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上海地区职业人群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etS)和早期肾损伤的检出情况,分析MetS及其组分与早期肾损伤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1年1—12月在华东疗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12251例上海地区职业人群为研究对象,以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60≤eGFR<90ml/( min·1.73m2)为依据诊断为早期肾损伤,MetS根据2017年版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诊断标准进行诊断,研究该人群MetS及其不同组分中早期肾损伤的检出情况,并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MetS及其组分与早期肾损伤的相关性。结果 该地区职业人群MetS和早期肾损伤的检出率分别为16.04%和24.86%,且eGFR值在MetS组与非MetS组间有统计学差异(t =2.967,P =0.003);在MetS及其五个组分中,除高空腹血糖外,余阳性组的早期肾损伤检出率显著高于阴性组(P<0.001),且随着组分数0~5的增高,早期肾损伤检出率逐渐增高(趋势x2=139.225, P<0.001);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性别(OR=2.407,95% CI:2.184~2.652)、年龄(OR=5.661,95% CI:4.622~6.934)、腹型肥胖(OR=1.177,95% CI: 1.072~1.292)、高血压( OR=1.319,95% CI: 1.208~1.441)、高TG血症(OR=1.403,95% CI: 1.286~1.531)、低HDL-C血症(OR=1.245,95% CI: 1.109~1.397)是早期肾损伤的危险因素;男性发生风险是女性的2.209倍(95%CI:1.983~2.460);50岁以上人群是≤30岁人群的5.477倍(95%CI:4.448~6.745); MetS的1~5项组分数发生早期肾损伤的风险分别为0.704(95%CI:0.597~0.830),1.124(95%CI:0.826~1.538),1.502(95%CI:1.143~1.843),1.697(95%CI:1.369~2.164),1.913(95%CI:1.234~2.251)。结论 上海地区职业人群早期肾损伤检出率较高,男性、年龄增长、腹型肥胖、高血压、高TG血症、低HDL-C血症是发生早期肾损伤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常州市农村社区成人代谢综合征及其组分与高尿酸血症的相关性。 方法 调查对象来自于2005-2008年全球城乡前瞻性流行病学研究(PURE)的基线数据。调查内容包括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 结果 共4413人纳入研究,平均年龄(51.54±9.43)岁,男性1922(43.55%)人,高尿酸血症784(17.77%)人。在调整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收入水平、吸烟和饮酒等因素后,代谢综合征(OR=2.98,95%CI:2.50~3.56,P<0.001)、血压升高(OR=1.82,95%CI:1.53~2.16,P<0.001)、中心型肥胖(OR=2.82,95%CI:2.38~3.35,P<0.001)和TG升高(OR=4.68,95%CI:3.97~5.51,P<0.001)均与高尿酸血症相关;TG升高分别与血压升高和中心型肥胖存在相加交互作用,交互作用指数S分别为1.47(95%CI:1.08~2.01)和1.41(95%CI:1.07~1.84)。 结论 代谢综合征及其组分与高尿酸血症相关,TG升高和中心型肥胖、血压升高对高尿酸血症患病有相加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索脂质蓄积指数(lipid accumulation product,LAP)与高血压、糖尿病及高尿酸血症的关系。方法 2019年4月采用概率比例规模抽样抽取北海市海城区6个居委会的常住居民对其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测。根据LAP的四分位数将研究对象分为4组,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LAP与高血压、糖尿病及高尿酸血症的相关性。结果 共纳入研究对象1 394人,平均年龄(44.06±13.34)岁,男性684人。LAP的四分位数分为Q1(≤12.60 cm·mmol/L)、Q2(12.61~22.71 cm·mmol/L)、Q3(22.72~45.90 cm·mmol/L)及Q4(≥45.91 cm·mmol/L)组。不同LAP人群的血糖、舒张压、收缩压、尿酸平均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高LAP水平人群的血糖、舒张压、收缩压、尿酸平均水平高于低LAP水平人群。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Q3与Q4组人群患高血压(OR=1.542、2.556)、糖尿病(OR=2.788、5.556)、高尿酸血症(OR=2.330、5.198)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云南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管理的高血压患者合并症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后续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21年采用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抽取云南8个县区接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管理的1 181例35岁及以上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收集糖尿病、脑卒中、冠脉疾病、慢性肾脏病、心力衰竭等高血压合并症信息,分析高血压合并症在性别和居住地中的分布,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的分析方法对高血压合并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 181例高血压患者中合并症282例(23.9%);其中糖尿病占72.6%。