补肾健脾方可能是通过改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免疫功能和抑制肿瘤血管新生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
陈金标  王文成 《新中医》2017,49(12):129-132
目的:观察化积健脾方联合低热量肠内营养支持对原发性肝癌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术后患者营养状况和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原发性肝癌(肝郁脾虚、瘀血阻滞型)行TACE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术后采用低热量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联合化积健脾方口服治疗,治疗4周为1疗程。比较2组治疗前后免疫功能T淋巴细胞CD4~+、CD3~+、CD4~+/CD8~+改善情况,比较2组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血清总蛋白(TP)等营养指标改善的情况,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各项免疫指标T淋巴细胞CD4~+、CD3~+、CD4~+/CD8~+,各项营养指标Hb、Alb、TP均升高,且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对照组70.0%,观察组9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总发生率对照组25.0%,观察组7.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积健脾方联合低热量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患者疗效显著,可更好地改善营养状态及免疫功能,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三黄散结胶囊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3例采用TACE治疗,联合组43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三黄散结胶囊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以及免疫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联合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访1年、2年期间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血清CD3~+、CD4~+、CD4~+/CD8~+、NK水平均无明显变化(P均>0.05),而对照组上述指标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05),联合组上述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三黄散结胶囊联合TACE可显著改善原发性肝癌患者免疫功能,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延长生存时间,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治疗基础上合用益气和血方治疗乙肝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8例乙肝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4例给予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组44例加用益气和血方治疗,观察2组治疗效果、用药安全性及治疗前后生活质量(SF-36)评分、中医症状积分、机体免疫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医症状积分、T淋巴细胞亚群CD8~+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CD3~+、CD4~+、CD4~+/CD8~+水平及SF-36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和血方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肝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中医症状及免疫功能,且安全可靠,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补肾健脾方联合扶正抑瘤方治疗原发性肝癌术后疗效及对患者血清免疫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随机将本院收治的6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分成2组,每组各30例,给予对照组术后实施西医基础治疗,给予治疗组术后实施补肾健脾方联合扶正抑瘤方治疗,对比2组治疗效果差异。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的中医症状积分、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A、自然杀伤细胞、CD4~+T细胞、治疗优良率优于常规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但常规组治疗后的毒副作用发生率(20.00%)与治疗组(10.00%)相比无差异,P=0.28。结论针对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实施补肾健脾方联合扶正抑瘤方治疗的效果显著,改善患者病情及血清免疫因子水平,促进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益气养阴方联合分子靶向药物治疗气阴两虚型鼻咽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气阴两虚型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2组均给予根治性放射治疗,并在放疗后给予尼妥珠单抗靶向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益气养阴方治疗。治疗7周后,分析比较2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KPS评分和QOL评分均明显升高(P均0.05),2组血清CD62P、IL-6、IL-8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各指标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CD3~+、CD4~+、CD4~+/CD8~+和NK细胞水平均显著升高(P均0.05),而对照组CD3~+、CD4~+、CD4~+/CD8~+和NK细胞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CD3~+、CD4~+、CD4~+/CD8~+和NK细胞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益气养阴方联合分子靶向药物治疗气阴两虚型鼻咽癌,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存质量,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增强自身抗肿瘤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化疗联合DC-CIK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80例诊断为晚期胃癌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90例与对照组90例。2组均给予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化疗,观察组在化疗基础上给予DC-CIK免疫细胞治疗,统计2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检测治疗前后免疫功能及血清细胞因子IL-12、IFN-γ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疾病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骨髓抑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发热、高热伴寒战、皮疹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外周血CD3~+、CD8~+、CD56~+/CD3~+、CD16~+/CD3~+、Ig G、Ig M、Ig A及IL-12、IFN-γ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均0.05),CD4~+、CD4~+/CD8~+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均0.05);而对照组外周血CD3~+、CD8~+、CD4~+/CD8~+、CD56~+/CD3~+、CD16~+/CD3~+、Ig G、Ig M、Ig A及IL-12、IFN-γ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CD4~+、CD4~+/CD8~+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均0.05)。结论化疗联合DCCIK能改善晚期胃癌患者的免疫功能,提高疾病控制率,且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清热利胆自拟方联合熊去氧胆酸对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患者的肝功能、免疫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9年1月在开滦总医院中西医结合肝胆科门诊及病房诊断为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91例患者,根据随机抽签法分为2组,对照组49例给予熊去氧胆酸胶囊治疗,观察组42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清热利胆自拟方治疗,2组均治疗3周。