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分析都江堰市居民骨骼健康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促进骨骼健康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选择2352名18岁以上的都江堰市居民进行问卷调查,采用x2检验对个体特征的组间差异进行检验和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都江堰市居民骨骼健康的主要因素。结果 都江堰市居民骨骼不健康者的比例为52.08% (1225/2352),与骨骼健康相关的因素包含性别、年龄、体重指数、饮酒、睡眠、食用过咸食物、体力活动、患其他慢性病。超重和肥胖(OR=1.25, 95%CI=1.02~1.53)、中高度体力活动(OR=1.33, 95%CI=1.09~1.64)、饮酒(OR=1.29,95%CI=1.02~1.63)、睡眠不充足(OR=2.29, 95%CI=1.91~2.75)、女性(OR=1.91,95%CI=1.53~2.39)、46~55岁年龄段(OR=4.53,95%CI=3.11~6.59)、患其他慢性病(OR=1.98, 95%CI=1.50~2.62)可显著增加骨骼不健康的风险。结论 超重和肥胖、中高度体力活动、睡眠不充足、饮酒、女性和中老年和患其他慢病是骨骼健康危险因素,应根据骨骼健康的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的骨骼健康的促进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人群自报体重、身高、腰围及BMI的准确性及影响因素,为提高人群健康监测意识和行为提供一定依据。方法 利用荆州市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数据,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收集荆州市18岁及以上在本地居民基本信息,采用问卷询问被调查者的身体测量情况(自报身高、体重、腰围及BMI),统一方法测量调查者身高、体重、腰围并计算BMI,计算身高、体重、腰围BMI自报值准确性及影响因素。结果 身高自报值较实测值平均偏高(0.22±3.79)cm,体重自报值较实测值平均偏低(0.62±2.76)kg,腰围自报值较实测值平均偏高(0.10±29.25)cm,BMI自报值较实测值平均偏低(1.73±6.49)kg/m2。身高自报准确率为82.7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较大(40~69岁:OR=0.58,95%CI:0.46~0.73;69岁以上:OR=0.46,95%CI:0.32~0.65)以及退休(OR=0.70,95%CI:0.54~0.90)者身高自报准确率较低;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OR=4.03,95%CI:2.91~5.57)、人均月收入大于2000元(OR=1.78,95%CI:1.33~2.396)者身高自报准确率较高。体重自报准确率为84.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较大者体重自报准确率较低(40~69岁:OR=0.71,95%CI:0.60~0.83;69岁以上:OR=0.71,95%CI:0.54~0.94);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OR=2.18,95%CI:1.72~2.76)以及人均月收入大于2000元(OR=1.50,95%CI:1.23~1.83)者体重自报准确率较高。腰围自报准确率为85.8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较大(40~69岁:OR=0.64,95%CI:0.49~0.82)及退休(OR=0.60,95%CI:0.45~0.80)者腰围自报准确率较低;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者腰围自报准确率较高(OR=1.84,95%CI:1.29~2.62)。BMI自报准确率为57.3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较大(40~69岁:OR=0.64,95%CI:0.54~0.76;69岁以上:OR=0.72,95%CI:0.53~0.97)及退休(OR=0.92,95%CI:0.75~1.13)者BMI自报准确率较低;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OR=3.10,95%CI:2.36~4.08)及人均月收入大于2000元(OR=1.98,95%CI:1.56~2.53)者BMI自报准确率较高。结论 荆州常住居民身高、体重的知晓率较高,但不到一半的居民知晓自己的腰围,对自身BMI知晓率则更低。应采取措施进一步提高居民身体测量知晓率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4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位点与壮族中老年人骨质疏松的关系。方法 选取骨量正常的113例壮族中老年和骨量减少的74例、骨质疏松的196例壮族中老年人合并为骨量减少病例组进行病例对照研究。采用KASP基因分型技术对壮族中老人VDR基因的4个位点(rs731236、rs7975323、rs2228570、rs1544410)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壮族中老年人骨密度随年龄增长逐年下降,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年龄(P<0.001,OR = 1.053),去脂体重(P<0.001,OR = 0.911)是影响壮族中老年人骨密度的主要因素。