单因素结果显示:汉族患合并症的风险高于其他民族(χ2=14.536,P<0.001)、每天平均静态时间≥6 h高于<6 h(χ2=5.323,P=0.021)。服用降压药(χ2=11.386,P=0.003)、体力活动不足(χ2=5.339,P=0.021)、腹型肥胖(χ2=19.682,P<0.001)及血脂异常者(χ2=27.539,P<0.001)患合并症风险更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与男性相比,女性是患合并症的保护因素(OR=0.725, 95%CI:0.539~0.976),年龄≥65岁(OR=2.045, 95%CI:1.014~4.126)、汉族(OR=1.648, 95%CI:1.184~2.294)、血脂异常(OR=1.882, 95%CI:1.415~2.502)、用1种(OR=1.379, 95%CI:1.003~1.897)和≥2种降压药(OR=1.637, 95%CI:1.075~2.494)、腹型肥胖(OR=1.904, 95%CI:1.402~2.586)、平均静态时间≥6 h(OR=1.524, 95%CI:1.075~2.160)是患合并症的危险因素。结论 本研究高血压患者合并症检出率为23.9%,需要继续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管理及相关合并症防控。  相似文献   

5.
济南市居民高尿酸血症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调查济南市35~64岁人群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并对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对4041例健康查体人群进行横断面调查,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因素与高尿酸血症的相关性。结果男性高尿酸血症患病人数为126例,患病率为6.4%;女性44例,患病率为2.1%。Logistic多元回归模型显示,高甘油三酯血症(OR=6.155)、高胆固醇血症(OR=2.853)、男性(OR=2.749)、高血压(OR=1.884)、腹型肥胖(OR=1.834)与高尿酸血症升高相关;农村人群(OR=0.266)、饮酒者(OR=0.807)则与高尿酸血症降低相关。结论济南市人群高尿酸血症发病率较低;高甘油三酯血症、高胆固醇血症、男性、高血压、腹型肥胖可能为高尿酸血症的危险因素;农村、适量饮酒可能为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6.
蒙古族高血压遗传及环境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蒙古族高血压的遗传环境影响因素。方法在现况调查基础上,以其中无血缘关系的579名蒙古族人(高血压者298人,正常血压者281人)为研究对象进行病例对照研究。调查相关的环境因素并采集血样,对肾素基因一处新发现的插入/缺失(insertion/deletion,I/D)多态性、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的插入/缺失(ivseaion/deletion.I/D)多态性,采用PCR技术结合凝胶电泳和银染方法进行基因分型。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遗传、环境多因素分析。结果年龄、体质指数(BMI)、每日饮酒量、肾素基因I/D多态性对高血压的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每增加10岁发生高血压的危险性是增加前的1.28倍(OR95%CI=05~1.57);BMI≥24 kg/m^2发生高血压的危险性是BMI〈24 kg/cm^2的2.44倍(OR95%CI=1.66~3.64);每日饮酒量每增加一个等级发生高血压的危险性是增加前的1.61倍(OR95%CI=1.25~2.08);肾素基因I/D多态性以II基因型为参照,ID、DD基因型的OR分别为2.39(OR95%CI=1.31~4.48),2.41(OR95%CI=1.27~4.68)。结论超重或肥胖、长期过量饮酒是蒙古族人群高血压的危险因素,肾素基因I/D多态性D等位基因可增加蒙古族人群高血压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浙江省海宁市居民高尿酸血症和代谢综合征流行情况及其相关性,为高尿酸血症和相关疾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海宁市农村社区18岁以上共1 893例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测量和实验室检测。结果 调查人群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为15.32%,标化患病率为15.10%,男性为19.97%,女性为10.40%,男女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706,P<0.01)。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OR=1.517, 95%CI:1.072~2.146)、高血压(OR=1.663, 95%CI:1.237~2.236)、TG升高(OR=1.790, 95%CI:1.288~2.487)、肥胖(OR=1.640, 95%CI:1.115~2.413)、代谢综合征(OR=1.433, 95%CI:1.018~2.019)是高尿酸血症患病的危险因素,代谢综合征组分数量越多,高尿酸血症患病风险越高(P<0.01)。