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 对万古霉素在重症肺炎患者的肺组织渗透性进行探索,了解万古霉素在肺组织内分布情况,为研究万古霉素组织浓度与疗效相关性,制订更精准药物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17年1月间入住老年重症监护病房(ICU)、因肺部感染使用万古霉素,呼吸衰竭进行机械通气且治疗期间需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患者.万古霉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法检测相关样品内百草枯含量,探究大容量全肺灌洗术对肺组织内百草枯清除效能。方法选用SPF级Wistar大鼠,60 mg/kg为染毒剂量,经口一次灌胃染毒制备动物模型,于染毒后相应时间点采血,行大容量全肺灌洗术留取肺泡灌洗液,留取肺组织。应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法检测血浆、肺泡灌洗液及肺组织中百草枯含量,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各时间点(1~168 h)血浆、肺泡灌洗液、肺组织匀浆中均检测到百草枯;染毒后1 h血浆、肺泡灌洗液中百草枯含量达峰值(分别是8 926.3±1 586.47和1 573.9±310.13 ng/ml),12 h肺组织中百草枯达峰值(13 642.2±1 242.66 ng/g),15h时肺泡灌洗液中百草枯含量出现第二高峰;各组灌洗侧(左侧)肺组织内百草枯浓度低于未灌洗侧(右侧),清除率为40%±12%。结论大容量全肺灌洗术对肺组织内百草枯有较高的清除效能,可作为清除肺组织内百草枯一项救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中国医药科学》2017,(22):85-87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稀释液气管内灌洗给药治疗重症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2月~2017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重症MAS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平均分为两组,30例予以肺表面活性物质原液气管内注入治疗(对照组),30例予以肺表面活性物质稀释液气管内灌洗治疗(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有创机械通气时间、OI指数和动脉/肺泡氧分压水平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治愈率(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83.33%)(P<0.05)。研究组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研究组OI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组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6.67%)显著低于对照组(26.67%)(P<0.05)。结论在重症MAS患者治疗中选择肺表面活性物质稀释液气管内灌洗给药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肺部通气功能,提高患者治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静注左氧氟沙星在兔血与眼组织中的药动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家兔静脉注射左旋氧氟沙星(LVFX)后在血液与眼组织中的分布以及药代动力学参数.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给药后不同时点家兔血液和眼内各组织的药物浓度.结果:角膜、房水、虹膜-睫状体、晶状体和玻璃体内峰浓度值(Cmax)分别为(10.7±0.8)、(3.0±0.2)、(18.4±1.4)、(2.4±0.2)和(1.6±0.2)μg·g-1或mg·L-1.其血液和各组织中消除半衰期(T1/2β)分别为(3.2±0.4)、(9.2±2.9)、(9.1±1.9)、(7.7±1.1)、(6.2±1.3)和(5.5±1.0)h.结论:LVFX静脉注射后具有良好的眼内通透性,在眼组织中存留时间长,有助于维持眼内组织的有效血药浓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甲磺酸酚妥拉明栓剂在兔体内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和阴茎组织中药物浓度。方法:单剂量栓剂和片剂口服给药,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和阴茎组织中甲磺酸酚妥拉明的浓度。结果:栓剂和片剂给药的药动学过程均为一室模型,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为:AUC:(58.8±12.6)μg.h.L-1和(55.7±5.0)μg.h.L-1;t1/2(Ka):(0.17±0.029)h和(0.18±0.04)h;t1/2(Ke):(5.1±2.0)h和(4.6±1.7)h;Tmax:(0.79±0.14)h和(0.81±0.08);Cmax:(7.7±0.5)μg.L-1和(8.1±0.4)μg.L-1。