VDR基因4个位点均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P>0.05),rs2228570位点GG基因型与骨量减少风险相关(OR = 3.360,95%CI = 1.565~7.215,P = 0.002),等位基因A和G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s7975323与rs731236位点呈完全连锁不平衡(D’= 1.000),rs1544410与rs731236呈强连锁不平衡(D’= 0.638,r2 = 0.367),rs1544410与rs7975323呈强连锁不平衡(D’= 0.799)。 结论 年龄、去脂体重是壮族中老年人骨密度的主要影响因素,VDR基因rs2228570位点的GG基因型是骨量减少的危险因素,等位基因G可能是骨质疏松的遗传易感基因,增加中老年人骨量减少、骨质疏松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上海地区职业人群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etS)和早期肾损伤的检出情况,分析MetS及其组分与早期肾损伤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1年1—12月在华东疗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12251例上海地区职业人群为研究对象,以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60≤eGFR<90ml/( min·1.73m2)为依据诊断为早期肾损伤,MetS根据2017年版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诊断标准进行诊断,研究该人群MetS及其不同组分中早期肾损伤的检出情况,并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MetS及其组分与早期肾损伤的相关性。结果 该地区职业人群MetS和早期肾损伤的检出率分别为16.04%和24.86%,且eGFR值在MetS组与非MetS组间有统计学差异(t =2.967,P =0.003);在MetS及其五个组分中,除高空腹血糖外,余阳性组的早期肾损伤检出率显著高于阴性组(P<0.001),且随着组分数0~5的增高,早期肾损伤检出率逐渐增高(趋势x2=139.225, P<0.001);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性别(OR=2.407,95% CI:2.184~2.652)、年龄(OR=5.661,95% CI:4.622~6.934)、腹型肥胖(OR=1.177,95% CI: 1.072~1.292)、高血压( OR=1.319,95% CI: 1.208~1.441)、高TG血症(OR=1.403,95% CI: 1.286~1.531)、低HDL-C血症(OR=1.245,95% CI: 1.109~1.397)是早期肾损伤的危险因素;男性发生风险是女性的2.209倍(95%CI:1.983~2.460);50岁以上人群是≤30岁人群的5.477倍(95%CI:4.448~6.745); MetS的1~5项组分数发生早期肾损伤的风险分别为0.704(95%CI:0.597~0.830),1.124(95%CI:0.826~1.538),1.502(95%CI:1.143~1.843),1.697(95%CI:1.369~2.164),1.913(95%CI:1.234~2.251)。结论 上海地区职业人群早期肾损伤检出率较高,男性、年龄增长、腹型肥胖、高血压、高TG血症、低HDL-C血症是发生早期肾损伤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成年人久坐行为现状,探讨久坐行为与多种慢性病之间的关系。 方法 2018年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四川省15394名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获得人口社会学、健康及相关行为等信息,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久坐行为与多种慢性病的关系。 结果 共纳入14073人,平均年龄为(53.10±15.65)岁,日静坐时间>7h占8.08%,5~7h占22.51%,3~5h占34.02%,<3h占35.39%。日静坐时间越长的居民患高血压、糖尿病、骨关节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病和消化系统疾病的几率更高。本研究发现在控制了社会人口学特征、体力活动及共病等因素的影响后,日静坐时长3h以上易增加骨关节疾病(OR=1.352,95%CI:1.168~1.563)及消化系统疾病(OR=1.469,95%CI:1.144~1.887)的患病几率。日静坐时长5h以上易增加糖尿病(OR=1.302,95%CI:1.023~1.657)的患病几率。日静坐时长7h以上易增加高血压(OR=1.293,95%CI:1.068~1.565)及慢性阻塞性肺病(OR=2.046,95%CI:1.591~2.630)的患病几率。日静坐时间越长、患多种慢性病的可能性越高。 结论 成年人的久坐行为与多种慢性病发生相关,减少久坐行为可能有助于降低成年人患慢性病的几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老年居民骨质疏松的相关影响因素,为骨质疏松的预防提供参考。方法于2013年10—11月选取四川成都2个社区645名中老年居民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问卷收集人口基线数据,疾病史、运动习惯、膳食情况等数据;采用身高体重计测量身高和体重;利用Metriscan骨密度仪对调查对象非优势手的第2、3、4手指中节进行骨密度测量。