结论 高尿酸血症与代谢综合征及其组分密切相关,积极控制体质量指数、腰围、血压、血糖和血脂有助于防止高尿酸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成都市就业流动人口高血压患病现状并探索其相关因素,为制定流动人口高血压预防策略及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应答推动抽样(RDS)法在成都市抽取≥18岁非成都市户籍就业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高血压患病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患病相关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 共调查就业流动人口2351人,高血压患病率为29.82%。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年龄≥31岁[31~45岁(OR=1.979,95%CI=1.466~2.670)、46~60岁(OR=3.673,95%CI=2.758~4.892)、≥61岁(OR=6.240,95%CI=4.272~9.116)]、吸烟(OR=1.597,95%CI=1.064~2.396)、经常在外就餐/点外卖(OR=1.429,95%CI=1.091~1.871)、超重(OR=2.577,95%CI=1.475~4.503)、肥胖(OR=3.954,95%CI=2.204~7.094)及职业为运输/仓储(OR=1.972,95%CI=1.177~3.304)为高血压患病的危险因素;女性(OR=0.614,95%CI=0.472~0.799)、不饮酒(OR=0.714,95%CI=0.557~0.916)、无高血压家族史(OR=0.687,95%CI=0.556~0.848)是保护因素。结论 成都市就业流动人口高血压患病率较高,需重点关注男性、老年、运输/仓储职业、有高血压家族史的人群高血压患病情况。积极制定和完善流动人口高血压防控策略,针对可改变的危险因素,采取多种干预措施,提高其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痛风患者合并高血压的现状,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为降低痛风合并高血压的患病风险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的方法,收集2020年4月—2021年2月来自四川省成都市某风湿专科医院的581例痛风患者,调查其一般人口学特征、生活饮食行为方式,并对其进行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指标检测。组间差异比较采用检验(或Fisher 精确概率法),痛风患者合并高血压的相关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检验水准α= 0.05。 结果 581例痛风患者合并高血压者251例(43.2%)。男性567例(97.6%),女性14例(2.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痛风患者合并高血压组与未合并高血压组的年龄、BMI、婚姻状况、痛风病程、痛风类型、痛风石、高强度体力活动、中等强度体力活动、胆固醇(CHOL)、肾小球滤过率(eGFR)、豆类及其制品摄入、红肉摄入、油炸食品摄入、甜品摄入、肉汤摄入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与<40岁相比,40~49岁:OR = 3.41,95%CI:1.64~7.06;50~59岁:OR = 2.93,95%CI:1.28~6.68; ≥60岁:OR = 8.00,95%CI:2.75~23.29)、BMI(与18.5~23.9 kg/m2相比,≥28.0 kg/m2:OR = 3.69, 95%CI:1.96~6.98)、痛风病程(与<1年相比,≥10年:OR = 2.38,95%CI:1.04~5.40)、CHOL(与<5.2 mmol/L相比,5.2~6.19mmol/L:OR = 2.51, 95%CI:1.37~4.68)可能为痛风合并高血压的危险因素;饮茶(OR = 0.54,95%CI:0.32~0.93)、禽肉摄入(与≤1次/周相比,≥3次/周:OR = 0.45, 95%CI:0.26~0.79)可能为痛风合并高血压的保护因素。 结论 胆固醇水平较高、肥胖、痛风病程较长且年龄超过40岁可能为痛风合并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建议痛风患者坚持定期体检,适当增加体力活动,积极控制体重,改善膳食结构,增加优质动物蛋白摄入和适量饮茶。临床医生对痛风患者的日常诊疗中应加强对血脂、血压等指标监测,有利于预防和减缓痛风合并高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我国老年人衰弱状况与社会参与及其交互作用对抑郁影响。方法 收集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CHARLS)中4 521名≥60岁老年人相关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人抑郁的影响因素,并将衰弱状况和社会参与作为2个交互项,调整混杂因素,评价衰弱状况和社会参与交互作用对老年人抑郁的影响。结果 有抑郁症状者1 414人(31.27%)。抑郁与非抑郁老年人在性别(χ2 = 49.237,P<0.001)、年龄(χ2 = 119.612,P<0.001)、婚姻状况(χ2 = 14.016,P<0.001)、文化程度(χ2 = 50.851,P<0.001)、居住地(χ2 = 32.584,P<0.001)方面有统计学差异。控制混杂因素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社会隔离(OR = 2.457,95%CI:1.384~3.532)和衰弱前期(OR = 1.201,95%CI:1.121~1.289)、衰弱(OR = 1.860,95%CI:1.290~1.976)是老年人抑郁发生的影响因素。