根据两制剂AUC求算得甲磺酸酚妥拉明栓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5.43%,对两种制剂的药动学各参数进行双、单侧t检验,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两制剂具有生物学等效性。甲磺酸酚妥拉明栓和片的阴茎组织中药物质量浓度分别为4.23ng.g-1和2.73ng.g-1,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本品具有直肠给药阴茎局部药物浓度高于口服给药浓度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探讨床旁纤维支气管镜支气管肺泡灌洗联合呼气末正压对ICU患者发生重症肺部感染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中心ICU 32例危重症患者并发重症肺部感染应用纤维支气管镜支气管肺泡灌洗联合呼气末正压进行治疗。在肺泡灌洗过程中不停用呼吸机,灌洗液中不加用抗生素,灌洗前半小时及灌洗过程中将呼吸机参数吸氧浓度(FiO2)提高至100%。常规监测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通气、换气功能及呼吸力学指标。结果治疗后患者体温下降,外周血白细胞减少,痰液明显减少且变稀薄,治疗后气道峰压(PIP)明显下降,PO2、SaO2明显上升。结论床旁纤维支气管镜支气管肺泡灌洗联合呼气末正压能有效清除痰痂和气道分泌物,解除支气管阻塞,改善患者通气、换气功能,并能防止肺泡塌陷,减少肺泡的剪切伤。床旁支气管镜支气管肺泡灌洗联合呼气末正压是治疗重症肺部感染的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羟基喜树碱(HCPT)固体自微乳和速释微球的结肠定位胶囊在大鼠灌胃给药后的药动学特征和结肠组织的药物浓度,以提高靶位药浓,降低全身毒副作用.方法:分别制备羟基喜树碱固体自微乳(SSMEDDS)及速释微球(microsphere),将它们和HCPT原药分别灌装于大鼠结肠定位胶囊中;分别以6 mg·kg-1的剂量对大鼠灌胃给药,后于不同时间点进行眼眶静脉丛取血,用HPLC法测定大鼠体内HCPT含量,并用3P97药动学程序对血药浓度进行处理;最后测定给药大鼠结肠组织的血药浓度.结果:HCPT对照液和结肠给药的HCPT、HCPT-SSMEDDS、HCPT-microsphere的AUC分别为(329.8±5.6) ng·h·mL-1、(134.9±3.4)ng·h·mL-1、(221.3±6.9)ng·h·mL-1和(207.6±4.8)ng·h·mL-1;MRT分别为(2.9±0.2)h、(4.8±0.4)h、(6.2±1.4)h和(5.7±1.2)h;结肠组织中内酯浓度分别为:(1.7±0.2) μg·g-1、(4.3±0.4) μg·g-1、(13.7±1.4) μg·g-1和(8.9±0.7)μg·g-1.结论:HCPTK-SSMEDDS结肠给药后可以显著降低大鼠全身血药浓度,提高结肠组织的血药浓度,并且相对于HCPT-microsphere,内酯型HCPT的稳定性提高,为HCPT治疗结肠癌提供了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优化抗菌药物治疗重症监护病房(ICU)中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患者的初始给药方案。方法:基于收集到的国内外抗菌药物药动学和药效学参数,结合卫生部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Mohnarin)和中国CHINET与耐药监测网关于医院ICU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监测报告及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2013版标准,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最低抑菌浓度设置为离散均匀分布,拟订出6种抗菌药物的24种给药方案,运用药效/药动学(PK/PD)模型和蒙特卡洛模拟10 000例"真实患者"的达标概率和累积反应分数,优化出最佳初始给药方案。结果:对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可选择的初始给药方案分别是哌拉西林/他唑巴坦4.5 g,q6 h;头孢吡肟2.0 g,q12 h;美罗培南1.0 g,q6 h;阿米卡星17.5 mg/(kg·d);环丙沙星0.4 g,q8 h;多黏菌素150 mg,q12 h。结论:作为优化的初始给药方案,ICU中的非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建议选用头孢吡肟;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建议选用头孢吡肟+环丙沙星;全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则建议选用头孢吡肟+环丙沙星+多黏菌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肺泡灌洗治疗机械通气下重症肺部感染临床效果。