通过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骨质疏松的影响因素。结果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中,年龄(OR=1.110,95%CI=1.076~1.145)、性别(OR=11.128,95%CI=5.366~23.075)、既往骨折史(OR=1.895,95%CI=1.177~3.049)、身高(OR=0.910,95%CI=0.873~0.949)、体重(OR=0.964,95%CI=0.873~0.949)、经常运动(OR=0.398,95%CI=0.173~0.915)、饮用奶制品(OR=0.547,95%CI=0.315~0.948)与骨质疏松症有相关性(P﹤0.05)。结论高龄、既往骨折史是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女性较男性更容易患骨质疏松症;高身高、重体重、经常运动、饮用奶制品是骨质疏松症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健康支持性环境中的不同特征变量对四川省农村人群的不同血压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四川省7个县(区)8400名的18岁以上常住居民为调查对象。问卷调查一般人口学特征、身体活动行为特征和环境等信息。采用标准方法测量身高、体重、腰围和血压。采用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本调查人群中共检出正常高值血压者4270例,检出率为50.83%,标化率为37.02%,平均年龄(56.22±14.89)岁;高血压患者1498例,检出率为17.83%,标化率为7.92%,平均年龄(65.26±11.28)岁。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住宿环境好、获得运动方面的健康信息和参与中等强度活动150Symbol~A@300min/周是正常高值血压和高血压人群的共同保护因素;住宿便利(OR=0.789, 95%CI:0.649~0.958, P=0.017)、医疗服务可及性便利(OR=0.686, 95%CI:0.509~0.924, P=0.013)、对健身步道和健身广场满意为高血压人群的保护因素。结论 多途径合理构建健康支持性环境,对农村正常高值血压者和高血压患者具有保护作用,对遏制农村高血压的流行现状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掌握重庆市居民骨质疏松症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为骨质疏松症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研究数据来源于重庆市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通过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重庆市4个区(县)32个村(居委会)1 855位20岁及以上居民为调查对象。运用QDR 4500A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骨密度,问卷调查包括人口学特征、日常生活方式、既往骨科史等。采用SPSS 25.0进行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重庆市20岁以上监测人群骨质疏松症、骨量减少检出率分别12.99%、48.70%。女性骨质疏松患病率(19.08%)高于男性(4.42%),随年龄增大骨质疏松患病率升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6.10,95%CI:4.08~9.14)、有既往骨折史(OR=1.79,95%CI:1.18~2.73)、高龄(OR=16.80,95%CI:9.19~30.77)是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饮用牛奶(OR=0.65,95%CI:0.47~0.89)、超重(OR=0.51,95%CI:0.36~0.93)、肥胖(OR=0.30,95%CI:...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贵州侗族30岁以上人群肥胖与骨质疏松之间关联的性别差异,为人群骨质疏松危险分层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现况调查设计,问卷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疾病史、吸烟、饮酒等情况,并进行体格检查,骨密度检测,比较不同性别的肥胖类型、肥胖指标,骨质疏松的患病率及关联。结果 此次共调查贵州侗族30岁以上人群5362人,男性超重率为34.9%、肥胖率为9.9%;女性超重率为34.3%、肥胖率为10.7%。骨质疏松的患病率为2.9%,男性为6.1%,女性为1.3%。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以非肥胖为参比,男性中心性肥胖、全身性肥胖、复合型肥胖的OR(95%CI)分别为2.368(1.595~3.515)、4.819(0.486~47.807)、3.014(1.800~5.048);女性中心性肥胖和复合型肥胖的OR(95%CI)分别为0.630(0.333~1.193)和1.446(0.605~3.460)。进一步将BMI、WHR、WHtR、WC 按四分位数分组后,男性随BMI、WHR、WHtR、WC水平增高其骨质疏松患病率也增高(Ptrend 分别为0.002、0.003、0.001、0.002),患病危险性也增高;女性无统计学意义(Ptrend分别为0.173、0.851、0.836、0.405)。