交互作用结果显示,衰弱与社会隔离对老年人抑郁发生存在相乘(P交互<0.001)和相加交互作用(OR = 7.715,95%CI:5.426~12.062),RERI(95%CI)、API(95%CI)、Index S(95%CI)分别为1.137(0.252~1.807)、0.316(0.158~0.476)、3.972(1.639~4.665)。结论 衰弱和社会隔离是老年人抑郁的危险因素且二者存在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在社区老年人群中,探讨血尿酸(serum uric acid,SUA)水平与高血压的关系。方法 在2009年9月~2010年6月期间,使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北京市万寿路地区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 本研究的分析样本为2 074例老年人(男性839例,女性1 235例)。在老年女性的研究对象中,血尿酸水平的增加使高血压的患病风险增加(OR=1.004,95% CI:1.002~1.006,P<0.001);以血尿酸四分位数最低组作为参照组,随着血尿酸水平增加,高血压的患病风险增加(血尿酸水平Q2(OR=1.263,95% CI:0.902~1.773,P=0.187),血尿酸水平Q3(OR=2.008,95% CI:1.412~2.872,P<0.001)和血尿酸水平Q4(OR=2.015,95% CI:1.403~2.922,P<0.001));患有高尿酸血症者,罹患高血压的风险高于非高尿酸血症者(OR=1.563,95% CI:1.082~2.253,P=0.018)。在男性中,仅血尿酸水平使高血压的患病风险增加 (OR=1.002,95% CI:1.000~1.004,P=0.036)。结论 血尿酸水平与高血压有相关性,特别是在老年女性当中。临床医生应特别关注老年女性的血尿酸水平,维持正常的血尿酸水平可能对高血压的预防和控制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上海市闵行区≥35岁人群H型高血压的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35岁的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身体测量和实验室检查,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H型高血压患病的影响因素。结果 本研究获得有效数据3 059人。≥35岁人群的H型高血压患病率为47.04%,H型高血压占高血压患者的比例为87.9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男性(OR=1.44,95% CI:1.21~1.73)、年龄≥45岁(OR=2.05,95% CI:1.46~2.88)、超重(OR=1.67,95% CI:1.40~2.00)和肥胖(OR=2.80,95% CI:2.13~3.70)、血压级别≥2级(OR=13.42,95% CI:8.97~20.06)、患有糖尿病(OR=1.66,95% CI:1.35~2.04)、血清肌酐升高(OR=2.84,95% CI:1.35~5.99)、血清叶酸偏低(OR=1.46,95% CI:1.23~1.73)、血清维生素B12偏低(OR=1.22,95% CI:1.03~1.45)是H型高血压的危险因素。结论 上海市闵行区35岁及以上人群的H型高血压患病率高,有必要针对主要危险因素采取社区H型高血压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中山市高尿酸血症的流行情况以及其危险因素,并进一步探讨预测高尿酸血症发生的可能的指标因素。方法 于2016年在广东省中山市应用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现况调查,实际抽取7 174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测,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各影响因素。结果 中山市总体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为31.9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男性(OR = 1.783, 95%CI :1.544~2.059)、偶尔饮酒(OR = 1.198, 95%CI :1.030~1.394)、经常饮酒(OR = 1.388, 95%CI:1.186~1.623)、患高胆固醇血症(OR = 1.267, 95%CI :1.054~1.521)、超重/肥胖(OR = 1.901, 95%CI :1.657~2.181)、患中心性肥胖(OR = 1.311, 95%CI :1.139~1.509)、血压高(OR = 1.321, 95%CI :1.170~1.491)、空腹TG含量≥1.7 mmol/L(OR = 2.016, 95%CI:1.772~2.295)、空腹HDL - C含量<1.0mmol/L(OR = 1.439, 95%CI: 1.088 ~1.903)等是中山市常住居民患高尿酸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中山市成年居民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已经达到较高水平,应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减少中山市高尿酸血症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德清农村居民糖尿病和高血压共患病情况并探究其危险因素。  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在浙江省德清县随机整群抽取8个乡镇作为研究现场,共调查29 306名成人居民。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信息、社会经济学特征、行为和生活方式、慢性病家族史,进行血压、血糖的测量。  