方法 120例机械通气下重症肺部感染患者,随机分为灌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均给予常规支持对症治疗,灌洗组另外给予经纤支镜肺泡灌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灌洗组显效率83.3%,有效率96.7%;对照组显效率48.3%,有效率78.3%;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灌洗组的机械通气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呼吸衰竭纠正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纤支镜肺泡灌洗治疗机械通气下重症肺部感染效果明显,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利用HPLC-QqQ-MS多反应监测(multiple reaction monitoring, MRM)技术检测方法探究口服和呼吸道给药方式对利巴韦林药代动力学及组织分布情况的影响。方法:实验建立了检测利巴韦林的高灵敏度液质联用分析方法,经过了线性、专属性、回收率、准确度、精密度的考察。用建立的方法对口服和呼吸道给药两种方式的药代动力学和组织分布情况进行考察。结果:呼吸道给药0-72 h血药浓度较高,药物吸收较快,呼吸道给药Cmax(46.1±10.6)μg/L和AUC(0-t)(276±68)μg·L-1·h显著性高于口服给药Cmax(8.9±3.8)μg/L和AUC(0-t)(142±63)μg·L-1·h。组织分布结果表明,呼吸道给药肺组织利巴韦林含量明显高于口服给药,同时呼吸道给药肝脏组织含量较低。结论:与口服给药相比,呼吸道给药具有较高的血药浓度,及在肺组织含量较高,揭示了吸入给药的组织靶向作用。HPLC-QqQ-MS检测方法简单有效、准确度高、重复性好、可用于大鼠血浆,组织利巴韦林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1.
万古霉素在危重患者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振宇  孙娜  顾健  张春燕  安友仲 《中国医药》2011,6(12):1464-1466
目的 研究万古霉素在危重患者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点.方法 入选8例肝肾功能正常的危重病患者,给予万古霉素0.5g溶解100 ml 0.9%氯化钠溶液中静脉滴注1h后多次留取血液标本和尿液标本,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得到万古霉素的血、尿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 在危重病患者体内万古霉素仍符合二室模型,血样回归方程:A =5315.3p+ 1176.4(r =0.9998,A为峰面积,为万古霉素浓度),尿样回归方程:A= 10 368p -7150.3.血浆药代参数药物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 162.72±84.23)μg(h·ml);二室模型分布相的半衰期(t1/2α)(0.49±0.30)h,二室模型消除相的半衰期(t1/2β)(7.08±4.01)h,总清除率(Cl)(63.09±31.09) ml/min,一次给药后的最大血药浓度(Cmax)(44.46 ±28.60) μg/ml,tmax(1.0±0)h,表观分布容积(0.28±0.15) L/kg,尿液药代参数tmax(3.50±3.16)h,Cmax(74 889.86±83 277.71) μg/h,t1/2β( 10.47±9.61)h,AUC[ (31 5464.1±284 428.3)μg/(h·ml)].结论 对于危重病患者,给予0.5g万古霉素,AUC约为健康人的2倍;t1/2β也长于健康人.这可能与危重患者组织灌注不足,药物从循环向组织扩散减慢,体温异常而使药物代谢的酶活性降低等有关.同时对于重症患者因万古霉素谷浓度易高于正常而应更关注万古霉素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中国健康志愿者口服西替伪麻缓释片的药动学过程.方法 将24名志愿者随机均分为高剂量组和中剂量组,分别单次口服西替伪麻缓释片1片和2片;单次给药结束1周后,中剂量组12名受试者连续5 d每天口服2片,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人血浆中西替利嗪和伪麻黄碱的质量浓度.结果 西替利嗪单次给药后高剂量组和中剂量组的血药峰浓度(Cmax)分别为(134.5±22.0)μg/L和(290.9±47.4)μg/L,0~36 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36h)分别为(1 369.3.4±314.9)μg·h/L和(2 403.0±304.9)μ·h/L;伪麻黄碱单次给药后高剂量组和中剂量组的Cmax分别为(434.2±95.0)μg/L和(932.5±280.8)μg/L,AUC0-36 h分别为(6 160.7±1 477.4)μg·h/L和(1 2871.4±4 863.2)μg·h/L.多次给药达稳态后的平均稳态血药浓度(Cav)分别为(135.6±23.4)μg/L和(417.9 4±126.0)μg/L,达峰时间(Tmax)分别为(0.9 4±0.5)h和(4.1 4±1.7)h,AUCss分别为(1 626.7 4±280.8)μg·h/L和(5 015.0±1 511.8)μg·h/L,波动度(DF)分别为1.3±0.2和0.7±0.2,蓄积系数(R)分别为1.3 4±0.1和1.2 4±0.1.结论 所建立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方法快速、灵敏、准确、简便;盐酸伪麻黄碱具有缓释特征,多次给药后在体内无蓄积现象.  相似文献   

13.
