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探讨生活事件、人格、心理健康对新兵人际信任的影响模式,为其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咨询与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运用人性的哲学修订量表中的人际信任分量表、生活事件量表、症状自评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对562名新兵进行心理测评。统计处理采用秩变换单因素方差分析、Spearman相关分析及Amos路径分析。结果新兵人际信任与SCL-90因子及总分负相关(r=-0.123~-0.204,P<0.01);与EPQ内外向正相关(r=0.194),与精神质、神经质、掩饰性负相关(r=-0.158,-0.234,-0.215);与LES负性事件分及总分负相关(r=-0.084~-0.152,P<0.05或P<0.01);Amos路径分析显示神经质对新兵人格的贡献最大(β=0.84,P<0.01);抑郁与强迫症状对新兵心理健康贡献最大(β=0.91,0.87,P<0.01);人格对新兵人际信任的直接效应(β=-0.23,P<0.01)及人格在心理健康与人际信任之间的间接效应显著(β=-0.12,P<0.01)。结论新兵人际信任受负性生活事件、人格、心理健康因素的影响,且人格在心理健康对人际信任的影响模式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
任艳伟  孙萌 《安徽医药》2019,23(3):563-567
目的 探讨乳腺癌术后存活10年以上病人自我感受负担(SPB)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乳腺癌术后存活10年以上的病人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中文版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和乳腺癌病人生命质量评价表(FACT-B)判定病人的SPB和生活质量。采用直线相关分析SPBS量表各维度和FACT-B量表各维度间的相关性。 结果(1)乳腺癌术后存活10年以上的病人SPB得分为(35.78±4.19)分,处于中等水平,其中条目平均分最高的维度为情感负担[(3.33±0.40)分],最低的为身体负担[(3.04±0.43)分];生活质量得分为(114.53±14.71)分,处于中上水平,其中条目平均分最高的为附加关注[(3.81±0.49)分],最低的为功能状况[(2.76±0.52)分]。(2)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个人月收入、肿瘤分期及手术方式对病人SPB评分有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25、0.000、0.000、0.000、0.001);年龄、文化程度、肿瘤分期及手术方式对病人的生活质量评分有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0.001、0.000、0.000)。(3)直线相关分析显示,病人SPB与生活质量各维度及总分均呈负相关,其中,相关性最高的为社会/家庭状况(r=-0.674,P=0.000);病人生活质量与SPB各维度及总分均呈负相关,其中相关性最高的为情感负担(r=-0.783,P=0.000)。  相似文献   

3.
洪乔军  顾康生 《安徽医药》2012,(9):1285-1287
目的调查晚期肿瘤患者化疗前后心理痛苦和生活质量状况,分析两者相关性,探讨近期化疗对心理痛苦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应用心理痛苦温度计(DT)、癌症患者生活质量表(FACT-G)、一般情况调查表,对拟接受化疗的晚期患者分别在初诊时和化疗后3个月进行调查。结果共142例晚期患者纳入纵向研究,化疗前显著心理痛苦检出率(DT≥4分)高于化疗后(43.0%vs 34.5%,P<0.01),性别、受教育年数、ECOG评分、化疗疗效影响DT得分。化疗前生活质量总分低于化疗后(P<0.01),化疗前后显著心理痛苦检出组生活质量总分均低于未检出组(P<0.05),化疗前后DT值变化与QOL总分差值呈负相关(r=-0.340,P<0.01)。结论晚期肿瘤患者显著心理痛苦检出率较高,心理痛苦水平与生活质量高低关系密切,近期化疗可以减轻晚期患者心理痛苦和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癌症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生活质量核心量表、自我效能感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70例有效癌症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分析对生存质量有影响的因素。结果:不同医疗支付形式、家庭关系好坏不同,处于不同疾病阶段的癌症患者之间其功能维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疲劳为功能维度最强的负性预测因子,而一般自我效能总分为总健康状况的最强影响因子。结论:一般人口学特征、疾病、一般自我效能感均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到癌症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癌症化疗病人抑郁对自我效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洁 《哈尔滨医药》2011,31(5):384-385
目的探讨癌症化疗期病人的抑郁状态和自我效能的关系。方法采用健康促进策略量表(SUPPH)和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对100例癌症化疗的病人进行问卷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结果化疗期病人的抑郁水平显著高于国内常模(P〈0.01);64%病人自我效能处于中等水平,抑郁与自我效能水平呈负相关(r=-0.682,P〈0.001)。结论癌症首次手术后化疗病人的抑郁与自我效能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6.