检测2组治疗前及治疗10 d、20 d后血清肝功能指标[碱性磷酸酶(ALP)、谷丙转氨酶(ALT)、γ-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胆红素(TBil)]、免疫功能指标(CD4~+、CD8~+、CD4~+/CD8~+)、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随访1年,比较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治疗10 d、20 d后血清ALP、 ALT、GGT、TBil、CD4~+、CD8~+、CD4~+/CD8~+、IL-1、IL-2、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治疗10 d后,2组上述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20 d后,观察组血清GGT、TBil、CD4~+、CD4~+/CD8~+、IL-2、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CD8~+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随访期间,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5%(4/42),对照组为26.5%(13/49),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热利胆自拟方联合熊去氧胆酸对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患者的肝功能及免疫功能、炎症因子水平有良好的调节作用,并可以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联合α-干扰素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3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175例,均给予α-干扰素500万IU隔日1次肌肉注射;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穴位埋线治疗,每2周1次,4次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症状体征及肝功能变化情况,统计2组HBV DNA、HBs Ag、HBeAg阴转率,HBeAg/HBe Ab转换率,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24周及48周后,2组症状体征总积分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治疗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ALT、AST、TBil均基本恢复正常,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周后,治疗组CD3~+、CD4~+、CD8~+水平及CD4~+/CD8~+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均<0.05),对照组CD3~+、CD8~+、CD4~+/CD8~+明显升高(P均<0.05),而CD4~+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组CD4~+水平及CD4~+/CD8~+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组HBV DNA、HBs Ag、HBeAg阴转率及HBeAg/HBe Ab转换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α-干扰素联合穴位埋线疗法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状态、肝功能及临床症状及体征,提高抗病毒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四君子汤联合雷替曲塞和奥沙利铂治疗晚期肝癌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4例晚期肝癌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雷替曲塞和奥沙利铂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四君子汤治疗,21 d为1个化疗周期,治疗2个周期。采用RECIST标准评估2组的疗效,检测2组治疗前后CD3~+、CD4~+、CD8~+、CD4~+/CD8~+、NK细胞水平,采用原发性肝癌症状分级量化表评估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记录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组缓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CD3~+、CD4~+、CD4~+/CD8~+、NK细胞均显著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CD3~+、CD4~+、CD4~+/CD8~+、NK细胞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胁痛、神疲乏力、腹胀、纳呆食少、胁下痞块、大便溏泄、少气懒言、恶心、呕吐、口粘不欲饮、舌象、脉象评分及中医症状评分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上述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胃肠道反应、白细胞降低、发热、贫血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四君子汤可明显提高晚期肝癌的疗效,改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抗瘤减毒方联合参芪扶正注射液改善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的疗效。方法将80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癌因性疲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予化疗,对照组在化疗的基础上加服四君子汤或沙参麦冬汤,治疗组在化疗的基础上加用抗瘤减毒方及参芪扶正注射液。两组疗程均为16周,比较Piper疲乏量表评分、癌症生活质量问卷(QLQ-C30)评分、血常规、自然杀伤(NK)细胞、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白介素-6(IL-6)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①治疗组脱落2例,对照组脱落3例,最终完成试验者75例,其中治疗组38例,对照组37例。②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疲乏症状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③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血红蛋白、白细胞水平及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血红蛋白、白细胞水平及中性粒细胞绝对值高于对照组(P0.05)。④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治疗组各免疫指标(NK、CD3~+、CD4~+、CD8~+、CD4~+/CD8~+、IL-6)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上述免疫指标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NK、CD4~+、IL-6水平及CD4~+/CD8~+值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抗瘤减毒方联合参芪扶正注射液能明显改善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疲乏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其机制可能与缓解骨髓抑制、调节免疫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FOLFIRI方案联合生脉饮注射液治疗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功能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影响。方法将86例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3例采用FOLFIRI方案治疗;治疗组43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生脉饮注射液治疗。2组均治疗8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评分[Karnofsky(KPS)评分]、免疫功能指标[CD3~+、CD4~+、CD8~+及自然杀伤(NK)细胞]、血清生化指标[VEGF、TNF-α、IL-1β]及毒副作用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疾病控制率(DCR)88.4%,明显高于对照组(65.1%,P0.05)。