结论 贵州侗族人群骨质疏松与肥胖有关联存在性别差异,男性肥胖为骨质疏松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西藏阿里地区西部区域藏族人群慢性病及影响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利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抽取阿里地区西部四县1453名藏族居民进行调查,并收集血常规及生化检测指标。采用χ2检验和 logistic 回归分析检出慢性病的影响因素。结果 该地区藏族居民患病率居前3位的慢性病依次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77.6%)、高尿酸血症(51.5%)和血脂异常(45.2%)。性别、年龄、体型、居住地、吸烟和饮酒是藏族居民慢性病主要的影响因素,女性是高尿酸血症(OR=0.547,95%CI:0.438~0.682)、肝功异常(OR= 0.482, 95%CI:0.369~0.628)、肾功异常(OR= 0.020, 95%CI:0.011~0.040)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OR=0.434, 95%CI:0.327~0.574)的保护因素;超重/肥胖是高原红细胞增多症、脂肪肝、高尿酸血症、肝功异常、血脂异常、高血糖的危险因素。结论 西藏阿里西部地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尿酸血症和血脂异常检出率较高,超重/肥胖和饮酒是主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索贵州省男性主要少数民族骨量异常的影响因素,为骨量异常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基于中国多民族队列,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调查贵州省苗族、布依族、侗族男性共5 727名。采用随机森林算法、非条件logistic回归和限制性立方样条回归探讨骨量异常的影响因素。结果 骨量异常重要的前5名的因素依次是职业、午睡时长、年龄、BMI、静态行为。布依族(OR=1.223,95%CI:1.065~1.405)、年龄≥50岁(OR=1.254,95%CI:1.038~1.515)、吸烟(OR=1.191,95%CI:1.060~1.338)、有关节炎(OR=1.259,95%CI:1.001~1.583)和有骨折史(OR=1.528,95%CI:1.227~1.902)可能是骨量异常的危险因素。而农林牧渔劳动者(OR=0.787,95%CI:0.626~0.990)、午睡时长≥90分钟(OR=0.725,95%CI:0.612~0.858)、中水平体力活动(OR=0.818,95%CI:0.708~0.946)和高水平体力活动(OR=0.824,95%CI:0.696~0.975)可能是贵州省主要男性少数民族骨量异常的保护因素。BMI与骨量异常的患病关联强度呈非线性关系,业余静态行为时长与骨量异常的患病关联强度呈线性关系。结论 影响贵州省男性主要少数民族骨量异常的因素包括多方面,包括非可控因素和可控因素,建议加强对可控因素的管理以预防骨量异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贵州省农村初中生健康危险行为共存模式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贵州省5个市(州)的4 452名农村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贵州省农村初中生健康危险行为共存模式分为暴力与自杀意念共存模式组(15.1%)、偏食与自伤行为共存模式组(49.1%)、失眠与孤独感共存模式组(2.9%)、低风险组(32.9%)4个组别。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遭受家庭暴力(OR = 8.746, 95%CI:5.507~13.889)、学业压力较大(OR = 3.024, 95%CI: 2.083~4.389)等因素是暴力与自杀意念共存模式组的危险因素,学业压力较大(OR = 2.687, 95%CI: 2.032~3.553)、亲子关系较差(OR = 2.515, 95%CI:1.508~4.195)等因素是偏食与自伤行为共存模式组的危险因素,学业压力较大(OR = 5.308, 95%CI:2.514~11.208)、同伴关系较差(OR = 4.719, 95%CI:2.094~10.639)等因素是失眠与孤独感共存模式组的危险因素(P值均<0.05)。结论 贵州省农村初中生健康危险行为共存模式特征明显并受多种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甘肃省慢性病患者健康素养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慢性病患者的健康宣教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甘肃省2017年健康素养监测数据库中5 416名慢性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探索慢性病患者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结果甘肃省慢性病患者的总体健康素养水平为6.91%。