顾丽萍  于文敏 《安徽医药》2019,23(10):2001-2004
目的探究将结构性心理干预运用于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病人对其负性情绪、生活质量及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常州市金坛区人民医院于 2012年 1月至 2017年 1月收治的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病人 128例,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每组各 64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行常规护理基础上的结构性心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前、护理 3个月后及护理 6个月后负性情绪、生活质量和自我效能。结果观察组护理 3个月后的焦虑自评量表( 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 SDS)评分分别为( 33.16±5.28)分、(34.28±2.80)分,护理 6个月后的 SAS、SDS评分分别为( 26.01±5.23)分、(28.23±5.82)分,对照组护理 3个月后的 SAS、SDS评分分别为( 44.83±9.24)分、(41.73±4.10)分,护理 6个月后的 SAS、SDS评分分别为( 40.82±4.19)分、(38.22±5.21)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护理 3、6个月后的起搏器生活质量测定量表( QLIPPv1.0)评分为( 60.01± 9.22)分、(52.04±8.24)分,均低于对照组( 73.81±15.91)分、(63.72±10.5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护理 3、6个月后的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 GSES)评分为( 28.53±5.13)分、(31.37±3.92)分,均高于对照组( 25.72±4.51)分、(25.21±2.9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护理 6个月后,病人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 9.38%(6/64),低于对照组的 26.56%(17/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构性心理干预用于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病人可改善其负性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增强其自我效能。  相似文献   

7.
韩林  刘天龙  刘维洲 《安徽医药》2019,23(2):261-263
目的 探讨慢性偏头痛病人健康行为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健康促进生活方式评定量表Ⅱ、一般自我效能量表、社会支持量表等对2016年5—12月就诊于铜陵市人民医院的62例慢性偏头痛病人和65例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等与之匹配的健康成人进行问卷调查,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慢性偏头痛组压力应对及运动两个维度得分分别为(22.59±4.54)、(22.14±4.48)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18±5.32)、(27.31±4.8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68,P<0.05;t=-8.01,P<0.05),相关分析显示,自我效能、社会支持总分及各维度与健康行为呈显著正相关(P<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慢性偏头痛病人健康行为水平与年龄、病程、平均发作持续时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慢性偏头痛病人的健康行为水平总体良好,医护人员在制订干预方案时,要注重促进病程短、疼痛程度轻的慢性偏头痛病人良好健康行为的形成和维持。  相似文献   

8.
目的:选取蚌埠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护士为研究对象,探讨应对方式在反刍思维与工作压力中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线上问卷调查的方法,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反刍思维量表(RRS)对蚌埠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的532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最终回收500份有效问卷。结果:临床护士反刍思维、积极应对方式、消极应对方式及工作压力量表平均得分分别为(42.87±9.65)分、(35.56±7.29)分、(18.72±4.25)分、(64.41±19.68)分。护士反刍思维总分与工作压力总分呈正相关(r=0.482,P<0.01),与应对方式中积极应对维度得分呈负相关(r=-0.206,P<0.01),与消极应对维度得分呈正相关(r=0.413,P<0.01);工作压力总分与积极应对维度得分呈负相关(r=-0.204,P<0.01),与消极应对方式维度得分呈正相关(r=0.271,P<0.01)。反刍思维能直接作用于护士工作压力(β=0.431,P<0.01),也可通过积极应对方式和消极应对方式作用于工作压力(β=0.031、0....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住院白内障患者围术期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调查,探索白内障患者手术前后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变化。方法选用生活质量问卷和焦虑自评量表的调查问卷,对我院2010—2011年住院的253例白内障患者在围术期进行评定和调查。