研究家兔静脉注射环丙沙星(1)后在血液和组织液中的分布以及药动学参数.建立兔组织笼模型,采用HPLC法测定给药后不同时间点家兔血液和组织液的药物浓度,计算药动学参数.静注12 mg/kg后,家兔血液、组织液的cmax为(2.68±0.3)和(3.35±0.8)μg/ml:t1/2β为(1.13±0.1)和(1.56±0.7)h;表观分布容积为(1.35±0.5)和(0.50±0.2)L/kg.结果显示1静脉给药后能迅速到达组织液中,药物浓度高,滞留时间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左氧氟沙星治疗重症肺炎的不同用药方案的药物动力学差异,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24例成人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且正在接受机械通气的患者分为两组(n=12),分别每日1次或2次静脉滴注左氧氟沙星500 mg,同时每日滴注1次拉维酸1 g,连续静脉滴注10 d,经过2d的治疗达到稳定状态后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和上皮细胞衬液中左氧氟沙星的浓度,并比较两组间药动学参数.结果:每日滴注1次的患者,左氧氟沙星的血浆值浓度和上皮细胞衬液浓度分别为(12.6±2.3) mg/L和(11.9±2.7) mg/L,每日滴注2次的患者分别为(19.7±1.8) mg/L和(17.8±1.7) mg/L,这表明左氧氟沙星在肺组织的穿透率都大于100%.每日滴注1次和2次的患者全身暴露浓度(AUC24h)分别为(151.2±12.8) mg· h· L-1和(208.6±15.1) mg· h· L-1,均高于常见重症肺炎致病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每日滴注1次组的治疗成功率为83%(10/12),每日滴注2次组为92%(11/12),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因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接受机械通气的危重患者,每日静脉滴注500mg左氧氟沙星1次或2次均能达到最小的抑菌浓度.  相似文献   

15.
尼群地平纳米片在犬体内的药动学与相对生物利用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测定Beagle犬血浆中尼群地平的浓度,研究尼群地平纳米片在Beagle犬体内的药动学与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采用RP-HPLC测定12只Beagle犬口服受试药品及参比药品后的经时血药浓度,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及相对生物利用度.结果:受试药品与参比药品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是:达峰时间(Tgeak)为(1.38±0.20)h和(1.87±0.22)h,峰浓度(Cmax)为(110.1±14.0)μg·L-1和(98.8±34.2)μg·L-1;曲线下面积(AUC)为(684.1±96.6)μg·L-1·h和(620.7±193.2)μg·L-1·h.结论:尼群地平纳米片吸收较为迅速,可快速发挥降压作用,其生物利用度也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人血浆中米格列奈浓度的LC-MS/MS检测方法,研究米格列奈钙片单次及连续给药后在健康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方法:应用建立的LC-MS/MS法测定人血浆米格列奈浓度,以DAS软件计算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健康受试者单次给药5,10,20 mg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Cmax为(435.3±182.5),(811.7±276.0)和(1 549.8±353.2)μg.L-1;Tmax为(0.642±0.61),(0.508±0.29)和(0.5±0.167)h;t1/2为(1.445±0.146),(1.343±0.215)和(1.404±0.209)h;AUC0~t为(725.7±154.8),(1 504.3±285.3)和(2 784.9±554.0)μg.L-1.h。连续给药10 mg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Cmax为(1 005.7±338.0)μg.L-1;Tmax为(0.492±0.384)h;Cmin为(40.33±20.15)μg.L-1;t1/2为(1.670±0.363)h;AUCss为(1 645.2±469.1)μg.L-1.h;Cav为(205.6±58.64)μg.L-1;DF...