结果  在研究人群中,2型糖尿病患病率为3.34%,高血压患病率为28.72%,其中2.01%人群共患糖尿病和高血压,共患率在70~79岁均达到较高水平。无序多元Logistics回归结果显示:糖尿病家族史(OR=4.94,95%CI:3.24~7.54,P < 0.001)、拥有伴侣(OR=2.17,95%CI:1.18~4.00,P=0.013)是仅糖尿病患病的可能危险因素,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 < 24 kg/m2(OR=0.48,95%CI:0.39~0.59,P < 0.001)是糖尿病的可能保护因素;BMI < 24 kg/m2(OR=0.60,95%CI:0.56~0.64,P < 0.001)、完成义务教育(OR=0.54,95%CI:0.49~0.59,P < 0.001)、运动(OR=0.77,95%CI:0.69~0.86,P < 0.001)是高血压患病的保护因素,饮酒(OR=1.18,95%CI:1.08~1.29,P < 0.001)是仅高血压患病的可能危险因素;BMI < 24 kg/m2(OR=0.26,95%CI:0.21~0.31,P < 0.001)、完成义务教育(OR=0.50,95%CI:0.35~0.72,P < 0.001)、饮茶(OR=0.80,95%CI:0.64~0.99,P=0.045)是两病共患的保护因素,农民(OR=1.35,95%CI:1.04~1.76,P=0.024)、糖尿病家族史(OR=4.21,95%CI:2.71~6.57,P < 0.001)、高血压家族史(OR=1.86,95%CI:1.31~2.64,P=0.001)是两病共患的危险因素。  结论  德清地区农村居民糖尿病患病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高血压患病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接近,也有一定的共患病水平。女性、年龄>60岁、农民、糖尿病家族史、高血压家族史、超重或肥胖人群是可能的高危因素,需要进一步的干预和控制。  相似文献   

15.
高尿酸血症与代谢综合征组分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高尿酸血症与代谢综合征组分的关系。方法通过整群抽样,对社区人群进行调查与体检,并进行血清学检查。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分析高尿酸血症与代谢综合征各主要组分之间的关系及其强度。结果高尿酸血症肥胖的发生率为53.4%,OR=2.568(95%CI: 2.103-3.137);高血压的发生率为38.8%,OR=2.157(95%CI:1.856-2.508);高血糖的发生率为21.9%,OR=1.850(95%CI:1.552-2.205);高甘油三酯的发生率为58.3%,OR=3.229(95%CI: 2.795-3.729);随血尿酸增加,BMI和甘油三酯变化幅度最大,而男性血糖和女性血胆固醇变化较小。结论高尿酸血症与代谢综合征各组分间关系密切,应该成为代谢综合征的组分,对高尿酸血症的控制,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6.
陈建        洪秀琴      王佳      李璟      曾丹      张丹丹   《现代预防医学》2020,(16):3019-3023
目的 探讨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甘油三酯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与H型高血压的关系。方法 采取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以湖南省6个城市的社区人群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的方式来收集研究对象的资料。采用回归分析的统计学方法分析甘油三酯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与H型高血压的效应值大小。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 538名高血压患者,其中H型高血压患者共有1 311人(85.24%),男性766人(49.80%)。TG/HDL - C与H型高血压的关系呈现倒U型的曲线关系。通过阈值效应分析得出:模型1与模型2的对数似然比检验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03),进一步证实了TG/HDL - C与H型高血压之间是曲线关系。在模型2中可知:在拐点2.22之前,TG/HDL - C每增加一个单位发生H型高血压的风险增加52%(OR = 1.52, 95% CI = 1.16, 2.00, P = 0.002);在拐点2.22之后,TG/HDL - C每增加一个单位发生H型高血压的风险降低3%(OR = 0.97, 95% CI = 0.90, 1.04, P = 0.401)。结论 在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中TG/HDL - C与H型高血压呈现倒U型的曲线关系,并存在饱和阈值效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中国6省18~75岁人群高钙尿症检出情况及影响因素。为预防高钙尿症及其引发的其他疾病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中国6省18~75岁2 693名调查对象,开展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并收集24 h尿标本,检测24小时尿钙水平(24-hours urinary calcium, 24HUC)。  结果  最终纳入分析2 637名研究对象,共检出高钙尿症者258名,高钙尿症检出率为9.78%,其中男性和女性高钙尿症检出率分别是8.47%和11.09%(χ2 =5.124, P=0.02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显示,女性(OR=1.366, 95% CI: 1.051~1.778, P=0.020)、45~<60岁(OR=2.069, 95% CI: 1.404~3.049, P < 0.001)、超重(OR=1.661, 95% CI: 1.216~2.268, P=0.001)、肥胖(OR=2.623, 95% CI: 1.855~3.709, P < 0.001)及患糖尿病(OR=1.988, 95% CI: 1.292~3.060, P=0.002)与高钙尿症的发生相关。  