2组治疗后KPS评分均升高(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KP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CD3~+、CD4~+、CD8~+及NK细胞均升高(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CD3~+、CD4~+、CD8~+及NK细胞均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CD3~+、CD4~+、CD8~+及NK细胞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血清VEGF、TNF-α、IL-1β水平均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VEGF、TNF-α、IL-1β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各毒副作用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FOLFIRI方案联合生脉饮注射液治疗结直肠癌疗效显著,可显著改善患者免疫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且毒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复方苦参注射液配合术中切缘处理对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影响。方法将9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8例行原发性肝癌根治术,且术中行切缘处理,研究组48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2周为1个疗程,持续治疗2个疗程,随访2年,比较2组患者累计复发转移率以及生存率,并观察2组治疗前后谷丙转氨酶(ALT)、甲胎蛋白(AFP)、黄疸指数和免疫功能相关指标水平的变化。结果随访2年,研究组复发转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ALT、AFP及黄疸指数水平显著降低(P均<0.05),且研究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对照组CD3~+、CD4~+、CD4~+/CD8~+水平无明显变化(P均>0.05),研究组则显著升高(P均<0.05),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配合术中切缘处理可显著降低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率,显著改善患者免疫功能,降低ALT、AFP及黄疸指数,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药升血汤对转移性结直肠癌化疗所致骨髓抑制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16例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7例和59例,对照组予以FOLFOX6或XELOX、FOLFIRI方案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化疗基础上予以升血汤治疗。观察2组骨髓抑制情况、临床疗效及免疫功能、生活质量情况。结果治疗后7 d,对照组Plt、Hb、WBC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观察组Plt、Hb、WBC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21 d,2组Plt、Hb、WBC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各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疾病控制率、总有效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INF-γ、IL-2、CD4~+、CD8~+、CD3~+、CD4~+/CD8~+水平均明显升高(P均<0.05),IL-10水平均无明显变化(P均>0.05),对照组NK水平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NK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NK、CD4~+、CD4~+/CD8~+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KP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升血汤能有效减轻转移性结直肠癌化疗患者的骨髓抑制情况,改善免疫功能,提高近期疗效及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肺肠同治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炎症及相关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105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3例与对照组5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肺肠同法治疗。2组疗程均为2周。比较2组疗效,治疗前后肺功能、炎症因子及免疫功能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45%)高于对照组(71.15%)(P0.05);2组患者治疗后FEV1和FEV1/FV增加(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FEV1和FEV1/FV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IL-6、IL-18、TNF-α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IL-6、IL-18、TNF-α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后CD3~+、CD4~+、CD4~+/CD8~+增加(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CD3~+、CD4~+、CD4~+/CD8~+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肺肠同治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疗效明显,且可减轻患者炎症状态及改善患者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白驳方联合卡力孜然酊治疗进展期白癜风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明确诊断为进展期白癜风的患者12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3例和对照组63例。对照组采用卡力孜然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白驳方治疗,2组均以3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皮损面积积分、DLQI评分和免疫功能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皮损面积积分和DLQ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均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后CD4~+水平和CD4~+/CD8~+上升(P均0.05),CD8~+水平下降(P0.05),CD3~+无明显变化,而对照组CD3~+、CD4~+、CD8~+及CD4~+/CD8~+均无明显变化,治疗后2组CD4~+、CD8~+及CD4~+/CD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白驳方联合卡力孜然酊治疗进展期白癜风能够稳定患者的病情,调节患者的免疫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降藓方治疗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OLP)阴虚内热证的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66例糜烂型OLP阴虚内热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5例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31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降藓方治疗。2组均治疗1个月。比较2组疗效;观察2组治疗前后免疫指标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及CD4~+/CD8~+变化;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4、γ干扰素(IFN-γ)及IFN-γ/IL-4比值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7.10%,对照组总有效率74.29%,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CD3~+、CD4~+、CD4~+/CD8~+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升高更明显(P0.05)。治疗后2组TNF-α、IL-4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IFN-γ、IFN-γ/IL-4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TNF-α低于对照组(P0.05),IFN-γ、IFN-γ/IL-4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降藓方治疗糜烂型OLP阴虚内热证,能更好地改善患者机体免疫功能,降低炎症因子水平,促进疾病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