3个方面健康素养中,基本知识和理念素养具备率最高为15.18%,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具备率最低为8.42%;6类健康问题中,科学的健康观素养具备率最高为30.52%,慢性病防治素养具备率最低仅为10.3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是否慢性病"共病"(是:OR=0.716,95%CI:0.516~0.993)、民族(汉族:OR=2.794,95%CI:1.652~4.725)、文化程度(高中/中专:OR=2.547,95%CI:1.648~3.936;大专及以上:OR=2.039,95%CI:1.478~2.794)、自评健康状况(好:OR=1.477,95%CI:1.057~2.065)和职业(事业单位职工:OR=3.477,95%CI:2.226~5.432;学生:OR=3.267,95%CI:1.203~8.871;工人:OR=1.718,95%CI:1.064~2.774)是慢性病患者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结论甘肃省慢性病患者健康素养水平仍较低,尤其是"共病"患者、少数民族居民、初中及以下学历人群、自评健康差者和农民,他们是健康教育与促进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我国初中生新发近视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依托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在2013—2015年对2 545名初中生进行问卷追踪调查,收集学生的体检视力情况及相关信息。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新发近视的影响因素。结果 本调查中,七年级学生新发近视率为37.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里有电脑和网络(OR=1.248,95%CI:1.005~1.549)以及上辅导班(OR=1.236,95%CI:1.020~1.499)是新发近视的危险因素,而男生(OR=0.659,95%CI:0.554~0.784)、亲兄弟姐妹中排行中间(OR=0.601, 95%CI:0.381~0.948)、亲兄弟姐妹中排行最小(OR=0.782,95%CI:0.621~0.983)以及周末每日参与家务时长较长(OR=0.753,95%CI:0.604~0.937)是新发近视的保护因素。结论 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需要重点关注女性人群,加强对市场上课外辅导班的监管,鼓励青少年积极参与户外活动,减少对电脑等电子设备的依赖。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成都市40岁以上淡水养殖农户骨质疏松现状及相关因素。方法 2019年10月—2020年1月,采取便利抽样法在隶属成都市的24个乡镇中选择淡水养殖个体农户为研究对象,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淡水养殖农户骨质疏松的相关因素。结果 共纳入研究对象620名,骨质疏松检出率为25%,平均T值为(- 1.48±1.1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 = 4.477,95%CI = 2.139~9.371)、BMI<18.5 kg/m2(OR = 4.619, 95%CI = 1.739~12.269)、吸烟时间≥5年(OR = 4.751, 95%CI = 2.662~8.480)、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OR = 70.794,95%CI = 38.515~130.127)、服用激素类药物(OR = 122.376,95%CI = 54.098~276.827)、从事淡水养殖时间≥5年(OR = 1.007,95%CI = 0.673~1.508)、血清维生素D含量低于正常(OR = 5.408,95%CI = 2.889~10.125)、居住地空气湿度≥60%(OR = 4.607,95%CI = 3.254~6.521)是骨质疏松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成都市40岁以上淡水养殖农户骨质疏松患病率较高,建议通过鼓励该类人群规律用药、合理饮食,改善BMI、维持维生素D含量等措施以降低淡水养殖农户骨质疏松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贵州省少数民族居民血脂异常流行现状及其与特色饮食的关系。方法 对贵州省30~79岁10 620名侗族、苗族人群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特色饮食与血脂异常及其分类的关系。结果 贵州省少数民族居民血脂异常检出率为34.94%,其中侗族35.30%,苗族34.47%,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牛/羊瘪>1次/月与血脂异常(OR=1.261,95%CI:1.091~1.458)和高甘油三酯血症(TG)(OR=1.380,95%CI:1.174~1.622)患病风险呈正相关;白酸汤>4次/月(OR=0.862,95%CI:0.753~0.988)与血脂异常患病风险呈负相关,蕨菜>1次/月与高胆固醇血症(TC)(OR=0.737,95%CI:0.581~0.936)和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LDL-C)(OR=0.611,95%CI:0.472~0.790)患病风险呈负相关。结论 牛/羊瘪>1次/月可能会增加血脂异常和高TG血症患病风险;白酸汤>4次/月可能会降低血脂异常患病风险,蕨菜>1次/月可能会降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淮安市社区中老年骨质疏松症的患病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20年5月—2021年1月江苏省淮安市淮海路社区的常住中老年居民(≥50岁)2 406例为研究对象进行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通过现场测量及问卷调查获得研究人群年龄、性别、身高以及慢性疾病史、用药史、个人生活习惯史等,并检测部分人群的血常规、血生化。