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气管内注入与灌洗给药治疗重症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MAS)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儿科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重症MAS患儿共1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各70例,A组给予肺表面活性物质原液气管内注入治疗,B组给予肺表面活性物质稀释液气管内灌洗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愈率、病死率、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治疗前后氧合指数(OI)、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B组患儿治愈率高于A组,病死率低于A组(P均<0.05);B组患儿有创机械通气时间短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儿治疗后OI和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均高于治疗前和A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儿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稀释液气管内灌洗给药治疗重症MAS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肺部通气功能,并有助于降低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其疗效和安全性均优于气管内注入给药。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老年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 COPD)患者奈替米星( NTM)静脉滴注给药在下呼吸道的分布和药物动力学,并分析其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24例COPD患者分为A、B组,每组12例。2组NTM剂量分别为A组每天7=.0 mg/kg,B组给予5.0 mg/kg,静脉滴注。利用荧光偏振免疫方法,使用尿素替代肺泡液稀释内标,测定肺泡液、支气管分泌液和血清中的NTM浓度。结果 A组药物动力学参数表现为,血清中NTM最高浓度Cmax可达(26.73±4.96)mg/L,消除半衰期为3.95 h;肺泡液中最高浓度为(7.75±2.12)mg/L,是血清Cmax的30%,而支气管分泌液中药物的浓度与肺泡液浓度呈正相关( r =0.6434, P <0.05)。采用静脉滴注给药方式,肺泡中的药物浓度比常见肺炎致病菌的MIC值高。连续给药7 d后,所有患者均未见神经、肝、肾毒性。结论静脉滴注给药方式,给药间隔时间长,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更适用于临床上老年COPD患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9.
李金祥 《黑龙江医药》2013,26(1):150-151
目的:探讨经纤维支气管镜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术(BAL)在危重症合并重症肺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床旁应用便携式纤维支气管镜对40例危重症合并重症肺感染患者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及同时取痰菌培养.结果:35例显效,5例有效,有效率达100%.痰菌培养37例,阳性率77%,准确性达87%.经气管插管行支气管肺泡灌洗28例次,与未行支气管肺泡灌洗者比较明显缩短上机时间P <0.05.没有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经纤维支气管镜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术起到了及时吸引分泌物提高了重症肺感染及呼吸衰竭患者的治愈率,是一种安全、简便而有效的方法,具有推广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氨酚帕马溴片在健康人体单、多次给药的药动学。方法:30名健康女性志愿者,随机平均分为3组,单次给药分别口服氨酚帕马溴片1片(含对乙酰氨基酚500mg、帕马溴25mg)、2片、3片,单次给药采血结束,中剂量组继续给药,每次2片,q8h×6d。按试验方案采血,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血清中对乙酰氨基酚和8-溴茶碱浓度,DAS2.0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健康受试者单次给药后各组对乙酰氨基酚的主要药动学参数tmax分别为(0.75±0.17),(1.2±0.7),(0.9±0.4)h;Cmax分别为(10.0±1.5),(22.4±6.9),(26.6±5.0)mg.L-1;MRT0-48h分别为(3.5±0.3),(3.5±0.8),(3.6±0.4)h;AUC0-48h分别为(37.5±4.2),(72.3±10.2),(105.8±16.0)mg.h.L-1;8-溴茶碱的主要药动学参数tmax分别为(0.78±0.14),(1.4±1.0),(0.90±0.27)h;Cmax分别为(2.5±0.4),(5.2±1.1),(6.2±0.6)mg.L-1;MRT0-48h分别为(12.0±2.7),(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