结论  中国人群高钙尿症检出率较高,建议重点人群应开展24HUC的筛查工作,及早预防高钙尿症及其引发的其他疾病。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中国中老年人群睡眠时间与高血压患病率的关联。  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分析方法,数据来源北京大学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 CHARLS)。共纳入7 885名研究对象,按照夜间睡眠时长分为5组:≤5 h、>5~ < 6 h、6~ < 7 h(参照)、7~ < 8 h、≥8 h。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并建立3个模型,在调整不同协变量下逐步探索不同夜间睡眠时长对高血压发生的影响,获得OR值和95% CI值。  结果  以夜间睡眠时长6~ < 7 h为对照,夜间睡眠时长≤5 h患高血压风险较高(OR=1.37, 95% CI: 1.12~1.69, P=0.002)。进一步按照性别分层分析,逐步调整混杂后,男性睡眠时长≤5 h组患高血压的风险是6~ < 7 h组的1.72倍(95% CI: 1.14~2.59, P=0.009)。而在女性中,调整混杂后并未发现关联(OR=1.26, 95% CI: 0.99~1.59, P=0.055)。  结论  在中国中老年人群中,夜间睡眠时长≤5 h可能是高血压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男性夜间睡眠时长≤5 h会增加高血压的患病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描述辽宁省成年人糖尿病患病情况并探索相关影响因素,为制定适合本省的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辽宁省17 857名成年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及体格检查,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糖尿病患病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辽宁省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为13.00%,糖尿病知晓率为61.84%,治疗率为71.31%,控制率为35.16%。年龄(45~岁:OR=1.824,95%CI:1.526~2.181;≥60岁:OR=2.077,95%CI:1.730~2.492)、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分级(超重:OR=1.213,95%CI:1.096~1.343;肥胖:OR=1.547,95%CI:1.338~1.787)、自报血脂异常(OR=2.686,95%CI:2.308~3.126)和患高血压(OR=1.807,95%CI:1.630~2.004)是糖尿病患病的危险因素,农村居民(OR=0.866,95%CI:0.788~0.952)、受教育程度较高(高中:OR=0.859,95%CI:0.756~0.975;大专及以上:OR=0.678,95%CI:0.576~0.798)、中等收入水平(OR=0.738,95%CI:0.585~0.931)及饮酒(OR=0.779,95%CI=0.682~0.890)是糖尿病患病的保护因素。结论 辽宁省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和知晓率较高,治疗率和控制率较低,应针对重点人群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干预。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并发症认知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按照经济水平和地域划分,在我国东、中、西部地区随机抽取6省作为调查省份,采用方便抽样方法,于2013年3_5月对6省三甲医院就诊的糖尿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共调查糖尿病患者639人,男性329人(51.5%),女性310人(48.5%)。被确诊患糖尿病时的年龄最小为4岁,最大82岁,平均(51.1±11.4)岁,中位数51.0岁。被确诊时间距调查时间最短为3个月,最长为53年,平均(8.2±7.0)年,中位数7.0年。糖尿病慢性并发症自报率为36.8%,自报并发症发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视网膜病变(24.7%)、神经病变(13.0%)、糖尿病足(9.7%)和糖尿病肾病(9.4%)。年龄(以45岁以下组为对照,46~60岁组OR:1.150,95%CI:0.574~2.302),61岁以上组OR=1.848,95%CI:0.924~3.695)、患病年限(以≤5年组为对照,患病6~10年组OR=1.856,95%CI:1.215~2.835;患病11年及以上组OR=3.075,95%CI:2.018~4.687)、糖尿病知识得分(以低分组为对照,中分组OR=1.166,95%CI:0.788~1.724;高分组OR=1.897,95%CI:1.140~3.159)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自报率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自报率低,应加强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疾病认知和疾病自我管理能力,降低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