使用超声骨密度仪检测非优势测桡骨骨密度,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骨质疏松高危人群患病的危险因素。结果 2 406例居民中,有487例患骨质疏松,骨质疏松发生率为20.24%,其中男性患病率为3.68%,女性患病率为30.57%。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5岁)(OR = 2.617,95%CI:1.946~3.520)、性别(女性)(OR = 10.218,95%CI:6.717~15.544)、身体质量指数(BMI≤20 kg/m2)(OR = 3.149,95%CI:2.117~4.684)、体脂(≥35%)(OR = 1.425,95%CI:1.105~1.838)、高血压(OR = 1.735,95%CI:1.386~2.172)均为骨质疏松患病的危险因素。结论 年龄(≥65岁)、性别、BMI(≤20 kg/m2)、体脂(≥35%)、高血压是骨质疏松患病的危险因素。应针对危险因素,早期制定综合干预措施,提高居民的健康知识水平,进而降低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河南省高血压患病、治疗和控制情况的变化趋势以及高血压控制率的影响因素,为改进高血压防控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2013年和2018年河南省卫生服务调查数据,分析高血压防控相关指标的变化趋势以及高血压控制率的影响因素。结果 河南省2018年居民高血压患病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22.43%、63.86%和55.15%,与2013年(患病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15.63%、66.56%和62.05%)相比,高血压患病率上升,治疗率和控制率均下降( P 值<0.05);女性( OR =1.255,95% CI :1.089~1.446)、文化水平高(小学: OR =1.222,95% CI :1.015~1.471;初中: OR =1.425,95% CI :1.164~1.743;高中及技校: OR =1.936,95% CI :1.497~2.503;大专及大学以上: OR =3.854,95% CI :2.296~6.469)、自评健康状况良好(一般: OR =1.54,95% CI :1.320~1.797;良好: OR =1.977,95% CI :1.567~2.493)和非贫困( OR =1.231,95% CI :1.024~1.480)是高血压控制率的积极因素( P 值<0.05),农村( OR =0.663,95% CI :0.576~0.764)是高血压控制率的危险因素。结论 河南省2018年高血压患病率仍较高,高血压防治效果不明显,应加大高血压综合防控力度,并且重点关注农村、男性、文化水平低和贫困人群的高血压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不同膳食模式与中老年人骨密度水平的关系,为骨质疏松症的营养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纳入乌鲁木齐市45岁及以上居民956人,用食物频率问卷进行膳食调查并用因子分析法提取膳食模式,使用超声骨密度仪测定骨密度,分析膳食模式与骨密度水平的关系。结果 本次调查获得4种膳食模式:相对均衡模式,油盐模式,奶类及薯类模式,水产类模式;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21.7%;高水平相对均衡模式(OR = 0.588,95% CI = 0.363~0.951)和高水平奶类及薯类模式(OR = 0.668,95% CI = 0.370~0.983)与骨质疏松症低风险相关。结论 均衡饮食及高奶类与薯类的膳食模式摄入与较低的骨质疏松患病率有关;建议中老年居民应均衡膳食,多摄入奶制品及薯类,保护骨骼健康。  相似文献   

20.
对北京市主城区中学生的身体活动水平进行评估,为中学生的体质健康促进提供数据支持.方法整群抽取北京市海淀区、东城区3所中学初一、初二、高一、高二年级学生共1 670名,使用青少年身体活动问卷(Physical Activity Questionnaire for Adolescents,PAQ-A)中文版进行身体活动评估.结果 青少年总体PAQ-A平均得分为(2.68±0.81)分,男生为(2.95±0.84)分,女生为(2.44±0.69)分,男生高于女生(I=6.41,P<0.01);中等到较大强度体力活动(MVPA)得分男生高于女生(t=7.53,P<0.01).平均每天视屏时间,男女均为100 min左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论男女生,总体PAQ-A,MVPA高中生均低于初中生,视屏时间高中生高于初中生(P值均<0.01).学段、性别、父亲受教育水平均会影响身体活动水平.其中高中阶段(OR=2.24,95%CI=1.752.88)、女生(OR=3.42,95%CI=2.734.28)是引起身体活动不足的危险因素,而父亲文化为初中以下(OR=2.02,95%CI=1.133.64)、高中(OR=1.99,95%CI=1.322.99)、中专/大专(OR=1.56,95%CI=1.122.16)也是引起子女身体活动不足的危险因素.结论 高中生身体活动水平较低,视屏时间较长;男生身体活动水平高于女生;父亲受教育水平低者,子女的身体活动水平也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