结果患者术前、术后焦虑自评量表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8,P<0.01);生活质量问卷因子分和总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83,P<0.01),文化程度与生活质量问卷总分、术前心理需求总分及焦虑自评量表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白内障手术能提高白内障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协同护理干预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对心功能及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以期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生活质量。方法 选取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84例急性心肌梗死,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协同护理。于病人入院时和护理15 d后比较两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N末端B型尿钠肽(NT-proBNP)水平,并比较两组自我护理能力(ESCA评分)及生活质量(SF-36)。结果 两组干预前LVEF和NT-proBN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LVEF值[(59.6±8.7)%]高于对照组[(46.2±8.6)%](t=7.099,P<0.001),NT-proBNP值[(426.3±18.9)μg/L]低于对照组[(481.2±15.4)μg/L](t=14.594,P<0.001)。两组在干预前自我护理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自我护理能力总分及自我护理技能、自我概念、健康知识和自护责任感等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评分分别为(85.8±12.4)分、(89.3±12.8)分,对照组分别为(80.0±13.9)分、(83.1±13.4)分,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t=2.018,P=0.047;t=2.168,P=0.033)。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采取协同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其心功能,且能提高病人自我护理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Wilson病(WD)患者自我效能与生存质量状况及其相关性。方法 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和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对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安徽中医药大学神经病研究所附属医院215例WD患者和相匹配的190例健康人群(对照组)进行问卷调查,了解WD患者自我效能与生存质量状况及其相关性。结果 WD组患者自我效能得分低于对照组[(2.344±0.4978)分vs(2.611±0.49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07,P<0.05);WD组患者生存质量总分低于对照组[(76.46±13.20)分vs(91.26±16.9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835,P<0.05),各维度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WD患者自我效能得分与生存质量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 WD患者一般自我效能及生存质量低于健康人群,其自我效能与生存质量呈正相关,即一般自我效能感越好其生存质量越好。  相似文献   

12.
蒋文娟  申小平  刘桂香  石海燕 《安徽医药》2021,25(12):2425-2430
目的 探讨食管癌病人术后3个月所经历的症状群,并分析症状群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2月在南通大学附属如皋医院胸外科手术的食管癌病人102例纳入研究.采用人口统计学和疾病特征问卷、中文版安德森症状评估量表(MDASI)、癌症治疗功能评价量表(FACT-G)、中文版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评估病人术后3个月症状发生情况和生活质量.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症状群;采用logistic回归和Pearson相关分析确定病人症状群预测因素及其与生活质量的关系.结果 有2例中途退出,最终共有100例病人全程参与.术后3个月病人最常见的四种症状是疲劳(63.0%),反流(51.0%),睡眠不安(47.0%)和食欲不振(45.0%),病人四大严重症状分别是疲劳(4.97±3.18)分,食欲不振(4.19±2.67)分,睡眠不安(4.08±2.75)分和反流(3.72±3.07)分.由此确定了4个症状群:吞咽困难-心理,放化疗不良反应,消化道重建和疲劳-睡眠.性别、食管癌分期和心理弹性水平是影响吞咽困难-心理症状群的重要因素(均P<0.05).性别、食管癌分期、心理弹性水平和手术+术后辅助放化疗是影响放化疗不良反应和疲劳-睡眠症状群的重要因素(均P<0.05).性别、食管癌分期、心理弹性水平和吻合位置是影响消化道重建症状群的重要因素(均P<0.05).前述4个症状群与生活质量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r=-0.499、-0.436、-0.311、-0.379,均P<0.05),其中吞咽困难-心理症状群相关性最大(r=-0.499,P<0.001).结论 应关注食管癌病人术后3个月的4个症状群:吞咽困难-心理,放化疗不良反应,消化道重建和疲劳-睡眠,在术后3个月应重视食管癌病人的症状管理.根据影响因素,包括性别,食管癌分期,心理弹性水平,手术或手术+术后辅助放化疗和吻合位置,实施个体化干预.  相似文献   

13.
坎地沙坦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脑钠肽水平及心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坎地沙坦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脑钠肽(BNP)水平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已接受常规治疗,按照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标准,心功能3~4级的CHF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坎地沙坦8mg治疗12周。对比分析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浆BNP水平、NYHA分级、血压、超声心动图等指标。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61±6)mmvs.(57±5)mm]、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51±7)mmvs.(45±4)mm]显著下降(P均<0.05),左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升高[(40±10)%vs.(48±7)%](P<0.05),血浆BNP[(131±52)ng/Lvs.(71±8)ng/L]显著降低(P<0.05);此外,坎地沙坦治疗前后,患者血浆BNP降低值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r=0.80)、左室收缩末期内径(r=0.79)减少呈正相关(P均<0.01),而与LVEF的增加呈负相关(r=-0.86,P<0.01)。结论坎地沙坦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总有效率达92%以上,坎地沙坦能阻断CHF的发展进程,改善心功能及降低血清BNP水平,血浆BNP可作为评价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治疗CHF的监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罗传英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2):1797-1799
目的:评价社区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效能与生活质量的现状。方法:采用糖尿病管理控制自我效能量表和糖尿病患者特异性量表,进行问卷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与生活质量不够理想;不同组别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与生活质量得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与生活质量密切相关。结论:社区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和生活质量水平均有待提高,应以自我效能理论为依据,重视并健全社区糖尿病健康教育,采用各种方法调动患者的自身潜能。以增加自我效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石文娟  徐莉 《安徽医药》2018,22(11):2209-2212
目的 调查鼻咽癌放疗患者生活质量和应对方式状况,并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7年6月南京市第一医院120例住院鼻咽癌放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癌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和医学应对方式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鼻咽癌放疗患者的总体生活质量平均得分(59.44±17.98)分,患者医学应对方式量表平均得分为(50.59±4.64)分。家庭月收入、临床病理分期、肿瘤是否转移和屈服应对方式是影响放疗鼻咽癌患者总体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P<0.05);患者正面应对方式与总体健康状况、角色功能和社会功能呈正相关(P<0.05),回避应对方式与情感功能呈正相关(P<0.05),屈服应对方式与总体生活质量呈负相关(P<0.05)。结论 鼻咽癌放疗患者的生活质量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多数患者采用正面应对方式,患者的总体生活质量与正面、回避应对方式呈正相关,与屈服应对方式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6.
何婷  陈月梅  蒋清华 《肿瘤药学》2022,12(4):543-548
目的 分析中晚期宫颈癌同步放化疗患者症状群以及疾病感知在症状群与生活质量间的中介效应。方法 纳入2020年4月—2021年4月于我院肿瘤科进行同步放化疗的157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中晚期宫颈癌同步放化疗患者症状评估量表、宫颈癌生活质量评价量表(FACT-Cx)、简易疾病感知问卷(BIPQ)动态分析同步放化疗第2疗程完成(T1)、同步放化疗第4疗程完成(T2)、同步放化疗结束后3个月随访时(T3)患者的症状群、生活质量及疾病感知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疾病感知与症状群、生活质量的相关性;运用中介效应模型分析疾病感知在症状群与生活质量间的中介效应。结果 157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中,有139例完成随访和调查评估;疲劳在中晚期宫颈癌同步放化疗患者不同时间点的严重程度均排名首位;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中晚期宫颈癌同步放化疗患者疾病感知评分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P<0.05),与症状群评分呈正相关(P<0.05);中介效应分析显示,不同时间点的疾病感知在症状群及生活质量间均发挥部分中介效应。结论 同步放化疗中晚期宫颈癌患者不同时间点的症状群存在差异,且在同步放化疗的不同阶段,疾病感知均在症状群与生活质量间发挥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总动脉内 -中膜厚度及颈动脉的斑块的特点及其与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5 4例 ,分作无器官损害组 (A组 ) 38例及合并器官损害组 (B组 ) 16例 ,另设正常对照组 (C组 ) 18例 ,超声波检测颈总动脉内 中膜厚度 (intima mediathickness,IMT)及颈内、颈外动脉与颈总动脉分叉处斑块情况 ,并测定血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糖等指标。结果 A组及B组的颈总动脉内 中膜厚度显著大于C组 [C组 (0 . 4 5± 0 . 16 )mm ,A组 (0 . 6 7± 0 .2 0 )mm ,B组 (0 . 94± 0 . 2 8)mm ,三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 . 0 1];B组的IMT显著大于A组 ;三组间颈动脉斑块严重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2 1 78,P <0 . 0 1) ;患者IMT值与颈动脉斑块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r =0 6 2 ,P <0 . 0 1) ,与颈动脉的斑块数呈正相关 (r =0 . 5 1,P <0 . 0 1)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示 ,高血压患者的IMT与年龄及原发性高血压年数相关性较强 (r =0 .6 17,F =12 . 32 ,P <0 . 0 1)。结论 高血压可使颈总动脉内 -中膜厚度 (IMT)增加 ,从而引起动脉粥样硬化 ,而且损害随原发性高血压病程增加而加重 ;超声检测可作为一种简便的手段早期检测到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儿童医院神经外科护士自我效能感对护士压力的影响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运用《一般自我效能感》和《压力源》调查表对儿童医院的神经外科60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儿童医院神经外科护士自我效能感评分平均为(2.73±0.36)分,护士压力平均分为(2.69±0.32)分,神经外科护士自我效能感与护士压力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分析儿童医院神经外科护士自我效能感与护士压力的关系,有助于管理人员采取干预措施,帮助护士通过提高自我效能感来缓解压力,从而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血清Clara细胞分泌蛋白-16(clara cell protain-16,CC-16)水平及诊断ARDS的临床价值.方法 纳入2011年10月至2016年2月就诊的ARDS患者62例(ARDS组),同时纳入44例健康人作为对照(健康对照组).患者就诊时记录一般情况、检测肺功能、动脉血气分析等常规指标,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CC-16、脑钠肽(BNP)水平.分析CC-16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ROC曲线考察诊断价值.结果 ARDS组CC-16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9.89±8.59) vs.(11.04±4.77)ng/ml,P<0.01].ARDS不同严重程度患者CC-16水平由高至低为:重度ARDS组[(26.46±7.58)ng/ml]、中度ARDS组[(19.64±7.01)ng/ml]及轻度ARDS组[(12.94±6.08)ng/ml].ARDS组中,CC-16与APACHEⅡ评分(r=0.583,P<0.01)、SOFA评分(r=0.536,P<0.01)及BNP(r=0.427,P<0.01)呈显著正相关,与PaO2/FiO2(r=-0.650,P<0.01)呈显著负相关.血清CC-16水平单独用于ARDS的诊断的AUC为0.800(96%CI:0.719~0.882),联合BNP的AUC为0.834(95%CI:0.759~0.909).结论 ARDS患者CC-16水平存在显著增高,且CC-16单独或联合BNP诊断ARDS的临床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20.
乌司他丁在体外循环中应用对机体的保护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 (CPB)中应用乌司他丁对机体的保护作用及其剂量 效应相关性。方法 :择期CPB下心内直视术 30例 ,分为 2组。乌司他丁(UTI)组 (n =1 5) ,于麻醉后、CPB开始前将UTI2 0万U溶于 2 0mL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推注 (约1 0min) ;如CPB时间超过 4h ,可在CPB开始 4h后追加一次 ,剂量用法同前。对照组 (n =1 5) ,不用UTI。分别于麻醉前及CPB后检测 β 葡萄糖醛酸酶(β GCD)、粒细胞弹性蛋白酶 (GEL)、纤维连接蛋白(FN)及肾功能各指标。结果 :CPB后 ,UTI组病人β GCD[(2 5 .1±s 2 .8) μmol·h-1 ·L-1 ]活性及GEL[(1 .3± 0 .5) μg·L-1 ]含量均较对照组低 ,但FN[(2 1 7± 39)mg·L-1 ]含量较对照组高 (P <0 .0 5)。UTI剂量与△β GCD ,△GEL及△FN均呈负相关 ,且相关性显著。UTI组尿N 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视黄醇结合蛋白、γ 谷氨酰转肽酶、α1 微球蛋白均低于对照组 ,但排尿量/输液量高于对照组(P <0 .0 5)。结论 :体外循环中应用UTI通过抑制β GCD活性和GEL含量的升高及抑制FN含量的下降达到对机体的保护作用 ,且这种保护作用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